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冬至是全年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冬至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只有26°34,当年十七孔桥的建造者精心设计,将南回归线的落日与十七孔桥成垂直状态,因此当夕阳西下时,阳光最大程度的洒满十七孔桥的每个桥洞,出现金光穿洞的奇特景观。拍摄辉哥哥</h3> <h3>北京颐和园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园中最大的石桥——十七孔桥,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距今已有266年。每年冬至前后,十七孔桥会呈现出“金光穿洞“的奇观。拍摄辉哥哥</h3> <h3>太阳逐渐下沉,终于像一个金灿灿的光盘,收敛了刺眼的光芒,把西边的天穹染成红色。慢慢的,颜色越来越浓,彩云飞舞在巍峨的山峦之上,显得格外的瑰丽。拍摄辉哥哥</h3> <h3>每年冬至前后,落日光辉穿过颐和园十七孔桥,照亮全部十七个桥洞,呈现出壮丽景观,俗称“金光穿洞”。每年的冬至前后,来自北京,及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都聚在十七孔桥拍摄金光穿洞。摄影辉哥哥</h3> <h3>原标题:千人扎堆颐和园拍摄“金光穿洞” 有人等候8小时只为拍摄20分钟 十七孔桥造型垃圾桶也成了“网红”,周边的垃圾桶也跟着“蹭热度”。拍摄辉哥哥</h3> <h3>十七孔桥在冬至前后会呈现红光穿桥洞的奇景。古人在建造桥时掌握、利用了天文地理知识,当太阳在冬至前后下午最低点照射时,阳光会贯穿整个桥洞,呈现“红光穿洞”的自然奇观,这也是造园设计者的神来之笔。出镜摄影辉哥哥</h3> <h3>皇家园林颐和园中著名的十七孔桥,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即1750年,桥面宽8米,桥高7米,长150米,整座桥给人以一种雄伟恢宏之感。桥正中的大孔,从桥两端数来都正好是“9”,而“9”被称为极阳数,是过去封建帝王最喜欢的吉利数字,所以将桥建成十七孔。出镜摄影辉哥哥</h3> <h3>十七孔桥,由于桥孔大小不一,桥面像一张弓,又像天空中七彩的长虹飞架在碧波万顷的昆明湖上非常壮观。出镜摄影辉哥哥</h3> <h3>每年只有在冬至前后的几天里,才会出现如此奇观美景,金黄色的余晖将17个孔洞全部穿透照亮。一年之中,能看到此景的时间仅仅几天。出镜摄影辉哥哥</h3> <h3>金光穿洞”现象的出现,简单来讲:日落的方位随着季节是在不断变化的,好比冬天的日落方位在西偏南,在冬至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的日落点上,阳光恰好照射在了十七孔桥所有桥洞的侧壁上,形成了美景。出镜人拍摄辉哥哥</h3> <h3>2017年12月3日讯,每逢冬至前后,颐和园十七孔桥准能锁定无数摄影爱好者的“焦点”。只有在这个时节的日落时分,十七孔桥的所有桥洞,才会被夕阳染上一抹金光,乍看就像是在桥洞里点燃了明灯。出镜摄影辉哥哥</h3> <h3>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金光穿洞”,并且赋予了很多美好的寓意。可是今年情况有点特殊,金光有点着急,离冬至还大半个月,十七个桥洞子就都亮了。出镜人辉哥哥拍摄</h3> <h3>每年的冬至前后(12月21日~23日),颐和园十七孔桥会出现"金光穿洞"奇观。一年之中,能看到此景的时间仅仅几天。拍摄这一景观自然也成为摄影爱好者的一大乐趣。出镜人拍摄辉哥哥</h3> <h3>12月16日,冬至来临之际,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现“金光穿洞”景观,再次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照。出镜人拍摄辉哥哥</h3> <h3>今天有幸去颐和园昆明湖观赏十七孔桥金光穿洞的奇观,欣赏到古人的奇妙物语,收获颇丰。出镜人拍摄辉哥哥</h3> <h3>冬至是全年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冬至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只有26°34,当年十七孔桥的建造者精心设计,将南回归线的落日与十七孔桥成垂直状态,因此当夕阳西下时,阳光最大程度的洒满十七孔桥的每个桥洞,出现金光穿洞的奇特景观。出镜人拍摄辉哥哥</h3> <h3>颐和园十七孔桥是仿卢沟桥而建的长达150米的十七孔桥,是颐和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桥的造型优美,远远望去,好像一条金玉带飘落在昆明湖上。出镜人辉哥哥拍摄</h3> <h3>十七这个数字并不符合皇权九五之尊的逻辑,但是十七孔桥两边从任何一边数起,桥的最高处都是处在第九个孔上,这又巧妙地把皇权九数凸显了出来。出镜人拍摄辉哥哥</h3> <h3>当夕阳的余晖洒在昆明湖面上时,金灿灿的霞光从十七个桥洞逐渐穿过,桥洞被照亮,金碧辉煌让人振奋。出镜人拍摄辉哥哥</h3> <h3>十七孔桥两边栏杆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狮子500多只。十七孔桥上所有匾联,均为乾隆皇帝撰写,桥南横联刻有"修阗凌波"四个字,桥北横联"灵鼍偃月"把十七孔桥比喻成水中神兽,卧如半月之状。在桥北面的另一副对联写着"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望",描写出在优雅宁静之夜,此处风景更加怡人的情景。出镜人拍摄辉哥哥</h3> <h3>其实颐和园还有另外一个景色,那就是日落了,在这里,你可以观赏到在北京市里其他地方都看不到的完完整整的日落,而且非常清晰,美丽。出镜人拍摄辉哥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