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在幼儿园吃饺子了

star

<h3> 明天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说到冬至节,可能不是每个孩子都知道。就在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示了她赋予农耕文明的“时间智慧”。</h3><h3> 传承文明,陶冶情操,一直是我们希望给予孩子的教育。在冬至来临之际,就让我们借着这个契机,给孩子上一节生动有趣的生活课。</h3> <h3>  冬至,夜长昼短,古人这一天要祭祖,然后彼此贺冬。“其夜,家奉神佛前并主人卧室燃灯达旦,主家宅光明,攒火围炉,合家共坐,以助阳气”,与除夕守夜差不多了,故有冬至大如年的这一说法。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也是从冬至之日起,就进入了 “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h3> <h3>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h3><h3> 每年农历这天,不论贫富,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这种习俗,据说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年轻时,张仲景曾在长沙做过官,后来年龄大了,就告老还乡了。还乡的时候,正是腊月,寒风刺骨,雪花飘飘,沿路的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看了非常难过,就令弟子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为百姓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又喝了“祛寒汤”,只觉得浑身发暖,两耳发热,更神奇的是,那冻裂的耳朵,不出半月都好了。为了纪念这位“医圣”也为了冬天不冻耳朵,人们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h3> <h3> “冬至到,吃水饺”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在传统节日冬至来临之际,为了让孩子吃上一顿可口的饺子,从九点开始,灶房里是一片热闹景象,教师们各个激情满满的包饺子,现场繁忙而有序,气氛欢快而轻松,教师们人人动手,用心为孩子们送上节日礼物。忙碌了一上午,到了开饭时间,浓浓的饺子香已飘荡了整个园所……</h3> <h3> 在孩子们的期待中,教师们一边给孩子们分餐,一边给孩子进行讲解,让孩子们了解了冬至吃饺子的由来,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了家乡传统的节日气氛。</h3><h3> 看着宝宝们吃着香喷喷、热腾腾的饺子,老师们由衷的感到开心和欣慰。</h3> <h3> 老师们希望借着冬至节气,让孩子们感受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同时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了教师的爱心,从而让宝宝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受到无尽的暖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b>古人说:“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祝全园老师和小朋友们冬至快乐,岁岁平安!!!</b></font></h3>

冬至

孩子

饺子

张仲景

吃饺子

教师

感受

耳朵

冬至节

大如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