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山下的兰一中

一山一史

<h3>兰溪老故事</h3><h3> 大云山下的兰一中</h3><h3> 兰一中迁入横山脚下已二十个年头了。现在的兰二中,二十年前就是老兰一中。我要写的是兰一中在大云山麓的五十多年。有很多的记忆值得回味。</h3><h3> 一、大云山的由来</h3><h3> 提起大云山,二十年前读过兰一中的学生都熟悉。就是学校后面那座山,也许爬过好多次。可是为什么叫大云山,可知道的人不多。前前后后,从这里毕业的一万多名学子,好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读了三年的兰一中,原本是一座古庙。</h3><h3> </h3> <h3><br></h3><h3> 兰溪流传一句口语,叫“商量买道士山”,用来说人家私下密谋。这道士山,指的就是大云山。也有人认为“道士山”三个字应为“大寺山”。反正土话土音,讲的意思一样。</h3><h3> 老地名中,从云山路爬大云山要经过一条弄堂,叫“道堂巷”,道堂巷与百步梯相接。这说明古代这儿有“道堂”。古代道堂名目繁多,至少说明这儿有道教活动的踪迹。</h3><h3> 古代,在大云山北麓出现佛教寺庙之前,这儿就有“道士”存在。</h3><h3> 现存的资料,只记载这儿有过“鲁班殿”, “雷祖殿”。鲁班大家都知道。雷祖,相传是“嫘祖”,是蚕神,也叫蚕花娘娘。这些都是中华本土文化,属道教范畴。至于殿里供过的神,据传有过关公、财神、龙王,雷公电母等等。老百姓来上香膜拜,只不过为求医、求子、求财、求官运、求姻缘,或求个“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而已。</h3><h3> 兰溪的史志,是从兰溪建县(公元674年)开始记的。所以建县以前的事,鲜有人知。记载的也只是简略的几句。比如这大云山北麓的古寺,只记载它叫“招贤寺”,建于南北朝公元535~545年的梁武帝时期。</h3> <h3>  秦朝,咱兰溪属“乌伤县”。那时兰溪没有县治,只称“三河戍地”。南北朝属“婺州”,隋代属“东阳郡”。</h3><h3> 义乌市志编了厚厚五册,记载涉及公元前220年。义乌对南梁时期所建的“双林寺”记载比较详细。双林寺在佛堂镇近郊,我专门跑去游玩了半天。</h3><h3> 双林寺同样建于梁武帝时期,记载显示建寺人是傅大士。开建时间是公元540年。而兰溪招贤寺建于公元535~545年。同一年在建。</h3><h3> 还有同一年在建的,是金华大佛寺。大佛寺建于公元540年,这三个同一年在建的寺十分有趣。如果将兰溪招贤寺与义乌双林寺在地图上画一条连线,这条线正好东西方向。而金华大佛寺正好处于连线的中点。这些迹像表明,梁武帝建了许多佛寺,而婺州官府积极推行,民间拥跃集资,还有统一的图样格式,布局上官方也费了脑筋,有古代道士进行风水实勘的痕迹。</h3><h3> 同样建于梁武帝时期的,还有东阳大智寺(建于公元502-557年),和金华罗店的智者寺(建成于公元526年),这些都是金华大市境内最古老的佛教寺庙。</h3><h3> 除了兰溪之外,金华大市境内这四座南梁佛寺已复建。复建时虽不是原址,但离原址很近。而且都开辟了旅游。金华境内可能也有其他同期造的古寺,只不过同兰溪招贤寺一样已经消失。</h3> <h3>  我并非鼓动复建寺庙,我更不信教,只是说说兰溪老故事,供后人参考。</h3><h3> 义乌人的文保意识强,复建的双林寺原汁原味,连隋文帝亲笔题写的“婺州双林寺”都保存了下来。“双林寺”是1958年修水库拆掉的。当时都拍照存档,所以96年复建时能做到建旧如旧。大家看看,这寺庙不就与兰一中内的“观音殿”一个式样嘛!我突发好奇心,上百度寻找这样的建筑,化了好半天,找遍了古寺庙图片,都还未找到古庙与这一样,正面三个门洞二个圆窗的。这说明复建的南梁双林寺及兰溪招贤寺的确是古董,这是典型的南北朝古庙风格!而金华大市境内的智者寺、大智寺、大佛寺,复建时与双林寺门面不一样,也可能现代人重新设计所致。</h3> <h3>  梁武帝大力推崇佛教,而梁武帝时期尚没有系统的佛经,所建的佛寺只能是佛道共存的寺庙。当时对佛教的理解有限,好多佛经尚未传入,有的传入了但看不懂,印刷术尚未发明,佛经只能手抄,图谱只能手绘。</h3><h3> 中国佛经的大量传播是唐代,是唐僧取经回来,带回657部佛经,而且化了几年,翻译做中文以后的事,应该是比建双林寺招贤寺迟了八十多年。</h3><h3> </h3> <h3><br></h3><h3> 义乌双林寺资料显示,双林寺的建造者傅大士,姓傅名翕,字玄风,本地人,本身也是一个道士,一生未曾出家,为了建寺,卖掉了老婆,他建的双林寺,是一个集佛教、儒教、道教三教合一的寺庙。所以双林寺专门造了一个“傅大士”殿,里面有他的塑像,头戴道冠。据说宋朝双林寺十分兴旺,光僧房就一千二百余间,僧尼二千多人。</h3> <h3>  应该说,兰溪的招贤寺在唐代还是古婺州几个古寺中最有名的。为什么这么说?</h3><h3> 唐代武则天当了皇后,尤其是唐高宗患病以后,已掌控朝中实权。公元674年,武则天封高宗为“天皇”,自称“天后”,就在同一年(公元674年)兰溪建县。应该说兰溪建县是唐代唐高宗时期,武则天办的事。</h3><h3> 武则天当“天后”之后,还想当女皇帝,当时已有翻译好的佛经,其中有一部叫《大云经》,说的是净光天女学了佛法,当上国王的故事。那时雕版印刷已经发明,武则天印了好多《大云经》发给各地寺庙,说《大云经》显示女人应该当皇帝。在全国大造与论,叫民众都拥护武则天当女皇帝。</h3><h3> 武则天命全国各州挑选一座寺庙改称“大云寺”,而当时兰溪的“招贤寺”被选中,是因为它是婺州几个寺庙中最有名的,也可能是最大最好的,故在公元690年武则天当上女皇的时候,这里改称“大云寺”。可以想见,大云寺的和尚们将《大云经》妥善收藏,天天念诵。更由于大云经中有求雨的内容,每逢旱年,官府与大云寺和尚在道士山上筑坛求雨,继而将道士山改称“大云山”。</h3><h3> 武则天当女皇帝时已67岁了。 “大云寺”只叫了十五年。公元705年,武则天归西,唐中宗继位,下令全国改寺名,于是,这“大云寺”改称“灵隐寺”。</h3><h3> 但“大云山”这个山名一直延用到现在。</h3> <h3>  政局变幻,过了一百多年,唐王朝到了唐武宗时期,这唐武宗李炎笃信道教,认为佛教是异教,公元845年(会昌五年),下令全国“灭佛”。派御史分道督察,拆毁佛寺4.46万所,还俗僧尼26.1万人,没收寺院土地财产,充实国库。</h3><h3> 这场“会昌法难”,兰溪的“灵隐寺”当然不能幸免。过不多久,黄巢起义爆发,席卷全国。接下去的“五代十国”战乱,谁还顾得上寺庙!</h3> <h3>  直到宋朝,公元1008年,这里恢复寺庙,由于杭州的“云林寺”已定名“灵隐寺”,故改称兰溪灵隐寺为“圣寿教寺”。据史料记载,圣寿教寺建有白衣阁、大雄宝殿、大悲阁、雷祖殿、罗汉堂。后来又建了藏经阁和白莲堂。这段时期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前后八百多年。</h3><h3> 在这期间,发生过好多事。其中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曾借住过圣寿教寺,题写了《题兰溪圣寿教寺壁》诗:</h3><h3> 兰溪山水地,卜筑趁云岑。</h3><h3> 况复径行日,方多避地心。</h3><h3> 潭沉秋色静,山晚市烟深。</h3><h3> 更有枫山老,时堪仗履行。</h3> <h3>  咸同年间的“太平天国”,又使圣寿教寺遭到损毁。1942年日寇入侵,这里又变成日军营房。1 945年日寇投降后,这里仅剩下佛教的金刚殿、观音殿和民间祀庙“忠佑庙(坞口殿)”。</h3><h3> 上世纪八十年代,兰一中造教学楼,将这些古建全拆了。当时文保机构尚不健全,如果留到今天,这该有多大的史料价值!毕竟这个寺庙建筑是兰溪最古的遗物!</h3><h3>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