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外语的那些日子(一)

Tina(田昭明)

<h3><font color="#010101">  学外语(英语)最早可以追溯到1964年上中学(山东省实验中学)开始,作为一门必修课的学科,当老师在课堂上用一种我从未听到过、接触过的语言给我们朗读一篇篇课文时,那时对英语怀着的是一种新奇、欣喜的感觉。文革中断了学业,我们中学学到的也就区区几百个英语单词和一点儿简单的语法。没有想到的是,离开中学十年后,也就是1979年初,从那时起我竟然与英语有了几十年的不解之缘。</font></h3> <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  我真正重拾英语应该是从1979年中央电视大学的英语课开始。但在这里我必须得提一下,学习提高英语的想法实际上1973年就朦胧产生了。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访华后中国掀起了第一波“英语热”。当时我妈妈工作的机关订购了为数不多的几套当时流行的《灵格风英语教程》,我妈给我购买了一套(三册),让刚上大学的我好好学习一下英语。</font></h3></h1> <h3>《灵格风英语教程》(一套三册)</h3> <h3><font color="#010101">上大学第一学期(1973年)一个冬日的晚上,当我下了晚自习回到宿舍,在我的上铺捧起《灵格风》的上册(初级版)打开第一课时(记不清题目了,是篇只有十几行的简单的短文),我看到的是满眼的生字,我用英汉小词典挨个地把生词查了一遍并做了标注,一共是16个生词。第一课就这么多生词,我可怎么能够学的下去?我畅想着如果有一天我阅读英语文章,不怎么查字典就可以读下去该有多好!尽管大学期间也有英语课,只不过学的都是些科普类的英文,就我只有两年的英语学习水平在老师眼里竟然是班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好学生之一(好多同学中学学俄语,有些在农村读中学的同学没有学过外语),那位教英语课的女老师总是点名让我起来朗读课文,教语法课的男老师每次上课的听写单词我总是得到100分。或许这也为我日后学习英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font><br></h3> <h3><font color="#010101">  大学毕业后的几年参加工作,结婚生子,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地,学英语早就抛到了脑后。1979年2月中央电视大学(简称中央电大)第一期开课,这时又燃起了我学习英语的热望。我报名参加了英语单科的学习,那时我的孩子只有八个月大。莱钢机关英语课的教室在机关的小礼堂,参加听课的人数超过了一百人,教室的讲桌上放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我下班后匆匆地从托儿所接了孩子,回家冲上一瓶奶粉,抱着孩子赶到礼堂,此时礼堂里已经黑压压地坐满了人,我只得在最后一排找个座位坐下来。就这样我怀抱口中叼着奶瓶八个月大的儿子,开始了我电大英语课第一堂课的学习。</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