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人的一生再长,值得反复回忆的往往也就只有几个画面,一如诗词曲赋中点睛的句子,在生命的长河中复沓回环,经久不息。<br> ——题记<br></h1> <h1> 时隔多年,每当清晨看到小孩子们背着书包,耷拉着脑袋坐在大人的自行车后座上,或者迷迷瞪瞪地被家人拽上了公交车,我就会想起小时候上学的情景。<br> 三十多年前的农村孩子,都是放养式长大的。无论小学初中,无论路远与近,无论刮风下雨,全都是自己走着去上学放学。我的小学时光尚且美好,因为学校就在家后面的崖上,上了屋旁的土坡,走几步即到。到了初中,日子可就不那么好过了。学校离家远,母亲又舍不得让住校,每天三个来回,时间大多耗在了路上。<br> 天气晴好,也还好说。如遇刮风下雨,那路上的滋味可真是不好受。风大了,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头顶的雨伞常被吹得翻过个儿去。雨大了,等走到学校,后背、裤腿全湿了。最怕的是每年秋季,连阴雨一下十来天,那路上泥泞不堪,平时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得走近一个钟头,后背上溅得全是泥点子。等回到了家,几乎没有吃饭的时间,又得赶紧往学校返。这都还不算啥,最怕的是孤单。每到冬季,昼短夜长,往往是天没亮就要上学,天黑了才回家。村里跟我一个学校上学的孩子没几个,女孩好像连我在内只有俩。母亲担心我的安全,叫我和后崖上的一个高年级的女孩一起走。<br></h1> <h1> 初一那年冬天的一天夜里,我睡得正香,忽然听到崖畔上有人叫我名字,迷迷糊糊的推开窗一看,天已大亮,吓得马上像弹簧一样蹦起来。脸都没洗,背起书包就走。母亲听到开门的声音,说了声: “是不是太早?” 我没来得及搭话就跑了出去。<br> 出了门,却并不见那女孩。我想肯定是因为起得晚了,她着急先走了,于是急急忙忙去追她。等出了村,经过村南的缓坡,才看到了崖上明晃晃的月亮。月亮又圆又大,清亮的光芒像水银似的洒了一地。突然间,我感觉我好像起来早了,然而又不敢确定。于是紧紧衣领又向前走去。<br> 过了那段缓坡,进入了紧邻的一个村子。街道上空无一人,家家户户的窗口都是黑乎乎的。路两边堆着成堆的苞谷杆,都搭成窝棚的形状。月光照在上面——清冷,那影子也显得格外的阴森。我有些胆小了,脚步不由自主地快起来。正在这时,一个“窝棚”里忽然冲出一个黑乎乎的庞然大物,“嗷”的一声向我冲来,我本能的往后一缩,大物直接冲到了路的对面。我吓坏了,以为是一只狼,正要哭,却听到了熟悉的哼哼声,原来是一头猪。<br> 壮了壮胆子, 继续往前走。一路都是我一个人,我听到沓沓的脚步声,总感觉有人跟着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紧张万分。一次次战战兢兢地回头看,看到的却只是自己的影子。<br> 走过了这个村子漫长的街道,拐到了公路上,公路上也是空无一人,两旁都是黑魆魆的长满树木的田地。柏油路在月光的照耀下,泛着冷冷的白光,蛇一样蜿蜒着爬向远方。我的心开始咚咚地跳,简直害怕到了极点。我把书包抱在胸前,开始小跑起来。跑了一截儿,终于看见了前面的岔路口走出来一个人。他不紧不慢地走在我的前面,看那肩上挂着书包,想必也是个学生。我终于松了口气。我特别想叫住他,跟他一块儿走,但又不好意思开口。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不说话的,哪怕是最熟悉的人——亲戚、邻居,到了学校也是不能说话的,否则会被同学笑话的。我不敢叫住他,也不敢远离,只好亦步亦趋,相跟着来到了学校。<br></h1> <h1> 学校的大门还没有开,看来确实是起得早了。也不见崖上的女孩,我有些怀疑那时我听到的声音是不是自己在做梦。靠着冰冷的铁门,我开始感觉到后怕。校园里漆黑一片,就连门房里负责打铃开门的老师的房间也是静悄悄的,一点动静都没有。那个男孩蜷缩在大门旁边围墙的角落里,偶尔跺跺脚,估计是脚冻得快麻木了吧。我想看会儿书,可是月光虽亮,却还不至于能做灯,字迹是模糊不清的。我扒着门,想摇晃,又不敢。寒气阵阵袭来,衣服变得冰凉,我开始不停的哆嗦。时间如蚂蚁一样,慢慢地爬,不知道过了多久,门口才陆陆续续来了几个人,门房的灯终于亮了。<br> 那天回家吃早饭,还没等我开口,母亲就说,“你今天走得太早了,我都睡了好几觉,才听到崖畔上有脚步声。”<br> 不久,家里买了一只坐钟。每天每点它都会报时。从此,晚上听着钟声入眠,早上数着钟点起床。半夜上学的事倒没再发生过。<br></h1> <h1> 初二开始,科目增多,学习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班里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大家明着暗着较劲,都唯恐自己落在了后面。早来的自不必说,晚上放学不回家,自觉在学校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也越发地紧张,每天都学到深夜才回家,母亲又开始担心我的安全了。崖上的女孩已经毕业,母亲又把我托付给了村里的一名同班的男孩子。我们村小,一共几十户,大家都是本家,论起辈分来,我还得管那个男孩叫爷爷。我们从小一块儿长大,算是很熟悉的了,可是在班里竟然也不说话。每天晚上我估摸着快到回家的时候了,就要不时地观察他的动作。看到他还在静静地学习,我也就看会儿书,看到他开始收拾书包,我也赶紧收拾。有时候他可能看我没动静,就会故意对着同路的几个男同学大声说一声,“不学了,回!” 我就知道这也是在提醒我要回家了。<br></h1> <h1> 回家的路依然很长。走过长长的柏油路,钻进弯弯曲曲的街巷。他们几个男生前面走着,一块儿说说笑笑,我在后面不远的地方跟着。不敢搭话,也不敢远离。那时候的孩子们是多么的爱学习啊,一天辛苦下来还不觉劳累,一路上大多的话题还是围绕着功课。他们说英语、说政治、说物理、说几何代数,说到激动处,竟然会凑到巷子边人家窗户透出来的亮光下面,用石子或者树枝画起几何图形来。这一画不要紧,画着画着还得争论起来,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得整出个所以然来。这时候可苦了我了,走吧,不敢走,不走吧,又不好意思近前。我是多么地想去听听,几何那时候可是我的弱项啊,可我不敢去。他们也仿佛忘记了我的存在,一比划就是很长时间。</h1> <h1> 就这样,我们走过了初二,走过了初三,走过了人生的第一个黄金时段。<br> 街巷还在,学校还在,可转眼就是三十年。如今,街巷两旁早已装上了路灯,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我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上下学是不是还是步行,我也不知道,现在的学校晚上是不是还是到半夜都灯火通明。时代在变,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变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对于现在的孩子们的学习我不敢同日而语,妄作议论,但是,我的少年时代如此度过,我无悔!<br> </h1><h1> </h1><h3><br></h3><h1> 谨以此文献给当年那些陪我一路同行,一起奋斗的同学们。祝大家身体健康,双节快乐!</h1><h3> </h3><h3><br></h3><h3> </h3><h3>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