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12月20日,阴雨蒙蒙的婺源在这天却显得格外的美丽动人,来自上海静安区第三中心小学的张海华主任和张卓老师不辞千里奔赴我校进行语文教学交流。屋外细雨绵绵,屋内教学如繁华盛开,别有一番美景。我校全体语文老师积极参与此次教研活动,教学氛围浓厚。本次教研活动是面向全市直播,此举将我校教研工作推向了一个新台阶。<br></h3> <h3>上午第二节课,我校吴慧萍老师为大家执教了一年级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吴老师上课伊始用“我说你做”的游戏轻松愉快地给孩子们浸润上课的规则意识,为课堂的顺利开展打下伏笔,接着用童话故事导入,贴合一年级小朋友爱听故事的特点,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兴趣。整个课堂吴老师特别注重孩子说话习惯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巧妙设计梯度练习,由字到词,继而上升为完整表达整句话。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整个课堂各个梯度的孩子都有说话练习的兴趣,口语交际精彩纷呈,亮点不断。课堂中,老师采用同桌听说练习,极大的扩大了口语交际的面和量,真正做到“眼中有语文,心中有学生”。吴老师亲切的教学语言、活泼的教学氛围都赋予课堂一种全新的生命力。孩子们在吴老师的带领下,师生交流默契、学习兴趣浓厚,让我们领略了吴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br></h3> <h3>第三节课来自上海静安区第三中心小学的张卓老师为我们执教了沪教版《摇花船》一课。张卓老师采用支架式的教学方法,由扶到放的教学手段向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纷呈的课。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通过学生朗读课文,观察图片等方法,在理解、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复述训练,做到了水到渠成。一堂课学完,不仅使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在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训练,从而把文本的语言类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语言训练指导下,复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落实。这一课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张卓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巧妙的课堂机智。无疑值得在座所有语文老师观摩和学习。<br></h3> <h3>评课环节中,上海静安区的张海华主任道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向我们阐述了支架式教学模式,也让我们再次梳理清楚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的区别给予了我们教学上很大的启发。我校齐学龙老师、吴信东老师、吴长荣老师、汪德生主席都逐一发表了自己对两节课的独特见解。其中齐老师善于从细节入手,吴信东老师善于总结,总能以简洁、精炼的语言点评,吴长荣老师以全方面的角度出发,再次帮助我们梳理两堂课的教学思路。汪主席能够从敏锐的视角出发,道出教学的本源所在。老师们的精彩点评,也让我们体会到教学之路漫漫。<br></h3> <h3>下午2:00张海华主任还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讲座。讲座围绕着《拥抱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差异的语文渐进式教学研究和实践。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一、关注差异激发兴趣,突破传统,二、基于单元整体设计下的语文支架式教学研究,三、基于语文学科素养建构低年级学生乐读、悦读、会读。其中张主任特别提醒我们语文老师要构建一堂智慧课堂,要关注学生的差异,精心预设教学环节,认识差异,把握生成,利用差异,体现教师智慧。特别在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生她采用了生动的案例,点明如何在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学生乐读悦读会读的境界。讲座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张教授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也指引了我校教师教学努力的方向,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发。<br></h3> <h3>本次教研活动在两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迸发出了绚丽的火花。虽然活动已告一段落,但却激励我校教师的教学情。而两校本次教学交流之花将永远定格在这瞬间,友谊之路也会越走越远。<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