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创造了文学史上耀眼的灿烂辉煌。社会上流通最广的唐诗读本,就是《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在众多唐诗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风行海内外,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人们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h3><h3> 在平时的社交场合、文友相聚场合等,如若你能随口吟诵一首唐诗,那必定是令人刮目相看。</h3><h3> 那么,怎样才能熟悉记忆《唐诗三百首》呢?按道理说,三百首诗也不算多,但是,做为普通人来说,能熟读背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h3><h3> 本人在读《唐诗三百首》时,突然发现,如果把每首诗当成故事来读,亦或是当成故事的片段来读,大大增加记忆。</h3><h3> 例如:李白的“春思”</h3><h3> <b>燕草如碧丝,</b></h3><h3><b> 秦桑低绿枝。</b></h3><h3><b> 当君怀归日,</b></h3><h3><b> 是妾断肠时。</b></h3><h3><b> 春风不相识,</b></h3><h3><b> 何事入罗帏。</b></h3><h3> 这首诗就是一个令人心酸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说:一个青春韶华的女人,在春天来临之时,正在苦苦地思念身处外地的丈夫。燕地的草已经长出了很高了,像碧绿碧绿的丝线,软软的柔柔的。想必秦地的桑树,也已经长出绿绿的叶子了吧。“夫哇,当你想归来的时候,就是我想你想的柔肠寸断的时刻哟,........。”过了一会儿,女人心情平静点了,躺在床上似睡非睡,忽然,罗帏掀起来了,女人猛地张开了眼睛,哦,原来是春风啊。女人自言自语“春风啊,春风,你到我的床上来干什么哟。”</h3><h3> 例如:张祜的“集灵台”</h3><h3> <b>虢国夫人承主恩,</b></h3><h3><b> 平明骑马入宫门。</b></h3><h3><b> 却嫌脂粉污颜色,</b></h3><h3><b> 淡扫蛾眉朝至尊。</b></h3><h3> 这首诗,是通过一个故事片段,讽刺唐玄宗与杨贵妃姐妹几个的暧昧关系。这个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三姐,那一定也长得风姿绰约,也被唐玄宗色眯眯的小眼看上了。诗中写道:虢国夫人备受皇帝恩宠,这不,天刚麻麻亮,就骑着马进入皇宫的大门。早晨起来为了梳妆打扮,虢国夫人还发了一顿小脾气呢,当她坐在梳妆台前时,丫鬟端来了一盘胭脂粉黛,虢国夫人正对着镜子欣赏自己的天然美貌,越看越看不够,越看心里越美滋滋的。她回头指着胭脂粉黛对丫鬟说:把这些东西统统拿走!我讨厌它们!于是,虢国夫人简单地敷了一点粉,决定素颜淡妆地去见皇上,心里暗暗地想,皇上一定会喜欢的。想到这里,白嫩的脸颊红润了,恨不得一步迈进宫里!</h3><h3>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h3><h3> <b> 白日依山尽,</b></h3><h3><b> 黄河入海流。</b></h3><h3><b> 欲穷千里目,</b></h3><h3><b> 更上一层楼。</b></h3><h3> 这是尽人皆知的一首诗,其实,也是一个小故事:黄河边的雾气很大,天接近傍晚了,王之涣来到黄河边鹳雀楼下。本来他想遥望一下远处的景致,提起脚跟拔长了脖子,也看不到什么。于是他抬腿上楼,将要落下去的日头本来应该是红红的,今天因为黄河边雾气大,成了白白的日头,“白日依山尽”,一轮白日就要落到山那边去了,滚滚的黄河向东奔腾不息,“黄河入海流”,随着一层层上楼,看的越来越远了,“欲穷千里目”只有“更上一层楼”啊。</h3><h3> 这些绝句短篇可以当故事来读,那些长篇的《长干行》《将进酒》《琵琶行》等,更是内容丰富情节生动的长篇故事了。</h3><h3> 我们人的大脑,记一段故事和记几个句子,是不一样的。记故事比记干巴巴的句子要容易。因而,读唐诗就先当成故事来读,记住了故事,然后熟读,效果就不一样了。呵呵呵,乱发议论而已,博友多多批评。</h3><h3> 东篱采菊fhx写于2014.1.8.</h3><h3>(东篱采菊fhx是本人新浪博客的昵称)</h3> <h3>【选自本人的新浪博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