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飘香传雅韵,才艺八斗领风骚 -----记兴园学校观摩小学语文素养大赛学习心得

雨雨落

<h3> 2018年12月19日,冬日煦暖,晨光熹微,我和陈佳俏老师有幸奔赴美丽的玉山东城小学观摩上饶市小学语文素养大赛。短短三天的观摩时间里,来自上饶市12个县、区、市的19位参赛选手为200多名观摩教师献上了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br></h3> <h3>  大赛从朗读展示、才艺展示、书写展示、知识素养答题和课堂展示五方面对教师的展业素养进行综合考察。所有比赛项目均现场打分,现场亮分。 <br></h3> <h3>  参赛选手们或字正腔圆的深情朗读,或舞姿轻盈的才艺展示,或遒劲有力的恣意书写,或底蕴深厚的知识答辩,或语言睿智的教学展示。这一场场,一幕幕都都让观摩的教师们深深震撼,惊叹折服。</h3> 朗读美文:深情并茂,精彩绝伦 <h3>  带着雀跃的心情来看看朗读展示吧!圆润悦耳、亲切自然,深情并茂、字正腔圆便是我对所有参赛选手的概括总结。诵读最是能体现一位老师的朗读功底和文化底蕴。</h3><h3> 朗读内容选自小学语文教材,比赛前10分钟抽签选定篇目,满分12分,占总分的15%。</h3><h3> <br></h3> <h3>  参赛的每一位教师用自己的理解去诠释对课文的感悟,同时利用音乐、图片等辅助手段增强感染力,最后用娴熟的技巧和深情的语调将朗读展现地淋漓尽致。</h3> <h3>  3号选手江小君老师气息沉稳,圆润悦耳的音调和对文章的准确把握将季羡林的《赞代沟》诠释地准确到位。<br></h3> <h3> 5号选手刘芳老师《小枣树与小柳树的对话》模仿充满童真的对话,生动有趣,惟妙惟肖!<br></h3> <h3>  来自上饶县一小的11号选手郑志刚老师,那充满磁性和浑厚的男中音将《寒色》这篇文章诠释地淋漓尽致。<br></h3> <h3>  万年县的彭杰教研员对朗读环节进行了最中肯的点评。她对参赛的教师们都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和嘉奖。她认为朗读需要技巧、声音、气息的相互配合,把握内容,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产生情感的共鸣。同时,指出朗读训练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h3> 才艺展示:乐秀风采 余韵悠悠 <h3>  如果说,朗读和书写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养,那么才艺表演则体现了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的多才多艺,全面发展。</h3><h3> 此环节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参赛老师或挥毫泼墨,或随曲曼舞,或配音呤诵,或古筝弹奏,余韵悠扬,这一幕幕令人惊叹的场景都能得到观摩教师热烈的掌声。<br></h3> <h3> 3号选手一滴墨便能吹出一副《腊月寒梅图》,4号选手那新奇有趣的配音展示让大家耳目一新,5号选手空灵悠远的沙画《黛玉葬花吟》让大家惊叹不已,11号选手郑志刚老师编排的赣剧《杨家好儿郎》不仅将气氛推向高潮,更是让观摩的语文老师们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熏陶。<br></h3> <h3>自编赣剧:《杨家好儿郎》</h3> <h3>  赣剧是江西省赣语戏曲剧种之一,带有浓厚的民间艺术色彩,郑志刚老师演绎的故事深刻动人,引起了江西人民的共鸣也赋予了表演丰富的文化内涵。</h3> <h3>  14号老师钢琴独奏《克罗地亚狂想曲》让观摩的老师们深深折服在她高超的钢琴技艺之下,掌声一波又一波地响起,大家仿佛置身于钢琴演奏会的现场,陶醉其中,完全忘记了这是语文教师之间的较量。评委们也毫不吝啬地给出了满分。也传递出了教育的真谛—传承,传播美好,承载希望。<br></h3> <h3>  古筝表演《渔舟唱晚》</h3> <h3>舞蹈《芙蓉雨》</h3> 书写展示:习字立人  挥豪自如 <h3> 书正人生,传承文化。规范、整洁地书写汉字,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选手要求5分钟内用小黑板写出一首诗,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平。财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h3><h3> 主持人喊开始后,只见整个赛场氛围浓厚、紧张有序。参赛老师们个个精神专注,凝神运气。只听黑板与粉笔碰撞的刷刷声。<br></h3> <h3>  当参赛老师们纷纷亮出自己的作品后,大家不由感慨:10号选手间架结构合理、字距行距适宜,3号选手下笔干净,14号选手字体秀美……那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让我领悟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真谛。这挥豪自如的粉笔字也凝聚着老师们对中华汉字文化的深入理解吧! <br></h3> <h3>  全国规范汉字书写教育专家刘新满老师指出写粉笔字要三指捏笔。写的时候注意字体结构,写出字体的线条美。粉笔字停留时间虽短,对孩子的影响确实深刻而长久的。</h3> 素养问答:博古通今,对答如流 <h3> &nbsp; 紧跟着的这一环节便是现场知识答题。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总分值10分。广博的知识储备、机敏快速的现场反应,这些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参赛教师知识素养现场答题环节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种展示也给现场观摩的每一位教师带来了震撼和启迪。 <br></h3><h3> <br></h3> <h3>  此环节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主要考查选手的综合知识,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文学、历史、课标……主观题让选手们进行现场分析,有对教育教学的探讨,有对课外阅读的方法的引领,有对作文教学的研究……其目的是考查老师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教学理论水平。选手们思路清晰,心理素质较高,答案多样,见解独到,组织能力强。</h3> <h3> 咱们县教研员胡玉恒主任对选手们的回答作了恰当,精辟的点评。他可谓是博古通今,文化功底深厚,晦涩难懂的知识经过胡主任的解释,都变得通俗易懂。娓娓道来的诉说让在场的教师们深感“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品质对于语文老师是多么重要啊!<br></h3> 课堂展示:魅力绽放,收获成长 <h3> &nbsp; 课堂教学展示是本次比赛的重头戏,每节课30分钟,分值60分,是最能考察语文老师素养的一个环节。每位教师均是提前两天抽签选定课文题目,使得教学设计编写及课件制作时间十分短暂。</h3><h3> 虽然时间短暂,但许多参赛老师的课堂亮点却熠熠生辉,不仅设计思路巧妙,而且语言丰富、幽默,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跟随着老师走进语文那奇妙的课堂。收获纵观参赛教师执教的每一节课有以下特点: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实实在在地把字词读准确,把课文读流利,强调<br></h3><h3> <br></h3> <h3>  反复朗读,加强朗读指导,以读促知,以读促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抓关键词、重点句,步步引导、时时点拔。</h3> <h3>  比如15号老师周聪聪老师的《窃读记》,他用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评价吸引学生跟着课文小作者“林海音”的思路,走进她的内心,通过不断的指导朗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小作者林海音在书店窃读时那既快乐又惧怕的复杂滋味,教育孩子们读书能让人的精神得到成长,从而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br></h3> <h3>  听了每一位参赛教师执教课文后,我深刻地体会到挖掘教材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解读文本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教师才能吃透教材,才能深入到教材内容深处,才能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进而才有可能达到“深文浅教”的最高境界。</h3><h3> <br></h3> <h3>  通过观摩使我明白,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以提升自身素质为目标,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掌握解读文本的能力,使自己逐步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h3> <h3>  注重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体现在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特定的情境下理解词语,关注学生书写是否整洁,姿势是否正确,重视在学习过程中积累。</h3> <h3>  颁奖典礼同样激动人心,九位选手获得一等奖,十位二等奖。评委老师为选手们颁奖。本次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落下帷幕,许多在座的老师们都感叹意犹未尽,依依不舍。</h3> <h3>  这三天的观摩学习时间里,领略着选手们一次次精彩的展示,我很震撼,震撼于他们扎实的基本功,出色的朗诵,大气的粉笔字,精彩的才艺,独到的课堂。作为一名坚持在小语课堂第一线的年轻教师,我羡慕他们有这样的舞台,无论成败,他们都有自己最难忘的记忆。于我而言,也许站在这样的舞台还很远,因为有太多像我一样平凡而挚爱着小语教学的人。但是,也许并不遥远,因为上好一堂语文课,做好每一次语文教学,这三尺讲台不就是我最好的舞台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