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缤纷喜庆的婚宴上,当我将这块手表作为贺礼赠送给你时,估计你会皱眉头的。不难理解,按当下的审美情趣及对品牌的推崇,这块表连安放的犄角旮旯都没有。但我确信,在我向你透露这其貌不扬的手表在收购市场的价格已逾15万元时,或许,你会改变些许状态。其实,我与此表无缘,从来就没有拥有过,但它好像始终在伴随着我,转瞬间已超过整整半个世纪。</h3> <h3> 生活原本是种仪式。就像旅行,并非单纯寄情山水;就像吃饭,并非须填饱肚子;就像爱情,并非用婚姻证明...我们对生活倾注心力、充满希冀和付出,自然不排除怀有不同凡响受人尊重的初心,因而在林林总总的生活体验中,不会轻而易举放弃对于品质的追求,那怕只是一块小小的手表。</h3> <h3> 一页页撕去的日历,如同秋风扫落叶般,假如生命是无限的,那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人生倏忽而逝,只有用心才能体察有限的生命之美。</h3> <h3> 父亲离世一年了,每当星汉灿烂的深夜,我就会被无尽的怀念唤醒,而且,这样的怀念绵绵不绝与日俱增。之前,总见他忙忙碌碌来去匆匆,之后,我也像他一样似乎很忙...到头来,我们父子相处的时间很少,以至于现在已很难找寻到我与他共同相处的时光印记,但我还是在竭力找寻。从上海牌手表的兴衰浮沉中,我似乎能看到父亲的身影;从遍查点点滴滴的资讯过程中,我感觉到、我已无法想像父亲的人生竟会与上海牌手表有着如此紧密的交集...有时候,令人悲伤的不是他的离去,而是没有好好地道别。</h3> <h3> 中国有傲娇与世的计时文明,但能够自己制造现代钟表的历史才起始于1955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了156个大项目,涉及能源、交通、冶金、化工、水电等重大基础性产业,而轻紡项目只有一个:佳木斯造纸厂。因资金所限轻重工业配比严重失衡,像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民用工业品的建设,只有靠自力更生完成。</h3> <h3> 据父亲回忆,1954年,参与援建项目谈判的副总理兼国经委主任李富春在视察上海工作时指示:为满足六亿人民的大市场,上海要创建我国自己的手表工业...随即,相关的建厂方案便摆上了市政府议事日程,四个月后,上海手表厂筹备小组在和平饭店(原华东局所在地)正式成立。</h3> <h3> 苏州河畔的五洲大楼(已拆迁)这里曾是筹建中的上海手表厂临时办公室,试制手表的工场则设在江阴路上一座老旧工厂的库房。初创时期,上海手表厂没有现成厂房,只要找到适用的楼房,都会被视为工场启用,边生产边调整边搬迁,直至1960年落户榆林路200号为止。</h3> <h3> 由全市钟表行业老法师组成的58人研发小组,他们聚集在简陋的库房里开始了一场逐梦之旅。经过反复甄选评议,最后选定了瑞士SELCA牌手表(属二类表)作为样机仿制。他们按零部件构造层层分拆、解剖,再拼装、测试、校验,累积整体工序达1070道,总装零部件图纸画了150多张,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我国手表工业制定了第一套工艺规范文献,促狭逼窄的房间里流满了工匠们专注执着的汗水。</h3> <h3> 当时外汇紧缺,又受国际反华势力的遏制封锁,钟表零部件及原材料供应严重匮乏,许多关键部件均靠手工打造,从缜密研发到出成品,可谓山重水复艰难曲折,父亲每忆及此都会心境难平为之动容。</h3> <h3> 1955年9月26日,样机试制完成,18只细马长三针男表破茧而出,商标分别取名“东方红”、“和平”。两款手表带着上海工匠们手上的余温,向国庆6周年献上了一份大礼...但该批手表只能称之为上海牌手表的雏型,简陋的工艺设备并不足以使它成为批量商品亮相市场,且商标方案未获批准注册。对于注册商标这件事父亲曾分析,很有可能那个年代“东方红”、“和平”已过度使用,而“上海”作为一面中国民族工业的旗帜,更具代表性。</h3> <h3> 清癯内敛、敏锐干练、志存高远。这是在1957年,已有15家企业为上海牌手表提供配套,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被充实到手表研发领域,原本在上海第一技工学校留校教学的父亲也被抽调到此行列,当了一名普通工程师。从那时起,他与前辈们戮力同心,循序渐进中攻坚克难,最终在材料、专用机床、防震器、凸轮横杆、宝石钻眼、精密检测仪等诸多工序的定型与配套方面,出色地构建起了一套独立自主、颇具形制与规模的生产线。1958年4月23日,第一批以大厦型美术体“上海”作为商标的A581型成品表组装成功,共计13600只。从此,中国手表工业从无到有彻底摆脱了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上海牌手表为中国制表工业首建奇勋终成正果。</h3> <h3> 1958年7月1日,上海第三百货商店试销上海牌手表100只,甫一开门即被售罄,现场人头挤挤盛况空前!匆匆赶来的记者们为错失最佳采访时机而痛惜不已,眼见还有1000多位没买到手表的顾客不愿离去,便与营业员们一起维持秩序,为这些顾客办理了预售登记手续。</h3> <h3> 上海牌手表为中国手表制造业铸就了浓墨重彩的华章,周总理欣喜万分,他对卫士长成元功说:告诉他们,我买一块,按市场价买,我给他们做广告。该照片摄于1959年9月30日,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应邀参加建国10周年庆典,在即将飞抵首都机场前,新华社记者杜修贤抓拍到伟人们对表的场景,周总理戴的就是上海牌A581型。见他抬腕看表一脸欣赏的神情,你能感觉得到此刻的上海牌手表有多拽呀!那是周总理购买的第一块上海牌手表。</h3> <h3> 1961年庐山会议期间,周总理为撮合上海星火魔术团整团内迁南昌支援当地文化事业,前前后后做了打量协调工作,作为感谢剧团成员顺利完成内迁,他将这块心爱的手表赠送给了剧团的魔术师张芳飞。</h3> <h3> 1959年,上海手表厂从延安西路迁至高安路。此时,上海牌手表已声名在外,时有苏联、德国、瑞士等钟表技师到工厂参观访问,这些专家们对零部件加工和组装工艺有过短暂但却非常具体的指导。父亲对于技术的感悟力有着与生俱来的禀赋,他几乎抓住了每一次学习机会,锲而不舍孜孜以求,这段时间,他在专家们身上汲取到了难能可贵的技艺和理念,使得他在参与技术革新、工艺流程、协调管理等基础性框架的形成与完善的过程中颇多建树成绩突出,也为以后的事业提升打下了扎实功底。</h3> <h3> 凭借百折不饶的探索和精益求精的匠心,60年代中后期的上海手表厂已在精密刀量模具、纵切自动车床、轮轴轮片、擒纵机构等工装具技术方面超过了苏联钟表工业标准,部分关键技术的检测及高精度加工获得德国、瑞士钟表行业认可,生产水平远超日本,形成了协作配套完整、工艺流程科学合理的生产架构,其研发升级和品种设计等诸多技术领先国内,执全行业牛耳。</h3> <h3> 1961年,也就是庐山会议后,上海牌手表又研制出新产品:A623a型,这是款各项技术指标都不逊于当时瑞士欧米茄的成熟产品,也是周总理购买的第二块手表,周总理戴着新表参加了苏共二十二大会议。显然,上海牌手表从此以后便伴随着周总理频频亮相各种重要国事活动,自豪之情无以言表。与此同时,这块手表也忠实地记录了一代伟人殚精竭虑、光辉灿烂的革命历程。</h3> <h3> 这或许是中国广告史上最高调、最经典、最不花钱的广告吧,戴在他手上的是中国制造的典范,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有力注解,更是周总理向全世界亮出的中国人的自信!</h3> <h3> 周总理常说:进口是必须的,国外许多东西比我们先进么,拒绝学习利用是错误的,但我作为总理,代表中国人的面孔,中国人的骨气,只要我们国家能够生产的我就要用,都不用国货怎么能发展民族工业?我们要时时想着为发展民族工业多做贡献。在他衣食住行里面,无不体现出国家品牌的魅力,但时常也会产生些无奈。事情是这样的,上海刀片厂生产出了国产刮胡刀,周总理欣然买回使用,可当时的国产合金钢相对落后,这刀片使用1~2下便失去了锋芒,总理天生一脸美髯,又粗又硬,向来注重仪表的他对刮胡子这事马虎不得,偏偏这手上的活计就是不听使唤,往往胡子没刮爽利脸颊却刮破了一半,绝对影响心情、影响工作!最后在邓颖超劝说下改换进口刀片。父亲每谈及此事都会喜不自禁,他为上海牌手表能够成为周总理使用时间最长最频繁最受信赖的贴身物品而深感欣慰。上海刀片由此也衍化成了周总理日常生活中的趣事。</h3> <h3> 1972年周总理趁陪同尼克松访问上海间隙,委托上海市委的同志帮他把手表送厂里修一下,原因是手表的荧光层脱落。王洪文闻讯后,立马指使手下赶到上海手表厂,把最新出款的各式手表满满装了两盒子...当琳琅满目的手表端到周总理办公桌上由他任意挑选时...众所周知,总理一生高尚廉洁,我难以想象此刻他是怎样的心情!当着众人的面总理没做任何表示,待王走后,周总理即刻吩咐工作人员将手表全部退回,把修好的手表重新戴上手腕...多年以后,在周总理遗体告别仪式结束准备火化前,手表被细心的张佐良医生取下并交给了邓颖超。现在,该表收藏于原周总理的办公室中南海西花厅,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展示了一款复制品。</h3> <h3>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场地却深受限制,办公用房、生活用房、辅助用房都尽可能改造成生产用房,仅5000平方米的厂房内竟搭建起大大小小54个阁楼,甚至连走廊、楼梯口、车间走道都堆满原材料及半成品!我记得有一年夏天一场暴雨,父亲连续几天没回家,因为雨水淤积使堆放的零配件严重受潮...此外,霍山路和惠民路还增设2个车间,千方百计挖掘生产潜力的同时,上海手表厂将表壳、表盘车间单立成2家配套厂,同时有外协、直属单位如:七表厂、前进厂、南汇厂、青浦厂被囊括旗下,鼎盛时期,专属配套工厂加上原厂员工总数超过16000人。60年代后期,上海牌手表开始采用毛主席的手写体作为注册商标。</h3> <h3> 1960年3月,上海手表厂集中了国内钟表行业顶尖技术力量和设备,承担起代号为301的航空时钟研制,为歼5、歼6飞机提供配套;同年8月成立608保密车间,于1961年试制出航空脉冲计数器样机,经轻工部批准后小批量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该产品在1964年10月16日,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准确地指示爆炸时间。</h3> <h3> 1964年出品的高档机型A641型,真可谓生不逢时,三年自然灾害造成购买力骤降而停止生产,后解放军总参二部急需一批能下潜深度200米、防磁防水抗震、自动上链带夜光的军表,厂部按军方要求采用该表研制,很快完成了任务。该批军表专供师团级以上干部使用,数量有限,虽然1965年又小批量生产过,终未成量产,但也因此成为收藏界的罕见物,收藏价值非A581能匹敌!记得父亲试戴过几次,还教会我如何扭转表面上的计时刻盘,我摩挲在手,喜欢得不行,不料被他一把夺了回去...可惜!这块带着几份神秘的手表沉甸甸的只在我手心里停留了几分钟。</h3> <h3> 1968年,历经10多年的技术沉淀,上海牌手表摆轮游丝频次由原来18000次/小时提高到21600次/小时,走时精度及整体技术指标超过瑞士四类表标准,零部件精细加工媲美“欧米茄”,技术优势令同行望尘莫及难以抗衡,年产突破100万只。据同期市场比价,上海牌普通表120元/只、双日历表178元/只,与进口的”英纳格”、“罗马”表售价相当,而其成本不到30元。</h3> <h3> 70年代末期,宝钢、金山石化等大型企业开始立项建设,国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类似手表及其它轻工产品巨大的利润溢出效应及旺盛需求,引起上层高度关注。1981年,国务院决定大力发展以手表、自行车等10种日用机电产品的生产。谷牧副总理特别指出:手表工业应在全国多搞几个,以尽快满足人民需要的同时,支援“四化”建设...上海牌手表开始统一机芯标准,始称“统机表”或“通用机芯表”,率先实现了产品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的生产模式,年产量提高到228万只。并在元器件、材料等诸多流程配套方面,为全国各地新建的手表厂提供广泛而有力的支援,培养了大批配套企业及产业骨干。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上海牌手表引领着中国手表工业一路高歌猛进走入辉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h3> <h3> 那些年父亲与我聚少离多,晚上他回家时我已在梦乡,早上醒来他已去上班,偶尔会在早晨叫醒我,或被他硬碴碴的胡须摩挫着脸蛋弄醒,然后笑眯眯地一声令下:“不许懒床!”至于带我到什么地方游玩的印象没有。看电影的机会到有过两次,一次是父母亲俩带我去看好莱坞大片,影片片头是米高美公司的雄狮Logo,我一下子被凶猛的狮吼吓得魂飞魄散,又哭又闹非逃离电影院不可...结果没看成;另外一次,上海手表厂工会在国际电影院包场观看《卖花姑娘》,父亲带我去了,影片中的情节令观众感动不已,满场子都是稀里哗啦啜泣之声,从影院出来的路上,我紧紧攥住父亲的手,忽然觉得,身边有父亲在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一生当中就这2次,印象深刻。</h3> <h3> 小时候父亲送我去幼儿园,因为太赶早,他往往像眼下的快递员般,把我这份邮包往院门口的台阶上一放,让我边吃点心边坐等老师到校开门,自己则上班去了...喜出望外被提前领回家的日子很少,那时,我搀捏着父亲温暖的手来去匆匆,貌似与他一起上下班...稍长大时,照顾妹妹的重任便交给了我,父母下班都晚,我们俩一起学着煮饭、洗衣、写作业,弄堂口的小书滩常常是我和妹妹翻书、等待、翘盼的港湾。</h3> <h3> 滋兰树惠,润物无声。父母勤勉于事业的精神培养了我们自主独立的品性,他们除了培养我们诚、真、善,没有过多干涉,促使我们长大之后能够按照各自的心智和理念规划人生,那真是生命中充满阳光的日子,我们兄妹俩为此都深契于心受益匪浅。</h3> <h3> 90年代前后,上海牌手表年产已连续保持700万只以上,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机械表涵盖设计、加工、配套、销售各领域,形成了一条完整独立的产业链。指针式石英表的研发制造日臻成熟,其中DSH14B超薄型双日历男表厚度仅2.84毫米,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时期,老厂区改造和环境优化也加快了步伐,新建自动、动件、理化厂房面积共计15.74万平方米,原先影响安全生产的54个阁楼全被拆除,工作条件大为改善。上海牌手表迎来了黄金岁月,它凭借着强大的品牌溢价优势牢牢占据市场,满产满销独领风骚,凭券供应一票难求,你想像不到当时的俊男靓女互表忠贞爱情的信物竟然是一块上海牌手表,与当下帅哥美眉互赠钻戒誓言坚守的情景似乎同出一辙。</h3> <h3> 随着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转向以市场为导向,一些国营大中型企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囿于多方面的积弊,相继遭遇市场前所未有的冲击。进口及走私手表如狂涛巨澜势不可挡;另有文化才俊、商界新锐、官宦土豪等,他们更钟意那些能代表财富和存在感的瑞士名表;无独有偶,异军突起的手机、PC和各类电子消费品如雨后春笋渐成新宠,大众化手表则在新兴市场掀起的血雨腥风中告别了短缺时代,北京手表厂等全国38家手表厂的销售形势每况愈下。</h3> <h3> 技术及管理人员流失,批销渠道畏缩,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进口表、走私表和高仿表甚嚣尘上大行其道,市场风云变幻暗流涌动...上海手表厂权衡再三作出了以旧换新的应对措施,把折价回收的手表当众碾压销毁,同时倾其全力将最新系列共12款式的新表强势推向市场...有效地破解了产销矛盾,摆脱了被动局面,批发和零售渠道得以巩固。此举反响热烈,社会各界及主流媒体对此作为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实例争相报道高度评价。</h3> <h3> 一页风云散,现时却有经济学者对此事件多有歧义,是以为“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属企业发展中的大忌,但我视之为悖论。世事更迭中我们回溯过往,成败得失轻言评说,对历史的尊重和认知恰恰应该是每个人所要经历的、漫长而又耐心的智慧积累;你之所以从容淡定,源之于过去的遗失,我们感慨于企业的跌宕浮沉,人生的痛痒悲喜,亲历蝶变后才会知其中味。如今,销毁旧表的场景业已演绎成了极富戏剧性的故事,幸免于难的老型号上海牌手表与古董字画一起,在收藏界奇货可居视若珍品。</h3> <h3> 具有中医针灸疗效功能的魔力表曾经风靡一时,申奥期间,萨马兰奇到工厂参观访问,对其一见钟情爱不释手,深为上海牌手表的创新精神而折服,并表示要带几块回去让国奧委的同事见识下。</h3> <h3> 90年代中期,市场上的乱像基本上没有阻碍上海牌手表的发展,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出色的管理水平,使它在全行业中连续十年蝉联品牌、规模、效益、人均创利等10个第一,增长速率以每年20%递增,最高年产量曾达到过千万只,每4个人中就有1人戴上海牌手表,其产品市场依然风景这边独好,它是全市继上海卷烟厂、高桥石化厂之后排名第三的利税大户,累计上缴利税52亿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国营大型一档一级企业。</h3> <h3> 赵启正在一次媒体专访时感叹,刚刚成立的浦东新区筹融资渠道尚未顺畅,管委会是在土地项目上获得了不足4亿的启动资金,能花的钱捉襟见肘...而当时上海的工业总产值全国第一,每年上缴的财政税款108亿,占国家财政收入六分之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装备基础,使上海给予国家的财政支撑举足轻重,倚重一大批国有企业的力量,它们曾在改革开放初期大放异彩...尤其是轻纺制造方面,得益于历来所倡导的专注、严谨等工匠精神赋予了上海无穷能量,产品专业化程度和创税能力令其它城市望其项背。</h3> <h3> 干脆利落雷厉风行,井井有条一丝不苟,他扎根技术注重效率,从不言过其实,对于技术流程、产品架构、市场运作等千头万绪了然于胸,思路清晰数据准确,条分缕析悉心操控,事无巨细皆询之以详,其才干与履职能力在业内赢得了声誉和尊重。</h3> <h3> 领导们一批批下基层,深入一线调研产品结构和市场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在广泛听取汇报的同时,帮助解析并及时给予支持,这其中先后有薄一波、李岚清、马洪、宋平、芮杏文等重量级人物到访指导。</h3> <h3> 然而90年代末,曾经一度燃情岁月的上海牌手表日渐式微、风光不再,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消费主流的转移以及装备更新和技术储备等頽势凸显,未能转寰。与一大批国有企业一样,长期以来固有的经营模式无疑使它难以摆脱产品的老面孔,造成竞争力减弱且销售指标呈持续性断崖式下跌,此番现象已在当时的国有企业中普遍出现,俯仰即是、不一而足。更令人揪心的是,标价120元的全钢手表贱卖至十几元都无人问津,员工每月生活费仅300元...企业在市场、资金、产业格局等多重叠加效应的重压下,深陷困局步步维艰。</h3> <h3> 2000年,上海手表厂涉足资本市场实行整体改制,更名为上海表业有限公司,引进包括中航、飞亚达、香港豪生(荣智健的堂妹荣智丰)等战略投资者,以全新的经营模式和产品结构涅槃重生,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谋求新的发展。</h3> <h3> 2005年,上海牌陀飞轮手表亮相巴塞尔钟表展,各项技术指标远胜于瑞士名表欧米茄;2008年9月,上海牌手表伴随着宇航员翟志刚遨游太空,承受零下80度极限考验,各项技术系数均达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太空行走”。父辈们沉潜精进的智慧与执着,让上海牌手表在传统与时尚中彰显出凝丽隽永的品位;它历久弥新、耀眼如昨;它因曾经的辉煌续绽理想之光;它是上海这座城市永不磨灭的记忆,因我们的感动而始成经典。</h3> <h3> 榆林路,父辈们在这里风雨兼程编织过梦想,留下过多少动人心扉的故事,而如今,上海牌手表的故事还在继续,那些由精巧的齿轮组合而成的计时装置周而复始,每一秒钟都坚实地刻录着中国经济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改革脚步,并与其命运同频共振。毗邻黄浦江的厂区内,新一代的追梦人正在谱写新的传奇。</h3> <h3> 目前的上海表业为AAA级OEM机芯专业制造商,产品瞄向高端精质更迭升级,年产100万只,70%远销欧美,技术和质量与瑞士二类名表媲美。这些巧密精妙的小精灵们走过了千山万水,今天依然在爬山涉水,它们正以微至分毫、持之以恒的律动向人们诠释着生命与时光,品牌复兴的大幕正徐徐拉开。</h3> <h3> 你尽可以津津乐道于国际大牌的品质...而捍卫民族品牌不需任何理由,品质生活也并非用金钱衡量,方寸之间赋予的价值和审美取向能够洞鉴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自信、足够的自觉,就不会让我们的民族品牌消弭,世界才会爱上中国造!自信的基石更大程度上来自于认清自己的价值,我们因为拥有才会让它行稳致远,体现出不同凡响的品位。</h3> <h3> 人的命运就是时代的缩影。我沉浸在历史的地平线,试图在纷繁复杂的文献中索取父亲独特的经历和悲欢喜乐,大部分鲜为人知的细节就像沉默的岩石,无法佐证无法描摹...但我深信,上海牌手表史诗般跌宕起伏的过程,足以折射并烛照出父亲与其相伴相生的奋斗踪迹。他从工段长、车间主任、直至担纲全厂管理,一路脚踏实地、濳心一志,为中国制表工业的形成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无疑是这个优秀品牌密不可分的肇始者、舟行于波的见证者;他睿智敬业、有思有行,从不取悦他人;他和一群创业者励志笃行、甘苦与共,彼此之间就像永不停摆的时针全情投入,最终让梦想之翼展开了美丽的翅膀;他对事业全神贯注难以割舍的爱远远超过了爱自己,甚至在招致构陷和蒙难时,依然秉志高洁,自始至终都无怨无悔甘之如饴。</h3> <h3> 父亲佝偻着身子步履蹒跚,俨然一颗老树寻找曾经生长的角落,故乡的一切似乎熟悉又陌生,却仍然抚慰他的心灵。走过风风雨雨,跨越春秋冬夏,铅华洗尽,回首慨然!每一个脚步、每一次回望,都是挥之不去的深情。</h3> <h3> 芙蓉国里,橘子洲头,一颗赤心归故里;乡情和伤情,浸润了父亲无限深情;情怯情切,全都是为了了却心愿...我多么希望这样的时刻维持得长久一些,再长久一些。</h3> <h3> 人生征程万里,仿似匆匆,无论生命怎样光华,家,让心妥帖安放。父亲一生崇尚节俭、低调谦和,更是和母亲生死契阔、相濡以沫,他们像小鸟衔枝一样搭建起安稳温暖的家,用淳朴真挚的爱填满我们的心灵,用赤诚平实的恩泽为我们擎起蓝天白云,用尽心力推着我们成长...从意气风发的青壮年直推入到耄耋之年,步履未辍,余暖莹然。</h3> <h3> 簌簌杨花飞舞,繁芜静阒的花园里落絮呢喃,橘黄的残阳在晚风中扶摇,斜辉在氤氲暮霭中渐渐散淡了。当生命的枝头繁华落尽,我们怎样去捡拾?去接纳?或许,那些前尘往事都不那么重要了。父亲常常告诫我:人决定不了生死,珍惜光阴别太匆忙,平淡知足别太平庸,喜欢的事情不全是完美的,但因为喜欢就要力求去做得完美。</h3> <h3> 眼前,病入膏肓的父亲为我留下了锥心刻骨的平静、清醒和安详。大限将至,他默默地听我闲聊,曾经神采奕奕的面容已被病魔折磨得支离破碎、頽败不堪,对生命的眷恋荡然无存。窗外墨般漆黑,只有远远近近、红红白白的灯火时隐时现,冬夜的寒风蕴含着春的气息...我的至爱,我的慈父,从此便要停下奔波劳碌的脚步,挥别尘世、与我一訣千古。</h3><h3>(照片摄于父亲离世前24小时)</h3> <h3>…… …… ……</h3><h3>…… …… ……</h3> <h3> 清亮、敏锐、明媚的微笑已成永恒。他一生埋头苦干,直道而行,灵魂纯净得没有一丝暗隅;他没有留下足以荫庇子孙的财产,甚至没有留下堪称经典的A581手表。然而,他无时无刻都在为我们全家积攒起深厚美好的心灵;为子女积攒起了担当责任、独立自强这一人性中最重要的品格;他留下的爱之宝藏胜于世界上所有的馈赠,并让他的儿女取之不尽受用一生。</h3> <h3> 凝眸清旷的山岗,心持一份前尘的留恋,仿佛见惯了生死爱欲、聚散冷暖,草木花树不说话。阳光穿透思绪的薄衫,托起昨夜月光撒落的叹息。禅阶巍巍励俗骨,梵音隐隐洗尘心...父亲的骨灰暂厝天目湖畔_昭明禅寺。</h3> <h3> 身遗他乡,终归故土。岳麓山是父亲生命的源头,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我和妹妹留下了一部分父亲的遗骨,掺和进山上的泥土带回上海。因为上海,是他的家。</h3> <h3> 黄浦江畔是他事业的起点,梦开始的地方,千帆竞发不舍昼夜的江水,早已融入了父亲毕生的情感。与所有的父辈们一样,他们满怀赤诚为之追逐为之创造为之沉浮,在源源不断的智慧积累和汗水擦拭下,使这座城市日益焕发出耀眼夺目的质感与魅力,而这座城市也以它独特的方式滋养并丰富了他们的生命底色。眼前,这艘缓缓驶来的渡船,宛若天边的沧海轻舟,一阵明亮的微风豁然吹过,冥冥中看到了父亲满含清亮和蔼的笑容,穿过金色的夕阳款款走向我们…我和妹妹登上船头,待船行江中,将父亲的骨灰和故乡的泥土撒落下去,撒落进深情呜咽中的黄浦江水...</h3> <h3> 历经天华成此景,人间万物出艰辛。改革开放硕果累累,今时今日,我们正品享着父辈们栉风沐雨、胼手胝足换来的盛世华章。他们怀揣梦想,默默付出,默默牺牲,深藏功与名;他们用信仰和激情垒砌了城市风华;他们用太多的情感倾注了自己的事业,惠泽了人们的精神和生活;他们毕生践行的艰苦奋斗精神成就了一个城市的品格、一个时代的肌理、一代人的咏叹。</h3> <h3> 白云在天,丘陵自出。</h3><h3>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h3><h3> 将子无死,尚复能来。</h3><h3> (秦 狐援 《白云谣》)</h3><h3> </h3> <h3> 亲爱的父亲,天上耀眼的星斗和明月,那些过去遥不可及的朋友,现在可以与你做伴了吧?此刻,你在彼岸,星空下你我天人永隔,但依旧心意相通一脉相承,曾经欠缺的、深刻的遗憾,终究会有一天,分分秒秒绵延不绝的时光,会为我们架起绚丽的彩虹,到那时,我们跨越彩虹再相拥,再续父子缘。</h3><h3><br></h3><h3> 2018/12/21 冬之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