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思维导图,形成思维习惯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阶段性总结

大晓

<h3>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为了更好地使学生们掌握好基础知识,连云港路小学数学教师通过不断地探究,发现学生对数字与图示的理解是最快的,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实施了思维导图教学法。通过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不仅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更好地培养学生们学会识图、分析图示的能力。</h3> <h3>一、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兴趣</h3> <h3>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按照思维导图的引导,能够正确的分析与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们热爱数学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h3> <h3>二、利用思维导图活跃课堂气氛</h3> <h3> </h3> <h3>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与合作,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们都能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h3> <h3> 三、利用思维导图找到解题路径</h3> <h3>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师生更好地进行沟通,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完成思维导图的内容,发现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们学会利用框图与线段和箭头的方式进行分析,使学生们具有良好的解题思路和逻辑分析能力。</h3> <h3>四、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单元知识的复习和整理</h3> <h3> 能够帮助学生自己梳理每一个单元的知识点,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以便在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h3> <h3>五、用思维导图丰富“相约星期三”</h3> <h3>  思维导图是教师有力地教学助手,通过思维导图教师能够在学生们的视野里清晰地呈现知识的框架与结构,使教师更加有条理地进行教学。</h3> <h3>  总之,基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抽象思维能力,运用思维导图法进行课堂教学的实施,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归纳等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h3><h3>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更应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更科学实用的思维导图,做到简单易懂,力求学生能够自己运用导图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