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真,还新教育一片初心——聆听李镇西新教育专题报告会心得体会

郭怡慧

<h3>  李镇西老师,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特级教师,教育学博士。被提名为全国十佳教师,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人称“南李北魏”(南有李镇西,北有魏书生)。对于李镇西老师,我早已久仰大名,在12月21日,在岚山区教育局的组织下,我有幸现场聆听了李镇西老师的报告会。</h3> <h3>  李镇西老师的报告思路清晰,金句迭出,故事真实感人;他热爱教育事业,醉心教学科研;他关爱学生成长,关注教师心灵,是一位具有深刻的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经验、高超的教育智慧、浪漫的教育情怀的名副其实的教育家。在聆听了这场报告会之后,我认为他是一位“新教育”理念的真正的践行者。</h3> <h3>一、教育的本真培养“人”</h3><h3> 李镇西老师从人工智能带来的职业危机出发,阐述了教育的实质“教育关注的是价值,是精神,是人性,真正的教育过程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一个教育整体。”教育的最高价值,是培养“人”。接着,李镇西以“儿童视角”为切入点,阐述了上述观点。</h3> <h3>  “儿童视角”正体现了李镇西这位“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育家”的浪漫的教育情怀。他列举了台湾某学校的“滑梯”教学楼,丹麦的幼儿园以及李镇西老师本人执教生涯中“与生同乐”的大量事例,从这些生动的例子中,我们看到了“儿童视角”的具体表现与内涵。他认为,校园设计应为儿童而存在,让学校和教室成为孩子迷恋的地方。好老师的标准就是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耍,和孩子保持共同的兴趣,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保护孩子们纯真的上进心和不可伤害的尊严感,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特点与未来。为了“安全”剥夺孩子快乐的童年,无视孩子的天性,无疑是因噎废食。</h3><h3> </h3> <h3>  “远不是你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假如学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项教育任务的话,那么放在首位的是培养人,培养丈夫、妻子、母亲、父亲,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或医生。”李老师引用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谁不是饱含着一腔热血来对待孩子、对待教育呢?而我们面对实践教学中的难题和困境,究竟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如何面对这些为分数而苦恼的孩子?我的困惑在接下来的报告中也得到了解答。</h3> <h3>  在对待后进生的问题上,李镇西认为,教育的良知体现在教师面对后进生的态度,每个特殊儿童都是教育资源,每次突发事件都是教育契机,每个教育难题都是科研项目。对后进生的转化,李镇西从自身的事例出发,希望老师们相信孩子,点燃他们上进的欲望;要善于正面评价来肯定孩子,维护学生的尊严,尊重每一个孩子;要与学生建立信任,走进学生的心灵,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最卓越的自己。李镇西希望老师们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把追求分数当作自己的最终教育目标。而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善良、正直、坚强的公民,才是教育者真正的目的。是啊,我们作为老师,就应该本着一颗朴素的心,为了每一个孩子,即使这朵花不开又何妨,每个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姿态,我们都需要去尊重。</h3> <h3>二、 “新教育”就是教育本来的样子</h3><h3> 众所周知,新教育提出要过“幸福而完整的生活”, 那么什么是“幸福”而“完整”?李镇西说“学生考了第一名,只有成绩的他幸福但并不完整,新教育的真谛就是这么朴素。”“只要我们的眼睛永远盯住孩子的心灵,那么教育永远不过时。”李镇西指出,目前全国各地2000多所学校、200多万师生投身新教育之中,已成燎原之势,但是其中很多只是披着“新教育”的外衣只有外壳,而没有贯彻实质内涵。李镇西说:当教育名词之前没有各种冠词,只有“教育”,那么中国教育就成功了,“新教育”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消灭“新教育”这个概念。</h3><h3> 新教育就是真教育,新教育和虚假势不两立,新教育不需要流光溢彩,新教育就是要回归教育本真,新教育本来的样子就是教育。李老师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醍醐灌顶。</h3> <h3>三、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归属感</h3> <h3>  李镇西说,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把要自己的职业幸福展示出来,让人们因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外在的一切都不重要,内心的幸福是实实在在的。”李镇西列举了他与学生的深情厚谊,时隔多年,师生之情未减半分,反而如陈年老酒,历久弥芳。学生汪敏的故事,“班歌”的故事,最后一堂课的感人场景……这些事例无一不触动着我的内心——“教书”、“育人”,本就是幸福的事啊,如种下一颗种子,悉心呵护,根据季节、农时和作物特点,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松土,待它发芽,长大,长成参天大树,回馈予你一片荫翳之地,如当年河畔栽下的银杏树苗,如今在风中摇曳。</h3><h3>&nbsp;</h3> <h3>  以前,我常常叩问自己,是不是只有荣誉才能见证自己的成长,是不是只有成绩才意味着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成绩?如今,我的内心明朗了,我知道今后自己应该为什么而拼搏,为什么而奋斗,为什么而幸福了。默默奉献,勤勤恳恳,耕耘自己与孩子们点点滴滴的幸福。踏踏实实用一颗朴素的心教书育人,也许会收获无数个意外的惊喜。</h3><h3>&nbsp;</h3><h3><br></h3> <h3>  用一颗朴素心教书育人,和我的每个学生一起经营好我们彼此生命里珍贵的点点滴滴。这就是我聆听这场报告会的最大收获。</h3>

教育

李镇西

孩子

老师

幸福

学生

教书育人

本真

儿童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