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吃水不忘打井人</b></h1><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一一 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b></p><p class="ql-block"><b> 张崇发</b></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毛主席是中国劳苦大众的大恩人。每年的12月26日,人民都会用不同方式纪念毛主席诞辰。</p><p class="ql-block"> 2003年12月,我就用一种特殊的形式,为一个沿海开放城市的人民,创造了一种纪念毛主席110年诞辰的良好氛围。</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我已从工作了10年的《中国引进报》(国家外国专家局主办)记者站长的岗位卸任,进入文化艺术研究所,主编《秦皇岛文化》杂志。策划第四期内容时,我决定从封面到封底,从文字到图片,全部突出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诞辰这个主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用封面彩色照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展现毛主席的伟岸身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封面,用北戴河鸽子窝公园的毛主席石雕立像照片,配毛主席手书《浪淘沙.北戴河》。</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封二,展示毛主席的书法艺术。针对不良的党风、社风、民风,突出选用《艰苦奋斗》、《艰苦朴素》、《多想》、《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清平乐.六盘山》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等5幅精品。</p><p class="ql-block"> 封三,向世人告白,毛主席生前喜欢两首歌:乡音浓烈的《浏阳河》、正气昂扬的《红梅赞》。</p><p class="ql-block"> 封四,将武汉毛体书法家朱智能的书法小品(写给我的2封便信)及他的《我的毛泽东情结》封面照片,陈列出来,希望更多的人们像朱智能那样,热爱毛泽东思想、苦读毛泽东著作,模仿毛泽东书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b style="color:rgb(237, 35, 8);">请见过毛主席的人写回忆文章</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刊物的作者,选用两种人,一是从秦皇岛文化系统中,寻找见过毛主席、为毛主席服过务的人,请他们回忆在毛主席身边感受到的幸福往事。二是从秦皇岛市各行业,寻找执行毛主席指示坚决,做出一定成绩的人,请他们写出紧跟毛主席战略部署的快乐往事。</p><p class="ql-block"> 秦皇岛市幅员宽广,有海有河有山,辖四县三区,改革开放后大量引进了外来人员,短时间内要从茫茫人海中,找出上述2类人,真是大海捞针。其实,更难的是,找到当事人后,要让他们亲笔写回忆文章,都觉得“没有哪把刷子”。他们再生动的回忆,往往一个字也落不到纸面上。</p><p class="ql-block"> 常言: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只好聘特约记者一一选了昌黎县文联主席董宝瑞、秦皇岛铁路工人作家薛庆会等人,为他人写代笔文章;又请几位网络能人,从网上搜索相关图片,让版面达到图文并茂,赏心悦目。</p><p class="ql-block"> 董宝瑞写的《毛主席看到了昌黎农民献的丰收果》、《〈浪淘沙.北戴河〉情思》,感情奔放,把秦皇岛人民对毛主席的崇敬、热爱、思念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解郁文、候秀芬,18岁时是小海燕评剧团和秦皇岛歌舞团的演员,她二位在北戴河中直疗养院,陪毛主席跳过舞。2003年,这二人已担任小海燕评剧团和秦皇岛市电影院的领导。她们的幸福回忆,派普通身份的写手去采写,多有不便,我便一次又一次直接登门访谈,并亲自代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在秦皇岛、山海关、北戴河留下不少历史足迹,在中国历史的重要时刻,做出过许多重大决策。这些,如果独家写出来,既是对党史国史的补充,也对这个沿海开放城市的人民是一种鼓舞,更彰显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气贯长虹、排江倒海的治国风采。</p><p class="ql-block"> 比如,毛主席的著名诗篇《浪淘沙.北戴河》诗刻碑,竖立在北戴河鸽子窝公园。如果让年轻一代在诗碑前吟诵佳句,感念伟人,这是多好的110岁华诞纪念?! 薛庆会忙中抽闲,亲自参加了山海关综合高中师生们的纪念活动,一气呵成,写下了《在鸽子窝,我们听“毛主席诗词赏析课“》、《簇拥在毛泽东的雕像旁》。而后,薛庆会又与山海关综合高中的师生们,拜访了山海关老区长柴洪山,写下了《听山海关老区长畅叙毛泽东往事》。 </p> <p class="ql-block"> 1958年8月23日开始的炮击金门,普通人总以为是叶飞将军在福州指挥的,其实是毛主席坐阵北戴河,运筹帷幄,亲自指挥的。7月27日,毛主席写信给国防部长彭德怀、总参谋长黄克诚,要他们“将此信电告叶飞“。8月21日下午,叶飞从福州来北戴河见毛主席,并住在北戴河海滨,随时接受毛主席的指示。福建前线的炮击,则交给福州军区副司令张翔翼、副政委刘培善代叶飞指挥。</p><p class="ql-block"> 再如,总结农业合作化经验的巨著《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收集了全国各地的材料176篇,90多万字,仅汉文版就发行了152万册。毛主席直接领导了这部书的编辑工作,他给这部书写了2篇序言,并在104篇文章前面写了深刻而生动的编者按语。人们总以为那些具有强大指导意义的按语,出自中南海毛主席的办公室,其实是毛主席把自己"关“在北戴河中直机关疗养院一号楼(说是楼,实际是一幢平房别墅)内,用11天时间,一篇一篇写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写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要查大量文字资料,还要寻找几十年前的历史照片。工程巨大,几个特约记者没有充裕的时间,实在有点为难。我只好亲自动手,先写了一篇《毛泽东在北戴河编了一本“大书“》,再用叶飞的回忆文章,缩编了一篇《毛泽东在北戴河指挥金门炮战》。</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两个女儿李敏、李讷,都来过北戴河度假。毛主席对她们的言传身教,外界很少知道。我决心通过纪念特刊,介绍她们一些情况。我通过北京有关渠道,顺利找到这两位重要人物的住址与电话。</p><p class="ql-block"> 李敏与我认识,1974年她在国防科委工作,我在中央军委机关,因工作上的事,我去找过她;9月30日周总理主持的国庆25周年招待会上,我俩又在同桌(第220桌)。</p><p class="ql-block"> 李讷在《解放军报》工作时,我是北京军区的专业新闻工作者,与军报的同事们常打交道。</p><p class="ql-block"> 我与李敏、李讷通了电话,征求她们的意见后,选用了李敏的旧作及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写的回忆文章。</p> <h1> </h1><h1> <b style="color:rgb(237, 35, 8);">编《毛泽东与秦皇岛》特刊</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小刊物发挥大作用</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记录一座城市留下的伟人足</b><b>迹</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各类文章、照片备齐后,我把《秦皇岛文化》精心编辑成16开本72页的《毛泽东与秦皇岛一一纪念毛席诞生110周年特刊》。</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与秦皇岛》特刊,有卷首语:《凝望历史深处》,有导言:《伟人毛泽东又向我们走来》。</p> <p class="ql-block"> 这两篇文章,从历史的高度,写了纪念毛主席诞辰的现实意义及深远历史意义,指出:用真实的历史去打动和感染今人,让人们学会带着沉浸感去回味历史,进而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一一既可以超越时空面对过去,又可以清醒地面对今天。昨天的辉煌,对于今天,应该是一面引导的旗帜。以这样的理念,纪念毛泽东将不会感到浮浅和走过场。</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与秦皇岛》特刊,我设计了4个篇章:</p><p class="ql-block"> 第一《恩德篇:毛主席恩德永世不忘》,编入《领袖风采幽燕情》、《我给毛主席写报告》、《毛主席看到了昌黎农民献的丰收果》、《我和毛主席一起跳舞》、《我三次见到毛主席》、《在鸽子窝,我们上“毛主席诗词赏析课"》、《听山海关老区长畅叙毛泽东往事》、《用三年时间追寻毛主席的历史足迹》等11篇文章。</p> <p class="ql-block"> 第二《伟业篇:毛主席的伟业永载史册》,编入《毛泽东在北戴河指挥金门炮战》、《毛泽东在北戴河引发一场政治风波》、《毛泽东在北戴河编了一本“大书"》3篇文章。</p> <p class="ql-block"> 第三《形象篇:毛主席形象永记心中》,编入《爸爸让我在北戴河读〈观沧海〉》(李敏)、《爸爸让女婿孔令华扔掉游泳问圈》(李敏)、《毛主席没什么家底》(吴连登)、《毛主席吃饭很随意》(韩阿富)、《毛主席回故乡给父母扫墓》(王明富)、《毛主席的专车不好开》(朱德魁)等12篇文章。</p> <p class="ql-block"> 第四《思想篇: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编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一一毛主席和我们一起修十三陵水库回顾》、《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一一解放军254医院赴青龙山区医疗队回顾》、《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一一秦皇岛文工团贯彻毛泽东文艺思想回顾》、《青年人要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一一陪同毛主席畅游十三陵水库回顾》、《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一大庆石油学院秦皇岛分院贯彻毛主席教育思想回顾》、《一定要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一一毛主席关心医疗卫生工作若干大事回顾》等6篇文章。</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h1> <b> </b><b style="color:rgb(237, 35, 8);">策划“五展一讲“活动</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让中学生和市民把毛主席牢记心中</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办好这期《特刊》,我提前2个多月策划了“在鸽子窝上毛主席诗词赏析课”(由山海关综合高中承办)、“听柴洪山老区长讲述毛泽东往事”(由山海关综合高中承办)。联合秦皇岛图书馆,与李跃民馆长共同策划了“五展一讲“活动一—举办毛主席著作展、毛主席像章展、毛主席音像展、毛主席书法艺术展、毛主席图片展,请武汉的‘毛泽东’朱智能来秦皇岛,用毛主席的声音演讲并表演毛体书法”(图书馆承办,文化艺术研究所协办)。</p> <p class="ql-block"> 这几项大型活动,有的我亲自出马,有的派特约记者,全部采写了现场报道,大大丰富了《毛泽东与秦皇皇岛》特刊的内容,强力提升了纪念性刊物的时效性,生动展示了纪念活动时现场感与群众性。</p> <h1><br></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思路超前,眼光远大,很得民心</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中央、省、市媒体高度关注《特刊》</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2月13日,我与印刷厂的工人师傅密切合作,昼夜突击,赶印这一期《特刊》。工人们说:纪念毛主席华诞,俺们心气高,劲儿足,加几个夜班也不觉累!</p><p class="ql-block"> 当时,这本《特刊》是秦皇岛全市唯一一本资料最全,编辑最精、史料最准、印刷最好的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的刊物。一出版,就受到全市各方面的称赞。许多单位12月26日搞纪念活动,没有资料,都到《秦皇岛文化》编辑部索要这本《特刊》。到12月24日止,这本特刊被部队、厂矿、大中小学等文化系统以外的单位,索要300多本;在文化系统发行700多本,为全市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活动作出了较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特刊》出版后,立即受到中国文化报及河北省、市媒体的高度关注。12月13日、17日,《秦皇岛日报》、《河北青年报》分别在头版发表《毛泽东与秦皇岛》特刊出版的消息。19日、21日,秦皇岛市广播电视中心教育资讯台,利用特刊中报道的《山海关综合高中在鸽子窝上毛泽东诗词赏析课》一文,把老师和学生请到广电中心,录制了长达25分钟的专题节目,连续播发3次。23日晨7时,河北广播电台又在“全省新闻联播”中,播发了《特刊》出版新闻。2004年元旦,《中国文化报》也发消息,高度评价《秦皇岛文化》出版《特刊》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思路超前,眼光远大,极得人心。 </p><p class="ql-block"> 由于媒体宣传,《毛泽东与秦皇岛》特刊成了抢手刊物。媒体青年记者纷纷到编辑部索要《特刊》,用其中的人物和资料,写纪念毛主席110周年诞辰的文稿。港务局老干部处、海军工建处和特装处,市一中、二中、三中等单位的领导和群众,要购买《特刊》。人们怀念毛主席的巨大热情,深深感动了编辑部工作人员,只好不辞辛苦,与印刷工人一起,加印了500册。</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珍藏《特刊》15年</b></p><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让毛主席天天在自已身边</b></h1><h1><b> </b></h1><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年后的今天,《毛泽东与秦皇岛一一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特刊》,已成为一件珍贵文物。</p><p class="ql-block"> 5年前,听到我要写回忆编辑、出版《特刊》的文章,远在唐山丰润农村的一个表弟,立即用微信发来他保存了15年的《特刋》照片。</p><p class="ql-block"> 我问他咋还保存着这本刊物?他说:“留着这本书,毛主席就天天在我身边,我们家就吉星高照,事事平安!”</p><p class="ql-block"> 啊,表弟对毛主席的热爱,一定代表着中国农村亿万农民!谁能说他普通而真挚的几句话,不是基层百姓的心声?</p> <p class="ql-block"> 作为当年的策划人、执笔者、责任编辑、执行主编,这些天,我从自已的书柜中取出20年前出版的《特刊》,逐页翻阅,逐篇回忆,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思念之情,日甚一日。</p><p class="ql-block"> 作为农民的儿子,我们家在土改时,分得地主的土地,父亲再也不当长工了。哥哥与父亲一起,在自已的土地上耕作,日子一天天好起来。</p><p class="ql-block"> 1953年,我父亲去世前,指着贴在屋内墙上的大幅毛主席像,深情地说了一句话:“吃水不忘打井人!我走了,你们可不能忘了给咱地给咱粮,给咱吃给咱穿的毛主席!"</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9岁,还不懂吃水不忘打井人的深刻内涵,不理解我家里吃的穿的,为什么是墙上掛的那个人给的。但那一刻,爸爸手指的毛主席像,从此铭记在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这个退休在家的79岁老翁,再无条件策划、组织、实施大型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活动了,只能把20年前的纪念《特刊》,再现在传播力无限的网络上,让所有热爱毛主席的华夏儿女及海外侨胞,诵读《特刊》,默默释放自已对一代伟人、开国领袖的怀念、崇敬之情!</p><p class="ql-block"> 同 时,我打算让二女儿张岩(青年画家、中华工商时报美术编辑)把20年前由我策划印制的八开彩色插页《毛主席在北戴河》像片,重新制作成2023年12月26日手机微信版,在12月26日前赠给大家,请你放大、悬掛起来,让红太阳的光辉永远普照大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文字:张崇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照片:张崇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制作:张崇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