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庵同志逝世60周年纪念专辑(3-3 家庭与子女)

清凉山

<p class="ql-block">【编者按】李木庵同志是跨越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的法律家、文学家。毕业于清末京师法律学堂完全科;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检察长、代院长;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顾问等职。2019年是李木庵同志逝世60周年,为缅怀革命前辈,弘扬革命精神,特编辑此纪念专辑三集。内容包括李木庵同志生平、追悼会悼词、生前照片、墨迹、遗作、使用物品、纪念书刊、家庭及子女参加革命情况等。 (2019年3月15日)</p> <p class="ql-block">四、李木庵同志的家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木庵于清光绪十年即公历1884年2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桂阳县正和乡牌楼下村(今属芦村)的一个殷实农家,后迁屋于临近的井水面(现名八栋新屋村)。父辈读书识字,大都远离家乡赴边疆地区听差做官,挣钱养家。祖父李荐本曾任湖北长乐县(现名五峰县)知县,后调任广东揭阳炮台镇,不幸积劳成疾,寿终他乡;祖母何氏诰封为五品宜人。生父李光熙学识过人,先在贵州做知县,受钦差大臣赏识指点,再赴西藏听差。因送粮剿匪劳苦功高,被委任四川察木多(今西藏昌都)军粮府正堂,朝议大夫加花翎同知衔,但不幸48岁时病故西藏江达;生母何寿藏诰封四品恭人。大伯父李光诚,原任广西龙胜理苗分府的五品奉直大夫,后弃官回乡,操持家政。小叔李光钦举家赴贵州镇宁吏政厅听差,五品蓝翎顶戴,后渺无音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因无子嗣,生父李光熙同意将三子李木庵过继长兄为嗣子。李木庵自幼在继父李光诚的精心培育下,苦读四书五经,科举县试中秀才,逐级升入省城长沙岳麓书院、京城国子监、京师法律学堂深造,终成司法界有用之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封建社会里,农村盛行包办婚姻。李木庵自幼奉生父之命,与家乡的田贤良婚配,后生有一女李斐仪。田贤良生于1882年农历11月1日,殁于1953年9月1日,终年71岁,葬于北京福田公墓。奉继父之命,李木庵1913年与自由恋爱的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毕业生沈琳结婚,生有四子二女:李耀平、李石涵、李杰南、李北疆和李德珍、梅林。沈琳生于1895年9月23日,殁于1945年12月17日,终年50岁,1951年5月迁葬于北京市私立青山公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木庵有四子(其二子幼年病故)三女,大都受其影响和鼓励,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革命工作,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他们分别在工业、商业、外交、军队、文教、医学、残疾事业等行业工作,均成为国家行政干部。他们为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也告慰了在天之灵的父亲李木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李木庵子女简历和照片(未经同意,请勿转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李耀平简历</b></p><p class="ql-block">李木庵之长子。1914年农历6月23日生于北京。幼年曾在北平京师公立第四小学堂念书,1934年于北平市立第四中学高中肄业。此后,主要从事小本生意等自由职业,养家糊口,照顾老小。1949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在中共中央法律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办公厅做文书。1954年11月在国务院法制局办公室工作。1959年6月调转到北京市化学工业局北京化工二厂工作,曾任供销科科长,行政18级。1974年6月退休。1982年5月12日在北京病逝,终年68岁。</p> <p class="ql-block">(注:李木庵之二子幼年病故)</p> <p class="ql-block"><b>李石涵简历</b></p><p class="ql-block">李木庵之三子。1919年农历5月27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幼年起,先后在北京、苏州、桂阳、郴州等地读小学。1935年春,在湖南衡阳成章中学读书时,因患脑膜炎致双耳失聪。1938年2月到达延安,参加革命,参与了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筹备工作。1939年6月在晋西北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八旅政治部宣传科任科员;1940年调八路军政治部军政杂志社任校对股长。1941年调任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图书馆资料室主任。194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任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合大学图书馆馆长。1946年11月任东北大学政治资料室主任、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等职。1950年11月出任中国驻瑞士公使馆三等秘书、研究员、研究室代主任。1955年3月回国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史学研究所研究员。1979年9月起担任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专职副主席。1984年12月离职休养,行政12级,享受司局级政治、生活待遇。1988年3月当选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一届主席团副主席。著有《现代民谣民歌选》、《从七七到八一五》、《怀安诗社诗选》、《窑台诗话》等书。1993年2月6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4岁。</p> <p class="ql-block">李杰南简历</p><p class="ql-block">李木庵之四子。1920年农历11月3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少年时,跟随做党的地下工作的父亲,辗转在北平、常州、苏州上小学。1931年,被父亲送回家乡湖南省桂阳县正和乡井水面村(现八栋新屋村),先后在桂阳、郴县、衡阳就读小学和职业学校。1934年赴南京八卦洲协助父亲开展地下工作,进金陵兵工厂做学徒工。1936年初,追随父亲,在西安杨虎城第十七路军总部卫士营新兵排当上等兵,后在参谋处任办公室司书。1936年12月奉父命抵延安,参加革命,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系抗大第二期九队、第三期军事二队学员,并于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抗大毕业,先后任陕北五县警备区司令部(驻绥德)参谋,延安荣军教导院参谋,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参谋处参谋、萧劲光主任秘书兼中央办公厅机要秘书。1943年9月选送绥德抗大总校干部一队学习,1944年11月随八路军南下支队深入敌后,南征湘粤赣,开辟根据地,发展人民武装,建立革命政权。曾任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政治部地方工作组组长、长沙县工委委员、湘北指挥部秘书长等职。在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下,历尽艰难险阻,经组织安排于1946年11月返回延安。1947年3月起参加解放战争,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第六后方医院副政委、副院长、院长等职。归建第二野战军后,任中原军区直属医院副院长、中原军区卫生部队务处副处长。1949年10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政治部秘书处处长、司令部办公室主任。1952年3月任荆江分洪总指挥部办公厅主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建筑工程部办公室主任。1953年1月调北京,任军委总干部部组织处副处长。1955年12月任总参谋部军务部第二编制处处长。1959年8月调任军委工程兵第三工程兵学校副校长,1960年6月28日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发任命书,任第三工程兵学校校长。1969年8月,该单位撤销建制。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李杰南同志遭受造反派冲击和政治迫害,被非法关押审查、强迫劳动改造、收回军队住房等。后经组织平反,赋闲在家,等待工作分配,因长期积郁成疾,于1976年10月8日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病逝,终年56岁。同年12月,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批准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李杰南同志生前行政十级,大校军衔,曾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41年在延安与在中央医院工作的徐化民同志结婚,育有三子:李延、李方、李山。</p> <p class="ql-block"><b>李北疆简历</b></p><p class="ql-block">李木庵之五子。1923年11月19日生于北京。幼年起,先后在北平香山慈幼院小学、西山温泉初级中学、北平私立求实中学等学校读书,高中肄业。1944年6月在山东渤海根据地齐临地区参加八路军,系渤海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部教导队学员;1945年7月任渤海军区警备第六旅政治部宣传队教员;194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起,先后在渤海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队、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十三师政治部宣传队任教员。1949年2月任华东军区南进干部纵队渤海支队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5月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党校、华东人民革命大学 文艺工作团副团长、团长。1950年10月转业到北京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防疫总队任人事科副科长、党总支专职副书记。1952年11月起,在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学习,1955年7月毕业,任卫生部机关党委政治教员。1956年12月调任卫生部干部进修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教员。1961年9月调任中国医科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1964年3月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行政14级。1981年8月27日在北京病逝,终年58岁。</p> <h3><b>李德珍简历</b></h3><h3>李木庵长女。1918年5月1日,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幼年先后在北京京师公立第四小学堂、江苏苏州南门小学、湖南郴县新华小学读书。1934年随父亲到南京八卦洲种地,为父亲做地下革命工作打掩护。1937年9月和妹妹李斐仪同抵延安,参加革命,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留校工作。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入延安大学教育系、财经系学习。毕业后,先后在绥德师范实验小学、陕甘宁边区干部子弟学校、米脂中学教书。1950年到北京,在中央教育部资料档案室工作。1961年调黑龙江哈尔滨市双城县百货公司工作。1981年离休,行政15级。2014年9月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6岁。</h3><h3>(注:1939年9月,前夫张子华因“政治嫌疑”,由陕甘宁边区保安处被捕入狱、病故。李德珍受牵连,亦被关押审查、停止党籍。1943年下半年获释。1983年9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为张子华同志平反,解除对他的“政治嫌疑”,恢复名誉,承认其党籍。1984年中共双城县委组织部落实政策,恢复李德珍党籍,工资级别由19级升至15级,享受处(县)级政治、医疗待遇。)</h3> <h3><b>李斐仪简历</b></h3><h3>李木庵次女。1920年8月25日出生于湖南省桂阳县正和乡井水面村(八栋新屋村)。幼年在乡、县小学读书。1934年随母亲、姐姐等赴南京读书,在八卦洲开荒种地,为父亲的地下革命工作打掩护。1937年9月抵延安,参加革命,进入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选派到新疆迪化新兵营学习俄语。1940年5月返回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1941年12月起,在中共中央社会部工作。1946年1月派往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工作。1946年底,在中共中央社会部直属大连情报处研究室工作。1948年9月在中央军委联络部天津局研究室工作。1950年11月起,随丈夫冯铉大使在中国驻瑞士大使馆工作,任二等秘书。1959年5月回国后,在中央调查部二局工作。1970年2月,下放到山东邹县中直西苑机关东风五七干校劳动生产。1972年8月调回北京,在国家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任外事组副组长。1979年2月调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任亚非拉处副处长。1982年12月离休,行政13级,司局级待遇。1996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h3><h3><br></h3> <h3>梅林简历</h3><h3>李木庵之三女。1926年6月5日生于北京。小学毕业于北平香山慈幼院二校,中学毕业于北平市立第三女子中学。1945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系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合大学政治班学员、晋察冀军区联络处英文训练班学员。1945年9月任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音乐组乐队队员。194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1月转业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任音乐编辑。1961年9月调山西省电影制片厂任音乐编辑。1962年6月调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任保管股副股长。1964年9月调任山西省文化局艺术处处员。1970年9月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到山西省闻喜县插队。1972年10月调回太原,任山西省艺术学校音乐科办公室副主任、指导员。1981年1月任山西省戏曲学校教师。1983年12月离休,行政17级。2017年6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