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与声音的游戏——《噗噗噗》导读

爱的距离

<h3>—、绘本信息</h3><h3>书名:噗噗噗</h3><h3>文:谷川俊太郎</h3><h3>图:元永定正</h3><h3>译者:猿渡静子</h3><h3>出版社:南海版</h3><h3>适读年龄:0-6岁</h3> <h3>二、内容简介</h3><h3>“从前……最最从前的从前……天上什么也没有,地上什么也没有……不知过了多久,忽然,“噗”的一声,大地上鼓起一个包儿……”这是一本很奇特的书,没有故事,只有图画和拟声词。作者用拟声词表达了世界上物体的状态和变化,却没有说明这是什么物体,也没有用文字多说什么,只交给孩子去想象!</h3> <h3>三、绘本导读</h3><h3>【封面】</h3><h3>解析:</h3><h3>封面中有一个绿色的超级无敌的大嘴巴,背景是明黄色,黄色也是一个暖色。它有大自然、阳光、春天的涵义,而且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快乐和有希望的色彩。由此,衬托出这个绿色的大嘴巴的生机和渴望。</h3><h3>他站着的蓝色的地方是哪里?他张着大嘴,将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故事呢?他是从哪来的?他是什么?都有待于你去读它。让小朋友说去吧!</h3> <h3>[第1画面】</h3><h3>原文:嘘——</h3><h3>解析:</h3><h3>封底的引言这样写,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天上和地上什么都没有,一片寂静。天空是天蓝色的,大地是深蓝的,没有任何东西,确实很寂静。封底说深蓝是大地,但是蓝色的观感,我更愿意理解为大海。</h3><h3>海面风平浪静,安静的语气:“嘘”字缩在右上角。嘘字是叹词,慢慢地吐气表示制止、驱逐、反对等意思。开始空无一物的寂静,使用完全冷静的蓝色调。一片蓝色,像天空又像海洋。这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又看到什么而制止大家呢?这一切都是一个米谜!</h3><h3>读过绘本,回过头再看,内容确实很简单,就连通常考虑的环衬和扉页都没有设计,一下子就进入故事中。故事很罕见,版面也不俗。</h3> <h3>[第2画面】</h3><h3>原文:噗!</h3><h3>解析:</h3><h3>突然,地平线(或水平面)上冒出一个半圆,好似把地给拱起来了,发出“噗”的声音。这时的天空还是蓝色,大地还是蓝色,这个泡也是蓝色,海天连接处却变为浅绿色,寂静的世界睡醒后开始出现生物了?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在中国文化中还有生命的含义。绿色与冒出的这个生物在和谐不过了。</h3><h3>“嘘”寓意万物回归平静,“噗”则是生物突然冒了出来。什么东西冒出来了?跟大海一样的颜色!</h3><h3>这是一本很奇特的书,没有故事,只有图画和拟声词。作者用拟声词表达了世界上物体的状态和变化,却没有说明这是什么物体,也没有用文字多说什么。大人们翻开看这个故事往往不知所措,“什么意思啊?”“怎么给孩子讲呢?”对于画面如此单纯、情节如此简单、文字如此之少,少到只有几个象声词的绘本,成年人不免感到底气不足。</h3><h3>可见成人的表达多么依赖文字呀!语言呀!情节呀!图像呀!一旦失去这些“拐棍”,就变得不会走路。而孩子是靠直觉看世界的,不需要类似的拐棍,甚至不需要走路,就能直接抵达目的地。难怪儿童会对这本书热捧,我们不得不佩服画家元永定正的大胆,成年人能做到如此地道的儿童性实属不易。那就交给孩子去想象吧!</h3> <h3>[第3画面】</h3><h3>原文:噗、噗!噌!</h3><h3>解析:</h3><h3>更夸张的语气:噗、噗!生物在一点点长大,还冒出黄色?接着,半圆变大了,从蓝色里冒出一点点橙色,周边的天空的色调由蓝色也渐变成绿色,或许是象征着生命的开始吧!寂静的空气,开始有点生命的温度。</h3><h3>在同一地平线上,右边“噌”的一个声音从旁边传来,有个细小的生物跳了出来,冒出一个钉子大小的紫色,或是像小蘑菇一样的东西。</h3><h3>这画面看上去,有种找到同类的感觉,就像朋友静静地、好奇地看着这新出现的同伴。或许这个泡泡开始变大了,也许是太寂寞了,在这个泡的旁边又噌的一下长出了一个小泡泡。</h3> <h3>第4画面】</h3><h3>原文:噗、噗、噗!噌、噌!</h3><h3>解析:</h3><h3>“噗、噗、噗”似乎是成长的声音,随之生物越来越大,半圆形变成了一个硕大无比的橙色柱子,一直顶到了边线,欲要顶破天花板了。这又像是一条大鲸鱼!发出“噗噗噗”的声音。小钉子“噌噌”也迅速长了出来,变成了一个倒着的葫芦娃。</h3><h3>这个时候天空开始变为暖色调了,泡泡也是,开始变黄色的了,世界开始变了,因为有了新生物的出现,事事都是相对的,所以在那个泡的旁边长了一个新泡泡和它呼应。</h3><h3>小包儿变大包儿了,长得好高好高,而且变成橙色了,给我的感觉是小孩子长大成人的兴奋。旁边的“小蘑菇”也长高了,成了两个团儿,同时冒出点儿黄色。第一个泡泡也许呆的时间长了,有点烦躁了,因为颜色变成了这个橘色色调。</h3><h3>这两个生物慢慢的适应了这个世界,它们每天都有新的变化,但它们的变化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现实生活一样,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有自己的特色,不会是一样的。</h3> <h3>[第5画面】</h3><h3>原文:啊呜!</h3><h3>解析:</h3><h3>终于这两个泡泡都更大了,很显然,第一个泡要比第二个泡强壮很多,也许那个大泡泡太无聊了,硕大无比的柱子张开了大口,“啊呜”一声,似呼要把长大了的小葫芦吃掉。此时背景颜色发生变化,这个时候的天空是粉紫色,这个世界就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你力量不够大,就迟早会被吞噬掉。</h3><h3>这似乎是自愿的行为,因为“小蘑菇”是靠向大泡儿,往他嘴里去的。周边的色调也变成粉红色。他们是要结合吗?</h3><h3>开始出现的“鼓包”,随着翻页开始逐渐变黄,进而橙黄,进而红色,这是情绪的升级。直到这个红头红脑的大家伙一口吞掉绿油油的小家伙,让读者见识到它的霸道。</h3><h3>最初,看着每页寥寥一两个字,以及如此抽象、不知所以的画面,感觉被分割、每个好似单独存在,完全不知道它有何故事可言?故事线索在哪里?</h3><h3>然后,慢慢去探索,试着轻轻读,去体会这些字最本真的含义,去感受和想象这个字所带来的内容和画面,于是就有了对“噗”是有个东西冒出来的感受。“噌”是有个东西跳出来的感觉,而其它一个个的象声词,都能找到其所对应的内容和画面。</h3><h3>这样,这本原先被视为每页割裂存在的一本书,既如此完整起来,每一页都是衔接整个故事的不可或缺的关键信息和内容。各种各样的象声词制造了更富有情节、节奏的故事内容,使我们的表情和姿体语言也自然地融入,很生动地演示出来。</h3> <h3>【第6画面】</h3><h3>原文:吧唧吧唧</h3><h3>解析:</h3><h3>闭上嘴巴,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大生物吃得好响呀,它的身体由红色的柱子变成了黄色,闭上了嘴巴。</h3><h3>吃饱的大家伙由红转黄,再转蓝紫,是它平静下来的表示。当人的欲望得到满足的时候,那一刹那的心情是很好的,有时候还要回味一番,也许他不知道贪婪背后的平静。也许,结合了,就没有伴了,回归到寂静。</h3><h3>当成年人习惯了在阅读时寻找中心思想,习惯了欣赏具象的造型和跌宕的情节,面对单纯难免不知所措。要知道单纯不光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为孩子做图书,要时刻记得单纯的眼睛喜欢看单纯的表达。</h3><h3>《噗噗噗》用最单纯不过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再单纯不过的故事,那我们就用再单纯不过的心态,读给再单纯不过多孩于们听吧——我想这就足够了。</h3> <h3>[第7画面】</h3><h3>原文:滋!</h3><h3>解析:</h3><h3>滋的基本释义是繁殖、增添和喷射,本文的滋这三个内涵都存在,繁殖出一个、增添了一个或者说喷射出一个都可。</h3><h3>吃饱了,真好吃!“滋”头上冒出个新红色泡泡,周边的色调也开始泛紫了。原来,他俩的结合是为了诞生一个新小红泡。当人的欲望贪婪达到后,总会滋生出其他的事情,这些事情也许会为以后的后果埋下伏笔。</h3><h3>这个小红泡泡和黄色大柱子紧紧结合在一起,黄的巨大,红的可爱。</h3> <h3>[第8画面】</h3><h3>原文:吧嗒!</h3><h3>解析:</h3><h3>“吧嗒”黄色大柱子把小红泡泡吐在了地上。原来生命还可以这样来,就像树上的果实掉下来,就像眼泪从眼珠里落下来一样。两个泡泡结合在一起,后有生出一个新泡泡。这是生物界的衍生不变的规律吗?</h3><h3>对于几个月到一两岁的幼童,世界上有两件事特别有吸引力,一是吃,一是拉。进食和排泄既能带来快感,也能带来成就感。《噗噗噗》的故事线集中在这两件事上,“拉”的动作由“吐”代替,依然是强调一进一出。吃进去再吐出来,肚子里发生了什么事?令孩子猜想,勾起他们的好</h3> <h3>【第9画面】</h3><h3>原文:噗——</h3><h3>解析:</h3><h3>噗——小红泡泡越来越大,小红泡变成大红泡,他长大了,周边的色调也变成绿色,似乎又是象征着生命。大泡泡又变色了,身体的颜色由黄色变成了蓝色,是不是走向衰老?</h3><h3>不得不感叹日文中象声词的丰富,其数量远多于现代汉语,日语象声词能够表现大家伙愣头愣脑的生长状态,小家伙伶俐跃动的生长状态,闻其声,辨其性,鲜活生动一个简单的吹气声,也会因情绪不同力道不同而配以相应的象声词。从空寂无有,到热闹饱满;从悠然緩慢,到激烈迅疾,几乎一切状态和情绪都有相应的音效配合。</h3> <h3>[第10画面】</h3><h3>原文:轰!</h3><h3>解析:</h3><h3>大泡泡随口吐出的小“泡泡”,却“滋滋滋”地胀大,红里透黄,火爆的程度可见一斑。继续变大,把大包儿都吞噬了,就像太阳一样,“轰”的一下占满了整页,也把旁边的大泡泡都给印成了紫红色。新的蓬勃成长,老的固守阵地,但渐渐守不住了。</h3><h3>这本简单特别的绘本,在色彩方面很有章法的,冷色和暖色会随着情节推进和情绪变化而交互使用。像一开始空无一物的寂静,使用完全冷静的蓝色调,随后出现的“鼓包”,随着翻页开始逐渐变黄,进而橙黄,进而红色,这是情绪的升级。直到这个红头红脑的大家伙一口吞掉绿油油的小家伙。吃饱的大家伙由红转黄,再转蓝紫,是平静的表示。但它随口吐出的小“泡泡”,却“滋滋滋”地胀大,这对大泡泡可不是好事,会如何发展呢!</h3> <h3>[第11画面】</h3><h3>原文:嘭!</h3><h3>解析:</h3><h3> 小红泡泡胀到极点,连同旁边的大泡嘭的一声一起爆炸了,画面也到达高潮。泡泡变成了碎片发着光向四周散去,四散飞去的碎片带走能量,画面由暖色转入冷色。这个时候的天空和大地都是冷色调了, 趋近于黑色了。</h3><h3>吸引孩子眼睛的是大和小。“噗噗”几声拱出地面的大家伙一口吃掉小家伙,吐出一个小球,翕然变成顶天立地的大球,“嘭”的一声炸成碎片。忽大忽小自由转换带来的神奇感,让孩子们大呼过瘾</h3> <h3>[第12画面】</h3><h3>解析:</h3><h3>接着泡泡又被分裂,弹出一个个像水母一样的漂浮物,伴随着爆炸,天空也被染红,渐变的色调,中心是温度更高的黄色,外围变为粉色。瞬间把黑色的天空变成暖色的光晕。</h3><h3>世间就是这样,新陈代谢,老去新生,这样世界才有生气和力度。</h3> <h3>[第13画面】</h3><h3>原文:呼啦啦 呼啦啦 呼啦啦 呼啦啦 呼啦啦 呼啦啦</h3><h3>解析:</h3><h3>“呼啦啦、呼啦啦、呼啦啦……”这些分裂的漂浮物,它们像水母、云彩、蒲公英一样,轻盈地飘浮在空中,飘啊飘啊!这些小东西接着又呼啦啦,呼啦啦地落下来,这感觉就像下雨一样。</h3><h3>天空也由暖色的粉黄色,又变为偏冷的紫色,好像世间在回缩、在降温。</h3> <h3><h3>[第14画面】</h3><h3>原文:嘘——</h3><h3>解析:</h3><h3>当漂浮物归结于大地,这一切都结束的时候,天空又变成了蓝色,那些碎片随着风在空中起舞,慢慢的消失在这个世界中。</h3><h3>万物平静了“嘘”。 “嘘”海面又恢复了平静,世界又恢复到了原来一切什么都没有的状态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畅想吧!</h3></h3> <h3>[第15画面】</h3><h3>原文:噗!</h3><h3>解析:</h3><h3>最后,在右下角又冒出一个如最初一样的半圆,发出“噗”的声音。</h3><h3>回到开篇时的原点,一切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然后呢.....“噗!”,新的一轮生长开始了。大地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泡泡, 一个新的生物, 然后会周而复始的开始一轮灭绝一轮重生,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 生物是周而复始的重复着轮回着。</h3><h3>这个故事是讲新生事物诞生、发展乃至消亡的过程,说白了就是生命的不断更替。有时候我们共读,会很迫不及待地挖掘些寓意,然后急忙将寓意植入给孩子,希望他当下即有“收获”。但其实生动、打动人心的故事会自然地走进孩子的心里,当他成长到一定阶段,经历到某些事情,会与内心这些深藏的、好的故事相遇、发生共鸣,得出他在那个阶段所能体会的寓意,这个寓意是属于他的。不是我们植入的,但对他是最重要的。</h3> <h3>[封&amp;底】</h3><h3>解析:</h3><h3>这是一本绘本中罕见的另类经典,一本单纯而不简单的杰作。绘本的画风简约直白、所有的配文如书名都是拟声词,很难讲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它似乎可以自由演绎。</h3><h3>刚开始我看着绘本导读,一边读,一遍想着怎么给她解释和演绎绘本的内容,慢慢的我把导读和评论扔在一边,只是单纯地照着文字读,再给“嘘”“轰”等词配上动作,孩子一下就喜欢上这本书。所以,共读是一件很纯粹的、很美好的、很快乐的、只属于我们和孩子的体验,不带功利,只收获快乐和美好。</h3><h3>我觉得这本书挺简单的几个象声词,语气词,也很抽象的画,但我觉得寓意蛮深刻的,至少在我看来这本书也适合大人看,不愧是名人之作。</h3>

泡泡

画面

解析

原文

呼啦啦

故事

绘本

蓝色

象声词

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