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美丽古镇文聚场</h3><h3>牛哥 2018-10-25 阅读1839</h3><h3> 在川中美丽的射洪县,有一座自然古朴,美丽而秀珍的小镇,它不但以长长的独街,青石板街道,晾衣柱阶沿,古代驿站,戏楼,牌坊,吊脚小楼而名播四方。还因出了个“谌牛肉”闻名遐尔。它,就是古老的文聚场镇。 </h3><h3> 出射洪县城往西,沿着一条 弯弯曲曲的水泥小路蜿蜓而上。小车在郁郁葱葱,蜂飞蝶舞,花艳鸟鸣,空气清磬的半山腰行驶,十余公里之后,在一个翠绿环绕,凉风习习的山嘴,就可看见,在青翠葱郁的半山腰,有一排排错落有致,青瓦红墙的吊脚楼房。远远望去,它象一条青花巨莾缠于葱绿的半山腰间,曲线似的蜿蜒向前伸去。那,便是文聚古场镇了。</h3><h3> 文聚,听其名,便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名字。它又名“高房嘴”。就它的名字由来有种说法。据说是清朝年间,有一朝廷要员,前往洪洲(今射洪县城)巡查工作。路经此地驿站下榻,(文聚场是古时驿站,是成都至射洪必经之地)见文聚乡场,虽一条长长的独街,却门庭如市,人流不息,街市繁荣。又见其街头巷尾,牌坊林立,街头上方寺庙内香火不断,古刹入云。大戏楼雕龙画凤,流金溢彩,楹联四壁,文彩彰显。白日,茶坊酒店“评书”声声,“玩眼”锣鼓喧天。亱晚,川戏远播,不绝于耳。其街乡风古朴,民风纯正。文人墨客,各显其才,川剧玩眼,你弹我唱。故取名为“文聚”,意即文人聚集的地方,文化气场巨大的地方。由此,“高房嘴”逐渐被人们闭口默言,而“文聚场”则名声远播,响彻四方。</h3><h3> 小车在吊脚楼下的公路边停靠,下得车来,就见一排排吊脚楼房,悬在十多二十多米高的悬崖上,楼板悬空。几支木柱撑立于半岩上,看似摇摇欲坠,实则稳如盘石。青条石的保坎己被岁月的无情摧残,棱角圆滑,风蚀壳落。小树青枝及藤蔓,争相在石逢中向上攀沿,爬满岩壁,古朴中显得几分自然景色。原有的吊脚楼岩上,几株枝茂叶繁的古老黄角树已不知去向。那曾是小镇的一道风景线啊。儿时,我曾爬上树枝端过鸟窝,也曾用她鲜嫩的青叶搁在嘴里吹过哨哨。那音色可比百灵一般,清脆悦耳。可惜这些已成儿时的记忆了。</h3><h3> 从场尾入得街口,漫步前行。只见全铺着小块青石板的街面向前缓缓延伸,两边是宽宽的晾衣柱阶沿,阶沿里面是青一色的木板铺店。街心很窄,阶沿却宽阔,便于赶场人雨天避雨,夏天避日。走通街而不被日晒雨淋。穿斗小木楼房房檐很长,两边都努力向中间靠拢。街中间只见一线天。太阳只能从天逢中挤进来。正好撒于街面中心。使整个街道阳光充足,光线明亮。现在街上原有户主不多,人稀廖廖,大都人去楼空。过去的繁华荡然无存。记得儿时,这文聚场虽街面不大,啇贾小贩,百货杂摊,酒馆茶坊,应有尽有,热闹非凡。每遇逢场天,赶场人你挤我拥,川流不息。由其是临近 逢年过节,赶场人更是人山人海,肩碰肩,人挨人。有时甚至人满为患。踩人肩而可走通街。据老一辈人讲,文聚古场作为清代驿站时期,夜市也如城市一般,通霄达旦,灯火通明,茶坊酒馆,说书的,唱戏的,喝酒的,深亱人不归,街市嘈杂,人声鐤沸。远近可闻。而今,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里的人已展鹏高飞。多数人巳安家于射洪县城。剩下部分人还坚守着这片热土。但每逢春节 ,便有大批的游子驾着小车返家归乡,看亲探友。上坟祭祖。</h3><h3> 走通街头,沿梯而上便是原文聚乡政府所在地。这里过去曾是寺庙和戏楼。也是最热闹之地。它的地势就象一只龙头。四周是条石围墙,围墙上开有四道门,分别是大山门,小山门,耳门和后门。每道门的两傍,都钳有方形立柱,上刻楹联,笔走龙蛇。深得来人赞许。若要看戏或上寺庙,要经街面上石阶,经第一道牌坊,然后过山门进入戏楼大院,再沿阶而上入得寺庙。大戏楼修得气势磅礴,颇具匠心。专供剧团唱戏演出。而那时的文聚川剧团更是全川有名,常出于外地市演出。深得群众喜爱。此戏楼都以抱大的马桑木修建,舞台均用厚厚的木板连结而成。戏楼的正中是表演舞台,两傍设有耳门,供演员上场下场,后面是演员化装更衣室。两边是舞台厢房。一边传供乐器司鼓,一边是专供烟火爆炸音像效果。戏楼正对面是宽大的院坝。供观众站着看戏,大坝后面是一节一节的石梯台阶,供院坝后看戏的观众坐位。 其中间部位又有一块小型的方坝,专供达官贵人摆座品茶观戏。上台阶的左边,建有一“字库”(类似宝塔),高约十余米。为戏院增添了几分古色。演出一般都凭票入院。由大山门口收票入院。关闭大小山门 过后无人能进得去。戏快到结束时全部山门都将打开,以方便观众散场,防止拥挤踩踏。当然,这些都是在当年文聚场的繁华兴旺之时,可惜在“破四旧”中,寺庙,“字库”及街头街尾的牌坊也被撤掉。川剧团被解散,连穆桂英挂帅的服装道具也一同焚之。再后来,古戏楼也曾失火而焚。该地作为了乡公所,最后建立人民公社作为乡政府。文聚古镇,也只有记忆中的古镇了。</h3><h3> 如今的文聚场,已归陈古镇所辖。它虽经历史的变迁,失去昔日风彩,但其风貌依稀可见,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建筑风格,自然美丽中仍有几分古香古色,而地地道道的自繁自养自卖的“谌牛肉”,更为大众食客所喜爱,声名远扬。不失为闲暇休闲观光美食之好去处。</h3><h3>2018.11.</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