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更是警醒 —— 写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那场世界性战争,人们是不会忘记的。</p><p class="ql-block">充满活力和自信的民族总是向前看,但向前看并不意味着忘记过去。</p><p class="ql-block"> 作为那场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开战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付出的民族牺牲最大(伤亡人数超过七千五百万,仅南京死难同胞即达三十余万)。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终获胜利。</p><p class="ql-block">奥运会上,一位中国记者采访外国(非洲)运动员,问,你最熟悉哪个国家的国歌?答,中国的。又问,你知道歌词吗?被采访者笑了笑,摊开双手,做出一个不知道的表情。而当他了解了歌词大意后,有点不解地说,那场战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中国已经强大了,现在没有谁敢侵犯你们,为什么还在唱“把血肉筑成新的长城”?</p><p class="ql-block">记者回答得好:为了不忘历史。</p><p class="ql-block">用民族危难时的救亡歌曲作国歌的,世界上只有中国。建国前夕,人民政协开会商讨国歌。徐悲鸿和梁思成委员力荐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毛泽东、周恩来当即表示支持。但有人认为新中国就要成立了,这首歌的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显然已经过时,应该改词。周恩来发言,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留下这句话,让我们耳边警钟长鸣。</p><p class="ql-block">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让人变得聪明些。历史和现实相对照,更能让人变得清醒。</p><p class="ql-block">听到一种论调,认为抗战这个话题老挂在嘴边,有失宽容和大国气度,不利于化解民族仇恨。意思好像是,应该少说或不说,到了把这事淡化以至忘记的时候了。</p><p class="ql-block">我没有忘记。这不仅因为,我的童年是在战火中度过的,而且我的父亲蹲过日伪大牢。(家弟曾在其记忆画作《仲秋》里再现了探监的情景。见题头图片。)</p><p class="ql-block">最重要的是,必须面对现实。你忘记了,而日本右翼势力却没有忘记:他们频频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他们向本国的青少年灌输,日本当年对华作战是帮助邻国摆脱落后,实现“大东亚共荣”;他们宣称,“南京攻陷战是常规战”,南京大屠杀是“虚构”出来的;近年来日本政府的言行表明,这个国家复活军国主义的脚步一刻也未曾停下,有时甚至加快。</p><p class="ql-block">日本的政治风向令世界担忧。亚洲特别是中国更以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这个惯于祸害他国的邻居……</p>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