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往事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标签: 运输线 反“绞杀战” 阳德
<br></h3><h3> 1951年6月第五次战役结束后,7月,朝鲜停战谈判开始。但在8月,美军却仿照1944年3月盟国空军在意大利境内,以德军使用的铁路线为主要攻击目标而发动的一次空中战役,在朝鲜战场上炮制了类似的交通线“绞杀战”计划。美军在其地面部队发动夏季攻势的同时,依恃其空军优势,出动大批飞机,对朝鲜北部交通枢纽和重要路段实施狂轰滥炸,企图摧毁我志愿军北部的运输补给系统,瘫痪中朝的后方,破坏我防御的稳定,窒息我志愿军前方作战力量,从而达到其在谈判中迫使我志愿军就范的目的。我志愿军在防空火力薄弱、技术装备和物资器材极端缺乏的条件下,以顽强的战斗意志,开始了一场反“绞杀战”的斗争。</h3><h3> 反“绞杀战”大体分三个阶段(1951年8月-1952年6月):第一阶段,美军利用朝鲜北部的特大洪水灾害,以铁路为主要目标,对我志愿军交汇运输线实施全面轰炸封锁,逐段轰炸铁路路基和反复轰炸铁路桥梁;第二阶段,集中轰炸清川江以南的新安州、西浦、价川间铁路之“三角地区”,这是朝鲜北部铁路和公路运输的咽喉;第三阶段,美军改变战略,以机动的重点突击方式,轰炸我志愿军铁路线的两头,即封锁我志愿军作战物资的来路和去路。</h3><h3> 在上述三个阶段期间,美军除轰炸铁路外,志愿军的公路运输线也是重要目标。公路是我志愿军从后方往前方输送粮食和弹药等军需物资的主要渠道。由于我军的防空力量有限,高炮部队还不足以部署到公路沿线,因此,敌机对我公路运输线的轰炸,可以说是毫无顾忌,低空飞行轰炸,猖狂到了极点。</h3><h3> 父亲团守卫的阳德至孟山段公路,其地理位置处在东西海岸线的中部,是铁路与公路相互交叉的重要交通枢纽区域,也是志后二分部军用物资的来路之一。</h3><h3> 面对敌机昼夜不停、多批次的狂轰滥炸,父亲的防空监视部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这期间,全团指战员丝毫不敢松懈,各防空哨除了加强严密监视敌情,尽最大努力在敌机临空时,尽早发现,及时鸣枪报警外,还担负着防范敌特破坏道路、引导运输车辆隐蔽、疏导交通秩序、排除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蝴蝶弹(子母弹)、三角钉(刺扎汽车轮胎的铁器)以及迅速清除炸弹所产生的路障等任务,为此,不少战士流血牺牲。在一次排除炸弹的过程中,一位连长不幸被炸断了双腿……。</h3><h3> 为了确保公路运输线的安全、畅通,父亲和战友们夜以继日地坚守着交通运输线上,几乎是睡觉都要睁着一只眼。一次,父亲带着几个随行人员骑马去沿线防空哨检查工作,被敌机盯上,敌机就反复俯冲轰炸、扫射,幸亏父亲他们驾驭的技术还行,能够根据敌机的飞行方向而不断地改变路线,才避开了敌机,跑进了一片树林,躲过了一劫。</h3><h3> 敌空军为了实施“绞杀战”,动用了百分之八十的兵力,其战斗轰炸机和战略轰炸机几乎全部投入了使用。在斗争中,我志愿军高炮部队和歼击航空兵部队共击落击伤敌机一千多架,但我军也伤亡2300余人,损失飞机80余架、高射炮30余门、机车502台、车皮4550节,其它运输车辆不计其数。在反“绞杀战”中,我志愿军后方所有部队在朝鲜军民的大力支持下,最终胜利地粉碎了敌切断我交通运输线的企图,打破了美军“空中优势”的神话,使志愿军后方供应条件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 反“绞杀战”期间我志愿军对空防御示意图</h3> <h3> 我志愿军运输部队冒着敌机的轰炸前进(图片来自网络)</h3> <h3> 防空监视部队在清除敌机轰炸后的公路障碍(图片来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