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b><font color="#ed2308">第三季:民 俗 艺 术</font></b><br><br></h1><h1><br></h1><h1> 台湾的民俗艺术邮票,以反映中华民族的人与事、文学古典,描写民间故事为题材,有不少是反映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民间喜闻乐见的活动,在宣传弘扬传统文化方面,陆续发行了《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的邮票,同时还发行了天工开物、神话、民间故事等系列邮票,邮票的内涵及外形典稚华美,画面古色古香,充滿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使人倍感亲切 。</h1> <h1> <b><font color="#ed2308">第四季:古画类</font></b></h1><h1><br></h1><h1><br> 台湾邮票选题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家知道,由于历史的原因,在40年代末期,北京故宫等处的许多古物、古画都到了台湾,这无疑为台湾邮票提供了无可伦比的选题条件,所以在发行邮票时每每不忘推出中华之瑰宝。而且在反映我们文化古国的古画上还不断确立和创新最适宜的表现形式,陆续把许多原来专供皇帝赏玩的古画珍品搬到方寸邮票上,推到世人面前。台湾的古画系列邮票成为当今世界上最热门邮票之一。特别是台湾大型古画邮票,古朴典雅,令人赏心悦目!1968年6 月台湾发行五联“清明上河图古画”邮票,震动了世界邮坛,使世界上的炎黄子孙为之骄傲,为之惊叹。</h1> <h1><b><font color="#167efb">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专16 台湾故宫古画邮票(第一组)</font></b></h1> <h1>一套四枚分别为</h1><h1>1元票为唐朝韦偃所绘「双骑图」<br>1元4角票为唐朝韩干所绘「牧马图」<br>1元6角票为北宋朝辽国萧瀜所绘「花鸟图」<br>2元以票为北宋朝惠崇僧所绘「秋浦双鸳图」</h1><h1><br></h1><h1><br></h1><h1><b><font color="#167efb">台湾故宫古画邮票(第二组)《四皇图》</font></b></h1> <h3></h3><h1> 1962年9月20日,由台湾邮政总局发行。图案为:唐太宗、宋太祖、元太祖、明太祖四位不同时代的开国皇帝。集邮界俗称为“四皇图”。</h1><h1><br></h1><h1><br><b><font color="#167efb">台湾故宫古画邮票(第三组)《雪渔图》</font></b></h1> <h1>一套四枚分别为</h1><h1>2元5角 五代人「雪渔图」<br>3元5角 宋人「平畴呼犊图」<br>4元5角 宋代僧人巨然「雪图」<br>5元 南宋林椿的《十全报喜图》<br><br></h1><h1><br></h1><h1><b><font color="#167efb">台湾故宫古画邮票(第四组)</font></b><b><font color="#ff8a00">故宫名画《清明上河图》</font></b></h1> <h3></h3><h1> 1968年6月18日,台湾中华邮政续以国立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古画,发行《清明上河图》古画邮票。此套邮票共有七种图案,其中五种为五合一的连式印刷图案,面值均为台币一元;另二种则取原图精华作特写介绍。清明上河图原系宋朝张择端所绘汴京清明时节民间春游景色,画中有不同行业及各式衣冠的士女,并有各种店铺、城墙、水门、街、巷、桥、船、及花、木、鸟、兽类等,包罗万象,实为描绘当时社会的写实图画。南宋时,民间眷念故土,睹兹宏伟富丽的作,缅怀北国,益增奋忾。于是张择端一举成名,众多摹临张画的作亦应运而生。《清明上河图》不单单是一幅画,它已被赋予新的生命,因此演绎为一种中国文化。<br><br></h1><h1><br></h1><h1><b><font color="#167efb">台湾故宫古画邮票(第五组)</font><font color="#ff8a00">故宫名画《清明上河图》特写</font></b><br></h1> <h3></h3><h1> 台湾中华邮政在发行“清明上河图”邮票后,又于1969年5月20日发行《清明上河图(特写)》一套。共分五种面值,其中壹圆两枚为二画相连的联刷“迎亲图”,其余三枚分别为“迁居”、“画廊”及“露店”。</h1><h1> 台湾这套「故宮名画清明上河图邮票」依据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陈枚、孙枯、金昆、戴洪和程志道5位宫廷画家于乾隆元年合作的摹本(俗称“清院本”),所以无论是画作的篇幅还是内容,“清院本”早无宋时风韵,特别是“虹桥”的结构,已无法与张择端的原画同日而语,实质是同名的另一幅画了。<br></h1><h1><br></h1><h1><b><font color="#167efb">台湾故宫古画邮票(第六组)</font></b><b><font color="#167efb">故宫古画【花鸟图】</font></b></h1><h3></h3><h3></h3> <h3></h3><h1> 发行于1969年10月9日。因为全组邮票选用的都是花鸟内容,所以又名《花鸟图古画邮票》。<br>1元票图为明代吕纪的《草花野禽图》,吕纪字廷振,是明代院体花鸟画代表画家之一。<br>2.5、元票图为宋代的《翠竹翎毛图》,作者姓名不详。但画面是典型的北宋画院风格。<br>5元票图为宋代的《花鸟图》,作者姓名已不可考;但从画面风格来看,应为南宋时期的作品。<br>8元面值票图为清代郎世宁的《花阴双鹤图》。<br><br><b><font color="#167efb">台湾故宫古画邮票(第七组)</font></b><b><font color="#167efb">《百骏图》古画 </font></b></h1> <h3></h3><h1> 为配合国立故宫博物院召开中国古画研讨会,台湾中华邮政于1970年6月18日以国立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百骏图》印制古画邮票。<br> 此套邮票共七枚,其中一元面值五枚为联刷图,构成全幅百骏图,其余两枚取原图中神态生动的骏马作特写介绍。原画为清朝宫廷画家郎世宁所绘的绢 本。郎氏意大利米兰人(1688一1766),十九岁入天主教耶稣会为修士,习画兼习建筑,二十七岁来华传教,召入内廷供奉,善写人物花鸟牲畜,尤擅画马,百骏图即其名作之一。<br><br><b><br></b></h1><h1><b><font color="#167efb">台湾故宫古画邮票 (第八组) </font></b><b><font color="#167efb">《十二月令图》</font></b><br></h1> <h3></h3><h1> 台湾中华邮政于1970年10月21日,以国立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院画《十二月令图》印制、发行古画邮票一组。以阴历(农历)十二个月中民家生活情景为图案,分四辑发行,每辑三枚,分别为正月、二月踏青、三月流觞、四月观花、五月竞舟、六月纳凉、七月乞巧、八月望月、九月赏菊、十月画像、冬月参禅、腊月封雪。<br><br></h1><h1><br></h1><h1><b><font color="#167efb">台湾故宫古画邮票 (第九组)《十骏犬》古画。</font></b><br></h1> <h3></h3><h1> 1971年11月16日及1972年1月12日,台湾地区邮政部门以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代《十骏犬图》古画为图案,分两辑,每辑五枚,发行了专80(241)《十骏犬》古画邮票一套十枚。</h1><h1> 该套邮票原图为清宫画家郎世宁所绘的传世名作《十骏犬图》轴绢本着色画。从画面所题字句上来看,它们均为边疆少数民族各个部落的首领或地方官员,特别进献给皇帝的名贵纯种猎犬。故此图轴对于后人了解清廷中央和周边藩属相互的交往关系,还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br><br></h1><h1><br></h1><h1><b><font color="#167efb">台湾故宫古画邮票 (第十组)《出警图》</font></b></h1> <h3></h3><h1> 1972年6月14日,台湾中华邮政特以国立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出警图》,印制《出警图》古画邮票。此套邮票有八种图案,其中五种为五合一的联刷图,面值均为台币一元,另三枚则取原图精华,作特写介绍。<br><br></h1><h1><br></h1><h1><b><font color="#167efb">台湾故宫古画邮票 (第十一组)《入跸图》古画</font></b></h1> <h3></h3><h3></h3><h1> 1972年7月12日,台湾中华邮政以国立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明人《入跸图》,印制《入跸图》古画邮票一组。此套邮票有八种图案,其中五种为五合一的联刷图,面值均为台币一元,另三枚则取原图精华,作特写介绍。<br> 《出警入跸图》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贵国宝,这幅画描绘着明朝皇帝出京谒陵盛况的宫廷画卷。出警入跸指的是皇帝出巡归来的意思。《出警入跸图》描绘的是皇帝在宫廷侍卫的护送下,骑马出京,声势浩大的来到京郊的十三陵拜先祖,然后在坐船返回北京的情景。皇帝一出一入,相互呼应,气势壮观,栩栩如生。<br><br></h1><h1><br></h1><h1><b><font color="#167efb">台湾故宫古画邮票(十二)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古画</font></b></h1> <h3></h3><h1> 《汉宫春晓图古画邮票》是1973年发行的邮票。全套十四枚,分于1973年6月20日及7月18日,分上下两辑发行,每辑包括联刷图一组及特写图二枚。该邮票联刷图二组为原图长卷,每组风格独立,二组相连更能尽览原图全貌。另取原图中较为突出的浇花、弹琴、弈棋及扑蝶等四种动态作特写介绍。<br><br></h1><h1><br></h1><h1><b><font color="#167efb">台湾故宫古画邮票(第十三组)扇面古画邮票 《 折扇》</font></b></h1><h3></h3> <h3></h3><h1> 1973年8月15日,台湾中华邮政以国立故宫博物院珍藏明朝四位画家项德新、孙克弘、仇英及沈周所绘的墨竹、花卉及人物折扇扇面为图案,印制扇面古画邮票一组。<br> 折扇形如半圆,可收可张。我国自北宋时即开始制作折扇,成为文人书画家挥洒翰墨的宠物,则盛行于明朝沈、文、唐、仇四大家,其艺术欣赏远超过实用价值。且因画幅小 ,形式特殊,在书画中别树一格,极受喜爱。</h1><h1><br></h1><h1><br><font color="#167efb"><b>台湾故宫古画邮票(第十四组)郎世宁《骏马图》古画</b></font></h1><h3></h3> <h1> 1973年11月21日台湾中华邮政以国立邮票故宫博物院珍藏郎世宁所绘的《骏马图》古画为图案,印制邮票一组,小全张一种,分两次发行。<br> 骏马图为宫廷画家郎世宁所绘的绢本设色画,画中八骏马是清乾隆时,东土耳其斯坦酋长朝臣所进贡,龙种俊骨,深为乾隆皇帝所喜爱,使郎氏实地写生,画中诸马态貌如生。每张画上均有乾隆皇帝题诗及玉玺。</h1> <h1><b><font color="#167efb">台湾故宫古画邮票(第十五组)宋代扇面古画 《纨扇》(一)</font></b></h1> <h3></h3><h1> 1974年8月14日,台湾中华邮政续以国立故宫博物院推荐的宋朝四位画家所绘的四幅纨扇扇面为主题,印制邮票一组。扇起源于商代,而流行于宋代,当时所用的扇为纨扇,即后世所称的团扇。纨扇在宋徽宗时,因自作扇画,而盛行一时,制作多且精。纨扇为圆形,象征团圆,向为文人雅士吟咏的对象,亦为书画家书写作画的宠物。</h1><h1><br></h1><h1><br><b><font color="#167efb">台湾故宫古画邮票(第十六组)清丁观鹏《春市图》</font></b></h1> <h3></h3><h1> 台湾1975年2月25日发行了丁观鹏《春市图》一套八枚邮票,五枚联票, 三枚特写,丁观鹏受西洋绘画的影响,所以绘画的色彩较鲜艳明快,加上人物场景刻画细腻,形象生动; 游人市贩,松树桃竹,各类日常生活用品, 集市活动, 皆形象逼真;整幅画面充满着快乐,祥和和喜庆的节日气氛。</h1><h1><br></h1><h1><br><b><font color="#167efb">台湾故宫古画邮票(第十七组)明代扇面古画-《折扇》(二)</font></b></h1> <h3></h3><h1> 以故宫博物院推荐的 明朝李流芳、文征明、周臣及唐寅所绘四幅山水折扇扇面,印制第二组折扇古画邮票。专111 扇面古画山水邮票-折扇(64年版)发行日期: 1975年04月16日。</h1><h1><br></h1><h1><br><b><font color="#167efb">台湾故宫古画邮票(第十八组)《人物图古画》</font></b></h1> <h3></h3><h1>以故宫博物院推荐之宋、明4位画家张宏、晁补之、王问、梁楷所绘之4幅人物古画为题材,印制 邮票一组四枚分别为<br>2元票为「布袋罗汉」<br>4元票为「老子骑牛图」<br>5元票为「拾得像」<br>8元票为「泼墨仙人」</h1><h1><br></h1><h1><br><b><font color="#167efb">台湾故宫古画邮票(第十九组)宋代扇面古画邮票·《纨扇》二(64年版)</font></b></h1><h3></h3> <h3></h3><h1> 续以故宫博物院推荐的宋朝四位画家所绘的花鸟纨扇画,印制纨扇古画邮票。全套枚数:4枚 ;发行日期:1975年08月15日<br><br></h1><h1><br></h1><h1><b><font color="#167efb">台湾故宫古画邮票(二十)扇面古画邮票·《纨扇》三(65年版)</font></b></h1><h3></h3> <h3></h3><h1> 发行日期: 1976年07月14日全套枚数: 4枚。由故宫博物院推荐宋朝四位画家:李东、林椿、牟仲甫、李安忠所绘的写生秋 葵、写生玉簪、松芝群鹿、野卉秋鹑四幅纨扇扇面为题材,印制纨扇古画邮票。<br><br></h1><h1><br></h1><h1><b><font color="#167efb">台湾故宫古画邮票(第二十一组)《岁寒三友图》古画邮票</font></b></h1> <h3></h3><h1> 以故宫博物院推荐之明陈洪绶、元杨维祯(及明夏昶3位画家所绘之梅花山鸟、岁寒图及奇石修皇图等古画为题材,印制邮票1组。松、竹、梅夙有「岁寒三友」之称、天寒地冻,唯松柏常青;竹性耐寒,劲直中节;梅花素洁清芬,高雅绝俗。<br><br><b><font color="#167efb">台湾故宫古画邮票(第二十二组)《中国书法艺术》邮票</font></b></h1> <h1> 1978年5月20日,台湾中华邮政发行 《中国书法艺术》邮票,图案 所选用故宫博物院推荐之5种书法。<br>快雪时晴帖 (行书)王羲之。<br>倪宽传赞 (楷书)褚遂良 。<br>跋范庵书石湖诗 (隶书)文徵明 。<br>自叙帖 (草书)怀素,字藏真。<br>宋人词 (篆书)常杓。</h1><h1><br></h1><h1><br><b><font color="#167efb">台湾故宫古画邮票(第二十三组)《宋人婴戏图》古画</font></b></h1> <h1>以台北故宫博物院推荐的宋人婴戏图古画为题材,并以一图分割四票的“四方连联刷图”方式,印制邮票及小全张各一组。邮票图案以梅花山茶与丛篁间二婴儿与狸奴嬉戏为主题。小全张采用相同的图案印制。 </h1> <h1><b><font color="#167efb">台湾故宫古画邮票(第二十四但)《松竹图》古画</font></b></h1> <h3></h3><h1> 以故宫博物院推荐的宋李成、文同及元赵孟頫、李衎四位画家所绘的寒林平野、墨竹、窠木竹石及双松图等古画四幅为题材,印制松竹图古画邮票一组。</h1><h1><br></h1><h1><br><b><font color="#167efb">台湾故宫古画邮票(第二十五组)明仇英《山水画》</font></b></h1> <h1> 以故宫博物院推荐之明仇英所绘山水画为题材,并以1图分割4票之「四方连联刷」方式,印制邮票1组及小全张。</h1> <h1><b><font color="#167efb">台湾故宫古画邮票(第二十六组) 宋人《百子图》古画</font></b></h1><h3></h3> <h1> 以台北故宫博物院推荐的宋人百子图古画为题材,并以五枚横连联刷分印二行方式印制邮票一组。此画描绘春、夏、秋、冬四时百童嬉戏情景,有荡秋千、骑木马、下棋、捉鸟、钓鱼、划船采荷、绘画、弹琴、观画、扑蝶、赏鱼、斗蟋蟀、戴面具、捉迷藏、踢球等游戏。户外庭院,四季景色分明,孩童尽兴玩耍,个个天真活泼。<br>台湾故宫古画邮票(二十七)宋人罗汉图</h1> <h3></h3><h3> 以故宫博物院推荐的宋刘松年所绘罗汉图三轴为题材,印制邮票及小全张。 </h3><h3><br></h3><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二十八)宋人十八学士图 </h3><h3><br></h3><h3>'</h3><h3>唐太宗起文学馆,收聘贤才,以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薛收、褚亮、姚思廉、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十八人,并为学士,旋收卒,复召刘孝孙补之,命阎立本图象,褚亮为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藏之书府,时人倾慕,谓之登瀛洲。此宋人仿作。原图为绢本看色画,分四幅,每幅 横102.9公分,纵173.5公分,分别描绘士大夫行乐于琴、棋、书、画的神情,笔力苍劲,古趣盎然。</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二十九)溪山渔隐图古画</h3><h3>以五枚横连印刷构成全幅画卷,以国立故宫博物院推荐的明唐寅溪山渔隐图为题材。原图为绢本设色画,横351公分,纵29.4公分。</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三十)溥心畲古画</h3><h3>以诗书画3绝见称的一代宗师溥心畬(音:shē)画3幅:松枝山鸟、空庭松鹤及梧窗静眺为主题,印制邮票1组。邮票图案系由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三十一)明文微明后赤壁赋古画</h3><h3><br></h3><h3>以台北故宫博物院推荐的文征明后赤壁赋图画卷为题材,发行邮票一组。邮票以五枚二行连刷方式精印,构成全幅画卷。</h3><h3>后赤壁赋图为北宋画家乔仲常的典型之作。该图笔墨简括,但图中群峰高耸、幽涧潺潺、松石茅屋、野竹茂树以至溪桥陂陀、横江阔水等的景色变化,却让我们领略到了赤壁一带的佳胜,感受到了当时东坡与客同游的心情。画家运用“异时同图”的手法,充分发挥线条概括形象的功能,使画面空间在不断转换间表现内容的变化。这也充分显示了画家对艺术手法和风格特色的追求。</h3><h3>.</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三十二)明沈周庐山高古画邮票</h3><h3><br></h3><h3>明沈周所绘庐山高(轴)古画为题材,发行邮票一组。邮票一图分割为四,以田型连刷方式精印。庐山高(轴),</h3><h3>发行日期:1988年10月19日</h3><h3>发 行 量:3500000</h3><h3>全套枚数:4</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三十四)孔雀开屏图古画邮票</h3><h3>2016-10-30 18:24阅读:59</h3><h3> .</h3><h3>特选台北故宫博物院推荐的清郎世宁孔雀开屏图古画为题材,印制邮票及小全张一组,小全张(138x102)图案取孔雀开屏图画中的精华部分制作,邮票二枚则以特写方式介绍神态高贵、色彩华丽的孔雀。</h3><h3><br></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三十三)元赵孟鹊华秋色古画邮票</h3><h3>2016-10-30 18:22阅读:37</h3><h3> .</h3><h3>1989年10月5日中国台湾邮政发行了四枚一套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邮票,用连票全景式展示了这幅描绘山东济南鹊山一带秋天景色的传世佳作。</h3><h3>中文名</h3><h3>元赵孟俯鹊华秋色古画邮票</h3><h3>全套枚数:4</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三十五)故宫缂丝古画邮票</h3><h3>2016-10-31 10:49阅读:31</h3><h3> .</h3><h3>为宣扬我古代精致丝织艺术,特遴选**故宫博物院珍藏之明缂丝山茶双鸟及明缂丝桃花双雀为题材,印制邮票1组;小全张(110×88)系就上述2枚邮票所组成。</h3><h3>缂丝为我古代优美的丝织品之一,其形式与一般织物相同,但织造过程则迥不相侔。一般织物均为通经通纬之作,缂丝则为通经断纬之作,其织法,纬线非通梭所织,仅设色部分通过图形范围内的经线,然后回转,在预定之图案内来回穿梭,至完全表达出图案之形色为止。由于缂丝织作过程极为艰难,织法技术又极富艺术性,作品多作为祝颂庆贺之用,故珍赏与收藏价值极高。</h3><h3>.</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三十六)明杜堇玩古图邮票</h3><h3>2016-10-31 11:47阅读:71</h3><h3> 为推广集邮业务,并加强海内外集邮人士之交往与睦谊,台湾集邮协会于1993年8月14日至19日在外贸协会松山机场展览馆联合举办1993亚洲国际邮票邀请展。为纪念此项盛会,特选用国立故宫博物院珍藏之明杜堇玩古图,印制小全张1种。「玩古图」系描写文人赏玩古物之情景,通幅构图精谨,笔力秀劲,设色澹雅。</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三十七)明代版画·十竹斋书画谱</h3><h3>《十竹斋书画谱》:明胡正言辑选,高阳、凌云翰、吴士冠、魏之璜、胡宗智、高友及行一和尚等同校,胡正言、汪楷等刻。明天启七年成书,至崇祯六年出齐的套色木刻画谱类丛书。全书分《书画谱》、《墨华谱》、《果谱》、《翎毛谱》、《兰谱》、《梅谱》、《竹谱》、《石谱》等八大类,每谱大约有40幅画,均配有书法极佳的题词和诗。</h3><h3>胡正言(1584-1674),徽州休宁人,字曰从,别号十竹主人、默庵老人。南明时曾官中书舍人,入清后不仕。博学多才,精擅六书,长于绘画、篆刻,又能制墨,并喜藏书、刻书。</h3><h3>胡正言的《十竹斋书画谱》,全部采用饾版法印成。所谓饾版,是将彩色画稿按不同的颜色分别勾摹下来,每种颜色刻成一块小木板,然后依次逐色套印或迭印,最后形成完整的彩色画面,其艺术效果令人叹为观止。自宋元以来,人们长期探索的木刻彩印技术,至此产生了质的飞跃。饾饤版的出现,使中国的版刻和印刷能随心所欲的调节浓淡色调,不仅仅是彩印,就是单色绘画,也达到了与画家手绘同等的效果。可以说这是中国雕版木刻印刷术的又一场革命,对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刊版套印之精,施墨着色之娴雅妍丽,达到了一个新高峰,在世界印刷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纪元。</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三十八)丽人行古画邮票 </h3><h3>2016-11-01 06:42阅读:61</h3><h3> .</h3><h3>台湾邮政1995年发行台湾《丽人行古画》邮票1套4枚、小型张1枚,小型内含邮票2枚;发行量330万套。邮票主图为宋朝大画家李公麟依诗圣杜甫《丽人行》长诗内容创《丽人行》国画,该画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国画珍品。</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三十九)中国书法艺术寒食贴</h3><h3>2016-11-01 17:11阅读:56</h3><h3> .</h3><h3>寒食帖是东坡居士的书法代表作,凡十六行,共一百二十字,以行书起笔,由规律的字形、笔调逐渐转化成潇洒奔逸,用笔心手相应,意随笔到,充分流露出豪迈不羁的气概与洒脱聪颖的才华,历代鉴赏家均推崇备至,咸认为旷世极品。</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四十)故宫牡丹古画邮票</h3><h3><br></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四十一)具区林屋古画</h3><h3>王蒙(公元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浙江吴兴人,善于诗文,更精于绘画,与黄公望、倪瓒、吴镇并称为“元末四大家”。</h3><h3>其画作代表由元入明的启蒙画派,不但影响了明清的绘画,而且衔接了现代人追求的幽幻空间,在我国绘画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性。</h3><h3>.</h3><h3>.</h3><h3>本幅画作“具区林屋”为纸本设色画,横42.5公分,,纵68.7公分,描绘具区(太湖的地名)林屋洞的景色,丛山迭嶂,霜林屋宇,山陬岸畔,满布波纹,予人感觉全幅布景皆满,但屋壁与林间小径又不着笔墨,石面皴纹亦不使全满,遂觉虚实相生,构图甚为奇特,不论就整体或细部而言都是紧凑有力。用笔老练朴实,设色浓而甚清,是山樵画品中极精的作品。</h3><h3><br></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四十二)1996年亚洲国际邮展古画</h3><h3>2016-11-02 20:49阅读:52</h3><h3> .</h3><h3>「1996第10届亚洲国际邮展」于1996年10月21日至27曰在台北世贸中心展览大楼举行。为配合本次邮展活动,特采用国立故宫博物院庋藏之1.宋崔白秋浦蓉宾2.宋黄居寀芦雁3.明吕纪芦汀来雁4.明吕纪秋渚水禽等4幅古画为主题,印制「1996第10届亚洲国际邮展纪念邮票」1组4枚及小全张1张。</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四十三)故宫鸟谱古画小版张</h3><h3>这套《鸟谱》由于乾隆帝的高度关注,宫廷画家的精心绘制,以及大臣们的严谨考证,而成为历史上开页最多的工笔重彩花鸟画册,和最有研究价值的鸟类文化形象资料。既记录着清代朴素生物学的观察、思维与表达特征,也体现了清代宫廷绘画的审美、技巧与表现特色。</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四十四)元世祖出猎图古画</h3><h3>2016-11-04 21:46阅读:41</h3><h3> .</h3><h3>为宣扬中华文化,介绍中国古代精致艺术作品,续选用台北故宫博物院推荐的元朝画家刘贯道所绘的“元世祖出猎图”为题材,印制“元世祖出猎图 古画邮票”一组两枚及小全张一张。</h3><h3>..</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四十五)钟馗古画</h3><h3>2016-11-04 23:39阅读:50</h3><h3> .</h3><h3>台湾中华邮政为配合节令,特以国立故宫博物院庋藏的钟馗像古画为主题,印制《钟馗》古画邮票一组。</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四十六)升平乐事古画</h3><h3>2016-11-05 15:49阅读:44</h3><h3> .</h3><h3>为配合中国台湾拓展观光事业,宏扬中华文化,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人的升平乐事”册页中,选用元宵节时妇孺在园苑中提灯玩耍嬉戏的四张古画为主题,印制“升平乐事古画邮票”一组及小全张一张,定于1999年3月2日(农历正月15日元宵节)发行。</h3><h3>.</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四十七)故宫鸟谱古画 1999年版</h3><h3>台湾邮政局1997年发行之「故宫鸟谱古画邮票」1套20枚,深受海内外集邮人士喜爱,为应集邮人士需求,并宣扬中华文化,介绍我国古代艺术作品,台湾邮政局续选用故宫博物院推荐之清朝宫廷书院所绘之「鸟谱」为主题,印制邮票,分次发行。</h3><h3>金头鹦鹉、洋绿鹦哥、灰色洋鹦哥、绿翅红鹦哥。1999年11月11日发行,面值为5元2枚、12元及25元各1枚。邮票系委请故宫博物院编审简松村先生规划,由本局绘图员李光棋先生设计。</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四十八) 故宫鸟谱古画 2000年版</h3><h3>应集邮人士之需求,并宣扬中华文化,介绍我国古代艺术作品, 台湾邮政局继97年、89年后,续以故宫博物院推荐之清朝宫廷画院所绘之「鸟谱」为主题,选用山花雀、燕雀 、白八哥、了哥为题材,印制邮票。本组邮票系委请故宫博物院编审简松村先生规划,李光 棋先生设计。</h3> <h3></h3><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四十九) 故宫鸟谱古画 2001年版</h3><h3>2001年9月28日,台湾省邮政部门发行“故宫鸟谱古画2001年版”邮票一套4枚,编号为特428。此前,台湾曾发行过该系列的三套邮票。</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五十) 故宫鸟谱古画 2002年版</h3><h3>2016-11-08 15:44阅读:21</h3><h3>
为应集邮人士需求,并宣扬中华文化,本局继86年、88年、89年、90年 后,续以故宫博物院推荐之清朝宫廷画院所绘之「鸟谱」为主题,选用倒挂鸟、吉祥鸟、白 头金铃、金翅为题材,印制「故宫鸟谱邮票(2002年版)」1组4枚。邮票系委请故宫博 物院编审简松村先生规划。
故宫鸟谱全套共有60开,本次再选其中4幅,印制邮票。为求票面设计之美观大方, 每幅均采透底去背方式,撷取精华部分作为邮票图案,使画面更臻完美。
</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五十一) 故宫鸟谱古画 2003年版</h3><h3>2016-11-08 16:23阅读:20</h3><h3>
为应集邮人士需要,并宣扬中华文化,台湾邮政局继86年、88年、89年、90年、91年后,续以故宫博物院推荐之清朝宫廷画院所绘之「鸟谱」为主题,选用珊瑚鸟、鸜鹆、南牛鹌、凤头阿兰为题材,印制「故宫鸟谱古画邮票(92年版)」1组4枚。邮票委请故宫博物院编审简松村先生规划
故宫鸟谱全套共有60开,本次再选其中4幅,印制邮票。</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五十二) 故宫聴阮图</h3><h3>华2004年全国邮展暨国际邀请展于2004年8月6-10日在台湾大学综合体育馆举行。为配合此一盛会,特以台北故宫博物院推荐 珍藏的宋李嵩听阮图古画为主题,印制“听阮图古画邮票”小全张乙张一枚。</h3><h3>台湾邮票欣赏 《故宫听阮图》古画邮票故宫听阮图原图卡</h3><h3>故宫听阮图古画为绢本设色画,横104.5公分,纵177.5公分,相传为宋代李嵩(浙江钱塘人)所绘。本图园中高木奇石,枝叶掩映翁郁,树下士人持拂闲坐于榻上,左腿盘起,聆听拨阮演乐并赏古玩。旁有仪态娇美仕女,焚香、拈花、持扇随侍。人物线条流畅,绘法近似明代画家杜蓳、唐寅。床面为藤编软屉,透气适合炎夏使用;床榻上置有直搭脑交椅式躺椅,没有腿足,供坐时后背依靠的调节式活动支架,一般适合在床上或席上使用。榻前方形香几有束腰、直腿、下为如意足、托泥。此方几造型与床榻成组用以承放香炉。</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五十三) 故宫宋代书画</h3><h3>2016-11-09 18:01阅读:68</h3><h3> 为宣扬中华文化,介绍古代精致艺术品及推展集邮业务,并配合故宫80周年院庆及宋代大观文物特展活动,续以国立故宫博物院推荐之宋代书法及古画为主题,印制「故宫宋代书画邮票」1组4枚及小全张1张。</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五十四) 宋徽宗十八学士图古画</h3><h3>2016-11-10 18:22阅读:35</h3><h3> .</h3><h3>为宣扬中华文化,介绍古代精致艺术品及推展集邮业务,续以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之宋徽宗十八学士图卷为主题,印制「宋徽宗十八学士图古画邮票」1组10枚,面值均为5元。是项邮票系以上下各5枚2行联刷方式精印,构成全幅画卷,邮票全张由1组10枚邮票组成,为求邮票构图之美观及完整,共有4种大小不等之票幅。</h3><h3>宋徽宗(公元1082-1135年),姓赵名佶。性好书画,秉赋极高,工山水、花鸟、人物。笔墨挺秀,雅韵宜人,书称瘦金体,笔势劲逸。图绘典型的文人酬应,内容包括游园、赋诗、奏乐、宴饮,气氛热闹欢愉。</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五十五)第21届亚洲国际邮展纪念</h3><h3>2016-11-10 19:53阅读:50</h3><h3> .</h3><h3>台北2008第21届亚洲国际邮展 纪念邮票,全套4枚(纪310),</h3> <h3>纪念邮票小全张</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五十六) 清艾啓蒙百鹿图古画</h3><h3>2016-11-11 00:57阅读:71</h3><h3> 为宣扬中华文化,介绍古代精致艺术品及推展集邮业务,续以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之清艾启蒙百鹿图古画为主题,印制「清艾启蒙百鹿图古画邮票」1组8枚,面值均为5元。邮票以上下各4枚2行联刷方式精印,构成全幅画卷,全张邮票由1组8枚邮票组成,为求邮票构图之美观及完整,共有5种大小不等之票幅。</h3><h3>艾启蒙(公元1708-1780年),字醒庵,波西米亚人,乾隆10年 入如意馆,与郎世宁、王致诚同为画院供奉。善画,尤工翎毛,赐三品衔。百鹿图描绘旷野霜林,坡陀平衍,百鹿遨游,或低头啮草,或悠然憩息,或竞渡于水中,或群饮于湖畔,或错愕而奔,或抵角而斗,跪卧仰鸣,百态悉备,无不生动。</h3><h3>发行日期 :2008年07月16日</h3> <h3>台湾故宫古画邮票(五十七) 香山九老图古画2010年版</h3><h3>为阐扬中华历代文物之美,特以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古画-「宋人香山九老」为主题发行「香山九老图古画邮票」小全张1张, 内含面值新台币5元邮票1枚及25元邮票2枚。</h3><h3>邮票图案简介如下:</h3><h3>唐武宗会昌5年,白居易与8名友人燕集,由于与会者皆年过70,故以九老称之。画幅为纨扇形式,作者以巨松、坡石巧妙地切割画面,右上有两老于竹林间持卷观赏(面值25元);右下3人顾盼交谈,尚有1人逗趣地戴花舞蹈(面值25元);左半部则有小溪穿流,溪旁2人专注对弈,1人在旁观看,又有童仆伴随(面值5元)。通幅设色古雅,人物表情生动细致,衣纹树石线条遒劲,笔力老健。画幅虽小,空间处理层次分明,毫不局促,对于细节描绘极为讲究,是南宋册页画之精品。</h3> <h1>台湾故宫古画邮票(五十八) 香山九老图古画2011年版<br>为阐扬我历代文物之美,继2010年9月9日发行「香山九老图古画邮票」小全张后,续以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之「传宋刘松年九老图」古画为题材发行小全张1张。<br>此畫為長卷型,描繪唐武宗會昌5年,時年74歲的白居易與8名年過70的友人,聚會於晚年歸居之香山,故稱九老圖。</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