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12月中旬“港珠澳大桥之旅”结束前一天,16日上午,参观了黄埔军校旧址—校本部。</h3> <h3>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民国13年(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新型军事学校,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而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迄今。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可谓家喻户晓。军校的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1965年修缮恢复原貌。1988年旧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3> <h3>黄埔军校旧址在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交通不便,离市区又远,且偏僻,为什么军校会 选中这个地方呢?其原因是:</h3><h3>第一,在本世纪20年代,各路军阀独霸一方,滇 桂军阀盘踞着广州市。当年孙中山选取在远离市区的孤岛办军校,就是要避开军阀的控制和干扰。</h3><h3>第二,这个岛环境幽静,四面环水,筑有炮台多处,与隔江相对的鱼珠炮台、侧面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难攻,便于学习与练武。</h3><h3>第三,孙中山很熟悉长洲岛,他曾多次来岛视察,知道岛上清陆军小学堂的校舍仍在,略加修葺,即可使用,还可节省许多人力和资金,为此,孙中山决定把军校设在长洲岛上。</h3> <h3>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在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br></h3> <h3>校本部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筑,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有围墙,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全校自总理、校长、党代表之下,设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机构总数约40个,还设有学员宿舍、饭堂、展览室等。1938年在抗日战争中,遭日本战机炸毁。1996年5月初,广州市政府耗资2000多万重建,于同年11月12日落成。</h3> <h3>对联:</h3><h3>升官发财请往他处,</h3><h3>贪生怕死勿入斯门。</h3><h3>横批:</h3><h3>革命者来。</h3> <h3>黄埔军校史迹展。</h3> <h3>培养人才</h3><h3>中国自辛亥革命以来,历经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漫长的革命战争中,黄埔军校曾为国共两党培养出许多军事家和将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元帅中就有五位出自黄埔军校,他们是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林彪和陈毅。解放军首批授衔的十位大将中也有三位出自黄埔军校,他们是陈赓、许光达和罗瑞卿。周恩来、陶铸、刘志丹和左权等,也在黄埔军校工作和学习过,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国民党军队的将领中,黄埔军校毕业的著名将领有杜聿明、胡宗南、邓演达、宋希濂和陈诚等,数以百计。</h3> <h3>孙总理纪念碑</h3> <h3>黄埔军校旧址码头</h3> <h3>谢谢欣赏!</h3><h3>——常绿小草</h3> <h3>2018年12月下旬于金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