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六大茶类中,白茶主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等地。其制法独特,不炒不揉,成茶外表满披白毫,色泽银白灰绿,故名“白茶”。白茶之美,美在自然,工艺直接简单。古朴简约,天然去雕饰,不必像绿茶揉捻、做型;亦无需乌龙茶的繁复的做青、“死去活来”或机械工序,无需雕琢却银光熠熠。 在闽东北农村就常有用白茶炖冰糖来降火去燥,治疗牙疼,便秘等。在福鼎等白茶产地,也常用陈年白茶治疗小儿麻疹、发烧等。时至今日也常被称为”消炎祛火茶“。
日常生活中也流传着白茶具有治疗咽喉肿痛、感冒发烧、肠胃不适、清热解毒、消炎解暑、水土不服的功效。
白茶在降低肝、脑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增强机体的保肝功能以及降脂减肥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效果。中医药理证明,白茶茶性清凉,消热降火,消暑解毒,具有治病之功效。 文家唐颐在《白茶、白茶》中写着“白茶淡雅之中的韵味更显得绵长。这一喝就是三年,到了几乎达到东坡之境,晚上不喝一杯新泡的白茶,竟然睡不着觉。”
卢秋花《白茶.女人》中说“白毫银针亭亭玉立于杯中,极为美观。有一种女子就如白毫银针,她们自信自立,优雅中带有坚韧;她们精明豁达,干练又不失风情万种;她们爱自己爱别人,像一群城市中的精灵。她们的口号是‘我们要优雅地变老’。
白牡丹毫心与嫩芽连枝,形似花朵,冲泡杯中,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开,好似自有一种风度气质的女子。她们多为白领一族,文化修养较高,懂得享受生活。娴静、温婉、高雅、可敬、可亲,如一潭秋水,又如一杯清甜、醇爽的白茶。寿眉(贡眉)好似多数的平凡女子。虽说终日不是忙于生计,就是操持家务,却能记得将茶作为居家过日必不可少的七件之一要事来办。她们舍得买好茶,也不嫌粗茶。在她的一天生活中,泡茶品茶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她们不仅爱茶,而且深知茶性,深知如何将茶的功能发挥到极致。虽说自己平时喝的多是粗茶,如遇客来,无论自己的朋友还是先生的客人,也无论达官贵人还是贫贱之交,奉上的绝对都是珍藏着的好茶。”
白茶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工艺简单,未经高温破坏叶内活性,茶叶在岁月的年轮里,继续转变着惊喜惊奇。
白茶,同样可以是一种有着记忆的茶品。亦可作为一款向后看的茶,使之浸润着岁月的秘香。在老白茶的浓酽和淳厚中,贮藏时间的厚重。
白茶是一款特殊的茶类,它不炒不揉,所以有绿茶的鲜香,但还可以在常温下保存,有后发酵的空间,存放时间越久,茶的颜色越深,茶汤的滋味越醇和,所以白茶的保存方法要求一般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1、常温保存。白茶保存的理想温度在4℃-25℃,也就是常温保存即可,无需冷藏。密封。
2、要求装茶的密封袋或容器无毒、无异味、防潮。
3、保存的环境要求无异味、无臭、无毒。 「一年茶」:因白茶属于微发酵茶,所以刚制作出来的头年的白茶,接近绿茶的口感,茶性会比较寒凉,因而不建议体寒者饮用,再加之滋味相对单薄,可能品饮起来稍欠丰富。
「三年药」:但是白茶就是这样奇妙,要是把她好好珍藏两三年,在存放过程中,茶叶内部成分缓慢地发生变化,香气转陈,汤色逐渐由杏绿转化成杏黄色或者再深些。品饮时香气醇和,滋味渐柔。茶性也由凉转温。消炎避暑,降火清热,养肝护肝,养心提神,尤其夏天,有白茶相伴的确幸事一件。
「七年宝」:确切说白茶存放至五六年就算老白茶了。随着时间的陈放,白茶内含物的陈化转变得越来越醇厚,与陈香并存的依旧是那白茶特有的毫香。滋味香浓,汤色呈琥珀色,红亮透明。到达这个年份的白茶,防癌,抗癌,防暑,解毒,防过敏的功效更加明显,感冒初期,喝上几杯热腾腾的老白茶下去,会感觉轻松很多。
白茶里面有种像阳光一样的清香,感觉就像小时候扑倒在刚晒过的被子上的那种幸福感。
做白茶主要是靠太阳晒,七分晒三分焙,不用机器来弄,就靠手工做。吸饱了太阳光,自然也就能喝到“阳光的味道”了。
事物的凋零、萎缩意味着美好的逝去,引发的常常是怀旧、伤感之情,白茶的萎缩与凋零却是例外。 因为萎凋是自然的造化,被萎凋了的是美好之物,萎凋后还是美丽之物,实实在在的萎凋了的美之物。
茶季如遇阴雨连绵,必须采用室内萎凋技术(热风萎凋解决了不正常气候对福鼎白茶品质造成的影响,是日晒萎凋的有益补充) 【复式萎凋技术】
所谓的复式萎凋就是将日光萎凋与室内自然萎凋相结合。
【白茶萎凋之美】
白茶保留着茶叶原初的生命形态和特有的营养成分,它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加工,如杀青、揉捻、烘焙等工序来改变其本来的性状;它一生下来就是茶,自始自终都是保持着它的天然模样。 它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加工,只要人类为它保持着最适宜的温度,提供最纯净的空间。
然后静静地等待着,看着它慢慢地萎凋、萎凋_直至它把自己凝固为一个美丽的姿势!
白茶——自然,淡定,隽永,虽然萎凋了自己,却不断释放出淡淡而悠长的生命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