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公共场所是传染病的高发场所,秋冬季又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保护广大家长和孩子们的身体健康,特整理《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充分做好秋冬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br></h3> <h3></h3><h3></h3><h3></h3><h3></h3><h3> 一、秋冬季易发哪些传染病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br></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 二、为什么秋冬季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秋冬季节气候逐渐转寒,宝贝多集中在室内活动,互相接触机会增多,室内门窗关闭较严,空气流通不畅;室内温度较高,给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存活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由于病人或带菌者在室内活动时间增加,他们在咳嗽或打喷嚏时播散出大量的病菌或病毒,使集居于室内的人们更易于互相传播;并且秋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呼吸道的免疫功能也随之降低,这时潜伏在呼吸道内的各种病菌也易乘虚而入,引起发病。<br></h3><h3></h3><h3></h3> <h3></h3><h3></h3><h3> 三、几种主要传染病及症状
(一)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很急,传染性强,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容易造成暴发性流行。临床表现为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极度乏力等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较轻,可有鼻塞、流涕、咳嗽。发病后体温可高达39-40℃,颜面潮红,咽及眼结合膜明显充血。3-4天热退,呈自限性过程。幼儿及身体抵抗力弱者常因并发肺炎而预后较差。<br></h3><h3></h3><h3></h3> <h3></h3><h3> (二)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同时有发烧、头痛、无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发病一到两天后出现耳部疼痛,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边缘不清楚。张口或者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疼痛,尤其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可并发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并发症。<br></h3><h3></h3> <h3></h3><h3> (三)麻疹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发病初期,症状和感冒相似,有发烧、咳嗽、流鼻涕、怕光、流泪等现象。发病2-3天后,口腔内两侧臼齿旁的颊黏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围有红晕。这种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所特有的症状,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发病3-4天后,开始出皮疹。皮疹会按照耳后、颈部至面部、躯干、四肢,最后到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现。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肤,呈充血性皮疹,疹间皮肤正常,2-5天出齐。无并发症病程约10-14天。<br></h3><h3></h3> <h3></h3><h3>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人上呼吸道和疱疹液中,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出疹前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咳嗽、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发热同时或1~2天后出疹。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全身,发展迅速,开始为红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形成疱疹,周围绕以红晕,有痒感,疱液初为透明,后混浊,继发感染可呈脓性,结痂时间延长并可留有痂痕;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如无感染,1~2周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痂痕。<br></h3><h3></h3> <h3></h3><h3> (五) 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肺结核最常见。临床多呈慢性病程,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咯血、低热、胸痛、疲倦、盗汗、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向外界环境排菌的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以空气传播为主。近年来结核病在全球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我国在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印度。早期诊断、正规治疗多可痊愈。<br></h3><h3></h3> <h3></h3><h3></h3><h3> (六)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腹泻。传染源为急慢性病人和带菌者。通过传染源排出的粪便污染手、食物、水源、玩具等或经苍蝇污染食品,经口感染。普遍易感、感染后免疫力不巩固。临床表现:起病急,高热,大便每天10次以上,以粘液、脓血为主,便后又里急后中重感,伴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br></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h3><h3> (七)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br></h3><h3></h3><h3></h3><h3></h3><h3></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h3> <h3> 四、我园关于传染病的预防与做法</h3><h3> 1.我园召开全体教职工预防冬季传染病主题会议</h3> <h3> 2.开展冬春季传染病防治宣传活动,发放告家长书</h3> <h3> 3.加强晨检和班级二次晨检。</h3> <h3> 4.为孩子测量身高时认真仔细逐一排查。</h3> <h3> 5.我园召开保育员专题会议,培训消毒方法。要求周一周三教师要开消毒灯消毒,每天在孩子外出活动时开窗通风,孩子被子毛巾等用品要常清洗晾晒。并对大型玩具和卫生死角进行消毒。</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五、家长应该做到的几点</h3><h3> 1.督促孩子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勤洗手,每次打喷嚏或咳嗽时要掩住自己口鼻,并及时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勤洗衣被,有条件的家庭,每日可以将家中孩子使用的卫生、用具等物品进行适当的太阳光下暴晒消毒。</h3><h3> 2.由于传染病病毒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传播,所以避免孩子接触有流感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的患者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3.适当锻炼、保证睡眠:锻炼可增加血液循环,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维护机体正常抗病能力的有效措施。
4.居家室内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以免交叉感染。
5.平衡营养:偏食挑食的孩子免疫力易下降,为了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合理、均衡营养很重要,家长要有意识地丰富孩子的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多摄取水果蔬菜、食物做到粗细搭配,避免高脂肪和油炸食物,同时督促孩子多饮水,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h3><h3> 6.家长每日关心孩子身体状况。如果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疑似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并将医生诊断结果及时告知学校或园内班主任。
7.留意孩子的健康情况,发现有发热、咽喉发红、出疹等症状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
8.孩子痊愈回园,一定要请医院传染科出具上课证明后才能回园上课,望家长理解。<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 洋北中心幼儿园</h3><h3> 2018年12月20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