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的路,我们一起走过。

老蒋

<p>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七日,江门市第一批知识青年在喧天的锣鼓声中,在市民的夹道欢送下,告别了城市的亲人,奔赴到开平、三水、新会、郊区等地插队落户。</p> <p>  十二月二十一日,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全国掀起了知青上山下乡的高潮。</p> <p class="ql-block">  江门市革命委员会赠送给知青的纪念章。</p> <p>  多少青春少女,热血男儿,滿怀激情或身不由己来到农村,开始了艰苦的知青生涯。在三水县东风公社横涌大队插队落户的江门知青有三十余人,加上广州、西南知青及回乡知青共六十多人。他们在贫下中农的教育下,在广阔天地锻炼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献出了宝贵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  当年下横涌村利用国家专款建的知青屋。每间四米长,宽二点二米,共十二间,安置了十二个江门知青。不少知青住在祠堂里或农民腾出来的旧房屋。知青小屋留下了我们火红青春的足迹,伴随我们度过了那艰苦的岁月。</p> <h3>知青用过的一些物品。</h3> <p>  横涌大队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北端,三水县城西南镇北郊。下辖张边,驿岗,上横涌,下横涌,龙潭七条村,十三个生产队,四百十七户,一千六百零七人人,耕地三千一百亩,魚塘近二百亩。(1973年统计),是一个富饶美丽的魚米之乡。</p> <h3>上横涌梁宗祠。</h3> <p>  橫涌村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一九二六年土地大革命时期,横涌村人梁应坤受党指派,回到故乡组建了三水县最早的党组织——.中共三水县支部和第一个农民协会,并担任支部书记和协会会长,点燃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烽火。图片是位于上横涌的三水首个农民运动协会遗址。</p> <p>  解放前,当地大塱涡一带地势低洼,常年水患,十年九无收,加上地主恶霸压迫,农民生活十分困苦。解放后,农民翻身做了主人,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大力兴修水利,营造旱涝保收的良田,粮食产量不断提高。1969年总产量271万斤,向国家上调了164万斤。</p> <p>  这是六、七十年代的横涌大队干部和贫下中农骨干队伍。</p> <p>  知青们虚心学习各种农活,在艰苦的劳动中锻炼了筋骨,磨砺了坚强,与社员一起甩开膀子学大寨,苦干实干拼命干,为夺取农业丰收,发展集体经济,共同富裕,拔掉穷根献计出力。</p> <p class="ql-block">  三水县六和公社四面环山,山洪雨水在禾山坑积聚成了一个大草塘。杂草丛生,还有血吸虫寄生的钉螺,劳作的村民很容易染上血吸虫病,危及生命。六九年三月,柏成参加了县组织的消灭血吸虫的万人大会战,我们卷起裤腿,挥动铁锹,在周边山腰上开挖环山沟,把积水引走,将草塘深耕,消灭钉螺,改造成良田。他在日记中写道:青山环绕红花鲜,阳光沐浴美山村,万民奋战银锹舞,百里龙盘旌旗遍。立志辛勤为人民,千难万险心不变。欢声雷动震天地,灭绝瘟虫乐无边。</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农业以粮为纲,生产队的田地都种了水稻,一年两造。最辛苦是夏收夏种了。赤日炎炎似火烧,田里的小鱼也热死了。我们戴着小竹笠,冒着酷暑,双脚泡在热水中,阳光把皮肤哂得黝黑,热气扑面如在蒸笼,黄豆大的汗珠不断从毛孔冒出,顺着脸胧、手脚往下淌,一滴一滴掉到田里。汗水湿透了衣服,我有时干脆光着上身,肩上披着一块蓝色的四方搭布。我们手持树杈镰刀,将沉甸甸稻穗收拢,割下,扎成捆。到了中午,饥肠辘辘,又渴又累,还要挑着百多斤一担的禾把,如牛负重,喘着粗气,在狭窄的田基上,一步步从几里外担回到村里的晒场上。艰难时刻,我常常默念着毛主席教导: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为自己鼓劲加油。白天收割,晚上脱粒,有时干到深夜。跳到河涌里洗个澡,倒头便呼呼大睡,笫二天早晨,又开始了新的一天劳作。</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 <p>  知青们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许多知青当过记分员,辅导员,民办老师,大小队干部,热情为社员做好事。上横涌女知青伍木英还当过生产队长和大队文书、会计。这是伍木英和大队干部的合照。</p> <p>  上横涌知青冼国滔参加江门知青三水县汇报团演出剧照。</p> <p>  冼国滔出席了一九六九年三水县知识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p> <p>  1970年12月11日,欢送知青钟炎明,民兵何祖林光荣参军照相留念。.</p> <p class="ql-block">  1971年10月,横涌大队出席东风公社共青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p> <p class="ql-block">  东风公社共青团委员会</p> <p> 1972年4月,东风公社出席共青团三水县第七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横涌大队何湛雄和知青蒋柏成参加。</p> <p class="ql-block">  柏成下乡六年的日记本。</p> <p>  1973年1月30日,大队干部陈玉泉和泽明、裕昌到江门家访慰问知青,与部分知青的合照。</p> <p>  一九七五年八月,龙潭知青卲惠琼出席了广东省知识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p> <p>  知青回城后,他们服从分配,干一行爱一行。爱岗敬业,忘我劳动,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不畏艰苦,坚强乐观,自强不息的知青精神伴随他们一生成长。他们对留下青春岁月的那方热土,始终魂牵梦绕,有时三三两两,有时成群结队,多次回去第二故乡,探访关心知青成长的老乡亲。</p> <h3>一九九四年七月,柏成探望大队领导。</h3> <h3>柏成、金英和大队书记何湛雄合影。</h3> <h3>探望大队妇女主任董顺友。</h3> <h3>柏成、金英和大队干部陈玉泉合影。</h3> <h3>柏成探望三同户何光前夫妇。</h3> <h3>探望细女姑。</h3> <p> 一九九八年十月,知青下乡三十周年时回到横涌村,受到大队领导和乡亲们的热情接待。</p> <p>下横涌知青受到乡亲们热烈欢迎。</p> <h3>探访细女姑。</h3> <h3>探访村干部何权昌。</h3> <h3>柏成夫妇探望董顺友。</h3> <h3>探访当年的三同户。</h3> <h3>2017年底,冼国滔探访上横涌向西生产队92岁的老队长梁汉容。</h3> <h3>2018年11月17日,在下乡五十周年的日子里,他们重新踏上了这片用青春汗水浇灌过的土地。</h3> <h3>横涌村委会到了。村党总支书记何绍明,付书记何玉珍和一班村干部迎出门来,与知青亲切握手,热情交谈。</h3> <h3>大家欢聚一堂,尽诉心中情。</h3> <h3>何绍明书记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横涌村的巨大变化。随着城市的发展,村的大部分土地被征用了。村委会利用土地开发,土地租赁,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开拓了仓储、饮食、建材、汽车维修等业务。现户籍人口二千多人,常住人口约七千人。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村民的社会福利不断提高,努力建设全面小康,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知青们为横涌的经济腾飞而欣喜万分。</h3> <h3>当年抓知青工作的大队干部陈玉泉高度赞扬了知青和社员一起战天斗地,艰苦奋斗,为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作出的贡献。欢迎知青常回横涌看看。</h3> <h3>知青蒋柏成回顾了在贫下中农教育下,经受了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的种种考验。从娇生惯养,不会煮饭到学会多种农活,独立生活;从肩不能挑,到能挑起百几斤的重担,在艰苦的劳动中磨炼了坚强的意志;从学校走进社会,了解农村的今昔,学习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光荣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代表知青向关怀知青成长的大队领导和乡亲们表示衷心的感谢!</h3> <h3>知青伍木英说:上山下乡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命运。在农村经风雨,见世面,得到乡亲们的热情关怀和帮助,学到了许多劳动知识和人生道理。乡亲们的深情厚谊永记心头。</h3> <h3>下横涌知青和老生产队长何志森高兴合影。</h3> <h3>全体知青合影。</h3> <h3>村干部和知青合影留念。</h3> <h3>广州知青何景华也赶回村与大家相聚。</h3> <h3>下横涌、张边、龙潭知青合影。</h3> <h3>大队老干部何日楷与上横涌知青合影。</h3> <h3>上横涌知青戴锡炎、胡盛景与乡亲们回忆一起走过的日子。</h3> <h3>下横涌,我们回来了。</h3> <h3>门口涌,曾是村民们世世代代的生命之源,如今家家户户早已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了。</h3> <h3>静静的小河涌,流淌着多少苦辣酸甜的知青故事啊!</h3> <h3>村头的大榕树,根深叶茂,茁壮成长。</h3> <h3>当年的生产队部——何氏宗祠。</h3> <h3>下横涌知青留影。当年十二个江门知青,只来了八个。皆因婉婷在外国,朱克、树根、锦海已英年早逝。活着的人更应珍惜人生余下的宝贵时光,活得健康,活得开心,活出精彩。</h3> <h3>领导与知青合影。</h3> <h3>何书记带领我们参观新农村。村民们住上了漂亮的新房子,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h3> <h3>郑少萍、郑仲民姐弟探访老队长何志森夫妇。</h3> <h3>探望老乡亲。</h3> <h3>探望当年的三同户。三叔已不在,见到了年迈的三婶,岁月不饶人啊!</h3> <h3>柏成与老乡亲何成忠亲切交谈。</h3> <h3>柏成、慧婷、瑞娟探望了知青的贴心人有莲二婶,对她关心照顾知青十分感恩,分别敬上一百元以表心意。金英说:二婶、丽华和已去世的细女姑、响叔、大婢、唛头……许多善良纯朴的农民非常关爱知青,我们从心底里感恩他们,情义永远心中留。</h3> <h3>中午,村委特意宰杀了一头黑山羊,盛情招待回乡的知青。热气腾腾的美味火锅,沁人心肺的飘香美酒,大家开怀畅饮,话当年,诉衷情,笑语满堂。</h3> <h3>何书记:多饮几杯!</h3> <h3>身体健康,干杯!</h3> <h3>友谊永存,干杯!</h3> <h3>靓女伍木英笑得多灿烂。</h3> <h3>互相敬酒,送上美好祝福。</h3> <h3>村委还向知青赠送了靓米,表达乡亲们一片心意。</h3> <h3>下午,村委领导陪同我们游览了三水森林公园的孔圣园。知青们兴致勃勃欣赏了孔圣园的秀丽风光,又在山青水秀的森林公园行了个大运,结束了愉快的行程。</h3> <p class="ql-block">  衷心感谢横涌村的领导和父老乡亲的盛情款待。情义永不相忘。祝福横涌,幸福永远!</p> <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4日,横涌大队知青下乡55周年纪念聚会。缅怀艰苦岁月,共度欢乐时光。</p> <p class="ql-block">  上横涌向西村知青冼国滔说:55载过去了,我们已经是一个年迈的老人,然而知青下乡经历一直留存在我们记忆中。走过的岁月,不变的是友谊!愿时光不老,我们不散。每一次相聚都值得纪念!自然坦荡释怀,活着知足,才是最好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张边村知青刘锦成感慨说:横涌,曾经消磨了八载青春的地方。这虽是命运的使然,但与当地村民的交往,我们学会了生存的知识;挫折,给我们后来的几十年人生,积累了从容面对逆境的信念。</p><p class="ql-block"> 上山下乡,竟然造就了中国最精英的一代!</p><p class="ql-block"> 北江东去,带不走我们对第二故乡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祝横涌明天会更好,情谊永驻心间。</p> <p class="ql-block">  张边村知青邓国忠激动说:横涌大队是我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第一批从学校,从红卫兵队伍走向社会的第一个场所,是我们朦胧的人生踏出第一步的地方。也是我们被迫地,不知所然地面对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群,陌生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近十年的时间内,每个知青经历了重重苦难,生活的窘迫和思想的空虚,难能可贵的是我们终于完成了农村的考验。平安地回到各自的地方。之后的生活,我们也是过着梦一般的生话,各有千秋,各有各精彩。终于熬到横涌大队部份知青55年的聚会。保重,各位。有缘再見。</p> <p class="ql-block">  张边村知青潘婉卿说:一别五十载,风华正茂到青丝白发,每个人都经历过不平凡的历程,数十载春秋,唯独我们“知青"这个号称不变,还有我们当年的友情也不变。我们在聚会的时候个个谈笑风生,回想起来,自己能有幸结识了您、我、他和她,实属缘份不浅。希望我们都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健康,在不远的明天,我们这个知青群里,还能继续看到大家意气风发的来参加聚会。</p> <p class="ql-block">  横涌村原党总支付书记何玉珍说:柏成哥你好,你发过来的照片收到了。回味的照片,过往的人生,现在都已白发苍苍。祝大家健康快乐,事事如意,家庭幸福,有空回来看看。</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6日,三水横涌大队知青欢聚新港城酒楼,纪念下乡56周年,回顾艰苦岁月,畅叙知青情谊,感恩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  祝福横涌村繁荣兴旺!乡亲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p><p class="ql-block"> 祝愿所有知青健康长寿,幸福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