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阿杜

<h3><br></h3><h3> 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沙圪堵第一小学 </h3><h3><br></h3><h3>内容摘要:《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培养,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独立思考的数学思维和习惯,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进行自主思考、逻辑分析和推理, 转变之前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被动思维状态, 较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学会独立思考,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h3><h3>关键词:小学数学 独立思考 思维 习惯  终生受益 </h3><h3>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h3><h3>从事教育工作十多年来,我们经常看到,许多老师的课从事教育工作十多年来,我们经常看到,许多老师的课堂上,常看到,许多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总是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前两天听了一节《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课, 在这节课上,我发现学生存在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们总是异口同声地来回答。老师认为这种回答方式不妥,所以要求学生举手回答,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举手者仍然寥寥无几,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也很少有人举手。在后面我听过的几堂课中,仍然存在这样的情况,也是听到全班四五十个学生的回答,貌似轰轰烈烈,实则效果如何呢?我不禁想起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学生当中难道没有“南郭先生”吗?假如这样长期下去,会有多少个“南郭先生”出现啊!</h3><h3> 反思我自己的课堂,也少不了这种现象,也不乏滥竽充数的人,也存在“大合唱”.由于长期以来推行的应试教育, 老师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应对考试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老师课堂教学 “满堂灌”,不给学生留思考的的时间。这样致使学生懒得思考,出现照抄作业现象,对于自觉性差的小学生来说,有现成的“果子”吃,长此以往,学生还会积极思考吗?</h3><h3> 相信这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都不愿看到的事实。因此,我呼吁各位同仁应该早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要人云亦云。 这种现象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h3><h3>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学生独立思考现状分析</h3><h3>(一)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h3><h3>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之下,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斥于小学数学课堂, 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和学习数学知识, 将小学数学知识的概念、原理进行强行记忆和认知, 并将精力用于应对学校考试, 而对于这些数学知识缺少深入的理解和体悟, 处于一种机械性、固定化的数学思维模式和状态之中, 显示出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思维惰性, 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育和生成。</h3><h3>(二) 课业压力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由于长期以来推行的应试教育, 使学生将所有的时间和由于长期以来推行的应试教育, 使学生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应对考试, 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数学作业的练习、测试和考核等, 学生面对极大的课业压力, 感觉不堪重负, 这也使学生难以在“题海”之中摆脱固有思维模式的影响和限制, 缺乏数学学习中相应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h3><h3>三、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思维习惯的意义</h3><h3>(一)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h3><h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思维习惯, 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和体悟数学知识,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状态之下, 可以突破数学学习活动中的疑难和困惑之处, 产生强烈的数学知识探究意识和欲望, 从而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和实践活动奠定基础。</h3><h3>(二) 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h3><h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意识和习惯, 可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和热情, 在学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助者、引领者和促进者, 适时地对学生给予教学指导和点拨, 可以较好地形成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氛围, 点燃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和激情, 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小学数学活动之中, 成为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h3><h3>(三) 达成数学素质教育目标</h3><h3> 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意识和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意识和习惯, 可以使学生较好地提升自己的自主思考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主动性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 达到素质教育的数学教学目标和任务。</h3><h3>四、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培育途径</h3><h3>(一) 有效追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因此教师要善于追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同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充裕,尽可能让他们得到充分发挥个人见解的机会。例如:在数学找规律的教学之中, 教师不要急于将答案告诉学生, 而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 探寻数学问题中存在的规律性和特征, 如:在教学“字母表示数字”的过程中, 学生都知道一只青蛙有4条腿、2只眼睛、1张嘴;那么, 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想象, 如果有两只青蛙, 那么可以看到几条腿?几只眼睛?几张嘴呢?如果有3只青蛙呢?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 思考青蛙数量的增加与其器官变化的规律性, 找寻其中的特点, 进而产生浓郁的数学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习惯。</h3><h3>(二) 搭建平台——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基本方法   </h3><h3>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必须“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必须要学生学会思考。如果学生没有通过独立思考找到相应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那么数学知识就会失去作用。因此教师不应该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思考的基本方法。   </h3><h3>六年级《比的基本性质》,老师首先出示几组比,如:6:8,12:16,3:4,让学生先观察,独立思考,然后,与同桌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初步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达他们发现的规律,再在小组合作中完善规律表达,并想办法验证,再让学生回顾发现规律的过程,再一次请学生独立思考找规律的步骤,最终将探究规律的方法掌握。</h3><h3> (三)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数学思考的兴趣</h3><h3> 课堂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具有很大的影课堂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具有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的身心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整节课堂的学习中, 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这就使得数学教学的效率难以得到保证。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思考的氛围, 鼓励学生的思维发散, 从而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 我创设这样的情境:一天熊大和熊时, 我创设这样的情境:一天熊大和熊二在讨论, 熊大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不是平行四边形。”熊二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在引入了这个故事后, 启发学生思考:“熊大和熊二谁说得对呢?或者是他们两个说得都不对?”在这样的情境下, 学生积极地探索思考, 学生由此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由“要我学”进入到“我要学”的自主学习状态之中, 逐渐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思维意识和习惯。</h3><h3>(四) 提供素材——培养学生思考的载体 </h3><h3>  小学生好奇心强,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个年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只有教师能提供给学生思考的内容,学生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例如,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有这样一道题: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离家800m远的公园健身中心,用时20分钟.妈妈到了健身中心后直接返回家里,还是用了20分钟.小兰和爸爸一起在健身中心锻炼了10分钟.然后,小兰跑步回到家中,用了5分钟,而爸爸是走回家中,用了15分钟.下面几个图哪个是描述妈妈离家时间和离家距离的关系?哪个是描述爸爸的?哪个是描述小兰的? </h3><h3> 在练习中,我不急于揭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运用所学 在练习中,我不急于揭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想象、去思考,当学生出现答案不统一时,再进行演示。这样的练习安排,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因为通过提供形象性的思维材料,能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操作中学习知识,在独立的思考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h3><h3> 五、收获及成果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h3><h3>1.课堂提问时,不再“人云亦云”,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独立思考,举手发言。</h3><h3>2.做作业时,也是认真思考后才动手写,抄作业现象明显减少。</h3><h3>3.多数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部分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行为。</h3><h3>4.考试成绩也有所提高。</h3><h3>5.课堂纪律不再混乱,变得井然有序。</h3><h3>6.因为体验到了自己思考的成功的快感,一部分原来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变得积极主动了。 当然,这样的结果距我们预期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培养学生有良好的独立思考学习习惯是要有一个过程的,需要落实于每一节课中,教师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与独立思考的空间, 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探究, 学会思考,善于独立思考,才能养成勤于动脑,敢于向别人挑战的习惯,才能显示出学生智慧的火花,才能有创新。</h3><h3>参考文献:</h3><h3>1.张俊芹《如何在小学数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习惯》。</h3><h3>2.韩淑珍《分析小学数学教育中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h3><h3>3.张玉成《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h3>

学生

独立思考

数学

思考

小学

学习

教学

培养

课堂

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