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h3><h3>年越来越近了……随着光阴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那具有中国传统习俗特色的年味越来越淡了;再也找不回童年时盼望过年的那种急切心情和隆重的气氛了!</h3><h3>那么,中国传统的年(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呢?</h3><h3>简单介绍如下:</h3> <h3>传统的农历年(春节)其实从腊月初八就已经拉开了序幕,因而流传着“过了腊八就是年”说法……</h3> <h3>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童年时腊八节的天气巳是很冷了,民间流传着“腊八,腊八,冻掉下巴”的民谣。</h3> <h3>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这一天要祭送灶王爷上天述职。祭灶王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之一,是春节期间祭祀灶王的活动。灶王(神)为民间灶头供奉之神,也称灶王爷,灶君等。劳动人民通过祭祀灶王爷,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诸事顺达。记得灶王画像两边的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披:风调雨顺。</h3> <h3>腊月二十四为扫尘日,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庭院,蛛网扬尘,擦洗家具和生活用品,以及洗浴,理发整理个人卫生。实际上从腊月二十四到除夕止,这段时间都叫做“扫尘日“,也叫做“迎春日“。因为,正月里是不能随便清扫卫生的,否则就是对神明的大不敬。</h3> <h3>腊月二十五是中国农历十二月二十五的俗称;这一天的传统民俗活动主要有接玉皇,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同时也是乡村人家做豆腐,碾糕面等操持过年活计的日子。记得童年时是用人力推石磨来磨黄豆浆做豆腐,推石碾子碾碎糯米面蒸年糕的。</h3> <h3>腊月二十六是中国农历十二月二十六的俗称;这一天要杀年猪,宰公鸡,屠公鹅,赶集割肉,开始置办年货等。记得那时大人们早晨就开始忙碌了:劈柴,烧水,绑猪,捉鸡,捕鹅……好不热闹。虽然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但是为了过好年再累再冷心里是高兴的。</h3> <h3>腊月二十七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七的俗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赶集,逛百货商店办年货,主要置办鞭炮,春联,香烛,烧纸,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女孩子各种头花,饰物等。那时商品物资较贫乏,城镇市民办年货的东西大部分是凭票供应的。虽然称心如意的东西很少,但这些东西平时也是见不到的。记得办年货的人排着长长的队伍还不一定能买到。</h3> <h3>腊月二十八是中国农历十二月二十八的俗称。中国民谣有“腊月廿八,把面发”,“腊月廿八,打糕蒸馍贴窗花“。这一天,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过年的主食了。记得母亲一早就开始忙碌起来;先蒸一锅祭祀用的供品,再蒸一锅碗口大的馒头(那时饭碗直径是6吋的),然后分别各蒸一锅黄米面,高梁米面的年糕,还用豆油炸了许多风味不同的丸子,地瓜丝,地瓜角;豆腐片,豆腐泡(块)和炸鱼及面食等。应该说那时我家的生活水平还是蛮好的。</h3> <h3>腊月二十九是除夕的前一天,众所周知,临近过年的前几天才是最忙碌的。因为不仅要完成年前所有剩下的活计,还有要“上坟请祖上大供”等习俗:挂宗谱,按供桌,摆祭祀用品等祭祀前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h3> <h3>年三十又称除夕,一大早人们就开始忙碌了起来。逐项细心检查过年的准备工作有无遗漏的地方,然后,煮面浆贴挂钱,对联,门神,春条,年画等。对联及春条,所有的地方都要贴;比如猪圈是“肥猪满圈“,鸡窝是“锦鸡满架“,有水井的则是“井水龙泉“,院外照面的墙或树木上要贴上“出门见喜“,屋内坑头墙上是“抬头见喜“等吉祥保平安的条幅……</h3><h3>在我的家乡,除夕的中午就能吃到美味可口的饭菜了,常见的是八个菜;晚上是饺子。饭前应先给先祖们上香,叩头;然后放炮仗……这些工作完成后才能动筷子吃饭。</h3><h3>除夕夜子时前,先放“封门炮“祭门神,然后将门关上,俗称“封门“。封门后家人不得外出,任何人叫门都不能开,据说可以躲避讨债的穷神饿鬼。</h3><h3>午夜时,要堆烧打上钱印的草纸,以敬天地诸君,各路神仙丁甲,俗称“发纸(钱)“。祈求保平安!</h3> <h3>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圆饭等;特指农历除夕晚餐。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年夜时团圆聚餐,也是一年年终时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近些年来,随着电视的普及,看春节晚会文艺节目;巳成为人们除夕夜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因而,不少人家巳将年夜饭改为午夜饭了,也就是在子时左右聚餐贺庆。</h3> <h3>压岁钱,春节习俗之一。年夜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h3><h3>除夕晚上要守岁,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也称之为“燃灯照岁“。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能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h3> <h3>鞭炮起源至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没有火药和纸张的古时,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民俗传说,但却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鞭炮,在各个历史时期所称谓是不同的:从爆竹,爆竿,炮仗和编炮一直到鞭炮。在现代,华人在传统节日,婚礼,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鞭炮,特别是在春节期间,鞭炮的使用量超过全年用量的一半。</h3> <h3>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的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春节(过年)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也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祝亲人及各界朋友:</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年吉祥安康,万事如意!</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编辑制作:旭日东升</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