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改革开放40年征文 获奖作品</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傅秀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p> 如箭的光阴,无情的岁月,把我的至亲长辈一个一个的都带走了。姥姥走了,爸爸走了,妈妈也走了,牵肠挂肚的人没了,似乎回故乡连落脚的地方也没有了。久之,故乡这片曾养育过我的热土,沉淀了自己懵懂与青涩,苦难与温情的村落也就没怎么再回访了。 </p><p> 随着自然规律的变化,再回首时,自己却也到了知天命之年,梦里或闲暇时,总会在不经意间,脑海中会跳跃出很多儿时的记忆片段。那蒙古包似的散发着淡淡麦香味的麦秸垛,那地垄田头随处可见,且和着轻风摇曳的毛茸茸的狗尾巴草,那生命力顽强到极致,从不畏干涸酷晒紧紧趴在路边的蒺藜草,以及那雨后旷野天际中拱起的绚丽彩虹,包括那低矮破旧的老屋,还有那小气抠巴的乡亲父老…… 我知道,这是一种故土情结,且愈演愈烈,回家看看成了我的一种期盼,一种慰藉!</p><p> 循规蹈矩的日程总是排的满满的。一天饭后,我心生感叹地和爱人说:“我的时间都去哪儿啦,怎就不够用啊,想回村里看看都没时间”,爱人笑着看我:“你还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吗?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会有的”,我突然顿悟,是啊,此言极是。我略思忖片刻,明天正好要去介中送孩子去参加“晋中地区运动会开幕式”的表演,何不顺路回村里走一趟呢?</p><p> 第二天一早,把孩子送进介中校门,我们就驱车直奔回乡之路,那宽敞平坦的柏油路,南来北往的车辆呼啸穿梭,路两边整齐有序的倒栽柳青翠欲滴,随风起舞,中间隔离带种植的花卉,红的似火,白的耀眼,都不甘落后,竟相绽放。</p><p> 打开车窗,一股清新的空气迎面袭来,沁人心脾。这条今非昔比的故乡之路,我是多么的熟悉。儿时,坐着大舅的马车常常往返于这条尘土飞扬或是泥泞不堪的土路上,有时车轮陷进泥坑里,大舅扬着马鞭吆喝着,费好大的劲,马才能把车拉出来。现在,平坦宽阔,风景疾闪而过,大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酣畅快意。</p><p> 很快就到了村口,昔日的旧痕已荡然无存,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崭新的面貌,一座大红色的门楼岿然矗立,门楼两边镏金草书:“普照遍地红霞飞,王者天下碧玉城”。从门楼走进去,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是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吗?</p> <h3>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直通村尾,路的左边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一座果园,果园边上隔空铺着一条石板小径,小径的旁边立着两只面朝果林的石雕大象,大象的背面修建有一座又高又宽的照壁,照壁顶端用琉璃制做的彩色的双龙戏珠,傲首翘尾,栩栩如生。中间白色的大理石上镶嵌着鲜红的二十个大字:“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在照壁的下方,用砖和园形小木桩做成的长方形花池,里面种着各种形状不一的绿植,葱茏茂盛,碧绿青翠,放眼望去,景色秀美,风光旖旎,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h3><h3> 柏油路的右面赫然林立一排排,一座座整齐的白色二层小楼,就像是到了优雅的别墅苑,雪白的墙壁上面精致细腻地画着各种彰显中华文明古国忠教礼义的图案和解说。</h3><h3>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目不暇接,边走边欣赏,信步从第一排走进去,一眼看到那楼房侧面的墙壁上用红色木质做边框,中间以白色硅藻泥为底的墙面上贴着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习近平五位伟人的彩色照片,在照片上方的正中间红色的大字醒目地写着:“同圆一个中国梦”,顶端还装了防雨搭和射灯,在照片下面离墙一米的边上,有用条形木头拼凑修砌的花坛,坛体是砖灰色,坛边是纯白色,坛中的鲜花妩媚娇艳争相绽放,整个版面从色调搭配到内容布局,交相辉映,大方典雅,“真漂亮”!我情不自禁脱口而出。</h3><h3> 我恋恋不舍地往前移着步子,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开阔的场地,用白色油漆画着一个一个长方形的格子,原来这里是停车场,停放着几辆品牌不一的小轿车。顺着台阶往上走,前面是一座公园,在草木葳蕤林花繁茂的绿植中,我踏着鹅卵石砌筑的林间小径,登上八角凉亭,望着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仿佛置身于世外桃园,极目远眺,在公园的尽头高高的悬挂着一条红底白字格外醒目的横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多么贴心的字眼,多么让人振奋的字眼,我顾不得和爱人相跟,一个人兴奋地竟自走着,就象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啥都新奇。 </h3><h3> 走到前面又看到一个用绿色铁丝网围着的体育活动场地,大红色的乳胶地板,有几个年轻人正在龙飞虎跃般的进行着篮球比赛,旁边的椅子上坐着不少男女老少在围观,时而惊心动魂,时而喝彩声不断。由于时间关系,我无暇多看,继续往前走着,发现在不远处,有一排造型独特与众不同的二层楼房,这是干什么的呢?我疾步走过去想看个究竟。</h3> <h3> 原来,这里是村委会,也就是村子里办公的地方,这房间是里外套间,外间是会议室,摆着一张暗红色的大长桌,四面环桌放着沙发。里面也就是村支书的办公室,办公桌对面的墙上用白色报纸做的整个村子规划的流程图,和全村人员年龄结构分布明细表,房间里沙发、电脑、电视一应俱全。每个房间的门上面都钉有黑底黄字标写房间名称的小木牌。</h3><h3> 紧邻的第二个房间是“党员活动室,党员之家”,墙上挂着党旗,党旗四周张贴着大小不一的党在各个时期的图片,有党员活动日安排表,靠墙放着一排书柜,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党的基本知识》《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很多供党员学习参考的书籍。</h3> <h3>我顺着门上的牌子,一个房间都不放过,仔细的浏览了一遍,有健康小屋、便民代办点、阅览室、健身房、便民食堂、便民澡塘等等。每个房间都是窗明几净, 有条不紊,真令人大开眼界,无限感慨萦绕心间,这么多年,自己每天待在城里,三点一线,也不出来走走,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却浑然不知。 </h3><h3> 站在这宽敞平坦一尘不染的街道上,环顾四周,想寻找到一个熟悉的面孔,想听他们唠一劳,然而满脸的希望总是被失望所替代。偶尔有一两个老人迈着悠闲的步子,上下打量着我俩这不速之客,我也看着他们,总是一脸的陌生,互不相识。</h3><h3> 我怀着焦急的心情在这一排排的楼房门前徘徊着,想进里面看看,又苦于碰不到熟悉的人,管它呢,随便找一家进去看看吧。我就在第一家门前站住,看着大门旁边左侧的上方挂着“光荣之家”的牌匾,下面还挂着一块房子图形的小牌子,上面写着“美丽庭院指数”标着三颗红星,红星下面有几行小字“家风家训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h3> <h3>大红铁门是虚掩着的,我抬手叩了叩门环,里面传来一个有些苍老的声音:“谁呢?”,我轻轻的推开门,看到一位八十来岁的老妇人正拿着水壶在浇花呢,这不是以前姥姥家的老邻居七子妈吗?虽然已显老态,但我依然能从保养的很好的面容上一眼认出她来,因为她生了七个儿子,周围邻居都喊她七子妈,“大娘,你好啊”,大娘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我:“你是谁呀?”“我是如意的外甥女呀,我小时姥姥常带我去您家串门呢,”我和老人说着姥姥的名字。老人硬朗的身体,矍铄的目光打量着我:“哦,呀呀呀,不敢认了,是萍萍,”大娘认出了我,立刻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让座,沏茶,我赶忙阻止:“大娘您坐坐吧,我惦念咱这儿啦,回来看看,一会还要赶回城接孩子呢”。</h3><h3> 我一边和老人说话,一边打量着这从里到外的一切,从楼上到楼下,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都整洁利落,院子里更是花团锦簇,溢露着小家庭的温馨静逸。</h3><h3>老人异常兴奋地和我说道着:“现在可好啦,做饭也不用黑漆麻糊,生火捡炭了,都用上了天然气,干净省事,国家还每家每户给着补贴呢,后庐也都用上了水冲坐便器,看不见屎尿,再也不用一下雨翻出味来,满院子飘着粪臭,可怜你姥姥走的早,也没赶上这好时候”,老人激动的不停地和我唠叨着,满脸洋溢着幸福感。</h3><h3> 从故乡回来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故乡的经年变化,可谓翻天覆地,换了人间。</h3><h3> 正是:风吹大野果飘香,红叶烧云菊挂霜。如此秋宵难入睡,一天明月倍思乡。</h3> <p> 作者简介:傅秀萍,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介休市作家协会理事,时有作品见于省地市级报刊杂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