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愿望</h3><h3>文/逸葭(刘立新)</h3><h3> </h3><h3> 父亲已经79岁了,头发也花白了,原先硬朗的身体,现在也渐渐潺弱了,走路也没有以前健步如飞了,由于我的工作比较特殊,繁忙,今年年前我利用换休假专门回家了一趟,去看望父母亲,父亲如果在以前我回去时,总是说我和你妈都好着呢,你不用操心,好好干好你的工作,好好过好你们小家的日子,把娃照顾好,今年父亲却是坐在我的面前,总是要我陪他说说话,咱村拆迁建厂了,安置房也没分下来,啥时候回迁住进去,你问下,我老了,我得住在自己家里,我赶紧劝他,相信政府会尽快分房的,分好了,我就马上给你装修,让你住进自己的家里。又说:我想到咱村的地方转转看看,我就赶紧开车拉着父母亲一起回村里,村子已经被围墙圈了,大门口有门卫值守,除了工作人员,外人及车辆不得进入,我给门卫解释了一下,说父母年纪大了,想回原先的"家”看看,门卫听说我们是拆迁户,又看老人故土难舍的心情,也乐意让我们进去,我们陪伴父母漫步走进这魂牵梦绕爱的深沉的土地,踩着凹凸不平的小路,仿佛走进了一个生命的港湾,在这生活的日子里,生命中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因为在我心里我此生永远也无法走出那片土地,那种对土地的情感早已融入到我的骨子里、血液里。边走边陪伴父亲说话,父亲又说,村里以前有块埋葬老人的墓地也迁了,以后我老了,不知埋那了,村里你几个叔都把墓址选好了,在关市村,我也想老了以后去那,同他们在一起有个伴,你去看看,我说:爸,你放心,我给你办好。父亲说:老了有块息身之地,我就心满意足了。我陪着父母在村里各个点转了有两个小时,满足了父母心愿后,回到住处,今年春节期间,父母亲又当着我们兄弟媳妇儿孙面,又提到买块墓地的事,我赶紧又驱车前往公墓了解情况,详细给父母亲说明。办理流程,并请他放心。父亲这才放心的说,最后的一点心事了。我就放心了。</h3><h3> 父亲常常给我们说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年老体弱时落叶归根,我本来就是属于这片土地,我的出身,归结于那片土地。现在回不去了,听到这些令人伤感的声音,我们兄弟都险入深深沉思。我现在步入中年之后,当我重新来看过自己,我开始试着总结我的优点、开始欣赏自己的时候,我也终于明白,我的很多生活勇气和力量,也是来源于那片土地对我的抚育,我的骨子里固执地流淌着这片土地带给我的安全感。如果说,在茫茫人海中我还能始终向善保持一颗向上的心,始终如一地充满了爱的力量,这些放之四海而皆闪闪发光的优点,都来自我曾经生活的那片土地对我的滋养。</h3><h3> 我是那片土地里成长起来的孩子,走出那片土地的我,曾经跌跌撞撞,泪流满面,在异乡不辨东西南北的日子里,我经常梦回故乡,体会那片广袤的土地带给我的力量后,满血复活再去坚实地迈开步子。</h3><h3></h3><h3> 离开故乡高陵朝李村已经31年了,我曾经多次踏上回乡的路,遥望这片土地,我的爷爷奶奶长眠于此地,但响应政府号召,已迁至殡葬馆里安置了,此生就此别过,来世再不相见,这片我记忆中的土地,村庄,房子,家终成回忆了,我也知道是我和这片土地最亲密的纽带,就是我的家,家人,亲朋好友们及常眠在这里的祖先们,这里就是我永远斩不断拔不出的根,我对他最好的祭奠就是从来没有淡化的、越发浓烈的对这片土地的情感。每每,我会因为想念这片土地,想念曾经安睡在这的爷爷奶奶。而越发地眷恋这片土地。如今,父亲年级大了,说的都是后顾之忧,作儿女的何尝不理解父亲的初衷呢。</h3> <h3>作者简介:</h3><h3></h3><h3>逸葭,原名:刘立新,陕西西安市人,转业军官,公安干警,自幼酷爱诗词、散文。一直以来,笔耕不辍,作品多发表在《警营文化》、《政工论坛》、《阳光报》、《西部周刊》、《诗词文艺》网络平台上,系《冰洁诗刊》签约诗人,发表的主要诗歌和论文作品有《叮嘱》《母亲》《父亲》《水韵江南》《沉淀》《塞上行》《不舍的情怀》《捧一把鲜花给你》《春熙路行》《知已》《秋雨》《追赶超越》等460余首(篇),部分作品入选《中国当代真情诗典》《中国实力诗人诗选》及《现代诗经》选刊,2017年征文大赛《阳光三十年、因为有你》作品荣获一等奖,2018年5月30日,荣获首届"冰洁杯·全国十大影响力诗人"荣誉称号。2018年8月征文:人民警察我的梦.荣获一等奖。10月征文:抓党风廉政建设要常严常实.荣获二等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