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履之往•问津杭城

<h3>——集美区第二届名师发展工作室主持人及骨干成员高级研修班第一期简报</h3> <h3>  昨日杭城,风雨潇潇。</h3><h3> 今有晨光,伴我起航。&nbsp; </h3><h3> 2018年12月23日上午,厦门市集美区第二届名师发展工作室主持人及骨干成员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举行。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李涛、王颖𥖄和培训处主任卢亚绸,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副主任何猛、项目主任陈剑南出席开班式。来自集美区第二届名师发展工作室主持人及骨干成员共90位教师参加此次高级研修。</h3><h3> </h3> <h3>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副主任何猛对此次课程设置进行了解读,并向学员们介绍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历史与现状。李涛老师也对学员们提出殷切希望:一是希望学员们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名师发展工作室的宗旨及职能;二是希望学员们打破学科限制,广开思路,在学习中交流、分享、促进、提升。 </h3><h3> 简约而隆重的开班仪式后,我们开始了在“浙”里的“杭”行。</h3> 遇见美好 <h3>  ‘’浙”的美好从遇见赵群筠老师开始。<br></h3><h3> 赵群筠,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局长,浙江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分会副会长,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初中语文导师,“浙江省中小学领雁工程”理论和实践导师,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h3><h3> 虽然身兼数职,但赵老师一直没有离开课堂,她以《指向教师执教能力的实践研修》为题,叙说了她与教育谈的这场久久的恋爱,着实让人感动。整场讲座像一杯清茶,氤氲着清香。</h3><h3> 最让我为之侧目的是赵家那质朴的家风,赵老师充满情怀的成长之路,以及她对于教育的信仰。20年前,当赵老师初为教师时,父亲的书信给了她力量。如今,当她面对自己的儿子,又将这精神血脉传递,她用另一种独特的方式进行教育。她通过微信记录孩子的高考倒计时100天,用简短质朴的文字在这段特殊时期给孩子以温暖的陪伴。</h3><h3> </h3> <h3>  大家都被赵老师的优雅、睿智所吸引,更为她守住讲台的坚定所折服。一堂围绕“目送”的课,把自己对父母、儿子的感情融入课文。她用温柔的声音朗诵着文章,每个现场的人都被带进这种意境,眼泪夺眶而出。</h3><h3> 沈从文曾说,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总是与众不同的。我想赵老师的与众不同,则源于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父母的女儿、是儿子的母亲、更是全天下孩子们的语文老师。</h3> 追求成长 <h3>  陈锋,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特级教师、国培专家。</h3><h3> 下午,陈院长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的构建和思考”的讲座。何为名师?陈老师用这一问题切入讲座,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向大家展示了教师发展的阶段与步骤。教师发展的“八年拐点”,教师发展的六个时期,教师发展的五个阶段……以此为坐标,教师们更好地定位了自己的成长阶段。“名师成长无定律,但一定有规律。”教师发展的规律就是要从教书向教科研转型,主动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并深入探究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有了方向,还要有具体的方法。陈老师结合自己的名师空间站构建模式,向大家细致讲解了创建高效名师工作室的五个策略——提高向心力、提升软实力、增强创造力、扩大影响力、彰显榜样力。正是借助这“五个力”,陈老师的名师空间站成为了教师成长共同体,培养了一大批既能与时俱进,又能彰显个性的优师、名师,团队合力促成了“成己达人”的双赢局面。这正印证了陈院长对名师工作室的定义——名师工作室是工作室成员因共同的教育困惑和教育愿景而聚合起来的学习共同体。在工作室中,成员们共同探索工作艺术,互相切磋对话,取长补短,实现专业化成长。</h3> <h3>  陈院长还强调,课堂是教师成长“希望的田野”。教科研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只有教师回归到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致力于研究课堂教学真实问题的解决,才能“做”出高质量的教科研论文,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h3><h3> 讲座的结尾,陈院长提及教师在关注专业成长时,更要关注精神成长。教育蕴涵着生命的意义,教育的本质就是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唤醒灵魂。</h3><h3> </h3> <h3>  正如毕淑敏所说,我们的精神也需要一个栖息的空间,当我们建好美观结实、储物丰富的精神小屋之后,还可以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让我们的精神成长得更丰盈。</h3><h3><br></h3><h3> 供稿:第一小组组长:周畅</h3><h3> 组员:李涛、黄晓锋、苏婷、洪旭辉、杜金真、傅碧贞、胡宴龄、陈燕瑜、杜燕婷</h3>

名师

教师

工作室

成长

教育

赵老师

集美区

陈院长

精神

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