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改革开放40年

王国平

<h3>  2018年12月18日上午,我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大会实况,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分享向100名改革先锋颁奖的动人场面。</h3><h3>  以往听领导人讲话,我很少有耐心听完,但今天的讲话却深深地吸引了我,打动了我,习主席的讲话立意高远,旁征博引,情真意切。随着他娓娓道来,40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征途就像一幅幅画卷又浮现在我的眼前,40年艰苦创业的曲折历程就像一曲曲优美的序曲回响在我的耳旁,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我虽然不在100名改革先锋之列,但我同他们一样,一起经历了这一伟大的历史变革,我也是40年改革开放的经历者,参与者和受益者。</h3><h3> 40年前,邓小平同志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是人民的呐喊,这是时代的呼唤!它是多么地振聋发聩!</h3> <h3>  40年后,习主席说:“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这是人民的心声,这是前进的号角!它是多么地催人奋进!</h3><h3>  听了习主席的讲话,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常常在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如果没有恢复高考,我的命运会是怎么样?</h3><h3> 1975年,13岁的我离开家,来到镇上的初中上学,校园是一所古色古香的多座四合院组成的学校,中间是大礼堂,中院四周有回廊,通向周边的多个四合院。校园环境很优美,但学习的环境并不好,镇上街道上的一些顽皮学生都安排在了我们班,连老师也怕他们三分,外来的学生经常受到他们欺负,自习时他们经常捣乱。</h3><h3> 到了1978年,忽如一夜之间,这一切都改变了,全校师生都变了,知识成了宝贵的财富,学生们如饥似渴地学习,老师们尽心尽力的辅导,各种数理化竞赛一个接一个。而我由于学习成绩好,一夜之间成了老师们心目中的宠儿,成了同学们羡慕的对象,连那些爱捣蛋的学生见了我也恭恭敬敬。</h3><h3> 这就是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世界变了!</h3><h3> 两年后,我考上了西安交大,我扛着一个旧的红色木箱,经过一天的颠簸,来到了交大校园。四年的学习紧张而愉快,我毕业了,分配到了西北电管局物资公司工作。</h3><h3> 可以说,恢复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一个农家子弟,一下子进入电力部门这样的热门单位,端上了铁饭碗,全家人是多么的高兴!</h3><h3> 一九八五年的夏天,单位派我去秦岭电厂参加电厂筹建工作。西安到华阴罗敷,现在乘高铁半小时即可到达,那时候坐长途大巴摇摇晃晃要走一上午。六月的罗敷,酷热难耐,工地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我当时年轻气盛,总认为自己是当科学家的料,现在成天签写采购单,发货单,成天与合同打交道,做这些简单事务性工作,一点意思也没有,好在当时进口了一批国外电缆,安装使用说明书现场工人看不懂,我利用两天时间,加班查字典翻译,使得施工得以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对我表示感谢,我自己也有了一点点成就感。</h3><h3> 可以说84-86年两年我是没有太安心工作,成天复习功课准备考研,而我所在公司的领导及同事们以宽容的态度接纳了我,至今想起来都让我感动。终于考上了,也勉强毕了业,分配到了西北电科院,中间除了短暂参与安康水电站及安康至西安南郊变330KV输电线路建设外,5年时间大多数在坐冷板凳,这难熬的时光,一事无成,只好每天学点英语,回家做家务,管儿子。直到1994年,国家向157家大型企业下放进出口权,当时的西北电管局也成立了西北电力对外公司,在整个系统内选调人员,而我以考试第一名的身份得以录取,从此,人生才翻开了新的一页。</h3><h3> 来到新组建的单位,大家都是通过考试招聘来的大学生,研究生,以前又都不太得志,现在一下子参与了时髦的对外交流工作,开始接待外商,积压在身上的能量恨不得一下子爆发出来,对工作充满似火般的热情。</h3><h3> 很快,单位于1995年春节前几天,派我去巴基斯坦参加了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工程,我从轻工市场买了一件几十块钱的西装穿上,离开西安,飞赴万里之遥的卡拉奇。</h3><h3> 我在卡拉奇工作了虽然不到两年时间,却大大地开阔了我的眼界,初次全面接触了工程管理,了解了国际通用招投标规则,及国际工程承包的程序,特别是该项目属于亚行日元贷款项目,其合同及工程施工基本上是按菲迪克条款来运作,这又促使我学习熟悉菲迪克条款。在工程项目部,有几位交大的学长前辈,他们也给了我许多教诲,使我学到了处理问题的宝贵经验。</h3>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在卡拉奇与中巴同事</h5> <h3>  由于工作语言为英语,除了巴方人员外还与欧洲、日本、中东等国家的公司有合同往来,大大提高了我的英语水平。期间有幸去了一趟迪拜,中东阿联酋的一家公司开着游艇,载着我们在波斯湾上钓鱼游览,迪拜的繁华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其间有一位印度籍的总经理对我特别友好,后来闲谈中,他忧心忡忡地说:“现在苏联解体了,唯一能抗衡美国的只有你们中国了,以后世界的和平要靠你们了。”这句话对我震动很大。</h3><h3>  回国后不久,我即被派往陕西宝鸡二电厂建设工地负责进口设备的管理,我在工地上一扎就是好几年,同电厂的领导及现场的工人都结下了极深的友谊,我的工作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期间我曾数次率团赴欧美考察,谈判,召开技术联络会,可以说宝鸡二电厂这个陕西首座百万级火电厂,倾注了我最大的心血。</h3>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供给宝鸡二电厂的设备</h5> <h3>  当时美国的Fuller公司常派人过来,我也两次去他们公司。他们派驻现场的工程师一年约收入6万美元,而我们当时月工资才不到2000元人民币,差距是多么的巨大。有一次我去美国参观了与我们合作的美国华人公司老板台湾人黄总的家,我感到震惊,他的别墅面积约500平方米,坐落在旧金山的一个山坡上,院子非常优美!我没有想到,20年过去了,我也住上了同样的房子。前几年,我打电话给Fuller公司的理查德,邀请他来西安玩,他说没钱,我告诉他到西安后费用我全包,他说来回机票也很贵,三个孩子上大学,确实吃不消。而我自己每年都要出国几趟,也没感到机票负担不起,这真应了一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h3>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在美国技术谈判</h5> <h3>  宝鸡二电厂这一工程我全程参与,学到了许多宝贵的工程管理经验,学会如何同人相处,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我逐渐变得成熟起来。</h3><h3>  宝鸡二电厂还没有完工,公司又派我去新筹建的韩城二电厂负责进口设备工作。</h3><h3> 韩城二电厂属于日本协力基金会日元贷款项目,是西北地区第一座单台容量60万的超临界机组,很多合同都与国外公司签订,从合同的起草完善,到技术协议的谈判,再到安装调试手册的翻译,我几乎参与了全部过程,记得有一次招标,在酒店就住了50多天。</h3><h3> 当时设计单位是西北电力设计院,但设计院的人员,他们的英语都不是太好,所以业主将所有技术协议的定稿全部压在了我身上,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上上下下的认可,也广交了一批朋友,为我日后的创业奠定了一定基础。</h3>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在韩城二电厂</h5> <h3>  可是好景不长,我因自己不成熟不冷静,在会上顶撞了公司一把手而被下岗了,当时我还不到40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我是非常地迷茫!我舍不得离开这个集体,在这里,我有相处了六七年的同事,他们个个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闪光点。记得我刚到公司,请客户吃饭,自己却不会点菜,饭桌上不知道说什么,我每次都希望拉上能说会道的同事;这个平台给了我施展才华的机会,是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又一次找到了自信,在这六七年时间中,我一心扑在工作上,忘了自己,看着两座超百万、超临界火电厂在自己手中拔地而起,我充满了自豪,我曾独自一个人,一次次爬上了高高的锅炉钢架,站在那些我供的设备前,久久不愿离去。</h3><h3>  我想了很多,自从走上工作岗位,多位师傅前辈给了我无私的帮助,给了我锻炼成长的机会,我也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大西北的电力建设事业,我问心无愧,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下决心下海创业,成立自己的公司,专门代理国外机电设备,同样服务于祖国的发展。</h3><h3> 在我创业的初期,多位高中,大学的同学,多位以前工作时的朋友们都向我伸出了援手,我的事业逐渐走上了正轨。</h3>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通过中冶供给鞍钢的减速机</h5> <h3>  近二十年来,在陕西的各大火电厂乃至宁夏、青海、贵州、新疆的部分火电厂、水泥厂,以及国内的几个核电站都有我供的设备在运行,在陕煤集团的各大煤矿上,我供的变频输煤系统每日将地下的乌金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面,全国的大型钢厂除了宝钢外几乎都有我供的设备在运行。</h3>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在60万机组水泵房</h5> <h3>  40年过去了,回首往事,我虽然没有干出太大的成绩,同那百名改革先锋相比,我微不足道,但也有千千万万个像我一样的人,就像大海里的一粒沙子,就像长河里的一朵浪花,汇聚成了无穷的力量,造就了这伟大的壮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h3><h3>  40年过去了,回首往事,感慨万千。闯过了激流,涉过了险滩,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没有蹉跎岁月,没有虚度年华,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学习,兢兢业业的工作,为家庭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和力量。</h3><h3> 习主席说的好:“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在近代以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牺牲,进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今天的幸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作为烈士的后代,也常回忆起家中几代人所经历过的艰辛历程,每每当我想起这些,眼里常含着泪水,这不正就是诗人艾青那句话的真实写照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太深!”</h3><h3> “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全国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而我不就是这画卷中的一棵草,这赞歌中的一音符吗?</h3><h3> 正如一首歌所唱到的那样,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我已年界60,但不一定服老,我愿以这样两句话来结束这一篇文章:披荆斩棘曾开路,勇立潮头再创业。</h3><h3> 祝我们伟大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