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流光瞬息,暮去朝来,逾年历岁……多少形容时光飞逝的词语催老了我们那帮大院里的战友。六七十年代入伍和参加工作的好几位老首长、老同志已不在人世,永远离开了我们。八九十年代入伍和参加工作的战友,现在大都是60岁左右的老人。我们的那些在大院出生的孩子,现在也都步入而立之年,大部分孩子成家又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成了他人父母。</h1><h1> 大院已不复存在,大院的原址现是体育广场,已经找不到大院曾经的一点痕迹。但大院的人在、人员在不断更替,工作还在继续。单位还在,现在是四层办公大楼。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曾经在大院住过的两代人遍布大江南北。我们这一代大部分已开始退休,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但我们的孩子们正风华正茂,奋斗在各行各业。大院留下的友情、欢乐、辉煌将深深镌刻在每个人的心中。</h1><h1> 记得当年我们的大院共四栋平房9套住房,自70年代中期建成大院到2004年大院拆除,大院先后住过36户人家。我在这个单位工作26年整,与我共过事的战友(干部、职工)近50人,在此期间,我们经历了单位移交地方、收归军队两次改革重塑的历史考验,但大家毫无怨言,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觉悟。二十多年,从这个单位走出了20多名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有10多位干部转业地方后在重要岗位担任领导职务。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被评为民族团结模范集体、人武部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受到省委、省政府,兰州军区,国防部的表彰。还有多人被评为先进模范,受到国家和军队的表彰,为大院增光添彩。</h1><h1> 那个年代交通、通讯还不便利、设施也不完善,训练民兵没有基地、征兵工作分片组织、组织整顿要深入乡村入户,我们经常骑马、徒步下乡,住帐篷、喝奶茶,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牧民同甘共苦,一两个月回不了家是常有的事。</h1><h1> 九十年代,为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以劳养武的政策精神,寻找单位经费来源。我们上雪山、找矿藏,去戈壁、垦农田,走草原、办牧场,进市场、办商店,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甚至冒着危险,干着农民、牧民、矿工、商人都不愿干的事。好多人为此落下了腰肌劳损、关节风湿等疾病,但大家亳无怨言,因为我们是军人。</h1><h1> 多少年来,冬去春来,人来人往,但大院住过的大人小孩都很团结和谐。在单位最关心的事就是夏天上班兢兢业业给单位打煤砖,周日回家互相帮忙为家庭打煤砖;一年四季回家生煤炉、做饭、倒炉灰,冬天上班还要在单位生煤炉、倒炉灰。哪个年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休闲时间的文体活动,就是打蓝球、捣台球,下象棋,打扑克,周末聚在一起喝烧酒。小孩在大院拍三角(烟盒)、抓尕拉(羊骨)、翻绳子(毛线变换图案)、跳绳、跳皮筋、抓石头、跳房房、丢沙包、瞎子摸人、老鹰抓小鸡、捉迷藏、看小人书,嘻笑、打闹、玩耍,回家满身泥土,却依然玩的开心。</h1><h1> 最让大人小孩记忆犹新的就是每年暑假单位组织户外游,大家坐着大卡车去森林草原,杀羊、吃肉、喝酒,捡蘑菇、玩游戏,玩的不亦乐乎。幸福就是重复过着这样的生活,每天跟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喧闹着,躁动着......在这个院子里,我们度过了年轻愉悦的岁月。</h1><h1> 在大院住过的战友们家庭都很和睦,子女都很孝顺。生孩子也规律,生三胎二男一女或两女一男,生二胎一男一女,生一胎男女各占一半。他们又成了朋友、各个智慧、自信、健康、积极、向上,福泽绵绵,事业有成,一帆风顺,都很有出息!按前辈的话说这个院子风水太好了!</h1><h1> 那年,这个院子叫武装部大院,曾经座落在自治县城南红湾寺旧址。</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戎装岁月 军姿依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政府所在地红湾寺全貌</span></p> <h1> 参加兰州军区人武部建设现场会军事科目表演,苦训一个月,表演取得好成绩,人武部荣立集体三等功。图后排右参谋王有生上尉、军事科长顾建国中校、副部长索国民中校、部长于志江上校、政委覃昌毅上校、政工科长郭新民少校、后勤科长杨伟少校,前排右助理员杨世军中尉、参谋陈红军少尉、曹玉玺少尉、干事付志强少尉。</h1><p><br></p> <h1> 六七十年代人武部全体干部合影。前排中马明部长(己去逝),右杨进玺政委(己去逝);左刘文斌秘书,后排左杨万明秘书,右黄进朝干事(己去逝),中贺西恒干事(己去逝)</h1><p><br></p> <h1> 县人武部政委、后转业县政协主席杨进玺(己去逝)</h1><h3></h3> <h1> 八十年代初人武部政委安维堂(左二),后转业任县委书记、市人大主任。他是人武部第一个走上地方高级领导干部岗位的首长</h1><h3></h3> <h1> 八十年代初人武部政委安维堂(中)深入牧区宣讲党的政策。</h1><p><br></p> <h1> 八十年代初,县委书记、人武部第一政委李德奎(中)与武装部干部、职工合影。前排左副部长铁占新、政委安维堂,前排右后勤科长宋留群、部长魏铁山。</h1><p><br></p> <h1> 七十年代在人武部任副部长,后转业自治县任副县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的黄进朝(己去逝)。</h1><p><br></p> <h1> 部长索成斌(己去逝)深入牧区调研,他是人武部划归地方建制期间从自治县政府副县长调任县人武部部长,收归军队建制后被兰州军区批准授予上校军衔。</h1><p><br></p> <h1> 九十年代,政委铁占新(己去逝)深入牧区宣传党的政策,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后被兰州军区批准授予上校军街。</h1><p><br></p> <h1> 八十年代,肃南草原上的民兵骑兵连,参谋安志军组织训练。</h1><h3></h3> <h1> 八十年代,组织民兵军事训练,政委铁占新(己去逝)讲解射击动作要领。</h1><p><br></p> <h1> 组织民兵军事训练,参谋杨伟讲解操枪示范动作。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后杨伟被甘肃省军批准授予少校军街。后转业市国税局工作。</h1><p><br></p> <h1> 红色记忆。</h1><h1> 参谋杨伟下乡途经红石窝山。</h1><h3></h3> <h1> 军事科长顾建国、参谋扬伟、于加荣合影。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后顾建国被兰州军区批准授予中校军衔,后转业市林业局工作。于加荣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前调任县旅游局局长。</h1><p><br></p> <h1> 政工科长张荣、干事索国民合影。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后张荣被兰州军区批准授予中校军衔,后转业市人社局工作。</h1><h1><br></h1><p><br></p> <h1> 我和战友有个约定。参谋杨伟与武装部武器库警犬。</h1><h3></h3> <h1> 帮助牧民搞好生产是军人的使命。参谋杜培才上尉下乡学织毯子。杜培才是2002年从新疆军区野战部队调人武部任职,后干到科长、少校军衔转业(自主择业)。</h1><p><br></p> <h1> 参加自治县成立庆祝大会礼炮鸣放任务合影。右起参谋陈红军中尉、王有生中校、军事科长王武中校、副部长索国民中校、保管员索成勇、政工科干事付志强中尉、闫庆林上尉。</h1><p><br></p> <h1> 接待首长,图中原兰州军区杜邵山副司令员夫妇。右县人大主任索高年(己去逝),左边县人武部政委、后转业县政协主席杨进玺(己去逝);后排左人武部部长于志江上校、副部长白瑞民中校、政委陈多国上校、首长秘书。</h1><p><br></p> <h1> 1998年人武部全面建设现场会前期准备工作,迎接两级军区首长检查合影。前排右县委副书记安国锋、县人大主任尹积录、市委副书记李龙海、县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王军、兰州军区副参谋长刘玉斋少将、省军区司令员赵栓龙少将、县长、县武委会主任安永红、军分区司令员张应斗大校 、县政协主席安玉林;后排右助理员杨世军上尉、后勤科长杨伟少校、县政府办主任钟联民、政委覃昌毅上校、部长于志江上校、副部长索国民中校、县委办主任李玉忠、政工科长郭新民少校、军事科长顾建国中校。</h1><p><br></p> <h1> 首长对人武部工作非常满意。左起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王志成中将、省军区司令员赵栓龙少将、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詹忠福少将、部长于志江上校。</h1><p><br></p> <h1> 七十年代人武部接待军区首长</h1><h3></h3> <h1> 八十年代,人武部移交地方参加军分区培训期间与军分区首长机关合影。</h1><p><br></p> <h1> 1998年代,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后与省军区、军分区首长和县上领导合影。</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前排左:部长索成斌上校、军分区参谋长王德功大校、县政府常务副县长索进山、省军区副司令员方少将、军分区司令员张应斗大校、县委组织部部长王树林、县人武部政委铁占新上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后排左:战士小李、助理员杨世军少尉、后勤科长赵良田少校、副部长白瑞民中校、首长秘书2人、副部长穆登明中校、政工科长索国民少校、军事参谋杨伟少校。</span></p> <h1> 军分区卢保光政委大校检查工作与机关干部、职工合影。</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前排左:副部长穆登明中校、政委铁占新上校、军分区政委卢保光大校、部长索成斌上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后排左:职工郎自伟、战士小李、职工索成勇、政工科长索国民少校、助理员杨世军少尉、职工朵建民。</span></p> <h1> 部长刘喜年(中)、大河区委、区公署领导与参训民兵合影。</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9年6月,兰州军司令员王国生中将在肃南视察工作时,部长索国民上校参加配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7年,军分区政委任志诚大校在肃南勘察地形,部长索国民上校陪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6年,军分区首长在肃南调研工作时合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左:部长索国民上校、军分区副司令员易保斗大校、司令员张宏伟大校、政委任志诚大校、副部长杨世军中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2年甘肃省军区预备役高炮师政委(原张掖军分区政委)郑复新(中)在肃南,部长索国民上校(左)和科长杨世军少校(右)参加陪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6年,中共张掖市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田保忠在肃南(中),与部长索国民上校(左)、副部长杨世军(右)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0年,王树声大将女儿王宇红(左二)在石窝山,军分区副司令员索国民大校(右二)、市委党史办主任安永香(右一)、部长杨世军上校(左一)陪同。</span></p> <h1> 人武部领导机关与专武干部合影。</h1><h3></h3> <h1> 接待首长</h1><h3></h3> <h1> 机关合影 </h1><h3></h3> <h1> 人武部移交地方期间调进了女兵,单位增添了生机。前排右助理员于桂莲、参谋于加荣、政委铁占新(己去逝)、部长刘喜年、军事科长顾建国、参谋杨伟、打字兼保密员郭蕴玉;后排右办公室主任王延杰、秘书安志军、政工科长张荣、干事索国民、保管员索成勇</h1><p><br></p> <h1> 八一节,县委、县政府慰问驻军,大彩电、牛羊肉,幸福快乐。</h1><h3><br></h3><h3></h3> <h1> 人武部首长与机关科长谈心</h1><h3></h3> <h1> 八十年代在人武部当参谋的老战友安志军(中)、朵向勇(右)和笔者合影,安志军在人武部移交地方后,先后任人武部办公室秘书、团县委书记、城建局长、发改委主任、人社局长、康乐区委书记等职,现任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朵向勇八十年代中期转业建行张掖分行,五任行办公室主任,笔者算是在军营干到副师职大校军衔退休。</h1><p><br></p> <h1> 人武部移交地方后,军分区司令员张应斗大校检查工作与机关合影</h1><p><br></p> <h1> 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后第一任部长索成斌上校(前排右、己去逝)、第一任政委铁占新上校(前排左、己去逝)与老首长合影</h1><p><br></p> <h1> 部长杨世军上校陪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上将登上红石窝山。</h1><p><br></p> <h1> 野营拨河比赛</h1><h3></h3> <h1> 军民联欢文艺演出</h1><h3></h3> <h1> 曾经的芳华,美好的回忆</h1><h3></h3> <h1> 时光流逝,我们渐渐老去。回忆历史有好多印记,为留住曾经的芳华,随心所欲做了(上)(下)两个美篇。上篇为工作纪录、下篇为生活纪录。由于资料照片不全,加之好多战友失去联系,内容照片缺少不尽人意。请战友们欣赏后随时联系我,补充遗漏的战友照片等资料,我将认真修改不断完善。</h1><h1> 水平有限,缺点难免,请首长和战友们海涵!</h1><h1> 最后,对首长和战友们的大力支持深表谢意!</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