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那年夏天我去了南佐遗址参加诗会,留在记忆里的是北方少见的那一池亭亭玉立的荷花、一条迂回曲折的长廊、一堤影影绰绰的倒影与那一抹扑朔迷离阳光……根本没有在意这些石猴子。</h3> <h3>陇东学院历史学院马院长马骁介绍南佐遗址:</h3><h3> 位于庆阳市西峰区南佐行政村王嘴自然村。距今4000年左右。遗址分布于董志塬西北部两条沟壑之间的塬面上,以一座大型夯筑祭祀性殿堂建筑为主,尚有小型房址。1984年至199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五次发掘,揭露面积1300多平方米。总面积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7米不等。</h3><h3> 遗址暴露有墓葬、白灰面房址和灰坑等遗迹,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平面圆角长方形或“吕”字形,面积为16平方米左右,居住面和四壁抹白灰面。发掘出的大型夯筑祭祀性殿堂建筑,方向162º,长方形,前堂后室,南北长33.5米,东西宽18.8米,室内面积630平方米,墙体为纯净的黄土平地板夹夯筑,墙体外侧有排列整齐的柱洞。南部敞开,无墙。室内抹有白灰面,室外三面墙基下有散水,且经烧烤。墙外堆积较杂乱,内有大量红烧土块及动物骨骼、炭化粮食等。</h3><h3> 南佐遗址现存9处大型夯土台基,北部1处大型建筑一号基址已发掘。一号基址为地面建筑基址,长方形,长33.5、宽18.8米。三面有夯筑木骨墙。房址中央有东西向隔墙,将房址分为两部分,墙体开三个宽1.6米的门道,通连前后,形成前堂后室结构。后室近隔墙有大灶,墙上抹草拌泥,并经烧烤。房址地面为白灰面。房外有散水台,台外还有排水沟,台、沟均经烧烤。在一号房基周围分布着若干小型房址。</h3><h3> 出土有陶器残片及石斧、石刀、纺轮、骨笄、匕、镞、针等。陶器主要有平沿小口尖底瓶、宽平沿盆、盘、罐、缸、瓮等,通常在宽沿盆内彩绘各种图案。纹饰多为横篮纹和绳纹,有少量为方格纹。陶色以红色为主,其次为灰色和少量黑色。 </h3><h3> 该遗址发现的大型殿堂式建筑,对研究仰韶文化晚期泾、渭地区的社会形态及其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同时发现的大量炭化粮食(稻、粟、稷等),是我国古代农业考古的重要材料,对研究农业起源、农作物的种植与分布交流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李建荣</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 李老师在民协群里发话了:</h3><h3> 我们的讨论方式是每天一个主题,一个主持人,一个辑录整理人,大家都奉献自己的思想,参与进来。产生好的主张,就很快去做,去落实。</h3><h3> 今天本群由徐磊主持交流。</h3><h3>高燕做助手,将前面大家对民间故事的讨论粘贴整理成对话体的文章。小科你很快和小习把微信公众号做起来。</h3><h3> 徐磊是新当选的市民协理事,南佐遗址的守护者,也是陇东石雕收藏家,他在南佐以窑洞庄园为主,建立了一个陇东石雕艺术馆。这是各类民间艺术家都该观摩学习的,大家要多次去观赏研究,将其艺术精髓吸收到自己的</h3><h3> 徐磊认为“陇东石雕有很强的地域特色,源于关中文化圈的底子,有加入了与游牧民族文化碰撞融合的影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如佛道造像多了的拙扑憨厚,如石兽多了镇守祈望的图腾功能等等这些,都是研究传承时应该注意的方向。”</h3><h3> 庆阳民艺怎么才能出好作品?</h3><h3> 好作品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要逐步让大家明白。这些石雕是各类民间艺术家都要好好研究临摹的。我感到大家都要感受那饱满大气神秘悠远的艺术,回归传统。</h3><h3> 我提两个问题,在群里调研。</h3><h3> 一、今天是冬至,冬至陇东的民俗是什么?吃什么,做什么?有什么讲究?</h3><h3> 二、明年是猪年,我们给甘肃日报和陇东报组织一组文章和民艺作品,关于猪的民间故事,与猪相关的剪纸刺绣面塑,都在投稿之列。</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民协理事徐磊</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主持人出场:</h3><h3> 大家好,我是徐磊,南佐遗址看大门的,来过的朋友就知道,还兼业余导游,喜欢历史文化,喜欢老石头。今年有幸被选民协理事,诚惶诚恐,自感是蒙错爱,本人是属于那种针线不行(没真本事),茶饭尚可的(只会吃),再一想,民协群里藏龙卧虎,能人大师众多,偶有一充数者当不会被人发现,学习学习,说不定就能跟上趟了呢!可是,这个计划,被李主席给看穿了,让俺出来奏段曲儿,这不是让俺裸奔么!好在,今天是冬至,冬至大如年啊,大家会很忙,要祭祖的,要吃饺子的,还有饺子就酒准备越喝越有的,估计就没人顾上看这儿了,俺说不定还能留点面子混个全身而退呢!</h3><h3> 对了,再做句广告吧,欢迎各位有时间来南佐遗址参观指导,我把不一样的庆阳讲给您听![抱拳]</h3> <h3>主持人说:@李建荣 主席 刚去照了些照片[抱拳]</h3><h3><br></h3><h3>过了一段时间,主持人回来了:</h3><h3> 先发图集中轰炸下,让大家先接受下,估计这么丑的好多人没见过会吓一跳……</h3> <h3>民协主席说:@徐磊 南佐遗址 是啊,徐总,南佐的石猴长牛牛,被人手手摸得光土土的,是什么缘由啊?那个石猴原来在哪里?</h3> <h3>主持人说:@刘静剪纸西峰 您没注意罢了!</h3> <h3>主席说:这些造型转化为面塑剪纸泥塑是什么感觉?</h3> <h3>主持人(徐磊):</h3><h3> 第一次注意石狮子,是很小很小时,姥姥家崖头上放的镇庄兽,村里的美术老师王光普,常来找姥姥要剪纸的样子,要枕头绣片的样子,也想要那个小石狮子,因为那是姥爷的爷爷置办的,是份念想,所以就没给,因为王老师在村里人的摡念中是个怪人,甚至有点不务正业的感觉,所以在我心目中他就是个神秘的人,所以他关注的,也就烙印在了我的记忆中,成为我后来关注这个门类的好奇心源头。</h3><h3> </h3><h3> 石雕算个收藏类的冷门,傻大粗笨,为大多数玩家所弃,但我偏偏就喜欢上了,见个好的就想千方百计要收入囊中,不经意见,就有一批石头朋友,回头看,也算个收藏门类系列了吧,我管它们叫“长城石雕"。为什么这样叫,得从它们的源头说,庆阳自古地处游牧与农耕文化分界线上,古长城穿境而过,数千年的碰撞交融,造成了这片土地上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现象。反映到田野石雕上,如"陇东护庄兽”,以佛教护法狮为原型,吸纳结合了很多游牧民族图腾文化元素。形成了如猴,如犬,如豹,如熊的独特造型,功能有镇山,镇村,镇庄,祛病,拴娃,祈福等诸多用途,形成了陇东一种特殊而靓丽的文化风景。可惜的是,随着近年城乡城镇化的推进,和人们保护意识的淡薄,这些原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件己与我们渐行渐远,有的远走他乡,有的湮没毁坏,实为可惜。我尽自己微薄之力,努力保存下了一点,只是为了让我们的后辈知道,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还曾有过这么一种神奇而浪漫的文化记忆。</h3> <h3>我说:@徐磊 南佐遗址 你从哪里弄来这么多的石猴啊?可真是有故事的人……</h3> <h3>主持人说:@刘静剪纸西峰 民间收集,现在其实还有一些在实用,比方说,合水还有种民俗,小孩稀罕时,会找个石兽拴干爹,很正式那种披红挂彩敬果酒,满十八岁再谢干爹[坏笑]</h3> <h3>我说:@徐磊 南佐遗址 多的很啊!去了咋就没有觉得有这么多[愉快][愉快]</h3> <h3>主持人说:这个就是个孩子的干爹!</h3> <h3>主持人说:这是一个小众的文化现象,和庆阳独有的地域地理历史位置有关,很多造型都是无二的,能算做一张庆阳独有的文化品牌。</h3> <h3>主持人说:这个就是李主席说的带牛牛的镇庄兽,个头很大,这种一般是放在村口,山头或涝坝边,要岘口的,就是农村说的那个地方硬放那儿让镇住那类,华池有些地方有种民俗,婆娘老生女子不生儿子时,去把石爷爷敲一点研成沫冲水喝了,可保生儿子娃,说的就是这个石兽的生殖器,这个半截都让人敲没了我修补的[发抖],典型的例子是,华池双塔寺的塔上小佛像很多没脑袋了,也是这个风俗的受害者!</h3> <h3>主持人说:</h3><h3> 艺术是相通的,个人感觉,这些石兽可以是很好的原创素材</h3><h3>1:庆阳地域特色鲜明,可延升成独有的艺术语言</h3><h3>2:题材寓意吉祥守护,符合审美及实用</h3><h3>3:有古老的图腾文化元素,有内容,有故事,有遐想……</h3><h3> 俺也该张罗吃饺子的事了回见各位[抱拳][抱拳][抱拳]</h3> <h3>群友说:@徐磊 南佐遗址 谢谢您,辛苦了!谢谢您的守护保存,也谢谢您精彩详细的介绍讲解!冬至安康!![强][强][强][抱拳][抱拳][抱拳]</h3> <h3>主持没走远,又回来了,发图,并说:</h3><h3>炕头上拴娃的狮子,两个意思</h3><h3>1:大人下地干活,这个重,小孩掉不到地上。</h3><h3>2:驱邪神兽,猫鬼神不敢撞娃。</h3> <h3>李老师对发的图片说:@合水赵东阳 讲讲它的来历,相关民俗。</h3> <h3>赵东阳说:我们也没有仔细考察过,只知道是插香用的。现在我们停电了,上面点蜡烛用,过年时也插香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