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三、千户苗寨等我来)

程科

<h3>圆梦(三、千户苗寨等我来)</h3> <h3>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山麓,是中国最大、世界无双的第一大苗寨。在这里,苗族农耕、节日、银饰、服饰、歌舞等民风民俗世代相传,是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被民俗学者誉为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比较完整的地方,有“中国苗都”的美誉。</h3> <h3>2017年9月24日,一路翻山越岭,我来了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依山而居依水而生的群居苗寨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我来了西江千户苗寨。</h3> <h3>到西江千户苗寨“水墨客栈”已是晚上八点多钟了,一天的劳顿身体感到疲乏,当晚就早早地入睡了。</h3> <h3>25日早6时许,本想欣赏苗寨的梯田,到实地观察后觉得特点不突出,临时改主意采集苗家人收割谷子的场景。</h3> <h3>年轻小伙子身上托的是什么?打听后才知道,原来是脱谷用的农具——“达斗”。</h3><h3>我们的到来正是苗家人收获的季节,一大早水稻田里男男女女们正在热火朝天的劳作。我随机好奇地咨询了三位苗族妇女的收成情况,她们的回答都是亩产两千多斤,我感到有点疑虑,难道是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这里进行优质稻实验?。</h3> <h3>夫妻双双挑着收获的谷子行进在田间的小道上;</h3> <h3>家庭条件较好的把收获来的谷子托在马背上;</h3> <h3>有的苗寨妇女背着婴儿在稻场上晾晒谷子;也有的正在忙收割,一片忙碌的景象。</h3> <h3>走近田里,一家两代人正在收割,水稻田里的水还是满的,询问主人后才知道不放水的目的是田里还养着“稻花鱼”。看着他们采用原始的劳动方式,妇女们手把手地用镰刀割,用秸秆打个结扔给男人们打场,打场的农具也是很原始的“达斗”,男人手拿一把稻谷用力摔打,让谷从穗中分离。</h3> <h3>了解完苗族的农耕后已是上午十点多了,陪着家人一起到苗族民族风情园欣赏民族舞表演。</h3> <h3>第一个代表作是“苗族儿女”,它反映了苗寨的历史,现在与未来,歌颂了新苗寨的幸福生活。西江千户苗寨现有住户1400多户,5500多人,是苗族第五次大迁徒的主要集结地,被誉为苗族的大本营。整个苗寨由十余个的自然村寨依山而建连成片,四面环山,,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苗族儿女历来就有勤劳、节俭、朴实、勇敢、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坐在正中一排的是各村寨德高望重的长老。</h3> <h3>苗家儿女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苗族姑娘舞姿优美,体态优雅加上佩带特有的民族服饰和银饰更显得光彩照人。</h3> <h3>台上台下开始互动环节,两位男士以为是邀请嘉宾参加苗族婚礼表演,立马自告奋勇的跑上舞台争先当新郎,结果表演的是七八个苗族姑娘手中端着碗,由一个姑娘端上一大壶酒由高到低流入男嘉宾的肚子里。我举起相机边照边笑,</h3> <h3>待节目结束散场时,两位男嘉宾醉意正浓踉踉跄跄地走出大门,这出活剧令人难忘,真是名副其实的“高山流水”。</h3> <h3>走进苗乡的寨子里,一位苗族妇女的头饰吸引了我,长长乌黑的头发盘卷的井井有条,艳丽的花朵插在发间,这是苗家已婚女子的象征。</h3> <h3>男士的帽子更有特征,黑色的布巾上长着两个长长的牛角,其用意何在?可能是力量和权力的象征吧。</h3> <h3>南来北往的客人来到苗寨都想留影纪念,美貌清秀的妈妈正在试装,身边的儿子看见“妈妈的新装”会心地笑了。</h3> <h3>进入苗族社会,不能不关注了解她们的银饰。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脚饰等,据说已有千年历史。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与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从苗族姑娘的穿着打扮可以看出她们“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的审美价值观。</h3><h3>每一户苗家人几乎家家都有银装的收藏。据说每逢苗年节她们要比试谁的银装最重,谁的最大,谁的最多,获胜者将会成为芦笙场上所有小伙子追逐的目标。</h3><h3><br></h3> <h3>从下午五点至七点三十分,我选择了最佳的拍摄点,包揽了苗寨的全景,时而连拍;时而等待;时而俯拍;时而仰拍;将好似牛头角的艺术造型的苗寨尽量地体现出富有生气又具有神奇的美感效果。</h3> <h3>当炊烟升腾光影阴阳交错,力求表现苗寨的民俗;</h3> <h3>当阳光普照视线开阔,运用全景高清突出苗寨的生气;</h3> <h3>当云彩现身临近上空,竭力体现出苗寨氛围的生动画面;</h3> <h3>当天边暗淡夜幕降临的时候,万家灯火极易表现苗寨的壮观景象。</h3> <h3>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h3> <h3>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木结构吊脚楼,千余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