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肉网参糊</h3><h3>二.奉式三鲜</h3><h3>三.针菇蹄髈</h3><h3>四.鸭子芋艿</h3><h3>五.酱烤猪头</h3><h3>六.鱼鲞烤肉</h3><h3>七.贡品奉蚶</h3><h3>八.乌贼大烤</h3><h3>九.红膏呛蟹</h3><h3>十.大汤黄鱼</h3><h3>文 / 图 / 编辑</h3><h3>餐饮协会/汪京方/汪京方</h3> <h3>一.肉网参糊</h3><h3> “月半吃餐酒,初一等起首”。在生活水平不高的那个年代,能够吃上一餐酒席是何等幸福之事?小时候最为期待的就是跟着大人去吃酒。在老一辈奉化人心目中,“八大八小”是当时主人家待客的最高规格。</h3><h3> “八大八小”是对奉化宴席特有制式“八大碗八小碗”的简称。旧时,在外的奉籍商人、官员颇多,回乡时常在家中摆宴席,家厨用本地特产,结合外埠菜式烹制菜肴招待客人,久而久之形成了“八大八小”的格局。</h3><h3> 肉网参糊是“八大八小”中的头菜,也是正宗奉化老底子的味道,是一道以鱼肚入味的知名菜。“肉网参”,用料颇为讲究。肉,选用农家猪的前腿肉;参,选用梅花海参;网,则是“鱼肚”。它是由正宗的野生大黄鱼肚胶制而成,往昔野生大黄鱼多,鱼肚又大又厚,敲在一起晒干,就像一根根尺把长的金条。治馔时先用食用油发置或食盐炒发“鱼肚”,佐以土鸡汤汁,加肉末、梅花海参,勾芡后淋入蛋液、浇上麻油、撒上葱花,一道香气四溢的“肉网参”做成了。此菜口感鲜醇,鱼肚软糯,美不可言,是无上逸品。而后厨师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良,将黄鱼胶换成了其他鱼胶和鳗鱼肚,其中颇为出名的“鳗膏羹”就是在肉网参的基础上演变而来,鳗膏金黄松软,再搭配上芹菜,芳香四溢,吃过的人赞不绝口。(注奉化方言“胶”“膏”同音)</h3><h3>【主料】海参 鳗膏【辅料】肉末 鸡蛋</h3> <h3>备食材【主料】海参 鳗膏【辅料】肉末 鸡蛋</h3> <h3>刀切碎</h3> <h3>过热水去腥</h3> <h3>二.奉式三鲜</h3><h3> 奉化依山傍水,地理条件优越,而奉式三鲜是最能体现奉化资源的菜肴。三鲜,美其名曰由三种鲜味组成。最早的奉式三鲜出现在奉化老一辈传统酒席“八大八小”上,那道“松肉三鲜”,鱼鲜、肉鲜、蛋鲜俱全,松肉配伍,味道鲜美,风味独特,为奉化独创。</h3><h3> 早期的松肉三鲜只是用面粉炸成果,婚宴前一天搁置留用,婚宴当天将面粉果再炸一次,随后用面粉果打底,将备好的肉丸、笋片、蛋片和猪肚扣进碗里,浇上汤汁便可。</h3><h3> 如今的三鲜里含的菜式越来越多,肉丸配上鲜虾,蛋片再配上猪肚、黑木耳、青菜、笋片,还可以加上粉丝煲汤,除了更丰富可口外,也让三鲜多了蔬菜的清新。</h3><h3> 随着市民口味的变化,奉式三鲜不断改良,但又慢慢回归传统。这道菜做工繁复,一道菜里有肉丸、鹌鹑蛋、猪肚、蛋糕等材料。“蛋糕”是其一大特色,老三鲜里的“蛋糕”是用鸡蛋液煎出来的,煎得厚厚的两面焦黄,用石板压成片状,然后用斜刀切成片垫在碗底,上面再放上肉丸、猪肚等食材,上锅蒸好以后倒扣在盘子里,色香味形俱全。这一道奉式三鲜入口,吃的是满满的回忆。</h3><h3>【主料】猪肚 猪肺【辅料】肉末 鸡蛋 冬笋</h3> <h3>蒸</h3> <h3>三.针菇蹄髈</h3><h3> 猪肉是很好的滋补食材,有滋养脏腑、滑润肌肤、补中益气的效果,猪肉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肌间脂肪,经过烹调加工后肉味鲜美,成为人们餐桌上最常见的肉类食材。对奉化人而言,以猪肉为食材,有一道不得不提的传统美食,那就是针菇蹄髈,这道菜不仅是老一辈奉化人记忆中最高规格的酒席菜肴,也是一道唤起乡情的美食。 </h3><h3> 针菇蹄髈是奉化婚宴里的一道重头菜。结婚前一天要吃“杀猪饭”,主人家杀猪宴请亲朋好友。一只猪四只蹄髈,要留给最重要的人吃,男方挑轿前担(也称肚痛担)到女方家时要给一只,婚宴上娘舅桌一定要放一只。奉化人说的蹄髈(方言称为胖蹄)在宴席中是“八大八小”中“八大”的菜品之一,它与红焖羊肉、松肉三鲜、肉网参、酱烤猪头等极具奉化特色的本帮菜形成最高规格的酒席必备。 </h3><h3> 蹄髈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可加速新陈代谢,有养颜调理之功效。蹄髈以留骨前蹄为好,配以金针菇、黑木耳等食材,这道针菇蹄髈肉质绵密,不仅融入了现代人对健康生活理念的追求,也能唤起老奉化人的美食记忆,记忆中这道菜从未缺席于各种重大场合,它成了一道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的传统经典菜肴。 </h3><h3>【主料】蹄髈 【辅料】针金菇 黑木耳 冬笋</h3> <h3>四.鸭子芋艿</h3><h3> “跑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作为奉化名特优农产品的奉化芋艿头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奉化人至今难忘这样一段佳话:1985年冬,时任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奉化考察,当晚入住二招四号楼,晚餐有四位党中央、省委、市委、县委书记在胡耀邦入住的房间用餐,只有鱼、肉、青菜和青椒豆腐干两荤两素一个汤。厨师觉得太简单了,就加了一个菜:红烧奉化芋艿头,胡耀邦同意加在工作人员的餐桌上。这顿晚餐简单朴素却极具奉化特色。</h3><h3> 据《奉化市志》介绍,芋艿,一名“岷紫”,原产热带。南宋监察御使、太学博士陈著(奉化三石人)曾在《收芋偶成》一诗中写道:“数窠岷紫破穷搜,珍重留为老齿馐。”这里所说的岷紫即芋艿。明代中叶,浙南一带传入魁芋类大芋艿,因主食芋头,故又名“奉化芋艿头”。</h3><h3> 芋艿头在奉化区种植至少已有三四百年历史,是传统的优良农家良种。不是所有的芋艿都能称为“奉化芋艿头”,如今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奉化芋艿头,是经长期去劣选优栽培,精心培育的特色农产品。奉化芋艿头个大皮薄,肉粉无筋,糯滑可口,既是蔬菜,又是粮食,“可烘蒸、生烤、热炒、白切、做糊、烧汤、煮冻,若烘蒸,其香扑鼻;若煮汤烧羹,爽滑似银耳,甜糯如汤团。”不但食味佳,而且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h3><h3> 1996年,奉化市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学会和《中国特产报》联合命名为“中国芋艿头之乡”。而今,奉化芋艿头不仅成为奉化人的家常菜肴,更是宴请宾客的必备佳肴,用鸭子烧芋艿也是一道美味的名菜。</h3><h3>【主料】鸭子【辅料】光芋艿子</h3> <h3>五.酱烤猪头</h3><h3> 奉化有一款特色菜叫酱烤猪头,现在在菜场、店铺里、淘宝店都能买到。薄脆的咸光饼上裹着熬得焦黄的糖浆,上面撒了芝麻、红绿丝或是苔菜碎,闲暇时刻来一块,似乎有一种魔力,一口下去便停不下嘴来。</h3><h3> 相传明朝戚继光在奉化沿海抗击倭寇,替奉化人民消除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百姓无以为报,抬了猪头、老酒、咸光饼等去慰劳部队,但是戚家军纪律严明,坚决不收酒肉,只留下了咸光饼作干粮。百姓们见戚家军不肯收礼,心里过意不去,一定要表示一点心意,再说猪头已经烧熟,不吃肯定会坏,这可如何是好?这时,人群中有个老厨师提议,把猪头肉切成咸光饼一样大小,和咸光饼烧在一起,戚家军肯定分辨不出来,只要他们收下了,就不会再退回来。于是众人忙碌起来,切的切,烧的烧,做成了这种特别的点心。戚家军乍一看,以为是咸光饼,就收下了。自此,一道名点就这样诞生了,酱烤猪头的叫法伴随着做法也流传到了今天。</h3><h3> 酱烤猪头早期曾出现在婚宴上。早年办喜事的人家,通常都会提前一天杀猪宰羊,那天的晚饭也就是俗称的“杀猪饭”。猪肉是喜宴上的主菜,但是猪头怎么办呢?聪明的奉化人民就想到了把猪头肉切成薄片,与咸光饼一起加糖炖煮,夹一筷上来,是拉扯不断的糖丝,一口咬下去,先是甜甜的糖浆,再是酥脆的咸光饼,味道真是绝了,而且甜甜蜜蜜的口感非常符合婚礼的寓意。婚宴上要有酱烤猪头也就成为一种习俗流传了下来。</h3><h3>【主料】咸光饼【辅料】猪头肉 麦芽糖 红枣</h3> <h3>熬</h3> <h3>六.鱼鲞烤肉</h3><h3> 旧时,当地渔民出海捕鱼的周期非常长,来回需要半年多。渔民捕到鱼后,为防止腐烂,只得腌制或晒鲞。而晒鲞既能减轻重量,又便于长期保存,且风味独特,一直流传至今。山珍与海味的结合,便催生了奉化最脍炙人口的一道鱼鲞烤肉菜。过年时节,奉化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大锅鱼鲞烤肉。</h3><h3> 山里头的笋干、海沿头的鱼鲞,配与猪肉同烹,质感酥软,既有浓郁的鱼鲞咸香,又有笋干的清香,丰腴的五花肉让这两者更结合得缜密,三味相渗,各尽其妙。此菜油而不腻,鲜而不腥,被列为浙江传统名菜。奉化最出名的要属乌狼鲞烤肉,选用风干后的河豚鱼干烤肉,不过由于乌狼鲞的特殊性,也有不少人选择用其他鱼鲞代替,如野黄鱼鲞、米鱼鲞、乌贼鲞、白鲞等,也是不错的美味。在海沿头人的风俗里,米鱼鲞营养丰富,还是产妇生产后恢复精力必不可少的补品。 </h3><h3>【主料】白鲞【辅料】五花肉 笋干</h3> <h3>七.贡品奉蚶</h3><h3> 据《奉化市志》介绍,奉蚶,又名“泥蚶”“芽蚶”“血蚶”“花蚶”,产于鲒埼、桐照一带,为奉化独有品种,是蚶子中较著名的一种。奉化蚶子粒大肥壮,肉色鲜红,细嫩鲜美,咸味适中,无含口泥而著称,冠名“奉蚶”。据元至正《四明续志》载,元代奉化已有人工养育,谓之“蚶田”。明嘉靖间,有蚶田4亩2分。2006年11月,在奉化白杜村一座西汉中晚期的古墓中挖掘出一罐奉蚶,是墓主的随葬物品。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奉化先民已经普遍食用奉蚶。</h3><h3> 奉蚶养殖历史悠久,早在唐元和四年(809年),被列为“贡品”。奉蚶营养丰富,蚶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十八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有滋补作用。奉蚶主要养殖区在鲒崎、莼湖一带,这里地处象山港底部狮子口,温度和盐度适宜,滩涂以泥沙质为主,水质肥,饵料充足,适合泥蚶生长。所产蚶子颗粒较大,蚶肉肥满,蚶血鲜红,无泥腥味,肉味极鲜。</h3><h3>【主料】大奉蚶</h3> <h3>八.乌贼大烤 </h3><h3> 奉化位于象山港北岸,有海域96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长61千米,是个半封闭海港。海域内水产生物种类繁多。因此,奉化人的餐桌上总是少不了鱼、虾、蟹的影子。</h3><h3> 笋亦是奉化百姓家中常见的一种食材。毛笋滋味鲜美,营养丰富,享有“素食第一品类”的美誉。尤其是冬笋,细细切丝,配上一小撮咸菜,无需其他辅料,大火烧开坠入一点盐,便是冬日里最鲜美的一碗汤。</h3><h3> 聪明的主妇总能利用当季时令食材,玩转出一道道“接地气”的家常菜。在这个冬笋、雷笋相继上市的季节,不得不提一提乌贼大烤这道菜。</h3><h3> 冬笋、墨鱼都是这个季节最时令的食材,配以五花肉同烤。墨鱼吸收了五花肉的油脂,香气四溢,口感筋道弹牙;冬笋的爽脆中和了五花肉的肥腻,又给整道菜添了一丝清香;五花肉软糯酥烂,油香中又带有一丝海味。这样子一碗荤素兼有,味美鲜香,咸淡相宜,嚼头十足,色泽油亮的家常菜出炉了。盘中不多的一点汤汁浓缩了墨鱼和猪肉的精华,浇在白米饭上,可以连吞三大碗。我亲眼目睹此菜肴的烹饪,佐料里加入红乳腐酱是个关键,如果用整个小乌贼鱼烤更出彩。</h3><h3>【主料】墨鱼 五花肉【辅料】冬笋</h3> <h3>九.红膏呛蟹</h3><h3> 每年秋冬时节是梭子蟹上市的季节,梭子蟹膏色红亮,肉质糯绵,营养丰富,是奉化过年时节家家户户必备菜品之一。</h3><h3> 用“活色生香”来形容红膏呛蟹,是最妥帖不过了:“活”指活的梭子蟹,且要挑圆脐母蟹;“色”指呛好的蟹膏红肉白;“生”是生的直接吃;“香”是至咸又透着骨鲜的香。</h3><h3> 对于奉化人来说,一只膏满脂丰的鲜梭子蟹的最好归宿,是做成呛蟹或蟹糊。一般用十斤水和三斤盐的咸水来腌蟹八小时左右,蟹黄已成了软糯的金红色,而蟹肉则是白生生的果冻状,抿入口中,一下子陷入呛蟹最令人期待的糯、滑、鲜、黏的质感,整个口腔骤然沦陷在呛蟹那略带海洋气息的脂膏中,那种咸咪咪透骨鲜的味道,让人满口生津,愉悦身心。此时,一碗滚烫的泡饭,就着一片冰凉的蟹壳,那滋味可以在舌尖上绕梁三日了。</h3><h3> 奉化人对呛蟹的痴迷已经到了嗜之如命的地步了。病后乏力,不思茶饭,剁一只红膏呛蟹,胃口立马来了;喝高想吐,呛蟹一来,还能吃三碗泡饭。这呛蟹是泡饭的最佳搭档,被奉化人形象地称为“塞饭榔柱”。</h3><h3>【主料】大咸蟹</h3><h3><br></h3> <h3>十.雪菜大汤黄鱼</h3><h3> 奉化的味道,可以说是“透骨鲜”。童谣里唱:“红膏呛蟹咸眯眯,大汤黄鱼摆咸齑”,这里面的红膏呛蟹、大汤黄鱼的滋味,似乎伴随着奉化人一生的舌尖记忆。雪菜大汤黄鱼现在不仅是奉化酒楼、饭店常年供应的传统名菜,也是奉化民间筵席上的上等菜肴,也是宁波十大名菜之一。</h3><h3> 在奉化,雪菜被称为咸齑,指用新鲜雪里蕻菜用食盐腌制成的,带着黄绿色的腌菜,或用二次发酵而变得干松的“倒笃咸齑菜”。雪菜是奉化每家每户常备之菜,有 “三天勿喝咸齑汤,两脚有点酸汪汪”、“咸齑炒炒,冷饭咬咬”等俗语,形容虽然过得清苦却能吃得有滋有味的生活态度。</h3><h3> 黄鱼鱼体肥壮,肉质结实,汤汁乳白浓醇,口味鲜咸合一,具有补虚调理、贫血调理、失眠调理的功效。大黄鱼那呈花瓣状的肉质、香韧细腻的嚼劲,用雪菜“吊”出来的那点鲜味儿,那爽滑多汁的口感,搭配雪菜的一鲜一咸,暗藏小时候味蕾的熟悉,是所有奉化人心里挥之不去的乡愁。</h3><h3>【主料】大黄鱼【辅料】雪菜 冬笋</h3><h3><br></h3> <h3>奉化十大传统名菜</h3><h3>1. 肉网参糊: 江建定</h3><h3>(主料:海参、鳗膏,辅料:肉末、鸡蛋)</h3><h3>2. 奉式三鲜: 蒋孝祥</h3><h3>(主料:猪肚、猪肺,辅料:肉末、鸡蛋、冬笋)</h3><h3>3. 针菇蹄胖: 江安裕</h3><h3>(主料:蹄膀,辅料:针金菇、黑木耳、冬笋)</h3><h3>4. 鸭子芋艿: 蒋孝祥</h3><h3>(主料:鸭子,辅料:光芋艿子)</h3><h3>5. 酱烤猪头: 江建定</h3><h3>(主料:咸光饼,辅料:猪头肉、麦芽糖、红枣)</h3><h3>6. 鱼鲞烤肉: 乌惠民</h3><h3>(主料:白鲞,辅料:五花肉、笋干)</h3><h3>7. 贡品奉蚶: 江云海</h3><h3>(主料:大奉蚶)</h3><h3>8. 乌贼大烤: 乌惠民</h3><h3>(主料:目鱼 五花肉,辅料:冬笋)</h3><h3>9. 红膏呛蟹: 江云海</h3><h3>(主料:大咸蟹)</h3><h3>10.大汤黄鱼: 江安裕</h3><h3>(主料:大黄鱼,辅料:雪菜、冬笋)</h3><h3></h3><h3>2018.12.11于溪口应梦园制</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