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热身的三个问题:</h3><h3>1)什么叫全人健康?</h3><h3>2)你对古中医了解多少?</h3><h3>3)中医与西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h3> <h3>一个人在精神上、情感和身体上都没有任何不适的状况,自我感觉没有疾病,这还不能算“全人健康”。</h3><h3>灵和魂与身体之间有活泼、和谐的互动,天、人、地三才合一,这才称得上全人健康!</h3><h3>但是,全人健康也並非是完美的健康,因为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在衰老,逐渐迈向死亡。所以,完美的健康必须要有一种至高无上的崇高信仰为基础,要把人间互爱为做人的宗旨,以德养生,以道养命,用“善”字贯穿人生。</h3><h3>人的注意力不应全放在更好的健康上,而应该想着如何实现公认的人生目标,心有靈属,方能健康永随!</h3><h3><br></h3> <h3>要想了解“古中医”,首先要知道“中医”的概念。若找百度,只会出现一堆模陵二可的医学解释,深度还不够的。“中医”只是一个概念,既不是哲学,也不是理论,它是按天地演生出来的养命之道,合于术数,法于阴阳,中医文化和中华文化都是以天论之,以天时论人时,以天道论人道,以天理论人理,以天德论人德。从广义上来说,它是五千年中华先贤们为了生存在大自然当中所总结出来的一套阴阳五行道论,它从外因推内因,把人体中的五脏六腑应对于宙宙中的金木水火土,通过河图的六与洛书的九,组成了自然的阴阳之道来养命,以德养生,以道养命,这成了“中医”的核心。河图是自然的象,周始循环的天道,以五为中心带动四维空间,这与调理人体是对应的,这,也就是“中”的来历。人的疾病产生是与天道不同步所产生的,它是动态的,需要用动态的手段来调理。如果用静态的仪器或手段来处理,那只能治表不治里,更谈不上用天道来养命。五脏六腑的失衡,有待于用物性之偏来弥补五脏之偏,这就是中医的精髄!</h3><h3> “中医”的灵魂是味道学,用五味来调整五脏之偏。汤液学说本来己经失传,幸而在民间还能找到一点痕迹,以往的李时珍、华佗、扁鹊、张仲景等杏林前辈均是汤液学的蛟蛟者,他们发展了各种中医理论,撰写了本草纲目、千金方,伤寒论,黄帝内经,黄帝外经等一批名著。然,其灵魂都离不开五味汤液。顶级的汤液是用米谷和一定量的食材泡造出的醪醴汁,此乃“养命之魂”。</h3><h3>可惜的是“阴阳”被打进冷宫一百多年,许多人以为是玄学,这是一种误解,相信不久的将来,真正的中医能重新站起来,拾起古先贤的自然文化,尊重历史,尊重先贤,古中医方能重现光芒,造福人类。</h3> <h3>中医与西医是有根本性的差别,互相印证、共同进步才是医疗界的正确方向。</h3><h3>中医用的是“道”论;西医着重的是实证论。</h3><h3> 中医讲究的是一个“合”字,它把天人地合在一起去考虑养命和治病;治疗慢性疾病中医是十分可靠的。而西医用的是一个“分”字,它把人体内所有唯物参数细分出来,侧重用一些高尖端的分析仪器来判断人体某时某刻的状况。这用于应急的抢救是很有效的。</h3><h3>然而,人的精气神的测量,人的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等一些无形的,摸不着边的东西用仪器是测不出来的 。这些无形的东西只能凭着“道”论才能分析出来,这是中医的优势,但也造成长期以来阴阳被玄学包起来的原因之一。</h3><h3>中医治病可以有二种方法,一是求自己,二是求中医生。而西医治病只能是求西医生。相信将来“道论”和“实证论”能相互结合,产生再一轮的飞跃。</h3><h3>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爱人救人的十字仁义之术都是共通的,医德必须放在首位,这也就是许多医学院都把“医德”课放在第一课的缘故,缺乏这种德行的人均不能当白衣战士,这是原则。</h3> <p>医之精髓(清经方实验录)</p><p>夫医,求其效而已矣,孰能效者,是即为新,故窃谓仲圣之书历万古而常新者,义在此也。 </p><p>若眩于机械之新奇繁缛,震于解剖之精微细致,惑于提炼之纤巧玲珑,而治效却渺如者,犹曰此新医药也,窃有疑焉!</p><p>(自译:凡医者,必求其医治效果,效果显能者便视为新的方法。圣医张仲景的名著能流芳百世是历代名医的不断创新的结果。倘若只是着眼于一些医疗机械的新颖,或受到解剖学的影响,或迷惑于一些精微的分子细胞等影响,而其治疗的效果又很微弱,其医药被不断夸大为新药,这令人不得不怀疑其真正的效果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