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学生街头打老师的社会意义

北方笑生

<h3></h3><h3>一、引发广泛讨论,产生深远影响<br></h3><h3><br></h3><h3>前几天媒体上的热点是孟晚舟事件。这几天的热点是栾川学生二十年后打老师事件。这个事件本身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因为打者和被打者是师生关系。视频上网,教育部门报警,社会议论发酵,公安介入,同村的村民又发起了150人的签名声援,当年学生站出来证明老师当年打人情形严重。</h3><h3><br></h3><h3>这些情况说明这个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既然有了广泛影响,事件就有了社会意义。那么这个事件的社会意义是什么呢?</h3><h3><br></h3><h3>该打与不该打的问题,似乎已有答案,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不该打,大家都这么说,少数服从多数,我也在大多数之内,认为不该打。但是事件已经发生,这一个“不该打”就算结论、就算完了吗?我想到此还不应该算结束,至少我们还应该思考一下事件本身之外的问题。思考什么,那可能就因人而异了。</h3><h3><br></h3><h3>二、引发反思</h3> <h3>1)张老师</h3><h3>首先应该反思的是张老师,反思一下为什么时过二十年,受打学生念念不忘,到底自己打学生没有,打了多少次,打的情况严重不严重,有没有女生因挨你的打退学?如果没有,你可以喊冤;如果有,这对被打退学的女同学意味着什么?</h3><h3><br></h3><h3>2)常同学</h3><h3>常同学也别以为有几个钱了就可以为所欲为,违法必究。你应该反思直接掌掴老师“报仇”的方式是不是合适的方式,有没更温柔的方发泄郁积在心里的二十年之怒?比如写信,比如面谈,如果觉得影响不够,既然有实力,能否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将当年受的委屈说出来?</h3><h3><br></h3><h3>3)全社会反思</h3><h3>这个事件影响面大范围也广,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对于事件的争论上,也不能停留在两个当事人身上,应该反思我们从这个事件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学生应该想到些什么,老师应该想到些什么,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如何做好管理工作。播撒仇恨,收获恶果。老师是受全社会尊敬的职业,作为教师,是不是也要不孚社会之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管理艺术水平。</h3> <h3>三、 封建糟粕与社会进步</h3><h3><br></h3><h3>1)“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问题。</h3><h3><br></h3><h3>见有些评论,甚至许多评论都引用这句话。这句话出于清代诗人罗振玉《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这是一种敬谦的说法,对于好老师可以这样说,而对于不好的乃至犯罪的老师当然不适用。出处的原话是“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从这里可以看出,将师敬同于父,要“习其道也,学其言语”,并不是简单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就完了。想让学生视师如父,首先师得自律。栾川这个事件,打人的常同学“习其言语”没有不知道,而至少是习其行为——打人的老师带出了打人的学生,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到这儿,有没有人会发出沉重的带有某种讽刺意味的笑声?</h3><h3><br></h3><h3>2)以后敢不敢管学生的问题</h3><h3><br></h3><h3>出了这个事件,有些人特别有些老师、教育工作者,觉得天要塌下来了,自己可能也要遭报复了。怕什么?“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国家有法律在,司法机关拿下了多少大小官僚,还收拾不了一个小民?如果还怕,那就不好说了,那就要多动动心思,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管理技巧,让学生在开心中学,自己在开心中教,岂不更好?要相信学生,相信国家法律,天真的塌不下来。</h3><h3><br></h3><h3>3)人格平等</h3><h3><br></h3><h3>人再小都有人格都有尊严,包括婴儿、幼儿、中学生、大学生,当然成人就不用说了。家长、老师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坚决不能在教育孩子或学生的时候,说做有损或有伤他们尊严和人格的话和事,这样就会避免报复之类的恶性事件的发生。人都是有良心的,学生更是。人都知道感恩,但是如果为尊者不施恩,孩子或学生无恩可感,那如何去感恩呢?感恩的前提是有恩可感。</h3><h3><br></h3><h3>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h3><h3><br></h3><h3>现在常同学被公安抓起来了,怎么处理尚不知晓。但从视频里看,常同学说:如果说自己有错,那老师也有错,并且老师有错在先。那么如果常同学反告老师,公安可不可以将某老师也抓起来?如果真这样要求了,并且有不少当年的学也出来作证,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呀?(微笑,说个笑话,大概诉讼时效早已过了)</h3> <h3>5)教师不当言行的公与私。</h3><h3><br></h3><h3>大多数老师教育学生讲究艺术讲究方式,但是少数老师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老师教育学生方式粗暴,包括打骂,但确实是为了学生,就是平常说的“为学生好”,恨铁不成钢;有的老师是为“私”,是为了自己的荣誉和班级名次——这类似于官场所说的政绩;有些老师是借学生发泄自己的某种情绪。如果是第一种,学生即便当时不理解,长大了也会理解。如果是后两种,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感恩?</h3><h3><br></h3><h3>6)“惺惺相惜”的问题。</h3><h3><br></h3><h3>这个事件仅仅是个别学生与个别老师之间的事,一定不能和全体老师全体学生划等号。一个老师性侵了学生,这个老师是老师中的败类,和全体老师没关系;一个学生打了老师,并不代表全体学生都会打老师。这个事件并不关乎中国教育的未来,相反中国教育会在事件中吸取教训,这对未来的中国教育只有好处,没有坏处。</h3><h3><br></h3><h3>这个事件在教师队伍中反应非常强烈,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惺惺相惜”。惺惺相惜,没有一点意义,反而给人一种袒护的感觉,何必呢?<br></h3><h3><br></h3><h3>清者自清,别和浊者混到一起,这样清者也就不清了。惺惺相惜的意义并不大,将别人的黑色染到自己身上是自己糊涂。</h3> <h3>四、矛盾都有两面性,凡事都有两个方面,这个事件也不例外。</h3><h3><br></h3><h3>常同学打老师是不对,公安机关会依法处理,但是如果没有这个事件,也不会在全社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也不会引发全国性的讨论。有反响有讨论就会有反思和收获。从这个角度说,坏事又变成了好事。</h3><h3><br></h3><h3>理不辦不明,这个事件的出现,可能会促进某些教师素质的提高,一些简单粗暴的教育管理方式也可能有所收敛,一些有暴力报仇心理的学生也可能会因为不想被拘留而改变行为方式。从这个角度说,常同学住几天看守所,张老师挨几个耳光,也算为教育进步做了“贡献”,也算值了。(微笑)</h3><h3><br></h3><h3>到这里,我想这个不幸的事件带给社会的意义就不用总结了。总结了也可能得不到一些人的认可,甚至还会收到一些攻击性的言论。所以到这里止笔,总结的事就留给关心这个事件的每个人——学生、老师、当年的学生、当年的老师,家长、观察者参与者,及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尤其是做过严重错事的老师,自己总结吧。不管自己总结的如何,是客观还是主观,总比有人试图把自己的某种观点强加于人要好。如此,你好我好大家好,岂不是几全其美乎?</h3><h3><br></h3><h3>(笑)(别笑,严肃点)(哈哈)</h3> <h3>(链接)点击可见</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tsqnpoo?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关于热文《二十年后学生街头打老师的社会意义》的留言浅析(附原文链接)</a><br></h3><h3>(链接)央视网新闻:(点击可见)<a href="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ageType=1&amp;isBdboxFrom=1&amp;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087789917842116539%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当事老师曾为学校“四大暴君”之一</a></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