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心若雪

<h3> 曽经在镜子前,在心里无数次的打量过自己,到底像我妈还是像我爹?但我感觉都不像,没有像我妈的宽容厚道,也没有像我爹的风趣幽默。听小姨说,我像我婆,相貌像,脾气更像,我便窃喜,好!我就愿意像我婆!</h3><h3> 从我记事起,我就是我婆的尾巴,记忆最深的就是提着草粑跟着我婆去庙里磕头,婆磕几个,我也磕几个,这也是我关于小时候最开心的记忆了。</h3><h3> 婆是虔诚的佛门弟子,在房间里供奉佛像,设立佛堂,每天天刚麻亮,婆就起身,洗脸漱口,然后就在佛堂前点亮清油灯,上香念经,每天晚上也是如此,上香念经之后婆才上炕。一年之中婆在家的日子里,天天如此。</h3><h3> 婆的很多经本都是我誊写的,虽然婆一个字也不识,但念得字字清楚,从不含糊,从我么念书开始,婆就带着我去别人家里学经,小孩子记性好,几遍之后就背下来了,然后就在家里无数遍的给婆教,婆读错的地方我就笑,有时候也生气,嫌她学不会。慢慢的上学之后就变为去别人家给婆誊经,回来慢慢教给她。当然也给别的婆婆誊婆学的新经。婆的好多经,我都会念,有些时候,我俩一起念。</h3><h3> 婆有四个孩子,更有很多孙子,婆不偏不倚,每家中有个最爱的,当然我就是那几个宠儿之一,我和婆还有姐姐睡一个炕,我和婆一头睡,姐睡另一头,婆总说姐太占地方,总夸我睡相好。睡在婆旁边,婆冬天给我掖被脚,夏天给我扇扇子,深夜帮我赶蚊子……</h3><h3> 婆的佛堂前总有好吃的献果,婆也总是舍不得给其他人吃,我却例外,经常偷吃之后婆却视而不见,或者有时候会嫁祸于姐,害得姐被婆训一顿,都说婆心偏,那时候我也纳闷,婆心为啥这么偏!</h3><h3> 都说婆媳关系不好处,但从婆那里,从未看出来,婆和妈相处那么多年,没有红过脸,妈总是把第一碗饭让婆吃,婆也总是先在佛堂供奉之后才吃。婆和妈娘家在同一个村,婆总跟人家夸她媳妇有多好,从不说妈半个不字……</h3><h3> 婆总是在我回家的第一时间到厨房去给我做饭,婆烙的烂油饼,婆打的粗粮搅团,婆擀的裹裹面,婆蒸的粑粑馍,足够我馋一辈子。</h3><h3> 婆不仅对自家人好,在村子里更是人人称道的“三老二”之一,所谓“三老二”,就是在自己家族中排行为老二的三位老太婆,可别小瞧她们,这“三老二”可了不得,村子里的庙就是由这三位三寸金莲的婆婆盖起来的,她们讨钱,讨面,一点点积攒,不仅把原有的庙宇修缮好了,而且盖起了大殿,塑了新的神像,在村子里人人称道,家家支持,年轻人替他们背面,跑路的情景,那叫一个亲热。</h3><h3> 婆是过惯了苦日子的人,生活格外节俭,吃完饭总是要备一小块馍馍擦碗,而且连我吃的碗一起擦干净。婆和村里的几个婆婆去朝华山,凭着自己的三寸金莲,磨破了四双鞋,妈哭着说婆回来时她差点认不出来了,带去的四十块钱,除了上布施,还带回来几块,一路啃馍,喝凉水走回来的。但是婆在村子庙宇的事情上一点也不吝啬,第一个出钱出力,布施薄上婆总是最多的那一个,我那时就想,婆怎么会有这么多钱。现在理解了,在婆的心里,不仅有信仰,更多的是对家人的祈祷和祝福。</h3><h3> 婆身体虽说消瘦,但却硬朗,在家啥事都亲力亲为,从不给儿女孙子增加负担,婆的四个孩子,在婆的教育下个个吃苦耐劳,孝顺通达。</h3><h3> 那年冬天,婆一直不太精神,吃药也不见大好,过年时却精神了很多,像往常一样没有落下一个孙子,曾孙子的压岁钱。过完年,婆不如冬天的精神好了,我回家时买了韭菜,和妈烙韭菜盒子,妈先给婆烙了青菜盒子,我端给婆吃,婆只吃了几口。那天天气好,我和妈给婆洗了头,洗了脚,辫了婆喜欢的辫子后盘好,婆虽然很累,但还是很开心。</h3><h3> 妈说,村子里的人听说婆病重,都来看望,婆依然撑坐起来陪人说话,但头总是低垂着,已经没有劲头了。每每说到此,妈总是泪眼婆娑。接到婆病危的电话时,刚刚上完下午第二节课,回到家里,婆已不在了,尽管如何撕心裂肺的哭喊,也唤不回我深爱的婆。</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婆的好,几天几夜都说不完,婆就是这么好。</span></h3><h3> 听着夜的钢琴曲,怀揣着婆的手串,拥着往事入眠,梦里再拾遗!</h3><h3> </h3><h3> </h3><h3> </h3><h3><br></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