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记忆

无常

<h3>  2016年初去了一趟向往已久的印度,沿着著名的金三角游走,在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徜徉,领悟远古的神奇,感受当今的多彩,游历行程虽然短暂,所到之处也着实不多,但仍觉得不虚此行。</h3> 行前小插曲 <h3>  进入印度之前,发生了三个有惊无险的小插曲。一是签证,自己办电子签二过一,只能临时在网上求助,总算在出发前搞定;二是转机,订完票发现在香港转机时间太短,好在香港航空公司服务周到,下飞机就有人举牌引路,得以顺利转乘;三是进关,海关设备敏感度太低,录入指纹不能成像,折腾了十来分钟才通过。配图是印度机场的入境大堂,佛指装饰颇具特色,但据说不让拍照,匆忙间只留下了这张模糊的照片。</h3> 行程初安排 <h3>  由于国内媒体对印度的负面报道较多,所以放弃了自由行,选择当地参团,结果两人成行,真是有点喜出望外。图中的小伙就是全程陪同我们的导游和司机,他们身后的丰田车就是我们的座驾。穿西服的导游中文名叫阿友,没有来过中国却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旅途中还给我们带来不少惊喜。</h3> <h3>  原来比较担心在印度的食宿问题,但旅行社的安排并没有让我们失望: 全程四星以上的酒店、西式自助为主穿插中印口味的餐饮。上面两组图片为此行部分酒店和餐饮情形的实录,怎么样,看上去还不错吧。</h3> <h3>  金三角是由位于偏北的新德里、西南的斋普尔、东南的阿拉格三个城市构成,虽然在印度的版图里只占有小小的一席之地,但地位相当重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我们的行程从新德里开启,往西南走访斋普尔,再向东探寻阿格拉,最后又回到新德里落幕。</h3> 首都新德里 <h3>  抵达之日,正赶上印度国庆日,虽然已过黄昏,但到处交通管制,第二天也是如此,行程完全被打乱,只能随机应变。好在最后一天也在新德里,必到之处都没有落空,除了总统府、印度门、甘地陵、莲花庙、古德卜尖塔,还探访了预定行程之外的拉客西米·纳拉扬神庙、胡马雍陵、甘地纪念馆和哈瑞奎师那神庙。</h3> <h3>  总统府建于1929年,原名维多利亚宫。宫殿式的建筑气势雄伟,府内花园依照莫卧儿王朝风格而建。没能赶上每年2-3月的开放期,只好远远地望上一眼,非常唯美,确实是气度不凡。</h3> <h3>  印度门位于德里市中心,与总统府遥遥相望,是为了纪念在一战和第三次英阿战争中牺牲的印度将士而建。这里也是新德里和旧德里的分界线。</h3> <h3>  印度门广场,有点杂乱,绿化一般,这里应该是体现其美感的最佳视角了。</h3> <h3>  甘地陵位于新德里东部的亚穆纳河畔,黑色大理石陵墓正面刻着印度文字“嗨!罗摩!”——甘地遇难倒地时喊出的最后两个词,罗摩是印度教中保护之神的化身。陵墓后面有一盏长明灯,象征着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因为临近甘地的忌日,陵墓上专门覆盖了由鲜花簇拥而成的花毯,并有身着礼服的士兵守灵。</h3> <h3>  莲花庙又名吧哈依寺,建成于1986年。其外貌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由三层花瓣组成,全部采用白色大理石构建,底座边有九个清水池相映衬,周围是一大片点缀着簇簇花木的碧绿草坪。莲花在印度教和佛教派中被奉为神物,在当代印度人心目中又贵为国花,所以这座庙宇一建成就备受印度人的喜爱,接待的游客人数甚至已经超过了泰姬陵。</h3> <h3>  莲花庙的内部结构非常简单,没有多余的装饰,有的只是一扇扇的玻璃窗户和一排排的大理石凳,以供人们在此静坐冥想。走进殿堂,仰望窗外天空,坐上石凳闭目沉思,待睁眼时疲惫的身心仿佛正在复苏,一种难以言表的舒适感悠然而至。</h3> <h3>  古德卜尖塔始建于12世纪,完工于13世纪 ,是伊斯兰教在东方传播的丰碑,也是列入联合国目录的世界文化遗产。该塔高约73米,塔基直径15米,塔尖处直径仅3米,塔身分五层,通过突出的阳台分隔,外表的三角形和圆形折纹分别由红色砂岩、大理石和沙石制成,塔内饰有优美的壁画,镌刻着源于古兰经的经文,还有石阶盘旋至塔顶,可惜现在已不对外开放,无法一睹芳容。</h3> <h3>  围绕尖塔还有不少建筑,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其中一处用砖雕装饰了整个外墙,文字、花纹、镂空搭配相得益彰,色彩协调,雕工精致。</h3> <h3>  遗存下来的残壁断梁似乎也在向游人炫耀着当年的风采。</h3><h3></h3> <h3>  离尖塔不远处,耸立着著名的德里铁柱,高7.25 米、直径约半米、重6.5吨 ,虽然已经历上千年的风吹雨打,却没有一丝锈斑,堪称世界奇迹。</h3> <h3>  拉克希米·纳拉扬神庙建于1622年,后由比尔拉家族重建,圣雄甘地为其揭幕,并提出任何种族和宗教信仰的人都可入内参观。神庙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每年的印度教节日期间,都会出现数千名信徒拥入寺庙的壮观场面。抵达新德里当晚,专程到此一游。</h3> <h3>  胡马雍陵是导游带给我们的第一个惊喜,因为交通管制,新德里的旅游节目无法继续,他临时增加了这个本来行程中没有的景点,让我们又多欣赏了一处世界遗产。他事先告诉我们门票很贵,问还去不去,我们说去,到门口一看,外国人只需25卢比,相当于人民币两块多,真是太便宜了。胡马雍陵建于1556年,主体建筑由红色砂岩构筑,陵体呈方形,四面为门,陵顶呈半圆形,既庄严肃穆又亮丽清新,为印度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精品,也是泰姬陵的设计灵感来源。</h3> <h3> 要想参观墓冢,必须先通过底层的楼梯登上基座,才能从四边的门洞步入。</h3> <h3>  莫卧儿王朝第二代皇帝胡马雍和皇后的墓冢在寝宫正中,两侧宫室安放着莫卧儿王朝其他5个帝王的石棺。墓冢内部的采光有一部分是通过外墙上遍布的镂空门窗获取的,这就是户外阳光透入室内的效果。</h3> <h3>  陵墓基座十分宏伟,周边排列着整齐的红色砂岩栏杆,凭栏远眺,赏心悦目。在这里,我们巧遇了两位来自国内的七十多岁老者,计划花两个月的时间在印度周游,吃住行都全靠自己解决,在赞叹他们勇气的同时,也真羡慕他们的自由自在,也许下次来印度时我们也可以试试这种形式。</h3> <h3>  离胡马雍陵不远处,还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叫洛迪花园,是英国人在1936年修建的,花园里面的建筑很有特点,又绿树成荫,很多人都在这里慢跑、练瑜珈,如果在胡马雍陵逛累了,可以来此休息一下。</h3> <h3>  国家甘地纪念馆坐落在新德里甘地身前最后的居所里,馆中陈列了众多的遗物、图书和资料。照片显示的是甘地的卧室,异常简朴,但室内有件摆设却引人注目: 那就是白色小几上的三猴木雕,非礼勿视、勿听、勿做,由此感受到了人类文化的相通性,因为类似的摆件,不但中国有,印度有,甚至在遥远的非洲也有。</h3> <h3>  纪念馆内保留了甘地遇刺的场景,在走向平台的一霎那,甘地被凶手开枪击中,鲜血染红了洁白的衣衫,只见他双手合十,口中喃喃念了“嗨!罗摩!”后徐徐倒地。草坪上小亭子的平台,就是甘地遇难倒下的地方,地上的脚印也成为他最后的足迹。</h3> <h3>  哈瑞奎师那神庙据说是由伊朗建筑大师设计,曾被赞誉为20世纪的泰姬陵,看来有点言过其辞了。神庙位于新德里市中心,供奉着印度最美丽的女神,每天都有数千人前来朝拜,神庙还设有多个博物馆,有助于加深对印度的历史和宗教的了解。</h3> 粉城斋普尔 <h3>  1876年斋浦尔国王拉姆·辛格为迎接英国威尔士王子阿尔伯特·爱德华的光临,下令把整座城市涂成了王子所喜欢的粉红色,故后被称之为粉城。其实斋普尔并不是只有一种颜色,除了粉色的风之宫,还有白色的比拉庙,更有四色相融的琥珀堡,此外城市宫殿、天文馆、水之宫和中央博物馆也都是色彩各异。</h3> <h3>  风之宫兴建于1799年,是斋普尔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其独特的外观就像一面巨大的粉红色的“墙”,上面布满了953扇镂空的窗户,既可看到外面的风景,也可以让大风吹过,以避免建筑因强风而倒塌,因此得名“风之宫”。遗憾的是参观当天未能登上此宫,没有看成窗外的街景,走过楼内的回廊,溜完楼后的花园。</h3> <h3>  比拉庙全称为“比拉·拉克希米·纳拉扬庙”,是一座宏伟且现代化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庙宇内部描绘有许多印度教的神像如拉克希米等,彩色的玻璃上记载了印度教圣典中的场景,外墙上面则给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留出了一席之地,包括比如苏格拉底、基督、佛陀、孔子等。</h3> <h3>  琥珀堡始建于1592年,占据险要地势,依山而建,周边有护城河环绕。整个城堡由奶白、浅黄、玫瑰红和纯白石料建成,远看犹如琥珀一般,建筑设计采用印度和伊斯兰风格混合,别具一格,十分壮观。琥珀堡属于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贾拉斯坦邦高地城堡的组成部分之一。</h3> <h3>  由于入口在半山腰上,所以进入城堡只能采用两种形式,或坐吉普或骑大象。我们是坐吉普上的山,风驰电掣很潇洒;到了门口,看到骑大象的游客很悠闲,还真有点羡慕。</h3> <h3>  琥珀堡的入口集聚了许多猴子,坐在石阶上如入无人之地,游人必须先过猴群关才能进入景区。</h3> <h3>  城堡中的公众大厅,是藩王召见民众听取建议的地方。这里有几排大柱子,大厅上方还有网格状的顶篷。</h3> <h3>  公众大厅的每根立柱的上端都雕有大象头作为装饰,立柱中间和底部也有漂亮的花纹。</h3> <h3>  公众大厅是典型的莫卧儿建筑,四面透空无墙,在大厅周边可俯瞰群山和城市。</h3> <h3>  大厅的对面便是正殿,入口大门叫甘尼许门,又称象顶门。可惜,这个被认为是斋普尔最美的门,因为正在维修而没能留下美照。</h3> <h3>  正殿楼上的窗户布满了精美的镂花,从镂空处看外面的风景,也会有一种不同的观感。</h3> <h3>  有的镂空窗户上专门开了一扇小窗,你是否猜出了它的用途何在?</h3> <h3>  藩王寝宫里的大花园,花木呈规则的几何图案,这是典型的伊斯兰特点。图中花园的左侧就是大名鼎鼎的镜之宫。<br></h3> <h3>  镜宫作为琥珀堡的最大亮点之一,从外貌看是一座开放式的宫殿,正面没有门窗。</h3> <h3>  而镜宫内部则别具韵味,墙上的图案都是由镜片装点而成,排列成各种有规则的图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非常漂亮。据说,入夜后镜宫在蜡烛的光影中会显得更加迷幻。</h3> <h3>  在阳光的沐浴下,藩王寝宫变得更加的富丽堂皇。</h3> <h3>  琥珀堡也有自己的深宫后院,成排的粉色门户是嫔妃们的住所,独特的构造使得她们相邻而不能互串。</h3> <h3>  嫔妃们只有来到这个庭院才能进行日常交流,而据说藩王也经常在隔壁的楼上眺望这里,以观察并了解在此逗留的嫔妃。</h3> <h3>  周边建筑的造型别致,庭院也很幽静,在这里漫步或落座,也许会给你的心绪带来一丝宁静。</h3> <h3>  从琥珀堡的高处看出去,起伏的山峦一望无际,被称为印度长城的高墙也映入眼帘。</h3> <h3>  近处和远处的印度长城,倒也相映成趣。</h3> <h3>  在琥珀堡里可以看到不少空载的大象正在匆匆下山,应该是赶去迎接新的客人了。</h3> <h3>  琥珀堡出口比较狭窄,但逆光里的影像却很棒。</h3> <h3>  城市宫殿位于斋普尔旧城中心,由当时的王公萨瓦伊·杰伊·辛格二世兴建于1729年,后经几个世纪历代王公的扩建,如今的斋浦尔王公还生活在宫殿内,而部分区域则改建为博物馆。入口处的迎宾宫殿,现已成为陈列王室服装的展厅。</h3> <h3>  宫殿里到处可见精美异常的雕花装饰。</h3> <h3>  宫殿的建筑融合了拉贾斯坦的印度风格和莫卧儿王朝的伊斯兰风格,当你步入宫殿时,依旧能感受到王公生活的奢华。</h3> <h3>  在壮观的私人大厅,明显位置摆放着两个巨大的银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银器。1901年当时的王公前往英格兰参加英皇爱德华七世加冕仪式时,曾用它装满了恒河水以供沿途所需。</h3> <h3>  宫殿里有四扇门让人惊艳,分别被命名为秋冬春夏。孔雀门代表秋季,玫瑰门代表冬季,涟漪门代表春季,莲花门代表夏季。这两扇分别是秋之门和春之门。</h3> <h3>  参观城市宫殿时,赶上了晚上的节目彩排,也算开了眼界,十五个格子里藏有十五个艺人,在指挥的调度下,歌声乐曲此起彼伏,格帘幕布开启闭合,令人耳目一新。</h3> <h3>  简塔·曼塔天文台是斋浦尔城建造者萨瓦伊·杰伊·辛格二世的杰作,院内布满了众多奇形怪状的砖砌建筑,至今还能为天文学家所用。该天文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日晷,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这也是印度唯一列入联合国目录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天文台。</h3> <h3>  天文台内还有代表十二个星座的石料组件,准确地显示了每个星座的角度及方向,如今还被用于占星学的研究。</h3> <h3>  高大而别致的观星台,现在看上去还是非常的壮观。</h3> <h3>  水之宫是16世纪时斋普尔君主命人兴建,用于王室成员夏天避暑,置身在离琥珀堡不远的一处人工湖中。从湖边远望,宫殿宛如漂浮在水面上一样,有点像海市蜃楼的模样。</h3> <h3>  中央博物馆位于斋普尔市中心,前身为阿尔伯特大厅,1876年由当时访印的英国王子阿尔伯特亲自奠基,以作永远纪念。该建筑融合了英国和印度北部的建筑风格,使用了大量的红砂石和白色大理石。上图为大厅一角,其精致程度可见一斑。</h3> <h3>  主展厅分布在两层楼中,展品包括武器、瓷器、石雕、漆器、金银器、纺织品等,其中有不少是从世界各地收集回来的奇珍异宝。</h3> <h3>  中央博物馆还有一种特别的景观,就是云集在路边和广场上的鸽群。这些鸽子遇有动静就展翅飞舞,然后又回到原地,循环往复,乐此不彼。</h3> <h3>  花500卢比雇了两辆三轮,随着这位车夫,走马看花地逛了逛城市宫殿旁边知名的拉贾斯坦崔波莱市集,转了几家店铺,买了一些手信,品尝了摔罐酸奶。在这里,导游给了我们第二个惊喜: 经他多方打探,终于找到了来印度之前就心心念念想买的尼赫鲁背心,也算了却了一个心愿。</h3> 故都阿格拉 <h3>  这曾是十六到十八世纪古印度的首都,也是莫卧尔王朝的皇城所在地。较之与斋普尔,我们在阿格拉游览的景点并不多,只有胜利门、泰姬陵、红堡和阿克巴大帝陵墓,但份量却十足,可谓处处是经典,其中前三处还都被列入了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目录。</h3> <h3>  胜利之门位于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建于54米的高台之上,要想入门必须先登上42个陡峭的红砂石台阶。在石阶下得把脖子仰到一定的角度,才能看到这扇如矗立在世界尽头般的高大拱门。而当你登上城门那刻,真是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h3> <h3>  阿克巴大帝在位时期通过逐步扩展国土奠定了自己强大的君主地位。他决定在阿格拉西边40公里的多石的山脊上建立一个不凡的城市,取名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城,这里也成为其统治时期(1571年至1585年)莫卧儿王朝的首都。大门的背面也非常壮观。</h3> <h3>  由于是跟团游,所以事先没有做太多的功课,结果留下了很大的遗憾。本来以为就是一个城门,不曾想却落下了一个更加精彩的旧城。在前往胜利门的途中,我们就感觉导游和司机有一些怪异,到了以后导游也一反常态不肯带我们进去,并告诫快去快回不要久留,我们只能匆匆进去转了一圈,转眼间夜幕又开始降临,还真有一些莫名的提心吊胆。这里是进门后广场一角,规模不小。</h3> <h3>  开明的阿克巴大帝取了三位妻子,分别信奉印度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所以这里的建筑也融合了多重风格。上面的两个建筑就是例证。</h3> <h3>  门外的穿白衣者,是正在等候我们的导游。在前往酒店的路上询问他为什么不进去,他解释说是因为宗教不同,但我们的感觉不太一样,真实原因不得而知。</h3> <h3>  泰姬陵是沙贾汗王为纪念他的爱妃而建造的陵墓。据说,其爱妃的最后愿望就是长眠在一座美丽的陵墓中。因此沙贾汗王亲自设计,并耗费大量人工和物材,历时二十二年后终于将这座美丽的陵墓建成。泰姬陵被认为是爱的巅峰之作,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因此而流芳千古。</h3> <h3>  泰姬陵全部由白色大理石打造,雍容华贵,举世无双。面对如此富有诗意的文化遗产,除了赞叹还是赞叹。</h3> <h3>  细看泰姬陵的外观近影,优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靓丽的饰纹都显现无遗。</h3> <h3>  泰姬陵内的雕梁玉砌也十分精美,各种宝石镶嵌在大理石中,异彩纷呈。导游让工作人员用宝石测试仪为我们照亮了其中的红宝石,非常的炫目和艳丽,在大饱眼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又一次的惊喜。</h3> <h3>  坐落在亚穆纳河畔的泰姬陵建筑群,在宽阔的河面衬托下更显大气。</h3> <h3>  阿格拉红堡,坐落在亚穆纳河畔,占地1.5平方公里,外围由高十二米的红色砂石城墙围成,总体呈半圆形,为伊斯兰教风格的代表作,更是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与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的完美融合。</h3> <h3>  阿格拉堡距泰姬陵约1.5公里,天公作美时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泰姬陵,我们去的当天能见度较差,但仍可看到泰姬陵的轮廓。</h3> <h3>  图中最远处的八角堡楼,据说是当年被幽禁在此的沙贾汗王怀念爱妃时经常光顾的地方。他怀着无限的思念,默默地坐在小楼中,远远地望着泰姬陵,似乎在倾诉自己孤寂哀伤之情。</h3> <h3>  贾汗王偏爱大理石,因此在阿拉格红堡里为自己建造了一座纯白大理石的哈斯马哈勒宫殿,三个圆顶的大帐篷和建在基座上的中心大殿相连,宫殿内雕工精细,造型奇美,有点让人流忘返。</h3> <h3>  阿格拉堡内曾经有五百多座建筑,现已留存不多。从保存下来建筑中,依旧可以其看到昔日的风采,可谓是无可挑剔的建筑奇观。</h3> <h3>  威严高耸的红色城堡。</h3> <h3>  变化无穷的亭台楼阁。</h3> <h3>  细致入微的雕花梁柱。</h3> <h3>  壮观独特的白色殿堂。</h3> <h3> 对称工整的柱廊墙饰。</h3> <h3>  容貌依旧的红砂凭栏。上面这些阿格拉堡的局部画面,应该只是其精湛建筑工艺的凤毛麟角,很难想象全盛时期的阿格拉堡是何等的辉煌。</h3> <h3>  阿克巴大帝陵墓建于1613年,安放着阿克巴的灵柩。入口大门的墙上挖出了拱形门窗,多种颜色的石头构成了花卉或几何图案镶嵌在红砂岩的墙面上,虽然经历了几百年风吹雨打,但色泽光艳依旧。门框的白色大理石上,还用波斯语篆刻了赞美阿克巴大帝的诗句。</h3> <h3>  陵墓建筑的内部也非常讲究,彩绘图案色彩协调,内外景观遥相呼应。</h3> <h3>  陵墓坐落在一个绿草如茵、绿树成林的大花园里,走廊的尽头、角楼的周边都被不同的绿色所包裹。花园里至今还保留着鹿猴等动物,它们还如同生活在莫卧儿王朝时期那样地自由自在。</h3> <h3>  陵墓的规模很大,气势磅礴。陵墓建造者是阿克巴大帝的儿子贾汗吉尔,原本是想将其父亲和子孙后代都安葬于此,但实际上偌大的陵墓最后只安葬了阿克巴和一位公主。在导游的安排下,守墓老人为我们吟唱了一曲,悠扬深沉的歌声在空旷的墓室里久久回荡。这意外的惊喜,也为这次旅行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h3> 当地众生相 <h3>  旅游期间,接触了许多当地民众,最大的感受是他们比较友好,笑意都写在脸上。</h3> <h3>  印度门执勤的士兵和琥珀堡、阿尔伯特大厅当班的警卫。</h3> <h3>  大街上突突车的老司机和年轻乘客。</h3> <h3>  潮男、美女、老者、幼童。</h3> <h3>  琥珀堡内外的劳动者——快乐的象倌、偷闲的扫地女、辛苦的卖艺人。</h3> <h3>  泰姬陵的游客——养眼的情侣、悠闲的帅哥和开心的母女。</h3> <h3>  这次有幸看到的七个列入联合国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同样也吸引着众多的当地人来此一游。无论是古德卜尖塔、泰姬陵、阿格拉红堡、琥珀堡,还是天文台、胜利门、胡马雍陵,到处都可以看到的身着鲜艳服饰的印度游人。</h3> 五个短视频 <h3>  受美篇规定所限,只能选择五个有点特色的短视频奉上,希望能让大家对印度有多一点的直观感受。</h3> <h3>  新德里的一段街景,路面还算干净,交通也算顺畅。</h3> <h3>  琥珀堡护城河边,上演着吹笛舞蛇的好戏,吹笛人还算卖劲,但这条蛇太不给力,体型和舞姿都入不了眼。</h3> <h3>  琥珀堡门前,载客上山的象群,训练有素,闲庭信步。</h3> <h3>  城市宫殿里晚会节目的彩排,形式别致,气场很足。</h3> <h3>  泰姬陵的远景,天气虽不晴朗,但能见度尚可。</h3> <h3>  三年后翻看手机里的照片和视频,回顾天竺之旅的点点滴滴,感觉依旧,非常期待着能有机会再去转转这个不可思议的国度,看看恒河,逛逛孟买,寻寻更多的古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