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同事带来出游的门票,特意从中取出一枚正仓院展门票说很不易,是去年在日本奈良看的展览,回家我便开始琢磨…… 正仓院展门票 资料介绍正仓院平日里从不公开展示藏品,只在每年秋季最干燥的两周里,趁着文物的曝晾保养,拿出其中的一部分,在奈良国立博物馆中展出,每年展品都不同。2015年是「正仓院展」第67回,共展示63件宝物,其中首次公开展出的有12件,同时还会呈现2009年至2012年日本宫内厅正仓院事务所的特别调查成果,介绍有关正仓院宝物的最新研究。 展览海报(网络图) 正仓院,迄今保留最全面、最丰富、最有价值的唐朝艺术品宝库,位于奈良东大寺,建于8世纪中期的奈良时代。这里珍藏了日本圣武天皇(701-756)生前最喜欢的贵重物器,其中一大部分,是中国唐代东渡的文物珍品。 正仓院(网络图) 正仓院内部图解(网络图) 此次展览最重要展品之一---紫檀木画槽琵琶(展览门票及海报上即是)
细节部分 据档案记录,自正仓院开启收藏至明治时期的1000多年间,仅有过12次清点曝晾。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府开始对本国“古器旧物”进行系统整理调查。明治五年(1872年),日本进行了第一次文化调查,史称“壬申检查”,其中就包括正仓院,开封后对宝物进行了摄影、摹写、拓本等记录方法,是近代对正仓院的第一次系统记录。直到1946年,现代化展陈设施逐步完善,为了向民众展示这些8世纪瑰宝,才开始借每年的秋曝展出——每年秋天天气凉爽时,东大寺的僧侣就会举行隆重的开仓仪式,将这些稀世珍宝细心清点,并拿出来晾晒保养。借此机会,其中的一小部分文物才交由奈良国立博物馆展出,为期仅两周。这一传统被严格地延续下来,到2015年已是第67回。每次参观机会都极为珍贵。 第一回正仓院展入场券(1946年)借用网络图 正仓院所在的东大寺,便是圣武天皇在728年作为日本各地的寺院的总寺院所建成的。正仓院就在寺院大殿西北的一处偏隅之地。
东大寺建于奈良时代,是奈良具有代表性的寺院。寺内的东西宽57米,南北长约50米,高46米,相当于15层建筑物的高度,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构建筑,佛殿装饰体现出中国唐朝瑰丽细腻富于变化的建筑风格。 东大寺门票 东大寺门票 在当时日本的天皇叫圣武,虽说与我国唐朝的女皇武则天没有什么关系,但圣武天皇建东大寺时,其中的奈良大佛却是仿照中国的龙门石窟的卢舍那佛造的,而且也叫卢舍那大佛。
东大寺门票(门票图案为卢舍那大佛)
东大寺的寺域广阔,其内有南大门、东西七重塔、讲堂、僧房、戒坛院、正仓院、二月堂、法华堂(三月堂)等建筑,规模宏大。东大寺东边有一座建于746年的法华堂,是东大寺最古老的建筑物,俗称三月堂,每年3月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拜佛仪式。中国唐代高僧鉴真曾在东大寺设立戒坛,为众僧受戒,戒坛院由此得名。
东大寺三月堂门票 东大寺戒坛院门票 一枚门票使我熟悉了正仓院,正仓院里珍藏的唐朝文物,不仅最多、最准确,有些甚至如新的一般。且,这些文物是一直传世保留下来的,而不是挖掘出来的。一个物品在生活中能保持上千年,非常困难。但这些唐代文物确实规格极高,品相完好,其水平远远高于一般地下出土器物。它们多数是当年的遣唐使和留学生带回皇室典藏的:各种书画、佛经、乐器、生活器具、薫香、服饰、织品、刺绣……大部分在中国已佚。如唐代歌舞音乐演奏中尝试用的乐器:琵琶、箜篌、排箫、筝、笙、笛、琴等,其当年实物在我国已无留存,只能从敦煌壁画和先等地的唐墓壁画上去寻找它们的形制。正仓院却完整保存了一些这样的乐器,为研究唐代乐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正仓院收藏的唐朝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就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唐朝五弦完整实物。
难怪有人说,如今要看最丰富、最准确的唐朝建筑和文物,必须到日本奈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