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亲爱的同学们:</h3><h3> 花开花落,时光如梭,2018年离我们渐行渐远,崭新的2019年已向我们阔步走来。特此祝愿各位家长、老师、同学在新的一年里,有着新的收获、新的成长!</h3><h3> </h3><h3></h3> <h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h3><h3>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人们独特的文化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讲,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是我们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传统佳节是我们“活着”的文化,闪耀着中国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优美而神秘的光芒,足以使中华民族为之而自豪!</h3> <h3>党的十九大更是倡导国人要文化自信,作为中国人,我们决不能冷落自己的传统节日。因此,我们向全校所有师生及家长发出倡议:我是中国人,拒绝过“洋节”!</h3><h3> “洋节”,顾名思义,就是欧美等西方国家的节日,“洋节”主要有:2月14日情人节、4月1日愚人节、10月31日万圣节、12月25日圣诞节等。平安夜、圣诞节等,这些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西方节日,因其特殊的文化底蕴和异域风情,加之一些机构和个人的极力推介,受到中国一些年轻人的追捧,商家也借机造势,营造气氛,吸引消费者,洋节的社会影响是越来越大,让许多民族节日相形见绌。</h3> <h3>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文件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体现自身文化特色,彰显华夏文明悠久厚重的历史,自觉抵制过“洋节”,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守护我们的民族传统,保持我们的文化基因,认同并支持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这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h3> <h3>在此,学校向广大师生和家长提出倡议:</h3><h3> 1、坚持文化自信心,弘扬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向我们身边的朋友及亲人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传承者。</h3><h3> 2、理性思考,拒绝被动过“洋节”:理性地看待西方节日,不盲目仿效、不跟风、不媚外、不组织、不参与圣诞节的聚会与狂欢;不转发与“洋节”有关的短信、微博、微信。不以过节为名,在校园内悬挂与圣诞节相关的装饰物品;不互赠与“洋节”有关的礼物等。</h3><h3> 3、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系列宣传介绍,向学生宣传不过“洋节”的理由;各班通过微信、短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拒绝过“洋节”,倡导民族文化深入家庭,号召家长不带孩子参加平安夜活动、圣诞节聚会等。</h3> <h3>赞天地之化育,我感恩,过春节!</h3><h3> 报四时之恩赐,我温暖,过中秋节!</h3><h3> 感先贤之圣德,我学习,过端午节!</h3><h3> 念祖先之恩德,我思远,过清明节!</h3><h3> 孝亲人之大恩,我感动,过重阳节!</h3><h3> 让我们甩掉陋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此,我们呼吁大家拒绝“洋节”,传承文明,过中国节。 </h3> <h3> 九台区营城第一中心学校 2018年12月21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