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话

杨某人

故事发生的时间已经记不清了。或许是在2011年,亦或是在2012年,以至于2013、2014年也不是不可能。 当时我还是一名大学生,暑假采风,在一个墙面贴着硕大“拆”字的小区,一群孩子三五结群在玩耍嬉戏。在小区小住了一个月,小区全是“农民工”,他们都是这群工人的子女。 两个孩子正在说着自己的小秘密,那是属于那个无忧无虑的年代才有的悄悄话。 小区的房租并不贵,每月300。孩子童年的故乡永远跟随着父母的脚步,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虽然没有固定的玩伴,但终究那么几个能玩到一起去,就这样,他们就在院子里玩上一天,无人问津。 平时父母上班忙,他们就老大带老二,老二照顾老三。早上父母煮好饭,中午姐姐(哥哥)热了饭给弟弟妹妹吃,父母回来做晚饭。不是懂事的孩子做不到这一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他们中最大的才5岁,最小的只有不到2岁。 那时“留守儿童”这个话题还被时常提起,被众人关注,如今,却极少听到社会舆论议论。除非像贵州流浪儿被烧死那样的悲剧发生,人们才会追问,但热点不常有,看得到的爱心“似乎”就不常在了。这实在令人悲哀! 他们区别于流浪儿,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留守儿童,他们跟父母在一起,只是父母疲于生计,疏忽了对他们的照顾而已。 陪伴他们左右的,除了玩伴,能和他们交上心,聊上天的,还有童话世界里的青蛙王子、奥特曼、拇指姑娘这样的玩具吧。 这是最小的一个孩子,当我把摄像镜头对准他的世界,他的眼里满是好奇和新鲜。 其实被帮助的人往往是矛盾心理的,一方面,他们渴求帮助;另一方面,他们自尊心作祟,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的“落魄”,不愿意被人分享(或说“消费”)自己的不堪。 照片还有很多,暂且止于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