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早上用完自助早餐,稍事休息后,8:30分准时从景宁县城的鸿宾大酒店出发,昨天返程时已和明基在路上服务站为座驾注滿了汽油。</h3><h3> 驱车向西前往17公里外的景宁畬族自治县的另一张名片——畲乡之窗。</h3> <h3> 濛濛细雨继续和我们的欢乐一路同行。如丝般的小雨从空中飘逸而下,洒在山间田野,洒在树枝屋顶。看似那么的小,那么的细,那么的透明,却把天地间的一切笼罩,仿佛给人的眼睛也蒙上一层蝉翼般的白纱,望出去象雨似的雾,象雾似的雨,丝丝缕缕缠缠绵绵地交织在我们的前挡风玻璃上,交织在我们的旅途中……</h3> <h3> "停车,停车″,每次遇上好景致总是性急的坚镇首先叫停。前方出现一座长长的畲乡廊桥横跨在县道边宽约70米的河流上,两岸峭壁对峙,峡谷中一河一路,令人叫绝的是居然在山壁上有畲族人如山梯般的住房,虽然雨丝如织虽然寒气袭人,一群耆老仍争先恐后的下车奔进廊桥……</h3> <h3> 畲乡的廊桥基本和苗岭侗寨的廊桥相似,站在桥边就会有种"曾似相识燕归来″的感觉。只是畲乡的廊桥更为简约,更为质朴。</h3><h3> 很好奇,为什么廊桥在少数民族中能被如此广泛应用,特别在南方云贵一带几乎村村寨寨都有,而在汉民族中却数量较少,记忆中的大多数小桥流水人家很少有廊桥一说。</h3> <h3> 细细推敲才有所领悟——在华夏汉民族的扩群大融合和中原文明的四处大扩张过程中,使汉民族越来越多的占据广袤富饶的地区,而各少数民族则不得不向边缘贫脊的山林地区退缩。山区河溪众多,水流湍急,村寨散且间距远,在交通要道的桥上筑起各具特色的风雨廊棚,便于在长途行程中予人识别和稍事休憩或方便进行贸易及聚集。</h3><h3> 而汉民族的居住地相对集中,村庄相距不远,平原地带河道也相应浅窄,一般过桥即入庄了,并且汉民居大多釆用在桥头转角侧立亭的方式给人休憇小坐。</h3> <h3> 畲乡之窗在大均乡政府所在地大均村,我们一行人怱怱游览了大均三杆子文化:笔杆子(写契约、文书),称杆子(做生意),竹杆子(撑船或竹排)。评心而论这三杆子无论作为小镇的文化底蕴或者历史传承都有所牵强,略显不足。</h3><h3> 古镇小街很短且多饭庄,倒是瓯江支流溪河两岸的青山绿水给小镇增色不少,不知多少人会和我有同感。</h3> <h3> 可览处不多,爱热闹的坚镇"姑娘"被孙老汉和众人忽悠,穿戴上畲族少女婚嫁礼服头饰,在几个上海大妈的簇拥下串街走巷的出演了一场畲族婚嫁戏,虽然因为下雨现场观众不多,但自逗自乐也引得彼此哈哈大笑;特别是畲族"少女″坚镇,一会儿要和惠民合影,一会儿叫嚷着寻找明基拍照,一会儿又和谁谁谁...。我总觉得哪儿不对劲,偷偷跟踪打量了好多畲族姑娘才恍然大悟:我们的畲族"新娘″有点胖。</h3> <h3>“新嫁娘”害羞了😊</h3> <h3>坚镇——我们这群人里面的开心果👏</h3> <h3> 独自踱到陌上溪边,一棵大树抢入眼帘,苍绿滿目,伟岸的躯干向四周空间舒展出强壮的臂膀,尽管已是冬季,枝头上仍是密密麻麻翠绿的树叶,心里不由暗暗赞叹:好一株唐樟!</h3> <h3> 这棵从唐代活到今天的巨大樟树,最显著的特点不在于它的树高有多少也不在于它的树冠有多大,只是好奇在它的身上你看不到一丁点的千年痕迹岁月苍桑;完全没有其它古木般的滿目疮痍或断枝折臂,仿佛这一千多年它就是这么轻轻松松潇潇洒洒淌着小河就过来了,所有的天灾人祸都与它无关、都躲避着它;或者说它本身就是神话,就是传说,就是菩提,已没有什么能够伤害到它。</h3><h3> 这就可以理解当地畲族人把它奉若神明,无论个人和群体过节过年或有什么事都要先来唐樟下祈祷,盼望呵护寻求慰籍。</h3> <h3> 在村头河畔也终于解开了上午在廊桥停留时的疑惑。</h3><h3> 廊桥揽胜时曾看见沿溪河边建有一条非常漂亮与公路平行的栈道式通道,象大城市里的健身步道,由彩色沥青铺成的路面鲜艳夺目,两侧是暗红的木护拦,当时就觉得在没几个人居住的山区河滩建这便道有点过于奢华,有多少人会跑这么远路来晨炼?</h3> <h3> 原来,这条便道是从景宁县城溪口起,到大均乡止的畬乡自行车绿色之路,全长十四公里,沿溪水而建,高出河道又低于公路,在便道和公路之间植有各类花草树木,让便道既融入了青山绿水又避开了公路上的喧嚣和飞尘,真正成为一条绿色的畲乡之道,极大的滿足了县城人民的健身需求也为来此旅游的游客提供了方便,估计投资不菲,但为民所建,值!</h3><h3> 遗憾的是因为雨天,也因为在公路上驾驶,绿色之道时隐时现,没能见到那些骑行者的身影。</h3> <h3> 但仍能想象一下: </h3><h3> 迎着朝阳,拥抱着清新的空气,你我同行,置身青山绿水,或步行或骑车,尽情挥洒,在这水墨画中留下一路的笑语……</h3><h3> 想想就觉得很美很美……</h3> <h3>2018年12月9日 于景宁大均村畲乡之窗</h3><h3> 文字 听雨轩主 编辑 马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