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周六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了,说到冬至节,可能不是每个孩子都知道。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了,一些隆重温馨,丰富有意义的传统节日、习俗正在被人们淡忘和简化。但其实,只要我们去留意,就会发现不朽的文明始终散发着迷人的魅力。</h3><h3>就在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示了她赋予农耕文明的“时间智慧”。</h3><h3>而传承文明,陶冶情操,一直是我们希望给予孩子的教育。在冬至来临之际,就让我们借着这个契机,大朋友们快跟孩子们一起上一节生动有趣的生活课吧!<br></h3> <h3>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用于指导农业耕种。<br></h3><h3><br></h3><h3><b>二十四节气分别是</b>: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大寒。</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二十四节气歌》</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上半年逢六二一,下半年逢八二三。</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传统二十四节气,</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之间相隔是半月,倒数第三个节气,</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即将来临了噢!</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没错,那就是冬至呀! </font></h3><h3>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在冬季的六个节气中,冬至是第四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h3><h3>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冬至,夜长昼短,古人这一天要祭祖,然后彼此贺冬。“其夜,家奉神佛前并主人卧室燃灯达旦,主家宅光明,攒火围炉,合家共坐,以助阳气”,与除夕守夜差不多了,故有冬至大如年的这一说法。</h3><h3>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讲法,按照我国古代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它就像一个转折点,从这一天起,黑夜渐短,白昼渐长。冬至开启了一年中最冷时节的序幕,此节气过后,气温往往会大幅下降,冬天最冷的时候也就到了。</h3><h3>不过冬至后,阳气缓缓回升,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也是从冬至之日起,就进入了 “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所以古时冬至也喻意为新生命的开始。<br></h3><h3>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今年的冬至日是12.22。</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冬至的由来?</b></h1><h3>原来冬至时间点在每年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那么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h3><h3>冬至日是“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冬 至</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宋)朱淑真</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冬至吃什么?</b></h1><h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时光匆匆,冬至不吃,更待何时?<br></h3><h3>中国的传统节日都离不开吃,就像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冬至也是如此,不过冬至吃的东西就比较多了,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山东滕州的羊肉汤、江南的赤豆糯米饭、宁波的番薯汤果、台湾的九层糯糕、浙江台州的擂圆、苏州的冬酿米酒、闽浙等地的麻糍、合肥的冬至面、闽南潮汕等地的汤圆等等美食,都让冬至充满了热气腾腾的香甜味,哪个吃货不想一一尝个遍呢!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br></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吃饺子的由来</b></h1><h3>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至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h3><h3>据说东汉时他辞官回乡南阳,为乡邻治病。正值冬季,大雪纷飞,十分寒冷。白河两岸老百姓面黄肌瘦,饥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冻伤了。</h3><h3>张仲景看到此情景,便让其弟子建起医棚,在冬至那天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用水煮,然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像耳朵似的称为“娇耳”,煮熟后,分给来问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全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被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形状,包成食物,也叫饺子。<br></h3> <h3>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团圆的概念根植人心,由此衍生了重要的节气食物——汤圆。在我国南方的很多地区,冬至则有着吃汤圆的习俗。 “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br></h3> <h3>中华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区在冬至这一天都会有不同的习俗。<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山东滕州羊肉汤</b></h3><h3>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湖南冬至——赤豆糯米饭</b></h3><h3>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若是能用上黑糯米,那就更好了,黑糯米有助于产妇滋补产后造成的身体虚弱,有利于增加乳汁,哺乳婴儿。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广东人冬至——烧腊</b></h3><h3>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些腊肉腊肠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潮汕——冬节丸</b></h3><h3>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像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厦门人冬至——姜母鸭</b></h3><h3>厦门人冬至吃姜母鸭。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姜母鸭自家做的比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开始排队买姜母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苏州酿酒</b></h3><h3>苏州人喜静好酒,什么时节,喝什么酒。大如年的冬至夜,自然是要温一壶冬酿酒。自酿酒口感温婉甜淡,清香扑鼻,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老少妇孺皆宜。<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宁波番薯汤果</b></h3><h3>“番”和“翻”同音,宁波人喜欢冬至吃番薯,就是希望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汤果跟汤团类似,但个头要小得多没有馅。<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杭州人冬至——年糕</b></h3><h3>吃年糕从清末民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冬至有哪些民俗活动?</b></h1><h3><b><font color="#ff8a00">祭天</font></b>:历代统治者都要于冬至日祭天。“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礼,是历代帝王禳灾祈福,在冬至日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h3><h3><b><font color="#ff8a00">祭祖</font></b>: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祭祖相同。在祭祖的同时,人们还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古时流传有向老人敬献鞋袜的习俗。</h3><h3><font color="#ff8a00"><b>数九九</b></font>:民间把冬至义称为作“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这—·大起,每隔九天作为一个“九”,共分成9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八十一天之后便进入春天。</h3><h3>汉朝把冬至作为“冬节”,官府要举行庆贺仪式,称为“贺冬”,依例放假。这天朝廷上下放假休息,军队听命,边塞关闭,商旅停业,亲朋皆以美食相送,互相拜访,愉悦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冬至三候</b></h3><p style="text-align: left;">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h3><p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ff8a00">蚯蚓结</font></b>: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h3><p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ff8a00">麋角解</font></b>: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h3><p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ff8a00">水泉动</font></b>: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h3> <h3>冬至之日,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相见虽短,相思至长。</h3><h3>但是过了这日,一切现象就开始,发生了翻转。</h3><h3>白昼渐长,黑夜渐短。</h3><h3>新的开始慢慢走来。新的开始,大朋友小朋友们要注意保重身体!</h3><h3>天气寒冷,添衣防寒是必要,也要注意自身保养噢!<br></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冬至养生之道</b></h1><h5>1、<b>按时起居</b>:冬至之后,昼短夜长,睡眠时间也需要根据季节调整,最好是早睡晚起,等到天亮再起床,尤其要做到缓慢起床,不能醒来立马起床。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有晨练习惯的人群应注意,晨练时间不宜过早,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h5><h3><br></h3><h5>2、<b>多做运动</b>:喜欢晨练的也不需要那么早起床,最好是等太阳出来后再去锻炼,这时候阳正旺,还可以晒太阳补阳补铁。</h5><h3><br></h3><h5>3、<b>快乐情绪</b>:冬季养生中情绪养生是必不可少的,有个好心情,就是一剂很好的养生药,俗话说的好,笑一笑十年少,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都暖洋洋的,而且身体的气血也会通畅,不会气郁气结,少生很多病。</h5><h3><br></h3><h5>5、<b>药补</b>:在这个阶段,有些人喜欢药物的冬令进补。比如膏方。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润补养药物,服用时感滑润爽口,既能进补,又能治病。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所以冬季进补膏方在有些地方成为一种时尚。</h5><h3><br></h3><h5>6、<b>食补</b>: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冬季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无疑会让大家接受。</h5><h3><br></h3><h5>7、<b>注意保温</b>:冬至之后,气温骤降,大多数的年轻人们追求风度不要温度,这是对身体的极大的伤害。注意保暖,为自己未来的健康提供保障。<b><br></b></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b></h3><p style="text-align: right;"><b>——冬至</b></h3><h3>转眼间2018年已到尾声了,虽说干支历的戊戌年尚未结束,但是以节气对应公历的话,冬至已经是2018年的最后一个节气了。 </h3><h3>关键又吉祥的一天,平常心祝愿大家健康快乐,辟谷圆满,如意平安!<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