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醉美黄河,流不尽千年河西地</h3><h3> 浩壤沃土,福泽于关中米粮川</h3><h3> 新时代的美丽大荔,聚焦历史人文荟萃,挖掘传统文化底蕴,生动传神地展现乡土风情,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激发“六乡”活力,扬起乡村全面振兴的风帆。</h3><h3>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官池镇九龙村的故事。</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九龙村</b></h1><h3> 九龙村位于官池镇政府东2.8公里处,共有9个村民小组,780户3325人,耕地面积3300亩,主产红萝卜、玉米等作物。九龙村历史悠久,唐开元时,因村位于九龙泉分流处而得名“九龙村”。</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九水同源</b></h1><h3> “九水同源”是著名的大荔八景之一。在九龙村东北九龙庙内有个大水潭,潭水分成九股流进周围的九个小水潭,泉水清澈甘甜,千年流淌不息,因有九穴同流,故名九龙泉,又名九龙池。《大荔旧志稿》称:“县城南八里,沙苑九穴同流,同州所由得名也。”即指此池此泉。关于九龙泉的由来,确有个故事。相传在远古时期,大荔沙苑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里居住着一条老龙和八个龙子。一日老龙要外出探望故友,临走前嘱咐八个龙子好生在家,不可兴风作浪,惹事生非。老龙走后,八个龙子安分了几天,但很快就耐不住寂寞跑出去玩耍,一会儿呼风唤雨,一会儿腾云驾雾,一时间烈焰腾腾,电闪雷呜,弄得人间苦不堪言……此时,正在天宫议事的玉帝得知八条小龙打闹玩耍,弄得人间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后大怒,便下令要斩首小龙。幸得观音菩萨为小龙求情,玉帝便下旨让太上老君将海填了,只留一潭水让小龙栖居。太上老君从八卦炉里抓了一把灰渣向下撒去,瞬时大海变成沙苑,只留下九龙村这一潭水。老龙从东海回来看到祖居的大海变成了沙苑,八个龙子正爬在水潭边大声啼哭,问清缘由后立即面见玉帝请罪,玉帝见老龙伏地不起,便下令让他们到各地为百姓司风布雨,将功赎罪。此后,龙子们便随老龙离开家乡,分赴九处帮助老百姓进行农耕生产,从此华夏大地也被称作九州。</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九龙庙</b></h1><h3> 九龙庙与般若寺、金龙寺、万寿禅院并称为大荔四大古寺庙。唐懿宗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同州太守王龟建南溪亭于此。昭宗时(公元889—874年)修建大王庙。乾宁年间(公元894—898年),同州节度使李塘重修并建“九龙庙”。梁贞三年(公元917年),同州节度使程全晖扩建,庙址有池,池广五顷。有三池八亭,桥梁林圃,绝胜一时,九龙风景秀美,古有“八景”之称,曾引无数文人骚客,赋诗填词,纵酒高歌,一解余愁。庙内墙壁上曾刻有金和暄题九龙八景:“龙泉溥润、亚媛流芳、莲池君子、桃若仙人、丛沙细浪、洛水回纹、溪亭曙霭、果蔬春林”七律八首。宋、元、明、清各代均有增修。民国时大部分景观被废,只剩庙宇基本完好。</h3> <h3> 九龙庙坐北朝南,大门前有两尊雄伟的石狮,东南方向建有孔庙(夫子楼),西南方向建有戏搂。庙内松柏茂密,绿茵浓幽,建筑布局对称,设计精巧,坐落有致。进门正中有正殿(供奉太皇爷),上殿(供奉娘娘),左侧殿(供奉龙王爷),右侧殿(供奉药王爷),大殿屋脊上飞禽走兽,屋内雕梁画栋,香火烟云缭绕,古香古色。正殿前放置着石制供桌和香炉,逢每月初一、十五或逢年过节,香客络绎不绝,来此祈盼上天护佑,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家和业旺,人畜平安,庙内紫气萦绕,祥云笼罩;或是偶遇年馑,风雨失调,久旱不雨,周边村民便成群结队,敲锣打鼓,敬神求雨,祈天保佑。当时周边五六个村参与庙内事务管理,九龙庙一度被称为“六社庙”。</h3> <h3> 旧时庙内设有学堂,新中国成立初,被政府批准为公立九龙完全小学,周围十里八村的学子求学于此。上世纪60年代学校扩建,至70年代初期生源增加,改制为九龙七年制学校。后由于教育发展的需要,加之校舍陈旧,庙房全部被拆,迁至西北处的高坡上。到了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村民自筹资金,在古庙遗址上重建庙宇,但规模远不及当年,九龙庙不复往日的辉煌。</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亚媛流芳与九龙会</b></h1><h3> 村上的九龙会为大荔四大地方古会之一,每年的农历五月十八,此时夏收夏播已结束,庄稼获得丰收,农民在此聚集买卖农副产品,购置家用之物,同时也有庆丰收之意。九龙会的由来,源于九龙八景之一的 “亚媛流芳”故事。相传,元时有一年天遇大旱,禾苗即将枯死,同州刺史亚哥于农历五月十八日,率百姓在九龙庙祭天祈雨,向神许愿,只要老天下雨解旱,拯救百姓,愿将亲生女儿献给神灵,言毕出庙,大雨倾盆而下,百姓欢喜地手舞足蹈,而亚哥的爱女用手盛雨时却被大蝎子蛰后离世。随后,大家将亚媛葬于九龙庙东的土崖上,人们称之为娘娘坟,墓高五米有余,坟地柏树生长茂盛,郁郁参天,上世纪60年代被毁。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赵三骐所撰《卜葬亚媛者墓记》碑,仍在县文管会保存。人们为了纪念亚媛,将每年农历五月十八作为庙会,古会延续至今已有数百年之久。</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新时代的九龙村</b></h1><h3> 如今的九龙村,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与关心下,在市委组织部的包联帮扶下,干部队伍呈现新气象、产业布局有了新定位、村容村貌发生新变化,正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大步迈进。全村建有红萝卜加工厂7个,产品销往四川、重庆等地;杭白菊种植规模达到百余亩,亩均收入4500元左右;390KW光伏发电产业扶贫项目并网发电,已产生收益;春暖果蔬大棚示范园建设完工,建有20个高3.8米,跨度8米、长约80米左右的全钢架结构大棚;新建党建主题广场,修砌了看台,建有主题鲜明的党建雕塑,配套体育健身器材,周边进行了绿化提升,党建广场已成为村民文娱活动中心;村上水改厕完成94户;全村36条巷道实现绿化、亮化、排水全覆盖;村安乐园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被列为全县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示范点,迎接了国家民政部举办的全国公益性公墓建设大荔现场会的观摩。2018年,九龙村被评为全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村、2019年乡村振兴暨农村综合改革试验点。</h3> <h3>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乡村文化是乡村古老的独特记忆,乡村故事是乡村的特色名片,将众多历史传承和美丽风貌编织起来,古而不衰,精彩纷呈。在加快“美丽大荔 追赶超越”进程中,大荔县将坚持“5+”战略,实施“六乡”工程,着力绘就家富生产美、景秀生态美、风淳生活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让乡村满载乡愁,让村民富裕幸福!</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编辑:许帅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