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微信号:tishengzixin</h3></br><h3>加关注</h3></br> <h3> 昨天的文章《人的性格,到底能不能改变》里讲到了关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以及特性。或许大家对性格有了一些了解,今天我们接着昨天的文章来和大家探讨。</h3></br><h3>性格改变的惰性,来自改变者自身</h3></br><h3> 出于自恋,人的性格一旦确立,就会恒定不变,自动发挥作用。人们就会本能地对其加以保护和肯定。因为再不完善的性格,也会被视为自己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固定的适应环境的模式,有总比什么都没有安全。</h3></br><h3> 大家一定要牢记,再糟糕的性格,也对人有某种好处。所以,人们会围绕着从小形成的性格,建立与自己的性格相适应的人生哲学体系,并且,象保护生命一样,坚定不移地保护自己的人格,无论那些人格在外人看起来,是多么的扭曲、低效。比如,多疑的人信奉的是“怀疑一切”;具有负罪感的人相信“因果报应”。</h3></br> <h3> 这种体系一旦建立,就会有相应的模式与之配套。比如,“肛欲期人格”,非常守时、守约,办事循规蹈矩;“口欲型人格”贪得无厌、为所欲为。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人格体系和人生哲学,为自己相应人格的合理性,寻找很多理由。 于是,我们就会发现,围绕着一个人的人格大厦,还修筑了许多辅助设施,有“保安处”负责保卫自己性格的存在、有“律师处”负责为自己的人格辩护,甚至还有食堂和动力车间,为自己的人格补充能量。</h3></br> <h3> 所以,如果一个人的人格被触动或需要进行改变的话,是必牵一发而动全身,必然与本能的自动性和恒定性相抵触、必然会遇到本能的全面抵抗。因为<strong>人们对于改变性格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遭到进攻,危险!”</strong>所以,阻力是强烈的,而且,是步步为营的。这种阻力的关键来源,就在于人本身抗拒改变的本能,和面对改变的不安全感。</h3></br><h3> 所以,我们应该记住,无论我们在理智上多么愿意改变自己,我们的潜意识,还是会本能地做出各种阻抗。人性,就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就是拒绝改变和革新的。</h3></br> <h3>性格改变——错过佳期的努力</h3></br><h3> 除了我们内在的抵抗之外,人格难于改变的第二个原因在于:“错过了人格改变的最佳期”。大家都知道,学习体操,是有一定年龄限制的,超过了一定年龄,韧带的柔韧性差,就无法进行高难度的体操动作了,也就失去了练习体操的机会了;同样,人格也是在5岁之前最容易塑造,过了这个年龄段,因为很多情感的“神经反射弧“已经固定,改变起来,将难上加难。</h3></br><h3> 有些持有极端观点的心理学家,甚至干脆断言:“人的性格不可改变,那些所谓人格发生了变化的人,也是因为他的人格,原本就具备了可变性。”</h3></br> <h3> 根据以上两点分析,我们可以推断,“一个人的性格,从根本上是很难改变的,人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做出有限的调整”。作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我比较认同这种观点。</h3></br> <h3>年龄和潜力是性格改变的资本</h3></br><h3> 性格难改变,但不是不能改变。经过艰苦努力,还是可以发生积极变化的。性格的改变受以下因素制约:首先,是年龄制约。性格的可塑性,与年龄成反比例。年纪越大,越难改变。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性格改变的年龄上限,大概在42-47岁。</h3></br><h3> 但是,这不是绝对的,极个别人在70余岁的时候,还可以做出一些性格调整。性格改变的第二个制约因素是,最初的性格是否具备改变的潜力。</h3></br> <h3> 衡量性格改变潜力的指标,有以下三方面:</h3></br><h3>一、对于自己的性格缺陷,是否有批判和排斥力——即是否“自我失谐”;</h3></br><h3>二、对于改变自己的性格,是否具有足够的精神能量——即是否拥有足够的“力必多”;</h3></br><h3>三、对于性格改变的承受力——即是否具备一定强度的自我功能。</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