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后我们这样度过

果子

苏大78级数学系411室40年欢聚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国家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出现醒目的1978—2018,78级幸运的占据改革开放年的首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们回到学校,在校生崇敬的说‘’你们入学的时候她们还没有出生!‘’我们才意识到40年的份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一辈子学数学,教数学。却麻木了时间自然数的积累,淡化了时空的流动。40年的钟声像惊蛰气节一样,惊醒了我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nbsp;没有理由让我们的庆祝活动单一性、简单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nbsp;带着当年的书本教室里坐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拿着通知书,再现当年的跨进校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nbsp;揣着旧饭票,到食堂打饭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nbsp;腾出肚子,到松鹤楼喝冬酿酒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br></p> <h3>  40年前,爸爸挑着担,我提着行李,从这里跨进了校门,书写了新时代。</h3> <h3>  上课啦,我们人生辉煌的楼梯是从这里开始的。如今,一层层的拾级而上,那么的熟悉,那么的回味。40年中的阶梯 就是借着这牢固的基础,一步步展现的。</h3> <h3>  昨天的教室呢?已经改成小的了。昨天的老师呢?很多已经不在了。回到我们记忆中的教室,茫然、伤感五味杂陈。好在我们都是老师了,自己给自己上课。‘’四十周年板书比赛‘’。张建南用他当年书法水平的字,开始了我们的擂台。</h3> <h3>  张正中上台露一手,一片赞扬。40年的历练,原来从未写过粉笔字的他字如其人:瘦长高挑,悄然屹立。他是现在坚持用粉笔上课到底的原味老师。</h3> <h3>  王向阳接擂了,本来就老道的字体依然如同他的八字步一样 ,稳健如帖。</h3> <h3>  钱建良上场了,单从写字的姿势就验证了40年教学的积淀,模仿的字体秀出了特级教师的速度与效率。模仿谁?我们大学中的印象老师。</h3> <h3>  翻开发黄的成绩单,我们四年的努力记录在案。责骂声、懊悔声,无不想翻翻这个变天账。</h3><h3> 我在哪儿?当时是什么样子?每一次照相的不情愿,都成为日后的后悔。</h3><h3> 别看今天我们老了,几年之后,又是稀罕物。赶紧照相去!</h3> <h3>  A字楼前合个影。经典的背景,里面装点着我们的故事。楼还是那个楼,只要我们还在,你永远是一个活动的画面!</h3> <h3>  411面前站一站,我们四年的生活映射,不会被改变的门庭而抹去。</h3> <h3>  楼下的场地空了,背后的耐火砖墙面。存载的我们做广播操的图像。再来伸伸腿弯弯腰吧,把当年的画面调出来。</h3> <h3>  当年我们挤在一起看着玻璃显像管的黑白电视。中国女排夺得冠军的激动场面是我们理科生难得的欢愉时光。日后在这里,我们等到了她们的到来,看到了郎平。</h3> <h3> 又来到了往日打开水、买油条、吃馄饨的百步街小道。当年的几分钱,也是要咬咬牙,狠狠心的。</h3> <h3>  外语系楼踮踮脚。当年樟树下,围栏旁,怀揣着外语书一个眼睛看书,另外一个眼睛射向了楼里。胆子大点的迂回前进。但充其量也是穿堂去打饭。可惜四年一千天。一条也没钓着。</h3> <h3>  吃饭喽,<br>  昨天的路还是那么熟悉,我们敲着饭盆,听着广播里的‘清晨你踏着小道’走向饭堂。可惜,食堂没有了,只有饿肚子。吃松鹤楼去!</h3> <h3>  下课喽!课堂枯燥的公式,学生食堂千篇一律的伙食。早已被那老正兴的酱爆肉丁、爆炒猪肝、炒雪冬勾引。怀里揣着一个星期的伙食费。嘴里喃喃的说着‘就这一次,就这一次’。腿不由自主的迈向了观前。<br>  今天,沿着老路,再品味当年的冬至观前街。</h3> <h3>  冬至,小时候对她的认识,顾名思义,冬天到了。<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长大了坎坷的到来,知道了她是黑夜最长的一天。<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得知她还是一个鬼节的节气时。我们已经伤心的开始烧纸了。<br>&nbsp;&nbsp;&nbsp;&nbsp; 然而,如果上面都是一些不快之意时。我们曾经的记忆,见到了光明。<br>&nbsp;&nbsp;&nbsp;&nbsp;&nbsp; 在学校的时候,每年观前街摆满了糕团美食整整一条街,家家都喝着冬阳酒。<br>  请允许我叫错了这个酒名字40年。因为,只喝过一次零打的酒,没有文字,只是跟着叫。苏州话的阳、酿难分。这一叫,封存了40年。后来打听。苏州人这一天比过年还要隆重。再次来到观前,‘’冬至大如年‘’的口号表明了一切。</h3> <h3>  这才是正宗的冬酿酒。记忆中有酒酿的味道。桂花的香醇。我们几个人的家乡,绝无仅有。心中的馋虫立马咪咪叫。可是传来了有道理的声音:<br>还是等到开席祝词开喝吧。</h3> <h3>  松鹤楼是我们心中的美食圣地。15元补贴只允许我们咬牙的去一次。以至于毕业的聚餐齿中留香的同时。还蹦出这样的狠话:慕名来贵馆,趁兴品佳肴,美名不虚传,笑走回家传,吴女翘首望,冒烟再聚欢。王建森脱口背出!可见40年的根基和份量。<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菜还是当年的菜,人还是当年的人。只是这酒,越喝越纯。这情,越跑越近。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三个小故事见证了什么是同学情:<br>&nbsp;&nbsp;&nbsp;&nbsp;&nbsp;</h3> <h3>  到苏州的路线来自四面八方的,我和德贵,王向阳张建南同时在一个火车厢里会面,和开学一样的开心,12306都在帮我们;</h3><h3> 回程的路上。为了和建良同一个车次,我们四个放弃1点的车不做,推迟一个小时为了多说会儿话。我和德贵宁愿绕道南京南站下也要买相同的车次享受一下候车室的话唠。</h3><h3> 常州到了。建南下了车也不离开,站在那里一直等车开了再一次的挥手。</h3><h3> 这种再见,不是一般的客套。是实实在在的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溧阳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