<p class="ql-block">《三国演义》是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除了其文学地位外,对于传承汉晋阶段魏蜀吴三国百年的人与事,对全民了解三国历史知识,同样做出了巨大贡献。《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故事,脍炙人口;许多悬疑段子,让历朝历代文人骚客争论不休,其中诸葛亮隐居地之争,最为激烈,甚至让现今的地方政府也牵扯进去……今日无聊,咱们去老槐树下啦呱啦呱诸葛亮隐居地……</p><p class="ql-block">第一种说法:在河南省南阳市的卧龙岗。</p><p class="ql-block">第二种说法:在湖北省襄阳市的古隆中。</p><p class="ql-block">湖北襄阳,河南南阳,直线距离不到一百公里,高速公路也就一百公里多一点点。襄阳认为,诸葛亮隐居地,在襄阳古隆中 ,有《隆中对》佐证;而南阳的理由,似乎更充分,毕竟,《出师表》里明明白白写着,“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p> <p>诸葛亮虽然未能辅佐刘蜀消灭曹魏、孙吴,更没统一天下。华夏几千年,历朝历代,比他有作为的大臣宰相多的是;但他的故事实在太有名了,至《三国演义》而集大成。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人神合体的超级偶像。因此,对于他隐居地的争夺战起起伏伏“厮杀”几百年,在清朝时期尤为激烈。南阳知府顾嘉蘅就曾卷入了此事的漩涡。</p><p>顾嘉蘅是道光二十年进士,五任南阳知府。在第五任上,他重修南阳武侯祠。鉴于两地读书人,对于诸葛亮隐居地的争夺战,打得不可开交;深感忧虑的顾嘉蘅别出心裁,想当然的创作了一幅自认为可以息事宁人、平息纷争的绝佳对联,挂到武侯祠大门口:</p><p>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p><p>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p><p><br></p> <p>意思是诸葛亮一心为国,不管是刘备还是刘禅,他都倾心辅佐。名声那么大,无人不知,何必计较他是在南阳还是襄阳隐居呢?本想平息争议,孰料,此联一出,反而把水搅得更浑了。</p><p><br></p> <p>人们说顾嘉蘅就是和稀泥,如果诸葛亮隐居在襄阳,就不能隐居在南阳;如果隐居在南阳就不能隐居在襄阳,隐居地只有一个。你让我们不要争,我们就不争了吗?</p><p>南阳秀才们指责,知府大人你是湖北襄阳的,你其实也知道真正的隐居地是南阳,为了偏袒你家乡,你就故意各打五十大板,实际上你已经为你家乡襄阳争去了一半……</p><p>襄阳秀才们也不依不饶:你们当官的没有一个好东西,顾嘉蘅你明明知道古隆中是诸葛亮隐居地,你在河南南阳做官,为了讨好辖区百姓,保你乌纱帽,你连家乡都背叛了……</p><p><br></p> <p>这也能惹祸烧身啊,顾嘉蘅直呼冤枉:我……我……我老爹确实在湖北做官,我确实生在湖北,但是在宜昌而不是襄阳……我……我祖籍是江苏的……我……我在南阳做官又怎么了……</p> <p>现在我认为:最保险、最准确的说法是:诸葛孔明先生隐居在中国……</p><p>其实争论也没有什么不好。如果一定要把诸葛亮隐居地范围缩小一点,那么究竟南阳、襄阳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呢?</p><p>我稍稍倾向于第一种说法,即诸葛亮隐居地在南阳卧龙岗。</p><p>我有四条理由供参考:</p> <p>(一).诸葛草庐:位于《武侯祠》大院后部正中,是诸葛亮死后,同时代的后人在其故宅基址上,建的一座八角尖顶茅亭。南阳诸葛庐在唐代已经蜚声中外,而襄阳草亭始建于明代,从体量上看,南阳诸葛庐大于襄阳草庐,文化内涵也丰富于襄阳草庐。另外从鸟瞰平面图看,襄阳的为六角,南阳的为八角;襄阳隆中诸葛亮饮水井,同样也是六角的。《八角》图案与诸葛亮的八卦思想有一定关联;而六角图案则相悖于诸葛亮的八卦思想。 </p><p>(二)正史《三国志》记载了诸葛亮上疏后主的《前出师表》,在此文中,诸葛亮表述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p><p><br></p> <p>(三)公元205年曹操击败刘备,刘备转投荆州刘表,刘表惧刘备野心吞并荆襄而使备屯兵于南阳新野!所以当时还不成气候的刘备,不可能在兵荒马乱中,冒着生命危险,跋山涉水(当时交通条件是非常差的、三过汉江是相当危险的)南下襄阳隆中三顾茅庐!</p><p>(四)诸葛亮逝后不久,故将黄权在南阳卧龙岗建庵祭祀诸葛亮。这是中国历史上建诸葛亮庵最早的记录。黄权与诸葛亮基本是同时代的人,应该最清楚诸葛亮隐居在哪里。如果在诸葛亮当年隐居地的老宅上建庵祭祀,应该是符合逻辑的。据正史载:亮初亡,人们怀念其功德,“遂因私祭之于道陌上”,(占道祭祀、影响交通)随后,步兵校慰习隆、中书郎向充等共上表,求立庙“断其私祭,以崇正礼”,后主乃从之。黄权则是最早在南阳卧龙岗建诸葛庵祭祀的人。</p><p><br></p> <p> 黄权,字公衡,巴西阆中人。刘备袭取益洲后,任用其为代理偏将军,刘备为汉中王后,任权为治中从事。刘备在蜀称帝后,欲报荆洲失守、关羽被杀之仇,将伐东吴,黄权竭力劝阻,但刘备不从,一定要率兵亲征。任命黄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后来,伐吴果然失败。黄权因“降吴不可,还蜀无路”,故而降魏。先主叹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黄权与刘备及诸葛亮有着浓厚的感情,尤其对诸葛亮十分佩服敬仰。他经常在魏国官僚中称颂诸葛亮。司马宣王曾给诸葛亮写信说:“黄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口实。”当权听到故国丞相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后,不胜悲痛,即和南阳同乡人在诸葛亮躬耕过的卧龙岗,修建了一座诸葛亮庵,因时节进行祭祀活动。</p> <p>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又名“南阳诸葛草庐”,曾用名“诸葛亮庵”。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城西卧龙岗上,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有1800多年历史,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同时也是明朝朝廷钦定的祭祀诸葛亮的地方。是全国14个武侯祠建设得最早的一座。 </p><p> 但现在从地旺上看,隆中后有高山,前有大江,相对于南阳卧龙岗的一马平川,我觉得更适合于诸葛亮隐居……</p><p> 诸葛亮到底隐居在哪里,还是等待后人发掘出更准确的实物资料再盖棺定论……</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