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序</h3><h3> 当下包头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好地方?过去老包头有哪些值得追忆的地方 ?《老包头情思》非常简明的给了我们回答。《情思》不仅有精美的照片,还配附了可读性极强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可作休闲行动之指南。</h3><h3> 情思作者之一大树,本名焦树,焦树者"教书"也。作者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知名且资深的教育家,长年耕耘在教学第一线,既精于普通高中教育教学与管理、 又善长职业教育发展与创新。 他曾担任包头二中校长,办学严谨治校有方,学校教学质量一时为盛。后长期任包头市育才中专校长,面对全新挑战,他"从头开始探索出许多职教发展的新路子,把一个原本薄弱的学校办成了全国重点职业高中,使学校达到"全盛时期",本人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校长。作者在教育战线上建树颇丰故时人号曰:大树!即"大大的树人也" 。</h3><h3> 有曰:对之以酒,以观其任;临之以财,以观其廉。先生是我的长辈,亦是我的良师益友兼酒友,与先生对饮,每觉酒之甘淳四溢,情之练达畅通。每豪饮,步态稳健,语言和平,酒品之高尚,堪称酒德典范。先生家经常高朋满座,虽退休多年乃如故。 先生不吝惜身外之物,沽酒买单,仪义疏财,深谙仲尼先生"老而戒得"之精要。</h3><h3> 上世纪六十年代内蒙师院物理糸毕业,后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特级教师,特级教师评委。其业余喜欢摄影,《老包头情思》中的照片除有些是网络收集外,大部分是他用手机随机而摄之作品,通过《情思》上网后引发二十多万粉丝的关注与点赞。感念网友热情,他以理科之严谨精神,在古稀之年以撰《石头记》精神,批阅数载,增删多次,分出章回。从几千张照片中精挑细选出三百多张,并补注优美隽永的文字说明,以飨读者。</h3><h3> 读《老包头情思》,在了解老包头的历史文化之余,亦使我领略到,七十多岁的人生,仍然可以过的丰富多彩,如夫子之习《易》,"玩索而有得"。抱着"玩"的心态,去钻研或做自己想做的事,却取得了人生的好成绩。</h3><h3> 在闲暇的时光,泡一壶热茶,品读《老包头情思》,体味包头地方文化,别有一番趣致。毕竟"大树"下面好乘凉!</h3><h3> 竹林中人</h3><h3> 己亥年壬申月戊日</h3><h3><br></h3><h3> 庆明</h3><h3> 我与庆明同住南圪洞大四道巷25 号院,我俩既是发小又是同学,因他长我两岁,又常常关心照顾我,故平时我总是叫他哥。我们相识、相交70 多年,更是相知相信的好弟兄。</h3><h3> 庆明出生名门望族家。二十世纪初他家是托县很有名望的骈银楼匠家,家财只因被聘用的掌柜悉数卷逃后才中道衰落。但有志气的奶奶在除夕夜带领子孙当众将别人所欠下她家的所有债务𠙖证一把火烧毁。 大大震动了商界和四邻。他的父亲骈业13 岁一个人投奔亲友来包打拼,到40 年代已是陆陈行的行家里手,并成为位于老包头富三元巷的永丰泰粮行的掌柜子。1949 年夏老人退出商界时,同时仗义疏财将铜管村(今西河路一带)三十亩上等水浇地全部无偿赠与代种农户。</h3><h3> 受祖辈的影响与教诲庆明从小办事认真,性格耿直,只因看不惯学校个别人的歪风邪气,说了真话,说了实话,遭到打击报复, 在初中即将毕业前夕被迫辍学。(这些人因道德败坏后来均受到应有的处分处理)</h3><h3> 自幼酷爱读书的庆明,被迫流落社会,倍受艰辛,他当过农民,做过苦力。但是,在十分艰难困苦的时候他却始终没有放弃学习和读书。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他从一个铁路线上的小小的搬道工做起,自力更生奋发努力,官至呼铁局包头分局党委书记,后为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呼铁局检察院检检察长。他的官虽大了但秉性未改,在呼铁局范围内名声显赫,有口皆碑。一是清正亷洁,从不收礼,二是检察院院风清明,正派人扬眉吐气,心情舒畅,三是身为一院之长退休不搞突击提干,足见庆明的人品。</h3><h3> 我是理科生,最最头疼的是提笔写字作文,无意中用手机摄下了老包头的一些有历史纪念意义地方的照片,又通过网络收集到部分十分珍贵的老照片。出于对包头的深厚感情,作《老包头情思》,想把它献给我深深热爱的包头的乡亲们,同时请我的发小庆明兄帮我共同完成。</h3><h3> 庆明是广有见识,有正气,重情重义,学养深厚,积极人生,不断挑战自我的人,特别是他非凡的记忆,细致的观察,入骨的分析,对老包头的地理、人物、故事等如数家珍,加之挥洒自如、字字如玉的功力,妙笔生花必将使《老包头情思》更加圆满!</h3><h3> 大树</h3><h3> 2019 年9 月1 日</h3><h3> 前言<br></h3><h3> 七十多年前我出生在包头。我深爱着养育我的这片土地。</h3><h3> 闲暇我喜欢徜徉在老包头深深浅浅大街小巷中,寻找与我生命有过联系的印记。 一块老街牌总会勾起我对儿时生活的遐想,一处旧宅总使我心头升起阵阵温热。 触景生情,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拍下老包头的犄角旮旯。拍下风雨剝蚀,等着分化的有些年份能唤醒记忆的标识性景物,没成想,日积月累竞然积腋成裘,归拢成册。</h3><h3> 我想,在所有人的心底都深藏着一把热土,一种地理归属感,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乡愁吧! 我想起了余光中的一首诗:</h3><h3> 小时候,</h3><h3>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h3><h3> 我在这头,</h3><h3> 你在哪头⋯⋯。</h3><h3> 建筑物是一个城市的史书,是它曾经的面容。李清照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说的就是怀旧。怀旧是中老年人的标配。 我的意思是说,愿意看到这些老照片的人,请都能放慢脚步稍事停留; 都能驻足在回望中看见老包头的前世今生,重温它的面容,抚摸它的沦桑; 追忆它的厚重,感受它的温暖。</h3><h3> 遵朋友,同学,同事和未曾谋面关心此册再版阅读者之嘱,我将一年多前编制粗糙的《老包头情思》内容及图片增补修订之后,重新编印,期盼能如所愿,回报来自各方面的关心和厚爱。</h3><h3> 2019 年9月</h3> <h3> 目录</h3><h3>一. 粗略线条话古今</h3><h3>二. 漠南有了包头村</h3><h3>三. 变改社会村改镇</h3><h3>四. 马升受命筑土城</h3><h3>五. 建立民国镇升县<br></h3><h3>六.深巷老街故事多</h3><h3>七.诚信为命老字号</h3><h3>八.寺庙堂观共和谐</h3><h3>九.光辉未来老包头</h3><h3>十.方言土语情更浓</h3> <h3> 一.粗略线条话古今</h3><h3> 包头素有草原明珠之美誉, 从地理位置看,它北倚巍巍大青山,南临滔滔黄河水,东连肥沃的土默川,西接富绕的河套平原,处在东接西联南通北进的枢纽位置。包头下设五个市辖区(昆都仑区、 青山区、东河区、九原区、石拐区),一个县(固阳县),二个旗(土默特右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一个矿区(白云鄂博矿区),还有一个稀土高新开发区。</h3><h3> 包头总面积2.776 平方公里,总人口260万。</h3><h3> 包头地势平坦,自然环境优美,地上地下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万业兴旺,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条件。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建设草原钢城起,几十年的大规模开发和建设,使包头巳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城市,也是內蒙地区制造业和工业中心,成为中国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和全球的稀土产业中心。</h3><h3> 包头历史的久远超出许多人的想象。境内考古发掘发现的大青山大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韩庆埧、转龙藏、后营子前湾、宿亥沟、阿善沟、阿都赖、西园、萨尔木佳、黑麻板等新石器时代遗址证实早在六千多年前,包头的先民们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应该说,他们是最早的包头人。</h3><h3> 大约从战国时代起,先后有赵、秦、汉、前秦、北魏、北齐、隋、唐、辽、金、元、明、清十几个封建王朝在包头建置过郡、县。包头历经几千年,留下许多历史文化遗存。 人们也许不会想到两千多年前包头就有一座管辖十几个县的繁华城市一一九原郡。 今天包头的麻池乡,先是秦九原郡,后是汉五原郡的政府所在地,遗址至今尚存。</h3><h3> 赵、魏、秦、汉和北魏长城和麻池、古城湾、敖陶窑子、怀朔等古城,在这里有着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蒙恬带兵修直道、秦皇漠南设重镇、秦始皇尸游九原、汉武帝空上单于台、王昭君假道九原、卢芳称帝九原城、破六韩攻坚怀朔镇⋯⋯,像连环画,一幅幅在脑海中浮现。 </h3><h3> 当我站在已经坍塌的长城上,望着崇山峻岭中或石片砌成或夯土筑就,高低错落,起伏蜿蜒向远方延伸的城墙,我的思绪就萦绕在长城、秦直道的建设者守卫者以及战场上博杀者身上挥之不去。遥想当年,他们做为苦力,在四野茫茫的荒原风歺露宿,人抬肩扛,建造起被后人称之为人类建筑史上奇迹的伟大的防御工程。他们耗尽了体力和心血,随死随埋,甚至连姓名都未曾留下,在长城遗址我痴痴的站着,脑袋里反复呈现出那个困扰我多年的命题。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是啊!毋庸置疑,生命在延续的链条上,我们可能就是他们身后的一环,记住他们,我们也就记住了历史,记住了自己的根系。内心油然而生起对自然对生命的无比珍视和敬畏。</h3><h3> </h3> <h3> 历史遗迹</h3><h3> 包头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地方。它依山带水,青山和黄河目睹了这片土地经历的植物更替,生灵繁衍,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h3><h3> 九峰山地区发现了生长在距今4.4 亿~2.5 亿年代的蕨类植物鳞木化石,包头地区还发现距今1.5 亿年前的爬行动物大鼻龙化石及数百件滑脊椎动物化石。 而距今五 、六千年前包头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了,在漫长的生存经历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的文化遗存,阿善等系列遗址的发现就是最好的证明。 </h3><h3> 阴山岩画</h3><h3>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一一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的早期文化现象,更是先民们给我们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h3><h3> 包头的岩画主要分布在阴山以北的达茂联合旗约1500 多幅。此外,在固阳、石拐、土右等地也发现了多处。阴山岩画是我国古代游牧人文明历程的画巻,它以形象的图画形式记录了阴山地区的游牧先民们的生产和生活。</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br></h3><h3> </h3><h3> </h3><h3> </h3> <h3> 阿善遗址</h3><h3> 闻名国内外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一一阿善遗址,座落在包头市东河区老城以东15 公里的阿善村北、东圪膝盖沟两侧的缓坡地带的台地上。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圪膝盖沟终年泉流不断,"阿善"即蒙语"甘泉"的意思。</h3><h3> 阿善遗址现存面积5 万平方米,分五层迭压一地,共发现四个时期文化遗存的叠压关系。说明包头先民生存的延续,一个遗存能展示人类演进五千余年,实属罕见。 根据地层,阿善遗址可以分为三期文化。第一期文化遗存发现甚少,遗物被掺杂在第二、第三期,从第一期主要出土陶片,到第二、三期,住房布局井然,功能增加,生产工具种类繁多,还出现了用于防护目的的石筑围墙,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石筑围墙。阿善还有原始的祭坛遗址,形成了包头地区最早的宗教文化的初始萌芽。也是以阿善文化为代表的北方远古文明向社会更高阶段发展的产物。</h3><h3> 阿善遗址的 前三个时期属新石器时代,即第一、第二、第三期文化,第四期为青铜时代的遗存。一期文化的年代根据器物学的比较研究为公元前4000 年左右,二期文化的年代根据碳14 测定为公元前3740 年~3000 年,三期的碳标本测定年代是公元前2870 年,这三个文化时期年代的确定不仅对阿善遗址三种新石器文化年代的确定有着地层学和器物形态学的可靠依据,而且对內蒙中南部地区所发现的同类遗存也确定了标准。</h3><h3> 阿善遗址包含有三种原始文化遗存,层层叠压,如同一本用实物编织成的历史长卷,记述了在这里生活长达2000 年的原始先民生息繁衍的艰难历程。阿善遗址,遗物丰富,出土文物繁多,其中以石器、骨器、陶器为主。淸理解剖围墙4 处,发掘出来房子24 座,窑穴220 多个。 墓葬3 座,出土遗物计1600 多件 。还发现了围绕原始村落砌筑的石围墙2200 米以及大型綮坛一处。动物骨头、石料、骨针、骨鱼鈎和木炭等也出土很多。 骨针最长的10.5 厘米,最短的3.8 厘米,骨针用动物细骨制成,分园桯和扁桯两种。针尖锐利表面光滑,针孔清楚。还发现有针筒,骨针筒长15.3 厘米,筒是截取动物肢骨的一段,再精工磨制而成的规整的器形。包头东郊的阿善遗址揭示了原始先民们过着的以农耕为主,兼营狩猎、捕鱼、采集、养殖的生活,并形成了具有城的雏形的居住村落。这里可谓是一处难得的原始社会晚期的"博物馆",对于研究中国北方新石器的文化面貌、社会形态及其相邻地区的文化联系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中国史前文化的考古研究增潻了资料内容。 给单一文化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提供了一个文化谱系的地层依据。 对研究我国的农业史、纺织史、陶瓷史、建筑史、工具史以及美学史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阿善遗址已经被内蒙古自治区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 西园遗址</h3><h3> 位于阿善遗址东不远的西园遗址(在包头市沙尔沁西园村北),不仅有1.5 万平方米遗址被发现,现有300 多平方米已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房屋22 处,窑穴62 个,最大房址长8 米,宽3.9米 。发掘出来大量石刀、石斧、骨针、骨锥、陶环、陶片等遗物。发现墓葬13 座其中一座墓葬死者身上佩戴有骨制的项链和铜质装饰品,更奇者是,随葬的15 个鹿头井然有序地安放在死者左侧的二层台上(包克图一一有鹿的地方)。 以地层叠压情况看,西园遗址至少包含两个不同类型的原始文化和一种早期青铜文化,距今大约5500 年左右。</h3><h3>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西园遗址还出土了一件完整的陶埙,这枚外形像一只鸟蛋一面横列两个孔,再加上可供吹奏的孔共三孔,这埙造型虽然简单,但是可吹奏出不同音阶关系的五个音符,还可以奏出悲凉色彩的音调,还可以模仿鸟叫。这件文物是原始社会的艺术珍品,它对了解五六千年前原始社会的音乐提供了罕见的实物资料。这枚埙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原始人的认识,原来原始人的智慧已经达到很高成度了,也许他们还发明了更精良的东西却没有被保存下来或发掘出来,原始先民的形象瞬间高大起来。</h3><h3><br></h3> <h3> 长城博物</h3><h3> 长城是中国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刻画出的一条深沉的有形的线。它的高大绵长,存在的久远,功能的显赫,影响的深远,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其它文化遗留都无可比拟的。它是中华民族文明悠久的象征,是我国北方民族草原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碰撞和交融的见证,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人民最宝贵的遗产。 包头地处我国北疆,有魏长城、赵长城、秦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和金长城,可谓"长城之乡",包头长城之奇观可称为世界长城文化之博物馆。</h3><h3> 赵长城, 早在战国时,大青山南麓,沿黄河北岸的一片原野,就是赵国与胡人争夺的焦点。 在争夺战时期,赵武灵王号召胡服骑射,击败了胡人,占领了这个平原。並且在 公元前300 多年,为了巩固边境,防止北方胡人入侵,筑起了一条500 多公里的赵长城。它东起河北蔚县,经山西雁北,再傍阴山山脉南麓迤逦而西,经包头直至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 赵长城在包头境内从土默特右旗的协力气村一带进入包头,沿大青山西去。从石拐老爷庙山以东经北部的大庙、二相公窑、 西边墙壕,越昆都仑沟口、 梅力更沟口入乌拉特前旗。 赵国长城在包头境内150 公里。2000 多年前的赵长城在包头境内有两大奇观,一是黄土掺沙子夯成,且每一层约为10 厘米,土层薄很费工但非常坚固。二是峡谷口筑障塞,塞为边界险要之处,在塞上筑城为障。 赵长城几乎每座山口或通道之处都筑障城。</h3><h3> 秦长城为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 年)派大将蒙恬率兵北征而筑,它横贯固阳县中部,婉蜒于什尔腾山北坡。其定向是自东向西,自呼和浩特武川县入包头市固阳县,最后逶迤于乌拉特中旗狼山之中,全长460 公里。在包头境内近百公里。秦长城修筑于山峦的阳面半坡,其修筑就地取材,在石料丰富的山地一般为石筑,全部用石块错缝垒砌。 在低山、 缓坡地带采用石土混筑方法,两侧砌石头,中间填以土石。山隘谷口及平川地带釆用夯土建筑。 </h3><h3>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 年),逐走匈奴,将燕、赵、秦所建长城加以修缮连接,筑成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现留存的2000 余年的秦长城仍不实其雄伟奇观。踏上包头故地之秦长城有三大奇观令人惊叹。一是长城与直道相连。 直道南北向,过黄河接古稒阳道,在今包头康图沟与秦长城相接。二是阴山秦长城多为青黑色石片砌成。可谓黑色长城。 三是 秦长城上有岩画。 这是长城史上罕见的奇观。</h3><h3> 长城是抵御外侮而产生的,它曾为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起过巨大的作用。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憎恶战争,但当外敌把战争強加给我们时,我们又敢于用战争去换取和平的崇高精神。包头历代的长城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并完成了促进民族团结的历史使命。</h3> <h3> 始皇直道</h3><h3>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抵御匈奴的侵扰,大力建设交通道路,修筑驰道和直道。驰道是以国都咸阳为中心,通向全国各个重要地区,尤其是六国的古都。直道只有一条,是由云阳县的甘泉山通到九原郡。 云阳县在今陕西省淳化县北,距咸阳不远,九原郡就是老包头西南,两地南北迢迢相对,所以称其间交通道路为直道,是一条重要的军事要道。</h3><h3> 秦统一六国后第五年,派遣大将军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征,把匈奴势力驱逐到阴山山脉以北,秦军渡过黄河后,在这一地区建立了34 座县城, 设置了九原郡,郡治在今包头九原区。第二年又下令修筑直道,直道全长1800 里(合今14 00百余里 )是当时由咸阳到九原最近的距离。</h3><h3> 直道在定边县南离开了子午岭地区,进入陕北黄土高原,再往北进了鄂尔多斯草原,当时九原郡虽在黄河北岸,它所管辖区实际包括了鄂尔多斯草原。</h3><h3> 直道是个巨大的工程,这项工程始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 年),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 年)九月以前。耗时二年半,穿越14 个县,路面最宽处达60米,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死于沙丘(今河北邢台),运尸体到九原然后辌车就由此直道运回咸阳的。 </h3><h3> 王昭君出塞走的也是这条直道。时至今日沿直道居住的村民不仅能绘声绘色地讲述"昭君出塞" 的故事,而且能毫不含糊指出当年昭君出塞下榻的地方。</h3><h3> ,</h3><h3><br></h3> <h3> 麻池古城</h3><h3> 麻池古城在包头市东河区西南,清初,包头三河湾一带盛产靑麻,当时在此有13 个沤麻池,慢慢地人们就习惯把此地称为"麻池","麻池村"。</h3><h3> 麻池古城真正开始兴起是在秦代,秦始皇三十三年,命令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使匈奴退却700 里。这一仗保卫了秦国北部边疆的安宁。又令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同时设九原郡,管理今天内蒙古沿黄河一带,还修筑了北起内蒙古包头麻池古城南止云阳的秦直道。</h3><h3> 麻池古城,秦始皇、汉武帝来过,王昭君、蔡文姬来过,曾有一个王朝在此建都。</h3><h3> 遗址位于九原区麻池镇西北800 米。 古城分南北二城,二城相接,呈斜" 吕"字型。 北城南北长 690 米,东西宽720 米。 南城南北长600 米,东西宽640 米。北城北墙中段和南城西墙南墙中段各设宽15 米的城门。</h3><h3> 现在土筑城墙除北城西南角平整土地被破坏外,其它保存较好。 北城墙高2米,宽约3 米,夯层厚9 厘米, 北城南部近中有三个大的夯土台基,台基呈品字型分布,北面两个东西相对,相距72 米,位置于北城门大门大体相对。 南城墙宽约4 米残高2 ~4米,最高7 ~ 8 米,夯土层0.1 ~0.15 米。 经专家认定:麻池古城的北城比南城早,与秦直道起点形制、布局相同的三个夯土台基也在北城,北城应为秦直道终点一一九原城。 它也是战国、秦、汉九原,汉五原郡治所。麻池古城的南城则是汉五原郡五原县城。</h3><h3> 严格的讲这些古城不能称为真正的城市,只是一个驻扎军队和屯积军用粮食武器的营垒。</h3><h3> 秦始皇暴死于中原,其灵柩并未当即运回秦都咸阳,而是绕道北行赶往九原城。随行的秦始皇少子胡亥、丞相李斯及中车府令赵高密不发丧。 时值盛夏,散发出尸腐臭味,只得混载一车石鲍鱼借以遮掩。他们三人在九原城中密谋得逞后,逼公子扶苏自杀,又将大将蒙恬打入牢狱。从而改变了秦朝的统治,也改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h3><h3> 公元110 年,汉武帝亲率十八万大军远征匈奴。 麻池古城内外一派热血沸腾的雄壮气势。</h3><h3> 公元前33 年,呼韩邪单迎娶王昭君,经此城而远赴塞北。</h3><h3> 王莽篡汉不久,各地豪杰纷起称王称霸,卢芳在麻池古城中修了三座宫殿,称为"汉",当了皇帝。先后占据五原郡、 朔方郡、云中郡、定襄郡与雁门郡,领地包括今内蒙古中西部和山西北部。</h3><h3> 东汉元嘉元年( 公元151 年)蔡邕被人陷害流放经此城,随行家人中就有一位小姑娘一一蔡文姬。 麻池古城来过许多英雄佳人,也诞生了一名纵横沙场的猛将,他就是吕布。《三国志.吕布传》卷七记载: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 《辞海》明确注明:"吕布(?一一198 )东汉末五原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人。字奉先。善弓马,当时号为"飞将"。初从并州刺史丁原,继杀原归董卓,又与王允合谋杀卓。 后任奋威将军,封温候,割据徐州(今山东南部、江苏北部) ,建安三年(公元198 年)在下邳(今江苏雎宁西北)为曹操所败,被擒杀 。"</h3><h3> </h3> <h3> 昭君宝岛</h3><h3> 昭君岛在包头市区南30 里处黄河北,岛的东、南、西三面被黄河支流环绕,北面是茂密的芦苇荡,景色优美宜人。島的东西长4 公里,南北宽2.5 公里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旱生植物和沙漠植物 近30 种,鸟类30 余种。因此处为昭君出塞经过的地方,故称昭君岛。</h3><h3> 昭君名王嫱,湖北姊归人,是汉元帝刘爽后宫里的一名普通宫女,入宫多年也没见到过皇帝,被关在后宫过着孤独的生活。 公元前33 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到长安,提出求亲的要求,王昭君请行得到允许,遂于竞宁元年经秦直道过昭君岛出塞,远嫁匈奴。 被呼韩邪单于封为"宁胡阏氏"生一子"。包头麻池古城的汉墓中多次出土"单于和亲"、"单于天降"等瓦当,与史籍记载呼韩邪单于至乌珠留单于朝汉时间吻合。</h3><h3> 昭君出塞不到三年,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 根据北方草原民族流行的收継婚的风俗,就是父亲死了,儿子要娶除了生母之外的继母,哥哥死了,弟弟要娶寡嫂。但昭君不愿改嫁要求归汉。汉成帝敕令"从胡俗",昭君打消了归汉念头,打破了汉人传统的伦理观念,又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生二女。王昭君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事业。和亲后北方边境从此安宁。王昭君还教牧民读书识字,凿井耕田、传授中原医术等。</h3><h3> 包头有昭君岛、呼和浩特有昭君墓、她的家乡有昭君台,昭君井等所有这一切就是对她的贡献的最好的纪念。</h3><h3> 昭君岛是包头市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一部分。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122.22 平方公里,从西向东分为五个片区。有昭君岛、小白河、南海湖、共中海和敕勒川。其中昭君岛片区以"滩"为主题,总面积为31.12 平方公里,因昭君出塞和亲由此处渡过黄河而得名。片区西起三岔口村西鱼塘西界,南至黄河中心线,东至宋昭公路,北至拟建蓄滞洪区北界及黄河景观大道。</h3><h3> </h3> <h3> 赵王古城(敖伦苏木古城)</h3><h3> 在达茂旗百灵庙东北30 公里处,有一座元代古城建筑,当地牧民称之为"敖伦苏木"。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元代很有权势的汪古部族的王府遗址。 </h3><h3> 在茫茫的大草原上,远远地就能看到古城残垣断壁的高大建筑物废墟。遗址周围古墓甚多。 城垣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570 余米,南北长960 余米、周长6里多。四面设门,门外加筑的瓮城犹存。 城墙四角各有一圆形土丘,高约6 米,其上砖块瓦砾比比皆是,是当年角樓遗址。城内有王府、景教寺院、天主教"罗马教会堂"、喇嘛庙、孔庙等遗址。</h3><h3> 这座古城正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姻亲之部一一汪古部的首府,因座落在艾不盖河北岸(艾不盖河称黑水河),因此又称黑水新城。又因汪古部赵王世家居住在此城,也叫赵王城。 </h3><h3> 汪古部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主要活动在阴山东段一带,其族源来自突厥,唐宋时期先后臣服于辽金,13 世纪成吉思汗统一各部时,汪古部最早并入蒙古。 在以后并合各部时的战争中汪古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开拔出去的铁骑震惊世界。 在1206 年成吉思汗即王位时,授予汪古部首领阿剌兀思以五千户,並将自己的第三个女儿阿刺海别古嫁给了他,同时还约定了世代姻亲的关系。 之后托雷、忽必烈、铁木耳等几代帝王的16 位公主,都先后嫁给了汪古部首领。 </h3><h3> 赵王城的废弃的原因,1368 年元朝灭亡后,赵王城最后一个统治者,第八代赵王率部投降了明朝,明政府为防止汪古部反叛便把汪古部所有臣民作为"散处降夷"迁散安置,废弃赵王城。</h3><h3> 赵王城作为历史上的汪古部的世居之地,蒙元时期草原絲绸之路上的重镇,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宗教文化名城,以其丰富的文化遗存独特的文物风貌,早以在国内外闻名,但是至今尚未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它的全部面目还没有揭示出来,有许多重大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h3><h3> </h3> <h3> 萨拉齐城</h3><h3> 说包头不能少了土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隶属于包头市。它地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角"腹地,土默川平原中部,其人口以蒙古族为主,是个多民族的地区,包头曾经是土右旗所辖的一个镇。土默特右旗北部为大青山西段山地,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属河套平原前套平原部分。土右旗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商周时期鬼方、猃狁等民族先后在这片土地游牧。 战国、西汉、三国时期此地为云中郡。隋唐时期为敕勒川。辽金元明时期为丰州滩、云内州。1734 年后萨拉齐管辖范围扩大,1884 年旗内所管乡镇37 个,其中包括包头镇。当时由山西祁县、太谷、 崞县、平遥等地的走西口移民多数先在此落脚后才迁包头。当年来此的商人,是中国最富的人群。</h3><h3> 同治年间,陕甘回民叛乱,有攻打萨拉齐之意图。因萨拉齐没有设防,钱庄、 粮行、当铺、百货一应俱全,根本无法遮挡来犯之敌。在同知文山和商号掌柜集议后决定修建城。同治七年(1868 年)破土动工,同治九年(1870 年)基本建成。 </h3><h3> 萨拉齐城垣周长4520 米,基宽4 米,顶宽2.7 米,通高6.7 米,女儿墙1.8 米,设垛口3600 个,炮台28 个,东北和东南各开排水孔1 个。城垣开城门4 个,均有门楼。 东门泰来,南门永清,西门定远,北门盘安。门名各有说道:东有泰山故东门取名否极泰来,南有黄河其门意为安定清彻,西有西北回乱,取平定远疆之意,北部常年战乱不断,门意为稳如盘石。</h3><h3> 光绪十年(1884 年),为从大青山运煤进城方便,在西北方向开西北门,取名昌源。 西北门里渐渐形成煤炭市场,所在地方后形成了后炭市街。</h3><h3> 很可惜,1958 年大炼钢铁,人们在城墙挖掘土法炼铁的小高炉,使城墙残破不堪。而1978 年~1979 年修萨拉齐环城路时将城墙彻底铲平了。遗憾!</h3> <h3>二.漠南有了包头村</h3><h3> 关于包头地名的由来说法很多,不下十个。似乎都有出处,每个都在强调自然的造化,都在强调天人合一,一个地名问题让人们充分领悟到包头的先民尊重自然,顺应规律,简约生存,敬仰英雄的精神实质和文化血脉。</h3><h3> 英雄之河</h3><h3> 相传很久以前,东城门外(现东河区境内)有一条小河,它从阴山深处发源流向黄河(这条小河现在人们称为东河)小河的流量不是很大,水面也不夠宽阔,但河水清澈,水流湍急,绵延不断。两岸林木茂盛,绿草如茵,浅滩鱼儿跳跃,天空鸟儿盘旋,好一个天然景色。</h3><h3> 大约在明朝中晚期,蒙古族牧民巴特尔家族(系阿拉坦汗后裔)迁到这一带驻牧,自然形成了一个小规模村落。 一天,家族里两个牧人从河边经过,看着奔腾不息的河水,犹如看见圣主成吉思汗指挥着蒙古铁骑冲锋陷阵一往无前的场景,脱口而出,"博托河,博托河(英雄河),从此以后,这个家族众口一致把这条河称为"博托河"。 后来,不断的有走西口的陕晋移民迁入,由于他们听不准更听不懂"博托"的发音,便讹传为"包头"。大约从康熙末年雍正初年,包头这个地名不径而走, 包头村落也业已形成。</h3><h3> 巴氏家族在清朝初年被划归土默特右翼六甲(现在包头地区),乾隆年间清政府核发"户口地"时,巴氏家族十五户100 多人独占了包头。历史上,蒙古族聚居的地方,家有家庙,村有村庙,旗有旗庙,盟有大庙。 巴氏家族定居此地后便盖起了家庙"福徵寺"(蒙语原称布特苏木,汉译为包头召)。</h3><h3> 地方志有过这样的记载: 三百年来,福徴寺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涌现出许多不屈不挠的革命先驱,护佑着一批又一批志士仁人⋯⋯,所以福徴寺被作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h3><h3> 泊头嬗变</h3><h3> 包头紧靠黄河,黄河是母亲河。 它养育了六千多年前依河而生的创造出著名的阿善文化的包头先民,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阿善子孙。 六千多年前包头的地名不得而知,无从考证。但史料记载从战国时代起先后有十四个封建王朝在包头设置郡县,随着政权更替,这个地方也有着独立的地理标识。 </h3><h3> 进入淸代,包头发展成了沟通黄河中上游一一西北地区的水运枢纽。 那时的包头叫"泊头"。 顾名思义,泊头船只停靠的地方(这个谐音很接近包头)。可以想到南海子码头当年是怎样的规模,怎样的繁华。</h3><h3> 公元1717 年(康熙五十六年),朝庭欲出兵西北平叛,派兵部尚书范时崇负责勘察选定西进路线。 范的幕僚范昭奎在《从西记略》一书中详实记录了西征路上的所见所闻。 其中记下范时崇四次途径"泊头"(即包头),三次夜宿"泊头"。文字记载:"途见土房村落,鸡犬闲闲,虽属蒙古,气象大殊"。这些生动而鲜活的文字,出自清朝大员笔下,寥寥几笔勾勒出康熙五十六年前后"泊头"已经被官方认可,那时的包头已成为村庄。</h3><h3> 康熙末年,受朝廷屯兵戍边和内地移民的影响, 内地商人,尤其是山西、陕西、北京、天津一带商人相继到包头经商。一时间,包头商贾如云,店铺林立,市面繁荣,车水马龙。 特别是1850 年托县河口镇码头被暴涨的河水冲毁,官渡码头西迁到南海子河口镇常住人口、商人、船主、船夫等都迁到了包头,新码头应运而生,商品集散地由南海子取代,并理所当然地成为连接中原与大漠南北、华北、西北的重要枢纽。有记载描述:当时停泊南海子码头的往来货船最密集时高达千艘。"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观,似乎可以想到。在包头货物集散规模空前,名声鹊起。 地名由"泊头"口误谐音过渡到"包头"似乎也自然而然,不足为奇。</h3><h3> 花鹿传说</h3><h3> 很久以前,包头是一个一望无际的丰美草原。 博托河东岸台地上矗立着一座高约数丈的大石壁。 台地东侧一股清泉潺潺流淌,泉水清冽甘甜,除了牛羊,飞禽走兽也常出没其间,最靓丽的景观是梅花鹿成群结伴在河边吃草饮水。 牧民见状总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呼喊:包克图,包克图,蒙语意为有鹿的地方。这也是一则流传广的有关包头地名的掌故。1982 年12 月21 日包头市人民政府第七十四次市长常务会议,依照民族政策,结合约定俗成的惯例,研究确定包头这个地名起源于蒙古语"包克图"汉语意为有鹿的地方,简称"鹿城"。</h3><h3> </h3><h3><br></h3> <h3> 根在北梁</h3><h3> 北梁做为一道山梁存在有亿万年之久。北梁做为老包头的发祥地有三百年的历史。它是老包头东河老城区北部台地的总称。从东北门到西北门,山梁横亘,七沟八岔,分为东梁、西梁、再细分又有召梁、东西营盘梁、大仙庙梁、真武庙梁、黄土渠梁、寺店梁、官井梁等。</h3><h3> 北梁曾是包头人的骄傲。在包头历来流传着"根在东河,魂在北梁"之说。从巴氏家族接纳走西口人在这里安居,到街巷纵横,万家灯火,寺庙林立,店铺丛生,农工商各从其业。曾经的北梁是蒙汉商品集散的枢纽,富商大贾多汇聚于此。一些老字号,如包头六大杂货店之首的如月号、旅蒙商复义新、著名晋商乔家的复盛油房等都在北梁发家。</h3><h3> 北梁还是包头各种立化的交融碰撞之地,宗教场所多达10 多处,如呂祖庙、关帝庙、财神庙、 清真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福徵寺等。北梁经历了发展、繁盛和辉煌。</h3><h3> 北梁也有包头人的痛。三百年的北梁见证了包头由村而镇、县、市的发展历程, 而自身却日渐衰败,这里房龄超过50 年的占百分之九十,所住居民失业者占东河区失业人数的百分之七十,低保户占东河区百分之四十。它与迅速发展的包头市的建设形成鲜明的对比,房舎破旧,街道拥塞,烟笼务罩,脏乱不堪。</h3><h3> 北梁棚改关系到北梁12 万人的民生大计。北梁棚改纳入包头的规划。2013 年2 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同志第二次实地视察包头北梁棚户区改造情况,召开棚改现场会,严肃地告诫参会人员:“我们要解决住房这个天大的事,把老百姓的‘忧居’变成‘宜居’。即使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做下去”。</h3><h3> 棚户区改造建起了北梁新区15 个北区8 个南区7 个安置所有拆迁户4.7 万户,12.4 万人。</h3><h3> </h3><h3> </h3><h3><br></h3> <p class="ql-block">此视频为从北京回包头路过北梁新区南区时从火车车窗所录。</p> <h3> 大水卜洞国家地质公园</h3><h3> 老包头一一东河区狭长的北梁是巴氏家族的地盘。也是包头置镇的地方,居于其上可鸟瞰包镇全貌。因东河地区地下水丰富,百姓和商铺便选择坡地高处盖房建铺,因后水沟有多眼泉子,一来取水方便,二来可躲避黄河泛滥的危害。在东梁西梁的中间有一个很大很平的台地,一汪浩浩清水鑲嵌其间,酷似天池显现,后人称这地方叫大水卜洞。</h3><h3> 后来的大水卜洞却不是过去的水面和水质了。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因无垃圾清运条件及下水道,常常将屎尿往里倒,垃圾往里填,天池成了粪池,淸水成了臭水,看了让人心痛。</h3><h3> 事转机发生在北梁棚户区改造,2013 年10 月14 日上午8 时,伴随着几台大型机械的轰呜声,作为北梁棚改123 个片区中最大的片 区中606 户居民旧房近3 万平方米的区域开始集中连片拆除。政府工作人员的细致工作得到了居民的积极配合使整个工作顺利进行。</h3><h3> 随着北梁棚改的实施,大水卜洞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一年多的精心设计施工,现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包头人民的面前。</h3> <h3> 西脑包大照壁</h3><h3> 清朝前期,老包头还是一片荒草凄凄的牧场。博托河( 东河槽)从中蜿蜒穿过。东岸属土默特旗,西岸属乌拉特西公旗。为了标明界限及宣示土地所有权,东岸筑起一座脑包叫东脑包,西岸筑起一座脑包叫西脑包。</h3><h3> 西脑包建大照壁,说起来还和汉人有关,当时部分汉民已经来到这片土地,并在此租地垦荒,面对垦荒,两旗态度不同,乌拉特三公旗严守自己的牧区,禁止汉民扩大耕种面积,土默特旗则开明的多,任由汉民垦荒种地,修建房屋,这就形成了两种局面:乌旗与汉民矛盾突出,土旗与汉民相交甚好,于是,汉民和土旗联合与乌旗打了一场官司。将东脑包说成是祭神的,西脑包说成是分界的,并用计将西脑包原来的信物毁坏,把东脑包信物移至西脑包,结果乌旗败诉。这样土旗范围扩大,汉民也能继续垦荒种地。但是两旗为此结下梁子。</h3><h3> 为调解两旗矛盾,官府下令在此筑一照壁。这便是西脑包大照壁的由来。</h3><h3> 大照壁建于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 年),青石为基,墙壁由青砖垒彻,上面覆盖了一层硫璃瓦,长12 米,宽1.5 米,高6 米,这在当时的老包头算是一座标志性的建筑了。如今的大照壁已被四周破烂不堪的民房所遮掩,只留照壁靠上的大约二分之一个的部分。</h3> <h3>三.变革社会村改镇</h3><h3> 兴起发展</h3><h3> 一个城市的兴起与发展,由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和人口数量决定,这是普遍规律,农耕时代尤其如此。</h3><h3> 包头村由游牧到农耕,到人口不断增加,到手工业和商业兴旺并走向繁荣,再到村改镇后建城,经历了从康熙到同治七代帝王二百多年时间。如果沿着时代的河流回溯到二百多年前的明朝后期可以看出古丰州滩成吉思汗的后裔阿拉坦汗执掌蒙古部落时就拉开了伟大的社会变革序幕,即招幕了十万汉人走进丰州滩筑房垦田。 这是多大的动静,多大的手笔。满清康、雍、乾三代在土默川(丰州已改称土默特左右两旗,包头属右翼)大力推行移民屯田政策,清庭钦命垦务大臣贴谷在土默川放垦,减免徭丁赋税,推行新政。 雍正年间(1723 年)四月清政府诏令各地官员劝导人开垦扩地,"听其自垦自报"。 对商民清政府又发给"龙票"(即通商证)予以保护。 这样"口里"的农民到"口外"都有地种,商人和手工业者在这里都可以自由贸易和通商。到公元1743 年(乾隆八年)土默川五分之四以上的牧场开垦成了农田,也就是说这时期有更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定居土默川。专家估算仅分散居住在东河村、臭水井、东脑包、南龙王庙、刘宝窑子、井坪、西脑包、南海子、西水沟(今红星剧院附近)一带的汉人就超过万名。伴随农业生产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也借势起步从量小分散中逐渐走向繁荣。</h3><h3> 国运、国策,大气候永远都是决定事业兴衰,梦想能否实现的先决条件。公元1701 年(康熙三十年)清政府根据西北平叛需要在通往漠南、漠西、漠北的进军通道上设了数量众多的驿站,八万多驿卒的生活开销和几十万官兵军需物资全部包给商人承办。随军贸易给包头村带来了浓浓的商业气息,一度拉动了包头村的经济发展,次年军队向东转移,商人、手工业者和役夫选择了定居。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了包头村第一批经历了草原严酷气候考验和已经适应不同人文环境的商业人材。 可以这样说,康熙的军事举措为沉睡的草原提供了一次短暂的绝无仅有的商机,而精明的商人顺应时势,敏锐地洞察到了广葇草原巨大的商业潜力,不适时机的借势起步,靠自信、靠诚信,不畏艰险的打拼出闻名后世的商业繁荣,为后世开辟了一条具有国际意义、借鉴意义的商业通道。</h3><h3> 据史料记载、考证,其实雍正初年包头商业仍处在起步阶段,空旷的街面上也只散落着几家商铺,比较有名的,第一家是梁姓定襄人在今天的东门大街开的铁匠铺,后来又在今天的民生街开了经营日用杂货的店铺。 第二家是姓智的定襄人与人合伙在今天的东河区百货大楼和人民公园一带从事农业同时开了一家经营粮食、布匹、茶叶和米面加工的"永合成"商号。 鼎盛时期他们把生意做到了漠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 第三家是乔姓祁县人在西脑包开的经营豆腐、豆芽和零星杂货的商铺后。第四家是来自河北、山东等地的回民合开的,他们定居在北梁,往返于内地和草原之间专做牲畜贩卖生意。</h3><h3> 一流商人的共同点是信誉,有见识,有胆略,有极强的承担市场风险的心理素质。耐人寻味的是,数量不多的商铺主人似乎料定这里日后必将崛起一座城市,他们把发展经济圈定在了包头村及东南西北的边缘地带。这样既为产业发展留下了充足的余地和空间, 又非常巧合 的框定了包头镇城垣的红线规模和主要街道的走向。多年以后智姓家族一路向北置了许房地产。知情人士说:解放前的富三元巷(现和平路) 从东河区百货大楼到与胜利路交汇十字路口以西的大片地方及商铺几乎都是智家所有,解放前后部分出售,部分出租,再后来全部公私合营。乔姓商人家族一路向东,即今天的胜利路、解放路、民生街、东门大街建起了许多大商号,其商业覇主的地位确立且势力辐射影响全国。 时至今日,乔家发祥地西脑包及财神庙一带仍被房地产开发商构建为"贵发山庄"、"乔家金街"等大肆炒作。最初定居北梁贩运牲畜的回民人数众多,他们凭借善做小生意的传统优势在北梁、东门大街、民生街以北地区生意做的风生水起红火异常,一直延续到上世纪。</h3><h3> 乾隆年间,包头村农业普遍放垦。手工业者,如铁匠、铜匠、银匠、木匠、篾匠、毡匠、泥瓦匠等大量进入包头,新兴产业如采掘业、木材业、蔬菜种植业巳经成熟。 投资白银几千两的大商号不断出现。商业领域已经规范化系统化,可以梳理出性畜行、蒙古行、皮毛行、货店行、陆陈行等等,可见当时市场的繁华程度。出于相互帮扶、应对面临挑战的需要,地区性、行业性社会团体组织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一个曾经的村落人口密度大增,常住往来人口已经超过两万。 </h3><h3> 宗教对现实总是在最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从物欲横流的精神高地凸显和发生作用。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繁荣,承载走西口人们精神文化的追求的庙寺大量兴起。 如:转龙藏、呂祖庙、清真寺、马王庙、财神庙、关帝庙等。 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康雍乾时代包头村的发展。进入嘉庆、道光年间,包头村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一直保持着持续的发展势头。</h3><h3> 从包头的兴起和发展,可以看出蒙汉人民既是社会苦难的承受者又是社会变革的实践者、推动者,是他们用泪水、汗水甚至是血水书写了一部包头的发展史。 </h3><h3> 经济的发展呼唤促进了包头村社会管理职能的提升和加强。1809 年(同治元年)清政府敇令包头村改为镇,隶属于萨拉齐厅。包头设巡检衙门统帅兵卒,镇守包头。衙门旧街在今天东河区东门大街北侧的水口街,即东河区公安分局看守所大院。</h3><h3> </h3> <h3> 西口风</h3><h3> 在包头东河区西端巴彦塔拉大街与西脑包的交汇处有一座小小的街心绿地,绿地中央矗立着一尊标志性仿青铜塑像,塑像的主题是一位骠桿的汉子跨着骏马,舞着大氅,昂首向前冲,雕塑下面有一块长长的石板,注释了它的名称一一西口雄风。</h3><h3> 人们对张家口称为"东口"没有争议,但对西口究竟指何处有不同说法。</h3><h3> 最初的西口一一杀虎口。杀虎口位于今山西右玉县城北20 里的长城边墙附近,隆庆六年(1572 年)杀胡堡为蒙汉互市的关口,进入清代杀胡堡改名杀虎口,继续作为蒙汉 交易之所。杀虎口在康熙、雍正年间地位达到盛极。</h3><h3> 西口向归化城转移。康熙年间,在清朝与淮噶尔部的战争中归化城战略地位突显,军事地位加强。雍正年间更是政治地位也加强,在乾隆二十六年杀虎口的地位已让位于归化城了。</h3><h3> 乾隆后期因包头位置的优势,与漠南地区蒙古人民的交易必通过老包头,这里越来越重要,所谓的西口居然又向西移。到咸丰年间, 曾经荒草萋萋的老包头的东河村、臭水井、井坪、南海子、特别是西脑包由于走西口人的开发与劳作已经是农田泛绿、房舍相接、店铺林立。再加上来来往往的旅蒙驼队更是十分繁荣!</h3><h3> 历史上山西地狭人稠,陕北沟壑纵横两地干旱缺水,遇灾年更是生存尤难。因此晋、陕二地经历严重旱灾之年多有塞外求生的经历。" 走西口"人背井离乡、抛家舍业、别父母、离妻子外出谋生的条件十分艰苦,唯一的旅行方式是步行,行装也极为简单,扁担一条,一头扎捆简单的行李,一头扎捆行路用的食品。迈出走西口这一步是决定一生命运的关键的一步,生死成败皆末可料定,前途未卜,风险难料。正是在这条十几代人前仆后继不断前行,凭借这种特殊的精神, 不仅使"走西口"人远走天涯,穿行沙漠瀚海, 忍受饥渴劳病,年复一年的延续走西口。他们自强不息,成就大业, 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h3><h3><br></h3> <h3>四.马升受命筑土城</h3><h3> 1862 年~1874 年中国西北地区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回民起义,起义军集百万之众,一路向东攻城掠地波及包头镇。包头镇的经济实力和储备的粮草军需物资正是起义军志在必得的目标,故起义军全力向包头推进,情势震动朝野。</h3><h3> 1866 年清政府急调大同总兵马升率部驻扎包头镇筹办防务。马升是清政府的干将,刚到任擒拿了两个叛将斩首。随后在北梁修筑了东西两座兵营,东营盘驻扎步兵,西营盘驻扎骑兵。 这就是老包头人习惯称为东营盘梁,西营盘梁的由来。 马升筑营表现出了他的战略眼光,北梁是千百年来大青山洪水冲击形成的一块面积约13 平方公里的台地,地势开阔,居高临下,放眼望去全镇尽收眼底。 它的西面和北面是平坦的草原,东面是博托河,入侵者最易从西面、北面入侵,就军事意义而论,只要扼守住北梁包头镇便可无虞。中国现代史上发生的几次大的战役都是从北梁展开的。</h3><h3> 1867 年(同治六年)陕甘总督左宗堂沿黄河布防阻止起义军推进。他在包头镇(今前明乡一带)建五座城堡,并调集一万多名官兵驻防包头镇。当时的包头镇不仅负责本镇驻军物资供应,还要支援临近驻军,可见包头镇地位的重要,经济实力的雄厚。</h3><h3> 1868 年(同治七年)十月,马升受命修筑包头城垣,在大军压境人心思安人心思定的背景下,筑城得到全镇商民的响应与支持,商家捐款助阵,民众和士兵们一起挖壕筑墙,倾力相助。 到年底北城墙在东营盘外高高耸立。 1870 年(同治九年)马升又将北城墙向东西延伸,并依地势向南折,同时修筑东、东北、南、西、西北、五座城门。</h3><h3> </h3><h3> </h3> <h3> 包头老城</h3><h3> 同治四年(1865 年)冬 ,马化龙率回民军袭击包西韩庆坝村,把总卢某被杀。</h3><h3> 同治五年(1866 年)清廷调大同镇总兵马升(安徽人)率部移扎包头,统率大军西征回民军。</h3><h3> 十一月,捻军,甘肃回民军由草地向包头等地进发。乌里雅苏台将军德勒克多尔济赴归绥同归化城将军裕瑞筹划包头处的防务事宜。将恒昌带防河保的官兵撤回包头。调驻扎一间房的大同官兵来包头,交马升分布防守。</h3><h3> 十二月调全福管带吉林马队五百名耒包驻守,调伊克昭盟、乌兰察布盟蒙古兵三百名留守包头,调察哈尔步兵 四百名,马队蒙古兵七百名来包防守。 </h3><h3> 同治六年(1867 年),陕、甘总督左宗棠为了堵击回民军,在黄河沿线布置了防线,并在包头修筑了粮台、炮位、兵站,驻扎清兵。</h3><h3> 同年马升在包头北梁上修建东、西营盘。</h3><h3> 同治七年(1868 年)包头镇商民协助清兵濬壕筑墙,加强防务。</h3><h3> 同治十二年(1873 年)由马升、包头巡检崔际平督工建筑的包头城全部竣工,街道略具雏形 。城垣土筑,高一丈五尺,基宽二丈,顶宽一丈,雉墙六尺,周长十四华里。城外有池,深三尺,宽丈余。全城有东门、南门、西门、西北门、东北门,各高一丈六尺,无敌楼,无廊门。</h3> <h3> 包头土城及五城门</h3><h3>包头的五座城门用途不同: 西门出西脑包可通河套平原遥对银川、兰州、青海;西北门通往蒙古腹地;东北门朝向石拐是煤炭和薪柴的通道; 东门朝向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大同、张家口、北京;南门正对南海子码头。</h3><h3> 五个城门熙来攘往,人流和货物络绎不绝。1873 年(同治十二年)包头城垣完工建好后,人们注意到城垣整体形似从大青山下来的乌龟(又一说青蛙),爬往黄河引水。设计者把自己对这座城镇,对城中百姓的深深祝福永久寄托在了他们的作品中,真是匠心独具。</h3><h3> 包头城垣全是夯土筑成,包头镇城垣的建成,使城内出现了平静祥和的气氛,为包头镇的发展并成为西北地区商业重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h3><h3> 1952 年拆毁城墙后,用它坚实的基础作了环城路基。现在,从东河区环城路可隐约看到老城墙的走向和身影。</h3> <p class="ql-block"> 东门外的转龙藏(龙泉寺)</p><p class="ql-block"> 包头市东河区今刘宝窑子河(古称博托河)右岸老包头东门外东北方向的一个山凹里,有一处古木参天,奇山异水,风景幽雅的胜地这就是转龙藏。转龙藏实际是包头市的发祥地,重要的文化古迹名胜风景区,转龙藏地名的由来可追溯到清朝前期, 雍正初年有土默特部喇嘛阿尔万曲力木自西藏进修回来沿阴山云游,雍正四年(1726 年)来到博托河右岸,见树木苍郁,泉水淙淙,环境幽雅,景致宜人,遂"挂锡"于此,建庙供佛焚香诵经,将此地命名为"转龙藏"。转龙藏之意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 年)所立《转龙藏碑记》中解释“ ⋯⋯包镇之有转龙藏,水泉出也,其水旋转之势,曲折蜿蜒,有似乎龙; 而泽灌千畦,并豢万家,宝藏与焉。 古之命名,意在斯矣” 。应为转龙藏来自佛教语。</p><p class="ql-block"> 雍正、乾隆年间,走西口人累增,使佛教的传播有了基础,因此,转龙藏这一幽雅风景之地于道光二十九年在原龙王小庙的基础上,创建了"龙泉寺"。</p><p class="ql-block"> 该庙盛时,穿越丛林,为一广场,有戏台一座,再往北是山门,林荫下一泉直径丈余,深约二丈,用石墙围彻。 绕石泉拾级而上,有一座牌楼式的院门,庙院内有正殿5 间,两厢配殿禅房共16 间,庙院外东山脊上筑玉泉阁一座,总占地面积十亩。寺内又有山泉水下泄泉水由龙嘴处喷出,更为寺庙增添了怡趣,为包头地区少见的景观。</p><p class="ql-block"> 这里,早在20 年代,就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出土了许多石、骨、陶器等。1964 年转龙藏新石器遗址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转龙藏在清代立碑记,但此处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遗址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东北门外的太平桥</p><p class="ql-block"> 老包头太平桥,位于东北门外。出东北门有有一碉堡,把路分成两岔。一路向北,另一路向东就到了太平桥。 民国二十三年(1934 年)驻包头城防司令王靖国主持修建北城墙外东西排水道,水道沿城外壕沟而下,东北方向的水道终点就在太平桥,桥下泄洪水,桥上走车马。 </p><p class="ql-block"> 从太平桥出发,沿留宝窑,圪笨沟到石拐煤窑,是一条驮炭故道,是老包头的能源通道。</p><p class="ql-block"> 太平桥是单孔石拱桥,横跨石沟两边,彻拱的石块均是天然石块,全是干垒,建筑过程中未用任何砂浆填料,百多年来稳固如磐石,可见工匠手艺巧夺天工。 拱桥圆拱上方镶嵌一块精凿方石,从右向左刻有"太平桥"三个字。 桥高5 米,桥洞宽1.9 米,桥洞深6 米,桥下巨石横卧。 </p><p class="ql-block"> 昔日的太平桥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有颠巅的马车,也有"二柄子"牛车,还有成群的驼队,好似一幅老包头的"清明上河图"。(郄喜田文)l</p> <h3> 西北门</h3><h3> 西北门是包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门户,它不仅是走西口人"旅蒙商"的骆驼队前往后山和外蒙的通道,它背山面河,又是我国西北边陲非常重要的军事重镇、战略要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从西北门所经历的两次大规模攻城之战足以证明。</h3><h3> 傅作义"打包头"</h3><h3> 全面抗战爆发后,傅作义以包头西北门为突破口所发动的一场奇袭战,让包头人民永远记住了他。</h3><h3> 1939 年冬,国民党军事当局为牵制华北日军南下,命令傅作义部出击乌拉山大佘太一帶的敌人。傅作义却认为乌拉特对日军没有足夠的吸引力,于是把目标锁定在了包头一一内蒙古西部要塞。当时包头是日军的据点。傅作义客观地分析了双方的兵力情况,决定进攻包头。</h3><h3> 1939 年12 月19 日夜,傅部拉开了包头战役的序幕,他带领部下凭借有利地形予以阻击,并将援敌包围,歼敌大部。直到24 日,傅作义部主力退到中滩,日军追兵亦撤回,包头战役结束。此战傅部伤亡千人以上,但成功达到了作战目的,不仅牵制了大批日军,取得了重大战果,而且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h3><h3> 贺龙"打包头"</h3><h3> 1945 年10 月中旬,八路军晋绥、晋察冀野战部队在聂荣臻、贺龙指挥下先围攻归绥,11 月2 日战斗结束。随后主力部队挺进包头。</h3><h3> 包头为黄河后套首要门户,这里城墙高耸,城防工事坚固,国民党军一万二千多人防守,给攻城造成严重困难。 贺龙部队 直到12 日从四面八方对包头城形成了合围之势,夜12 时正,七一五团发起攻击,二营在炮火掩护下攻西北门,三营八连战士首先登上城墙,並迅速攻占城门楼,打开西北门接应后续部队入城,入城后的战士与敌军展开巷战,但由于兵力不足,没有后续部队增援,弹药消耗已尽,最后被迫退出城外。</h3><h3> 根据中央军委"我军应首先夺取包头及五原、临河"的指示、和第一次攻城未能成功的情况,贺龙将指挥部从沙尔沁迁至石拐沟准备再战。12 月2 日夜第二次进攻包头。三五八旅八团六连主攻西北门。此次六连从西北门至东门之间选择突破口,攻入城内。敌人用炮火封锁,六连遭重大损失。战后中央军事委员会命名三五八旅八团六连为"硬骨头六连"。三五八旅七一五团突击营冲进西北门,独立一旅二团副团长长彭济民率军占据距西北门200 米的置高点天主堂,控制了官井梁出西北门的通道。12 月3 日敌军包围了天主堂,彭济民等官兵守天主堂已坚持二天,弹尽粮绝退路已被切断,最后在白刃战中副团长彭济民及以下官兵全部壮烈牺牲。</h3><h3> 因天寒、衣单、无工具挖掩体,又无火炮及野战炮去摧毁守敌的坚固工事。第一次攻城伤亡907 人,第二次攻城伤亡164 人,革命烈士的鲜血洒遍包头城垣,紧靠东门外的东河槽冰面上躺着一具具革命烈士的遗体。战后各保甲出民工掩埋烈士遗体于壕沟的乱石中。为避免更大的伤亡损失,全部撤出战斗。</h3><h3> 包头战役从11 月12 日开始,持续二十二天,共歼敌1450 人,俘敌280 人,还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虽然未取得胜利,但对后耒的和平谈判及包头和平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h3><h3> </h3><h3> </h3><h3><br></h3> <h3> 西门里的西 阁</h3><h3> 在老包头马王庙小学的西面,也就是从城西门入城后走不了几步就是西阁了。</h3><h3> 西 阁意为"在城西门里所建的一座楼阁",因内供奉有观音佛像,又被当地老百姓叫做观音阁。</h3><h3> 西阁建于同治九年(1870 年),这是马升驻防包头任内期间为包头老百姓办的好事之一。它是当年为纪念包头城垣完工的纪念碑。外形方方正正,每边长5丈,砖石结构,门洞东西向,长宽高均为1.7 丈,台面正中建阁,围廊柱12 根。总高9米,比城墙足足高出一倍,上部建有歇山顶大殿。建阁目的有三:第一宣扬德威,第二在城防上登高眺望,第三游览观赏,效仿古人,与民同乐。</h3><h3> 殿内供奉观音佛像与韦佗神像,以示护佑全城百姓。殿内还用铁链高高悬挂一把长约2 丈、重200 余斤的马升戟,是为西阁所造的"镇邪之宝"。戟上刻有"记名简放提督军门,镇守山西大同等处地方,统雁门三关总镇都督冠勇巴图鲁马(满语勇士)。戟正对西,以示镇西之器。</h3><h3> 建国后出于打通马路的需要,西阁被拆除。</h3><h3> 南门</h3><h3> 当年冯玉祥将军为方便连接火车站,把正对南海子码头的南门西移重建的。</h3><h3> </h3><h3><br></h3><h3><br></h3><h3><br></h3> <h3>五.建立民国镇升县</h3><h3> 镇升县</h3><h3> 1923 年平绥铁路北平(北京)到绥远(呼和浩特)通到包头,其时包头铁路、公路、水路、驼路形成了重要的水旱码头,并逐步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商业重镇。1926 年冯玉祥报请北洋国民政府批准,包头设治局改为包头县公署,由镇改县地址还在西门大街路北大院,县公署设县知事,总管行政、司法、赋税等。下设秘书室、第一科和第二科。第一科管民政,诉讼;第二科管财务,建设。共有秘书、科长、科员、巡官、县警、传达、看守、杂役50 余人。县公署増设教育局、车务所等。升格为县,隶属于绥远(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特别行政区。1928 年统一的中华民国设绥远省,包头县隶属绥远省。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重大的历史事件。</h3><h3> 世界历史证明,一切侵略者都是以军事开路,文化和经济侵略随行中实现全面占领和掠夺的。 毫无例外 ,一切侵略者最终都会受到沉重打击,以失败告终。 </h3><h3> 自发的义和团运动</h3><h3> 说到义和团运动可能许多人想到的是,历史教科书讲述的发生在山东、 河北的农民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 其实,一百多年前,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先辈们也发起过反对帝国主义打着传教的幌子疯狂掠夺土地资源的义和团运动。</h3><h3>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列强在传教的幌子下对包头开始了文化侵略。 1880 年(光绪六年)比利时教会利用不平等条约在自己划定的西南蒙古教区(包头、萨拉齐及周边地区) 派出教士26 人,建立教堂12 座。传教士所到之处刺探情报,调查民情,贿赂官员,强占土地,包揽诉讼,破坏习俗,挑拨教徒与非教徒的纷争。 包头、萨拉齐地区农村、牧区平静和谐的人文坏境,被传教士搅得难以安宁。下面我们从一座教堂短短的时间内土地拥有量的变化和相关联的两件事看看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帝国主义列强贪婪、凶残、 疯狂的嘴脸和用心;看看晚清当政者的昏庸无能、地方官吏的贪腐软弱;看看国势衰弱中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任人宰割的命运。</h3><h3> 1880 年(光绪六年)比利时圣母圣心会教堂从萨拉齐农民高力威手中强行底价永租土地二十四顷(一顷为50 亩),并当即得意地以此定下村名一一二十四顷地。把帝国主义列强鲸吞我国领土的野心刻写在土默川的土地上。七年之后的1887 年(光绪十三年) 这座教堂拥有土地一百多顷。五十多年后的1937 年又将二十四顷地地周围十三个村的一千多顷农田据为已有。</h3><h3> 几十年中教堂主教韩默理把扩展土地做为发展教务的重要手段,采用灾荒之年以极低价"购买",正常年蚕食和强行低价永租等手段大量霸占土地,然后以低租放债,发放赈粮,"创办慈善事业"吸引无地农民和外来灾民奉教。</h3><h3>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几十年农民反霸占土地的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h3><h3> 1893 年(光绪十九年)小巴拉盖传教堂比利时藉教士闵玉清诱迫大户郭誉宏、郭玉盛兄弟入教,遭拒。闵便编造谎言,带领教徒强占郭家土地种上荘稼。郭家申诉,闵取得北京法国领事支持,清总理衙门批准,郭氏兄弟求告无门。</h3><h3> 1900 年(光绪二十六年),该教堂要強行"购买"兴义楼村张寡妇的大片土地,张不願出卖,教堂狂言威胁。 同情孤儿寡母的农民高占年召集村民当众历数教堂霸占土地的罪恶,被反污为反抗教会,韩默理唆使传教员石宗、会长任喜才割去高的舌头,身绑重石,沉入黄河,同时还有九位蒙汉群众遇害。</h3><h3> 兴义楼村事件震惊了包头、萨拉齐地区,凶手被韩默理保护起来,愤怒的群众要求官府严惩凶手。死难者家属往返萨拉齐厅告状,萨拉齐厅报山西巡抚,巡抚奏光绪皇帝,最终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将此案搁置起来。</h3><h3> 中国人忍耐度之高世所闻名,但忍耐底线分明。当时赖以生存的土地被掠夺,热乡热土的乡亲被残害,正义得不到伸张时,他们把极大的愤慨变成了义和团起义的实际行动。1900年6 月,在山东、河北义和团运动影响下,包、萨地区的义和团运动井喷式的发展,包头镇一些有名的武林人士纷纷设立拳场教授拳棒,练习武术,镇内关帝庙、文昌庙、金龙王庙、复成元巷等设坛练兵。 1900 年土默川一带城乡大小天主教堂被愤怒的义民拆毁或焚烧,主教韩默理见大势不妙,忙把主教府附近七、八个教堂的神父秘密送走逃回比利时,把数千名中国教徒集中到主教大院对抗义和团民众。 7 月19 日义和团民众手持大刀长矛、棍棒,杀声震天冲向主教府,教堂施放洋枪,来伤义民多人,义民拼死杀进主教府,擒拿了主教韩默理及石宗、任喜才等人送交官府。在强大压力下,托克托县城通判将杀人犯石宗、任喜才等处以死刑,就地正法。韩默理被愤怒的群众活活烧死。</h3><h3> 包、萨地区的义和团运动在淸政府勾结帝国主义镇压下失败。逃回本国的传教士们又卷土重来,并进行了疯狂的反攻倒算,许多义民被杀害,土地被霸占。直到1951 年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征收了全市天主教堂所有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包括教徒),15 名比利时传教士被驱逐离境。 </h3><h3> 包、萨地区的义和团运动深深的影响了几代人。少年时期我曾多次聆听外祖父动情地讲述义和团民众英勇反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悲壮经历,内心不由生出对英雄的崇拜情节。前不久,内堂弟文彦向我讲述了叔祖父作为内蒙地区力量最强大的托县义和团大师兄,率团众抗击洋人的壮举,后遭清政府杀害的悲壮情景,令人感动。义和团运动把包、萨地区农民爱国爱家和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精神播撒在了广袤的土默川大地上,为辛亥革命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动员了群众,做好了准备。</h3><h3> </h3><h3> </h3><h3><br></h3><h3><br></h3> <h3> 水旱码头</h3><h3> 包头是西北地区物资集散地与交流中心,是西北地区的商业重镇。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h3><h3> 包头有着非常优越的地理条件。向北通往后山及蒙古国;向东可去归绥、 张家口、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向东南是山西;向南是鄂尔多斯、并可通往西安;向西可达宁夏 、甘肃、青海;向西北可到阿拉善和吉兰泰。</h3><h3> 道光三十年(1850 年)黄河暴涨,河口镇(今呼和浩特的托县境内)码头被淹没。而包头的渡口水深港阔又近临多家商铺,无疑是新港口的首选之处。同治十三年(1874 年)清政府将其设为官渡口。上游的物资经由水路经过包头必在南海子渡口停留。</h3><h3> 包头的公路四通八达。 1925 年修建了通往五原的公路480 里,通往宁夏公路1280 里,1935 年修了向南通往东胜的公路350 里,1936 年又建起通向固阳公路120 里。</h3><h3> 到漠南、漠西、漠北各地均有旅蒙商的骆驼队。</h3><h3> 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由我国铁路工程技术专家主持设计的京张铁路开工,民国十二年(1923 年)一月修至包头。铁路的修通对处于交通要道的包头真是如虎添翼。水路、旱路、公路、铁路使包头成为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h3><h3> 这一时期包头已成为各地运来的粮食、油料、牲畜、皮毛、皮革、药材、土特产、日用品等集散之地。</h3><h3> 世世代代的勤劳智慧的走西口人落脚在了这块风水宝地,种地的农民、做买卖的商人、各行各业的手工业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使包头成为西北地区最便捷的集散地,最理想的加工地,最红火的商贸中心。此时的包头火车站、南海子码头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成了名不虚传的水旱码头。</h3><h3> </h3><h3> </h3><h3><br></h3><h3> </h3> <p class="ql-block">包头老街</p> <h3> 老包头主要街道</h3><h3> 我把老包头的主要街道大体看作九条,由此把这里的街巷分割成几大块,便于寻找自己生活、读书、工作、和经常活动过的非常熟习的值得留恋的地方。</h3><h3> 1. 东门大街、</h3><h3> 2. 解放路、</h3><h3> 3 胜利路、</h3><h3> 4. 长盛街</h3><h3> 5 西门大街</h3><h3> 6. 和平路、</h3><h3> 7. 中山路、</h3><h3> 8. 财神庙、</h3><h3> 9. 官井梁、</h3><h3><br></h3> <h3> 老包头城内东北部街巷及驻地名</h3><h3> 东大街、关帝庙街、车市街(这三条街后统称为东门大街全长686 米、宽7 米)东营盘、同德巷、香水巷、东营盘街、复兴玉巷(位于瓦窑沟东侧全长340 米、宽4 米)、马号巷(全长330 米、宽5 米)、寺梁后街、礼拜寺街(全长140 米、宽5 米)、太平官巷(全长94 米、宽4 米)、长黑浪、复美成巷、东北门大街、一人巷、召拐子街(全长700 米、宽5 米)、 召梁头道巷、召梁二道巷、召梁三道巷、南龙王庙巷(全长1190 米、宽4 米)。</h3><h3> 在这区域有三段值得后人铭记的历史。</h3><h3> </h3><h3> </h3> <h3> 老爷庙街</h3><h3> 老爷庙街就是关帝庙街,它在老包头可是个十分响亮的大街名。</h3><h3> 老爷即关公关老爷。关老爷大名如雷贯耳。历代帝王对关羽封号从候到公、 王、帝,直到大帝,并作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奉祀,不仅影响深远遍及神州,也影响到了整个东亚、东南亚,去柬埔寨旅游时我所住的酒店里关老爷的塑像被公公正正祀奉在酒店的大堂里。</h3><h3> 乾隆初年多家商号尤其是晋商共同捐资修建了老爷庙。晋商认为关老爷是自己的老乡,是至高无上的关圣大帝,所以崇敬有加并为他建庙。 考究其现实意义,大抵是为了鞭策自己诚信经商,忠义做人,以期招财进宝,生意兴隆,平安健康。</h3><h3> 老包头的老爷庙街建成于乾隆初年,同治年间东城门建成,有了东大街,随后老爷庙街也成为其中的一段街。</h3><h3> 说起东大街它还真是老包头的吉祥之地。当年老包头最繁华的地段就是在这里。康熙年间,东街只是一个小地方,最早的巴氏家族在此开拓土地建了自己的家庙"福徵寺"。"召梁"就因此而得名。而"走西口"的人最早租佃巴氏家族的户口地并在此定居。诸多旅蒙商途经此地做生意,就有了为他们服务的杂货店、皮毛行、钱当行等。街铺逐渐兴盛起来,就有了包头的第一条街一一东大街。后向西延伸出了老爷庙街、车市街。共同组成了最早最繁华的"东门大街"。当年许多有名的"老字号"都是从这里白手起家的。如包头六大杂货店之首的"如月号"、旅蒙行"复义兴"、独占鳌头的"复盛公钱庄"等。这里不仅有许多大的商号,就连街商铺外的摆地摊的小商小贩跟着也发了大财回老家置地建房告老还乡。东大街"商户毗邻车水马龙兴旺发达二百多年"。</h3><h3><br></h3> <p class="ql-block"> 马号巷事件</p><p class="ql-block"> 在东河区东门大街北侧,有一条百十米的老巷子叫马号巷。道光十八年(1838 年) 在一号院成立了包头最早的商业组织:包镇公行。来往公差及商旅大都骑马,公行不仅建有议事大厅和厢房,而且还在东面建有一溜马棚拴马。后来公行迁址到斜对面,原址便成了拴马的地方,俗称"马号",这也是马号巷名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发生过一起闻名的"马号"事件。</p><p class="ql-block"> 1911 年10 月10 日武昌起义后,清廷形势吃紧,此时五原厅同知樊恩庆到包处理军政事宜。同年12 月9 日驻防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小校场外的八旗巡防营管带周维潘率兵暴动,包头革命党人觉得时机已到,急于起事。他们一方面派人与起义军首领曹富章、 张林联系,一方面动员咨议局议员郭鸿霖、李茂林、李士元、王肯堂同樊恩庆协商和平起义。 谁知道樊表面上同情革命願作内应,暗地里已设计谋。12 月24 日曹富章、张林率领200 名起义新军由东北门太平桥进入包头城。第二天定于当晚在马号大厅举行宴会,为起义军接风洗尘,共议包头独立大事。 曹、张等七"都督"未带一兵一卒,单骑赴宴。就在他们抽烟喝茶闲扯时,突然有人进来稟报:"樊大老爷下轿了"这时,又有人大喊一声"那就端上菜来吧"。 话音刚落,枪声大作,除云亨、巴文峒事先得密报逃脱外,毫无戒备的新军首领曹、张等七人及地方赴宴人士计20 多人当场饮弾身亡。王肯堂等趁乱越墙逃走,郭鸿霖被抓,并于次日被斩首示众。以后人们把这件事叫做"马号事件"。</p><p class="ql-block"> "马号"事件发生,宣告了和平收复包头的计划失败。时隔不久,王肯堂于军阀阎锡山取得联系,拉开了武装攻打包头的序幕。</p> <h3> 兵营 </h3><h3>位于东河区原第二十中学校园内,为日军侵占包头时修建的兵营,建于1938 年,兵营建筑平面原呈"王"字型。占地面积28 万平方米,由兵营、食堂、卫生间等组成,房栋之间有纵式通道连接。 现存兵营两栋,其中墙壁上有"2600 "编号的营房长80 米、宽14 米。东西山墙辟门,宽1.3 米。食堂面阔17 米、进深60 米。红砖水泥勾缝墙,"人字型"屋顶,拱型天花板。 在校园东边、校门口、北山顶构筑钢混、砖混结构碉堡3 座,这些营房和碉堡是日本侵华罪证。</h3><h3><br></h3><h3><br></h3><h3><br></h3> <h3> 胜利路解放路以北街巷</h3><h3> 西营盘、西北门、官井梁街、大水卜洞、四店梁、丰备仓巷、大有昌巷、西人巷、呂祖庙巷、(全长710 米宽6 米)、呂祖庙十字街、财神庙巷、财神庙头道巷、财神庙二道巷、财神庙三道巷、草市街、草市后街、石胡洞、园子巷、黄土渠街、久长城巷、天合永巷、通天巷、富盛明巷(全长286 米、宽5 米)、真武庙巷、瓦窑沟(全长520 米、宽5 米)、德茂兴巷、大仙庙巷、川行店、西门大街、口袋房巷(全长927 米、宽4 米)、老道巷、义盛泉巷、文昌庙十字街、五保巷(邬保巷)(全长239 米、宽4 米)、大顺恒巷(全长191 米、宽4 米)、文曲巷、大公舘巷、牛桥街(全长433 米、宽4 米)、龟龄酒巷、郭家巷、牛桥巷、西长盛街、东长盛街、小圪料街、西河槽街、南河槽街、兴旺巷、王在山巷、粉房巷、葫油房巷、王国秀巷、两眼井、麻角巷、马王庙街。胜利路(全长1136 米、宽6 米)、解放路(全长546 米、宽6 米)。</h3><h3> </h3> <h3> 死人沟"梁山"</h3><h3> 讨吃窑本来是旧社会讨吃要饭的穷人居住的窑洞,老包头的讨吃窟洞集中在北梁死人沟(解放后称慈仁沟)一带。大约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包头开始有了锁、里两家穷人,向各商民住户讨要觅食,并在当时的荒野地帶"死人沟"两侧的土坡挖洞居住。到了清未,包头商业渐趋发达,外地来要饭的人增多,死人沟的讨吃窑也增加到十六个。锁、里两家原本也是叫花子出身,因为最早落脚死人沟,并且渐渐有了资本,就成了这条沟的"窑霸"。因而大凡涉及到乞丐的事务完全由锁、里两家独霸把持。每个窰洞可住二、三十人。</h3><h3> 锁里两家有个组织叫"梁山",组织严密,有极其严格的规矩和惩罚办法。凡加入梁山的乞丐至死不能退出组织,终身接受头儿的领导和指使,不听头的指使轻则欧打,重则活埋。那时有"锁家独霸一方,里家走遍天下"的说法。</h3><h3> 梁山还有个组织叫"忠义堂",是锁里两家头儿议事的地方,也是死人沟所有讨吃窑的最高权力机构,同时还兼做巡检衙门或大行(包头商界九行十六社的总称)的侦揖眼线,配合官方缉盜破案工作。清未民国初他们帮商界维护商肆秩序和环境卫生,也负责维持街面秩序和打杂,清理垃圾和路毙死尸、操办红白喜事吹鼓抬轿等等。</h3><h3> 包头解放后,人民政府把有着百年历史的死人沟所有居住在讨吃窑的穷人都分别情况安排了工作。</h3> <h3> 九江口 </h3><h3> 说起"九江口"还必须从包头建筑城墙说起。同治初年,陕、甘、宁等地区的回民造反抗清。清庭派兵镇压,马升带领二千轻骑兵赶到包头镇,下马一覌察,一个小村庄,一无兵营以供住宿,二无城垣以为屏障。三无集市场所供官兵消费。于是决定,在财神庙北坡修建兵营(东、西营盘)、修建城墙等。 并指定在财神庙周围开设日用杂货铺及饮食商店,再将西脑包定期集市移至财神庙前。</h3><h3> 马升布置就绪又返回大同四处招募木、泥、瓦、铜、铁、锡及油漆工匠各数十人,前耒包头参加各项建设工程,并准许携带家眷。 号令一出人们觉得是走西口赚钱的机会,便纷纷报名前往。结果不久就在财神庙前形成了九条街道,史上就将这里称为"九江口。 </h3><h3> 有不少人认为"九江口"就是因为这里幅射的九条街巷,即:财神庙头道巷、财神庙二道巷、财神庙三道 巷、牛桥街、草市街、久 长城巷、园子巷、石胡同、中山路(其实当年并沒有中山路)。而更临近的西河槽街、南河槽街、长盛街等均是其幅射范围。故"九江口"实为虚指,意为多条街巷汇集,多条通达之地。</h3><h3> 到同治十三年,九江口已经很有名气了,早晨是人市,中午至晚上是车市。到清末民初这里更是红火热闹。上庙的、赶集的、看戏看杂耍的、无事之人闲转的、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成为老包头繁华之最。</h3><h3> </h3><h3> </h3> <h3> 郭鸿霖故居</h3><h3> 留住郭家巷郭鸿霖先生的故居,顺民心,,合民意。他早年捐资创办包头第一所官办小学一一马王庙两等学堂,首开老包头现代教育的先河。许多在包头、内蒙古甚至全国有影响的杰出人才,初始从这所学校接受启蒙。三民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追随者、知名人士王定圻就毕业于该校,他创办了绥远地区第一张铅印报纸《一报》。</h3><h3> 郭鸿霖先生1906 年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他曾经积极组织成立同盟会包头分支机构,大力宣传三民主义。 后来在筹划武装起义中,被五原厅同知樊恩庆设下"鸿门宴",史称"马号亊件",不幸被捕,与七位盟友同时遇害。</h3><h3> 国民政府追认郭鸿霖先生为辛亥革命烈士。他生前居所被定名为郭鸿霖故居,门前的街巷被定名为郭家巷。</h3><h3> 郭先生一生勤勉好学,乐于助人,大公无私,追求真理。 他的品质多少年来一直被后人传诵,效仿。几年前,北梁棚户区改造,在大规模拆迁改造中,保留了郭鸿霖先生旧居。政府尊重功高德昭的先贤,用地面建筑纪念历史人物,深得民心。但遗憾的是旧居破败,不知何时才能得到修复。</h3><h3><br></h3> <h3><br></h3><h3> 马王庙小学</h3><h3> 公元1900 年即光绪二十六年,全国废科举兴学校,此风也波及到包头,之后从1903 年始先后有马王庙两等学堂,文昌庙、金龙王庙、火神庙、以及南龙王庙等初等学堂相继成立。1913 年增设清真小学(是回民私立学校),1915 年成立女子小学,1924 年成立模范小学,1925 年成立三公旗小学,1926 年又设立妙法寺(即呂祖庙)小学,土默特小学,四眼井小学等。</h3><h3> 马王庙小学位于胜利路西段路北,它是包头建镇以来创建的最早的一所具有近代模式的学校。它不仅培养过绥远第一位大教育家、大政治家王定圻烈士,同时还培养出许多优秀学生,不少人后来成为地方军政和教育界的要人。</h3><h3> 民国十五年(1926 年)以前,绥西,绥南各县如五原、固阳和东胜都没有学堂,学生们都得远离家园前来马王庙小学宿食寄读,然后才能投考归绥中学。故马王庙小学是一所历史很悠久的学校,现名胜利路小学。</h3><h3> 2003 年该校举行了百年校庆。《百年校庆铭文》如下:</h3><h3> “ 胜利路小学原名马王庙两等学堂。 始建于光绪二十九年,公元一千九百零三年。俯仰百年滄桑巨变。 首任堂长,同盟会会员郭鸿霖先生高倡"非革新不足以自强"之校训,捐驱就义,后生景仰,志士仁人,群贤毕至。 "为革命"、"为民众",慷慨赴死,浩气长存。 杏坛名师、书画大家、文学硕儒、成才于斯。 今逢盛世,与时偕行,宣德教与天地,傅学业于启蒙。 留芳百世,革故日新,千秋伟业未艾方兴。</h3><h3> 东河区人民政府、市区教育局、兄弟学校暨历届校友、社会名流、群立成事,重建校门,除旧布新、厚德载物、师生共仰。遂刻石铭志,以垂来尔”</h3><h3> 公元 二OO 三年九月立</h3> <h3> </h3><h3> 日冦在包头罪行</h3><h3> 日本从明治维新后,逐渐走向帝国主义道路,发展兵器工业和军队,它先是勾结各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瓜分,甲午战争后更有了独呑中国的野心,且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1931 年9 月18 日制造"9.18 "事件侵占我东北。接着把魔爪伸向华北及华东,日冦为实现其亡我之心,又于1937 年7 月7 日制造"卢沟桥事变",对我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也被迫开始了浴血抗战。</h3><h3> 日本向西进犯,于10 中旬巳经到达包头。当时中国聚集在包头的正规军、杂牌军不下三万,如有计划抗敌设几道防线,虽包头不保,但也可有效阻击敌人,振奋军民士气。但不想事与愿违为,他们为保持各自的实力不战而退,十月十七日让日军没放一枪就占领了包头,也給全民抗战史留下了悲痛而又可恥的一页。</h3><h3> 打着"大东亚共荣圈"的幌子,贴上"日中亲善"的标签的日军,进入包头后很快露出了他们罪恶的嘴脸。 就在大力宣扬"中日亲善"的时候,有回民结婚,倭寇兵进去侮辱,回民青年见而愤恨将敌兵打走,闯下大祸,二十余日本兵进来开枪打断新郎沙尔旦(何文章)的腿,将其捆绑带到小岛的司令部院内 ,剥去衣服先灌煤油和辣椒水,然后让狼狗撕咬,使何浑身鲜血淋漓。当日下午用汽车拉到东门外点了"人油灯",活活烧死。惨忍之行举世无有。 日本人仼意掠夺老百姓财物、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罪恶滔天。他们随便抓人釆用的手段极其残酷:电击、上胯、灌辣椒水、汽油、钉竹签、火灸、老虎凳、警犬撕咬、点人油腊、挖眼睛、棍打骨断筋折,枪毙活埋、装入麻袋扔进黄河、剌刀挑、 大刀砍,悬首示众等等、等等。罄竹难书。</h3><h3> 根据史料初步统计:日军占领包头期间,致我抗日将士和民众伤亡共23348 人,其中死亡3583 人,伤5765 人,失踪14000 人。征用劳工867786 人次,其中死679 人,伤1710 人。日军对我人员残暴至极,其罪行令人发指。</h3><h3> 据有关史料初步统计:日本侵略者掠夺包头的财产达1025.71 亿元,其中直接损失501.28 亿元,间接损失524.43 亿元,居民财产损失折合81.12 亿元。使包头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h3><h3> 日本侵华者的野蛮掠夺,使包头的发展严重倒退。日军侵占包头前,包头的商贸业务四通八达,皮毛、煤炭、矿石等交易日逐繁务,是内地与西北地区商贸交流的主要活动地区。日军入侵后,釆取掠夺金融、工商业的政策以极低价格收购各类公司,控制了贸易权。 所有物产优先军用,重要资源如煤炭、铁矿石,云母、药材等运到日本,致使四道八达的物流活动基本停止,中国人开的公司、商家基本倒闭。 包头的金融商业等命脉行业元气大伤。</h3><h3> </h3> <h3> 红星影剧院</h3><h3> 1952 年包头市人民政府根据经济建设的需要,号召私营工商业中间性行业转工业,吸收社会游资兴办工业和服务性行业。工商联立即行动起来,研究具体落实措施。红星影剧院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诞生的。</h3><h3> 1953 年初市工商联常委扩大会决定采取集资的方式兴建一座影剧院。定下剧院名称、建址、施工及集资办法等。</h3><h3> 具体投资行业有:皮毛业、蒙古业、货店业、药材业、杂货业、𢇁棉百货业、马车运输业、南纸石印业、漂染业、粮面业、饮食业、食品杂货业、成衣业、毛毯业、肉业、木工业、制革业、旅店业、铁匠铸造业、摊商业、牲畜牙纪业、鼓轿业等, 红星影剧院集资总额计人民币8亿元(合现人民币8 万元)分为1600 股。</h3><h3> 经过一年紧张施工,于1954 年建成竣工。影剧院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297 平方米,设观众席1056 个,门厅为二层楼,楼上面有放影室。</h3><h3> 建成后,刘存厚任经理,李德奄为副经理,还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h3><h3> 随着影剧院的建成营业和人民公园的建设,当年空阔的西滩也日渐繁华起来。</h3> <p class="ql-block"> 中部、南部、西南部街巷</p><p class="ql-block">前街,大圪料街、富三元巷(现和平路全长1030 米、宽6 米)、中市场、中市街、大定襄巷(新生巷)、定襄巷、新巷子、南圪洞街、南圪洞头道巷、南圪洞二道巷、南圪洞小二道巷、南圪洞三道巷、南圪洞大四道巷(25 号院是我家直到旧城改造拆迁前所居住的地方)、南圪洞小四道巷、砖瓦巷、老渠巷、南圪洞三官庙巷、金龙庙街、金龙庙巷、丁皮房巷、云寿街巷、香房巷、南门里、通和店巷、彭贵人巷、复聚成巷、涂师爷巷(新中巷)、小文明巷、大文明巷、先天巷、复成元巷、永合成巷(全长283 米、宽5 米) 、昇恒店巷、湧泉巷、红万字巷 、平康里(新兴大街)、贺家巷、稽源公巷。</p><p class="ql-block"> 平康里、定襄巷在解放前是老包头妓院集中之地。</p><p class="ql-block"> 老包头最长的一条街就是富三元巷(现在的和平路)。</p><p class="ql-block"> (复聚成巷图中没有,它的位置在后耒的"民族商店稍偏北一些的路东的一条小巷子,大约长40~50 米,宽4 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坐公交车所录和平路视频,此路从解放前到现在都是包头东河区最繁华的地方。</p> <h3> 包头市东河区金龙王庙小学</h3><h3> 金龙王庙小学始建于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 年),民国十五年(1926 年)改名为包头县立第二初小,在日伪统治时期(1937 年~1945 年)改名为包头市模范学校。 </h3><h3> 在解放前金龙王庙小学是小学中规模最大的小学校,约有学生1000 余名。解放后先后又改名为包头市第一完全小学、包头市立新路小学,包头市南圪洞第一小学。</h3><h3> 一百多年来,从金龙王庙小学走出去的人才难以一一列举,如:我国著名歌唱家马玉涛,运动健将崔桂禄,作家柳陆,内蒙古大学物理系教授胡文忠,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郝贻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呼和浩特铁路运输分院检察长骈庆明,包头市人大副主任邱荣庆,包头市政协副主席牛长贵,包头市公安局副局长何光荣,包头市人事局副局长康永强,包头市文化局副局长郝贻斐,社会活动家焦德成等。</h3><h3> </h3><h3> </h3> <h3> 马玉涛</h3><h3>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马玉涛于1936 年出生在山西保德县马家滩村,在八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六,1947年随父母迁居到包,居住 在云寿间巷,后来又搬到南圪洞街三官庙巷10 号院。就读于金龙王庙街小学。</h3><h3> 1950 年报考绥远军区文工团被录取。开始了她的文艺工作梦想,1952 年调入北京军区六十六军文工团,1955 年又调到北京军区歌舞团(即后来的战友歌舞团)。她先后担任合唱、说唱、独唱演员及副团长兼艺术指导。还担任过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表演艺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她演唱的《马儿啊,你慢些走》、《看见你们各外亲》、《众手浇开幸福花》、《老房东查铺》、《长征组歌》等歌曲均给海内外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曾经参加抗美援朝前沿阵地为战士演出。多次出访朝鲜、苏联、法国、柬埔寨、奥地利、印度尼西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日本、科威特、伊朗等国家和香港地区,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增进了友谊,1957 年参加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获得了金质奖章。1959 年参加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h3> <h3> 柳陆</h3><h3> 柳陆先生1941 年出生于东河区南圪洞老渠巷八号院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幼时在金龙王庙小学读书,因家境贫寒曾用稚嫩的双肩挑水、卖草,换得少许学费以支撑自己的学业,但是最终还是在初中没毕业的情况下步入了社会。</h3><h3> 先生参加过文工团合唱队,当过话剧团的群众演员,文革时重抄少年时的"旧业"又回家种地,还参加过工厂的劳动改造。文革结束后先后在包头师专中文系、辽宁大学中文系深造"充电"。之后他的文章陆续见诸报刊杂志其中包括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评论、随笔等。至此,一个初中还没有毕业的农村孩子终于成长为专业作家。</h3><h3> 柳陆最早用的笔名是刘柳六,这个笔名,取自他家门口水渠两侧的六棵大柳树。本名刘国辰,是包头市文联国家二级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研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协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委员会内蒙古专家组成员,包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要著作有《马背上驮来的新娘》、《中外狗趣》、《中外猴文化》、《中外花俗》、《乌兰夫的青少年时代》、《漫漫西口路》、《金魂礼赞》、《走大河》、《走北疆》、《走鹿城》、巜话说老包头》、等等。尚有数百万字小说、散文、戏曲、随笔、评论等文章入选多种文集。</h3><h3> 1995 年柳陆正处在创作高峰期却身患重病,他忍受巨大的痛苦,一边配合医生控制病情,一边继续自己的民间文学创作,疾病成了推动他前进的动力,2016 年先生因积劳成疾不幸辞世,终年七十五岁。 </h3><h3> 沙王府</h3><h3> 沙王府位于大四道巷七号院。是伊克昭盟王爷沙克都尔扎布在包头的办事处。</h3><h3> 王府院在六号院和八号院之间向北 退后几十米处,院门高大,俨然是一座至尊、威严、神秘的城堡。建国后王爷称呼过时,人们智慧地改称为蒙古黑浪。</h3><h3> 王府是仿汉殿宇式建筑,两进院。里院眷属和贴身仆役居住,外院亲随及办公人员居住。里、外由雕刻精美的月亮门牌楼相隔,雕梁画栋,细致精美。能够断定沙王一生许多重大事件的决策就发生在这里。</h3><h3> 沙王1873 年出生在伊克昭盟扎萨克旗,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十代孙,达延汗第十六代孙。1897 年沙王承袭伊克昭盟扎萨克(王爷)职位,1902 年清廷任命为伊克昭盟副盟长,民国初年国民政府任命其为伊克昭盟盟长兼吉农(成吉思汗陵奉祀官)。 1936 年担任绥远省境内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委员长。</h3><h3> 沙王的一生为蒙古民族的发展,蒙汉民族的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事跡史传不衰。"七.七事变"爆发后沙王断然拒绝日本的拉拢,率领绥境蒙政会转移到伊克昭盟扎萨克旗。1939 年6 月日军占领了内蒙西部大部分地区,伊盟形势日趋险恶,日伪企图将成陵劫移归绥,以欺骗和奴役广大蒙古族民众。沙王以伊克昭盟盟长兼保安司令名义,呈文蒙藏委员会转请国民政府主席和行政院批准迁移成陵。民国政府批准移陵并派要员协助,将在伊盟有300 多年历史的成吉思汗陵榇迁移到青海省赫日路格贝子旗。6 月21 日,移陵队伍路过延安,中共中央举行了盛大的祭奠仪式,毛主席、谢觉哉、滕代远、 王若飞等人出席。 1954 年4 月8 日成陵才再度迁回伊金霍洛旗现址。</h3><h3> 1943 年3 月,不堪忍受国民党高压政策的伊克昭盟各旗,在沙王的领导下发动了武装起义,史称"伊盟事变"。1945 年5 月,沙王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同年7 月因病逝世。</h3><h3> 匪首李寅被正法</h3><h3> 1948 年10 月解放军第一次进入包头。入城部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二纵队杨成武将军部属及绥蒙军区随军工作团。 中国共产党包头领导下的二区政府就设在南圪洞大四道巷8 号院。三兵团城工部副部长高延年担任区长,中共绥蒙区党委秘书担任副区长。区政府成立后深入街巷和工商业宣传发动群众建立各种群众组织稳定社会治安秩序,登记敌军、政、特人员,社会开始出现平稳安定气象。建政初期,各种政治势力仍很活跃意外事件常有发生。11 月12 日深夜,突然一阵尖厉的枪声惊醒了熟睡的人们。次日凌晨,巷内哄传区政府干部被打死的惊人信息。跟在一溜小跑想看个究竟的成人的身后,我进了区政府8 号院内。院子中央三付担架上有用沾满鲜血的棉被盖着三具尸体。中间的是区长,另两具是保长张万银和一位协助工作的积极分子。群众讲高区长三十多岁,中等身材,性格温和,衣着朴素,平易近人,很受人尊重,有八路军干部的作风。</h3><h3> 一位从枪林弹雨中走过,久经沙场的八路军干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牺牲在了几个蟊贼的偷袭之中,令人扼腕痛惜!</h3><h3> 案件很快侦破,元凶就是是土匪头子李寅蓄谋并一手策划。 他们蓄意枪杀政府干部,破坏治安,制造混乱,动摇人心。那天,在夜色掩护下,匪首李寅率匪众潜入市区作案,得手后仓惶逃窜。1951 年8 月,恶贯满盈的匪首李寅被抓捕归案就地正法。</h3><h3> </h3><h3><br></h3><h3><br></h3><h3><br></h3> <h3> </h3><h3> 泰安客栈</h3><h3> 在老包头的街巷中,复成元巷是一条不起眼的</h3><h3>小巷。但在这条巷子里的泰安客栈曾经发生过国共两党共同关注的大事而闻名于世。</h3><h3> 泰安客栈位于包头市东河区复成元巷,现为王若飞纪念馆。旧址在解放后有几次大的变化。院内两排正房东西厢房各6 间。后排东侧正房3 号房间是王若飞1931 年10 月前后自苏联回国开展革命斗争至被捕前居住的地方。</h3><h3> 王若飞纪念馆,3 号房间照当时的炕、被褥、炕桌、煤油灯、桌、凳原样陈列布置, 邻屋置王若飞半身塑像一尊,展出衣服3 件,砚、笔、手章各一件,王若飞在狱中给大舅写的信的复印件、敌人强加给王若飞十年徒刑的"判决书"复印件以及照片。纪念馆在"文革"中遭破坏,1991 年复馆,1997 年包头市环西工贸运输公司出资106 万元,资助王若飞纪念馆改建。 </h3><h3> 王若飞 (1896 年一1946 年)原名王运生,贵州安顺人。 早年曾留学日本,1919 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参与发起组织"工学世界社",组建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8 月,中共旅欧总支部成立,王为负责人之一。 1923 年转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1925 年回国,任中共豫陕区党委书记, 中共中央秘书长。 1927 年协助周恩来等领导、组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在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并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 大革命失败后,在苏北发动武装起义,开展武装斗争。 1926 年出席党的"六大"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 </h3><h3> 1931 年回国后住在泰安客栈开展革命工作,同年11 月中旬一天凌晨,正在整里乌兰夫送来的文件时,国民党县党部特务带着十几名宪兵和警察突然破门而入,王若飞急将七页材料吞入口中,特务卡住王若飞脖子,硬从口中抠出了没有咽下去的材料,王若飞不幸被捕。敌人连夜突审,王若飞什么也不承认。第二天早上,敌人根据烘干熨平的文件得意忘形地追向许多人名和住处。王若飞知道自己的身份已暴露,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与敌人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他在法厅上、在狱中宣传共产党主张,揭露蒋介石祸国殃民的十四条罪状。在敌人威逼利诱甚至用枪毙恐吓之下王若飞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和坚定信念,感染和教育了许多人。</h3><h3> 1937 年夏经党营救出狱。 后历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八路军副参谋长,中共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共中央秘书长和中央党务研究室主任等职。 1945 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抗战胜利后,随同毛泽东、周恩来参加重庆谈判。 1946 年2 月担任中共出席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同年4 月8 日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因飞机失事遇难。 </h3><h3>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每年都有中小学生集体到纪念馆参观拜谒。可以说王若飞的英雄事迹深深影响和教育了老包头的几代人。</h3> <p class="ql-block">此照片为王玉山之子王明儒提供</p> <h3> 中山堂</h3><h3> 位于东河区通顺街与新中西路交叉口附近,有座明显破损严重的建筑。 </h3><h3> 据现立石碑记载"1941 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包头时,日本侵略者为自身集会和娱乐,征用民工兴建了这所水泥结构的综合娱乐场所,定名‘ 大东亚圣战俱乐部’。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将其改名为‘ 中山纪念堂’,场内以放映电影为主,兼演戏剧。 新中国成立后 包头市人民政府将其更名为‘人民电影院’。 1950 年至1957 年间包头市政府的一些重要会议均在这里举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改名为‘ 人民影城’。 </h3><h3> 这座宽敞高大的两层建筑,是当年包头城内最气派的大厦,底层16 米高,是一个可容纳千人的电影厅,二层还设有舞厅、酒吧、赌室及特殊包间。2006 年9 月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p class="ql-block"> 包头市委旧址</p><p class="ql-block"> 在繁华的包头市东河区和平路新中西路北侧,座落着一处古色古香的四合小院,这就是中共包头市委旧址。1949 年9 月19 日,绥远省(即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全境和平解放。中共绥远省委在丰镇组建中共包头市委, 同年12 月23 日,中共包头市委副书记,绥远省军政委员会包头工作团团长郑天翔率工作团员150 余人开进包头。中共包头市委同时进入包头,驻包头市万字会巷6 号。1951 年2 月17 日 市委正式挂牌对社会公开。(当时包头刚解放,敌情相当严峻,晚上都需有人在屋顶站岗放哨,腰中还得备二颗手㨨弹。小小包头查出3000 多特务,30 多部电台)</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市委先后筹备召开了中共包头市党的代表大会三次,讨论决定建国初期包头市的大政方针,作出了各项工作的重大决策。领导进行了废保建政、禁烟戒毒、取缔一贯道、剿匪肃特、镇压反革命、民主改革、土地改革等,巩固了新生革命政权。建立了革命新秩序,恢复发展了生产,拉开了包头钢铁工业基地建设的序幕。1954 年12 月,中共包头市委机关迁新址到昆都仑区。旧址成为历史的见证。 </p><p class="ql-block"> 郑天翔(1914 年9 月9 日~2013 年10 月10 日),内蒙凉城县人。郑天翔在"12 .19 "抗日救亡运动中与裴鸿昌等同志组织了晋绥旅京同学抗日联合会,解放后曾任最高法院院长,中共7 大、8大代表, 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2 届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 我的岳父周先先生跟随郑天翔来包,任市政府第一任秘书室主任。他生于1916 年曾任傅作义的三十五军十七师政治处主任及伪华北剿总政工处督察专员。1949 年"9.19 "随傅作义和平起义。从1950 年被绥远军政委员会选派到包头工作团,任秘书室第一任秘书主任开始,后来先后任包头市教育局副局长,包头师专、包头师院副校长,包头市政协常委等,</p> <h3> 抗日英烈祠</h3><h3> 抗日英烈祠坐落在包头东河区南门外大街路西占地面积300 多平方米。</h3><h3> 1939 年12 月为配合华南抗日战场,牵制张家口、归绥一带的日伪军,傅作义将军率部奇袭包头,激战三昼夜,击毙敌人3800多人,完成了战略既定任务。</h3><h3> 在进攻包头城完成既定目标后,命令各部及时撤离,12 月22 日,国军纷纷撤出包头城,然而在撤离过程中,当时还有400 多人阻击城中的2000 多残敌决心以死护卫全军安全撤退。 激战到傍晚,阻击队伤亡殆尽,仅剩下七人战斗班还坚守娘娘庙阻击敌人。他们面对进攻的200 多鬼子兵,用机枪、步枪和手榴弹痛击敌人。日军多次进攻都被一次次击退,到处都是鬼子的尸体。敌人脑羞成怒调来2 门山炮对准娘娘庙狂轰烂炸,导致3 人均负重伤,被迫撤到内院,直到子弹打完,七勇士用大刀、手榴弹和鬼子展开了白刃战,日军又被砍伤20 多人。此时,因七人全部身负重伤,气空力尽,倒卧在了尽剩的一堵墙下。班长赵有光拿出最后一颗手榴弹对手下人说到:"弟兄们,怕不怕死?我们来世再见!"众人齐声喊:"杀鬼子虽死犹荣,来世我们还与班长一起打鬼子!"只听一声巨响,全部壮烈牺牲!七勇士死后,日军中队长以日本武士之礼将勇士安葬,并用门板写字为他们立碑:"支那七勇士之墓"!并命令日军为其呜枪致敬。</h3><h3> 抗战胜利后,为纪念在奇袭包头时牺牲的将士,在南门外大街西修建抗曰英烈祠。2006 年开辟包头抗日战争史陈到馆,专门陈列包头抗日战争史,缅怀先烈,铭记历史。馆内陈列文物90 多件(套),陈列展览珍贵的历史照片及抗战实物。清晰地显示了包头地区的抗战历史。</h3> <p class="ql-block"> 西滩一一人民公园 </p><p class="ql-block"> 老包头城西门里原来是一片荒滩,人们称之为西滩,包括现在人民公园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说起这个地方还真有一些故事 。大约在清朝雍正、乾隆年间,有山西忻州一家姓智的小商在这块空地偏东,开设了一个"永合成"小商号,专门经营粮食加工及与蒙古牧民交換易物及买卖。看到这块土地不错,向政府挂领来耕耘、垦殖种起了庄禾和蔬菜。</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三十年(1905 年)阴历六月间水刮西包头死人很多,这块地由于地势低洼淤积大量泥沙已无法耕种。逐渐变成贫脊荒凉,垃圾遍地,污秽脏乱不堪的荒地。解放前曾一度是执行死刑罪犯的场所。因坎坷不平,杂草丛生,夜间人们已不敢在这里行走。</p><p class="ql-block"> 1947 年秋徐姓人氏买下这块地建起树园围墙,种植多种果树。1951 年献给国家,由国家筹建公园。即东河区人民公园。1958 年从外地引进各种珍贵动物,但饲养管理不科学,动物死亡严重。</p><p class="ql-block"> 东河区人民公园已有六十多年的经营历史,政府为此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现在已成东河区人民的主要休闲、活动、娱乐场所。</p><p class="ql-block"> 南圪洞大四道巷旧事</p><p class="ql-block"> 近年,常常忆起少年时期走过的相互通联,四通八达,静谧安宁的大街小巷,温馨中生出许许多多想法。 有时想,在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过渡,生产力还很落后,各方面管理和制度很不健全的时代,先辈们白手起家建起那么多纵横交错的街巷,那么多形态各异的院落,那么多高高低低的房舍,而且严格有序,规矩齐整,谦和礼让,互不越界, 不由对他们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创业精神和自觉遵守公序良俗的品格肃然起敬。也会想到,社会的和谐进步,平稳发展,是靠各阶层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序开始的。现在的老包头街巷都被拆除,地面没有留下多少能让人想起往事的遗存,缺憾多多。羁旅中,有时面对保留完整带着沧桑况味的老街巷时,常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养育我成长的南圪洞及南圪洞大四道巷。</p><p class="ql-block"> 南圪洞,是相对于北梁靠南的"低洼之地 "。我们居住的大四道巷,久遠,深长,繁华。</p><p class="ql-block"> 有专家分析,老包头发展的脉络似一棵横卧的大树,根在今天的东河村,主干是东门大街。从地理位置看,大树生出的第一根枝杈处是明朝中后期,走西口人建起的第一座汉式庙宇一一南龙王庙,大四道巷就在南龙王庙西南不足四百米处,由一条主巷三条支巷构成。</p><p class="ql-block"> 主巷东西走向,长约300 米。二十六个院落分列南北两侧错落有致。院门有圆有方,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式样各异,别具一格。 圆门洞底部由长条花岗岩垒砌,中上部砖块砌成一米高的拱碹,古朴厚重,沉稳大气,方门洞在两侧门垜马头上覆盖材料向后延伸搭建。马头给禁止的门洞和墙体增添了生气,显出奔腾向前的动态美。隐喻整个院落生气勃勃,兴旺发达。所有院落木门对开,门扇厚重,铁皮包角,三道祥云状铁箍排满门钉。门洞为屋宇式,三道檁。 部分院门顶上有砖雕门匾,"和为贵"、"谦受益"、"俭养德"、"耕读传家"、"崇文尙学"等等。那时末成年的我虽未接触古文,但多数能够读懂,理解,惟十四号院"致中和"毎跳入眼帘,总让我在似懂非懂间纠结。 </p><p class="ql-block"> 与门洞相对大多有砖雕照壁。我住的25 号院与东厢房山墙同构,方墙壁心,加双层砖雕围框,照壁立体感突显。中下部是佛龛,四角蝙蝠齐飞,上部飞檐翘角,筒瓦复盖。 整个照壁构图均衡,意用祥和,生动逼真。 院子内外砖、瓦和木活的设计、垒砌、雕刻准确生动赏心悦目,展示出先辈们建筑设计的高超的艺术创造力和木、瓦匠师付的负责的精神。那时,我们的院落据说已有近百年历史,但房子沉降,墙体没有倾斜,部件没有松动,所有砖、 瓦、木活儿从上自下横平竖直,缝隙粗细均匀,令后辈同行自愧弗如。</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这些门面昭示着中国传统的外圆内方的哲学思想和主人治家、为人、处事的理念和智慧。院落的主人绝大多数是旧时"走西口"成功的生意人,都走过一段曲折传奇的创业经历。 有些人家在包头商业发展史上声名显赫,占有重要位置。直到现在,地方报刊杂志的忆旧文章常能见到他们的名字。一个院落,相当于一部灵魂犹在的创业史。 我是听着左邻右舍创业史、发家史长大的,对巷子里的陈年旧事,人文掌故,不敢说了如指掌,起码如数家珍,耳熟能详。长期生活在这样一个氛围,耳濡目染, 骨子里难免会浸淫会渗透一些文明、文化、谦和、含蓄、内敛的元素。</p><p class="ql-block"> 主巷中段向南伸出一条尽头小巷一一小四道巷,10 个院落分东西两侧一字排开。巷囗东侧一个24 小时营业的小酒铺,经营范围、经营方式、顾客成份酷似鲁迅先生笔下的咸亨酒店。 幼时从那里经过,常见老板头戴瓜皮帽,蓄着八字胡,双手插入袖筒,面无</p><p class="ql-block">表情,有心无意地站在一边听几个酒客边嚼五香大豆、边喝酒、 边漫无边际的谈论鸡零狗碎的马路新闻。与小四道巷隔着十字路口相对的是一条通向三道巷、二道巷、新巷子、头道巷、直至解放路、东门大街的通道。通道左侧肖家的砖瓦四合院石基高垒,造型奇巧,独具匠心。硬山顶方门洞高度远超过与两侧相连接的房舍,恰似一头戴前进帽的男子,张着双臂弯腰欢迎由南而来的走西口同乡。 望之,温暖亲切。 院落背后曾是老包头最大的一座三官庙,祭祀香火旺盛。 据传肖家与另一处院落主人韦家是髮小,两家幼时家境贫寒,在拣撂炭(煤核)生涯中练得胆大心细,敢于冒险。积攒微薄家资后,冒着被砍头的风险秘密由国统区向解放区八路军处販运西药。当然,他们运药是为了求生,但客观上为革命做了很大的贡献。后来,韦姓人家将宅院托人管理, 定居天津做绸缎生意。</p><p class="ql-block"> 主巷东段向南沿伸有一尽头小巷一一砖瓦巷。5 个院分东西两侧排开。独门独户的砖瓦四合院,5 米多高的正房后墙背向主巷,单坡顶厅子房有高高起脊的瓦雕,图案精美,两端獸头栩栩如生。 房顶斜长,筒瓦覆盖。满面门窗,青砖铺地 ,清静雅致。厅房两侧且有主人手书的木刻对联:承前祖先勤与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诠释着主人的人生追求。院子主人正是老包头著名商号复兴和的大掌柜。老人戴金丝眼镜出入"洋车"接送。</p><p class="ql-block"> 主巷中有三分之一的院子造型质量与5 号院类同。其余多为将石头基础上立好由卯榫连结的主柱,房梁、横檩和门窗木架(类似今天的钢筋),砌入土坯墙体,砖石勒脚,青砖筑垜(俗称穿靴戴帽),封顶,单坡顶,满面门窗,顶部砌吉字或十字型花墙,屋顶覆盖筒瓦或㬵泥。此类房造价低,坚固耐用,冬暖夏凉。</p><p class="ql-block"> 主巷的西囗连接一南北长街,北端叫南圪洞街,街的西侧可通三官庙巷、中市街、定襄巷; 东侧则通三道巷、二道巷、头道巷直到大圪料街。南端叫金龙王庙街,街的西侧可通:金龙王庙巷、云寿间巷;东侧则通丁皮房巷,向南直接南门里。</p><p class="ql-block"> 在南圪洞街段,店铺林立,应有尽有,信誉良好。 有张记鲜鱼批发店、老玉红蔬菜店、老白福蔬菜店、红大个儿干货店、候全喜点心铺、赵老二干果店、康老四酱菜园、老忻州日杂店、存益新粮油店、张高楼炭铺等。</p><p class="ql-block"> 两家菜铺菜品齐全,以干净,斤两足、态度热情闻名。毎有顾客离开,店主总会将一把小葱或芫荽(香菜),或几块鲜姜放入你的篮中,大声说一句,带回去调味。赠品虽微薄,但暖人心脾,也吸引了更多的回头客。这就是我们的老包头人啊!怎能不使人把情留在包头。</p><p class="ql-block"> 在金龙庙街一段:大院较多,手工业作坊集中,还有几家车马店。作坊有老河曲豆腐坊、郝氏黑皮坊、丁记皮坊等。南端是包二中。</p><p class="ql-block"> 少年时期豆腐坊是我常常光顾的地方,一手攥着一毛二分钱,一手拿着块笼布去买六分钱一斤的豆腐,遇到豆腐在50 公分见方,15 公分高的模具中用重物正挤压水份时,店主师傅会大声告诉你:娃娃先耍圪哇,一会儿再来。看看师傅们耐心的按部就班的挤压水份,火候不到绝不揭开的样子,孩子们直犯急! 在店主给孩子们称豆腐时,总是称杆高蹶,童叟无欺。 老河曲的豆腐白嫰软弹,筋道可口,豆香浓郁,凉拌,热炒、烩菜部不会散懈,令人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大院情深</p><p class="ql-block"> 说到大院人们立即会想到一个杂字。是的,十几户人家,职业不同、身份不同、民族不同、籍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同住一个大院似乎"很杂",但是,日久天长,知根知底和睦相处,一家有事,全院帮助,反显出人际关系的简单,人情味儿的浓郁。老包头人常常会说:"同住一个院儿,关着门是两家开了门就是一家"。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啊!这在大院中表现的更加充分而贴切。</p><p class="ql-block"> 在大四道巷我们先后住过两个院子,第一个是5 号院,一个只有10 户人家的院落。 房东李润海,曾是一家商号的掌柜子,早年去世后,家业由其遗孀掌管,人称李奶奶。过去,在缺医少药的时代,她家丧事频发,丈夫去世不久,长子撂下年轻的妻子和幼子撒手人寰。接着三子去世。连遭三个沉重打击,每次都可把一个老人击倒。李奶奶没倒,硬挺了过来。记得,我记亊时正是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墜社会动荡不安,商号纷纷歇业倒闭之时。奶奶的次子与四子因商号倒闭而失业。全家十几口人的生活担子全落在了奶奶身上。 当时老人已年近七十,对家里的三件事十分用心: 一是在院子的中心石上安放了一个香炉,初一、十五敬香祷告从不间断,祝愿周围的每个人平安吉祥; 二是,每天清晨拄着拐杖,迈开三寸金莲,把院子的角角落落查看一遍后,大声吆喝,哪家窗台、檐台放着杂物,哪家门口不干净赶快收拾,并且让二孙子把破损的地方修理好; 她精心打理着丈夫留下的房产几十年如一日;三是上午九、十点端着自己用废帐本纸裱糊的笸箩,手提一串钥匙,走向凉房(仓房)准备一天的餐料,还常常抱怨孙辈们不珍惜财物的生活习惯, 人们私下说老人抠,试想一下,一家十几口人没有稳定收入来源仅靠数量不多的房租和日渐减少的积蓄过日子容易吗?</p><p class="ql-block"> 1948 年秋末冬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了绥包战役。包头城内乱成一团,国民党军政要员、军队于10 月中旬星夜弃城西逃,瞬时包头成了一座无人管控的空城。 一天巷子里人声鼎沸、急促、杂乱的脚步声,呼唤声,扰的四邻不安。只见慌乱的人流中,有的抱着整箱军服、皮鞋,有的手提整箱肥皂、腊烛,有的扛着米面,有的甚至推着汽车轮胎回家⋯⋯。来看望张奶奶的侄子,手提一大梱路边捡的白纸,气喘吁吁地说,金龙王庙巷军需仓库四门大敞,人们可各取所需。听到后,有的院邻摩拳擦掌,想要一显身手。这时,李奶奶大唱一声,"回去"!张奶奶已将那捆白纸扔在巷中,李奶奶关门落锁,告诉大家,谁也不要出去拣便宜,天下没有白拣的东西,让你吐时就该翻腸倒肚了。 果然,不久解放军入城后,开始发动群众公物还家,检举揭发抢仓库的不法分子,惩办首恶。此时大家才如梦初醒,李奶奶的远见令大家折服。原来那天被抢的还有国民党第七兵站总仓库,谢家菜园附近汽车兵团,皮革厂内的军用仓库等。</p><p class="ql-block"> 仔细回想院邻其他奶奶辈们有的也是独撑着家庭航船,在不平静的人生河道中奋力向前。她们养育子女成人,日子虽然清苦,但母慈子孝,其乐融融。 她们多是走西口过来的三、四代创业者,她们不畏艰难、不退缩、不气馁困难面前挺直腰杆、不屈不挠的个性和勤劳、节俭、善良、自律的群体性格,她们的言行 深深的影响着后人,也受到了人们格外的尊重。如:巷子里如有老人负重前行,无论相识与否,必有年轻人上前相助。两个顽皮的孩子发生争执,打架,只要看见老人过来,便会偃旗息鼓。</p><p class="ql-block"> 院内还有一位神奇的"大院保健医"张奶奶。她中等身材,性格沉稳,做事用心,略通医道。说她神奇是没有文化,却能口授简单的药方治病,不是医生但遇内、外、妇、儿小伤小病都能伸手具颇见疗效。 在那个时代,人们有头疼脑热都是请张奶奶看。感冒了老人用三棱针在十指上一放血,用铜钱沾上凉水前心后背刮出道道血印,立竿见影。有人头疼腰疼了,老人穴 位按摩毕,拿出火罐儿拔的病人紫一块儿、青一块儿到治好为止。一次弟弟玩后带汗趟在开着的窗口前睡觉,致昏迷不醒。因张奶奶不在,急请中市场西医韩大夫诊治,打过针说下午来看看疗效,但下午仍昏迷不醒,大夫无望地摇摇头走了。家人失望之际正好张奶奶回来了。 她洗过手,掏出三棱针,头顶、耳朵、嘴角、胸口、手指、脚指、脚心一阵放血,弟弟渐渐苏醒过来,至康复。老人接生也是远近闻名,保胎、护胎、调理、接生必请张奶奶。她为人们看病从来不分时间,不计回报,白天黑夜随叫随到分文不取。人们过意不去送上二斤红糖或二斤挂面或两包点心,仅此而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接前文)(照片为焦树父母与五兄弟)</p><p class="ql-block"> 张奶奶的丈夫张爷爷是鲜鱼店大伙计,每天天朦朦亮南海子渔民赶着二饼子车把装在芨芨草编织的大篓子里冰镇的黄河大鲤鱼送到鲜鱼店,再通过小贩挑担走街串巷叫卖。如午饭前卖不完就要忍痛低价处理。张爷爷往往把剩鱼免费分送院邻。有时他会把一米多长、碗口粗的鲇鱼切成十段分给大家尝鲜。</p><p class="ql-block"> 50 年代初我家搬到斜对门的25 号院。此院据说是清末派驻包头人称彭老爷的宅邸。院了视野开阔,一览无遗。正房前有一道青砖垒砌的十字型花栏墙十分庄重漂亮。院里的十四户人家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处和睦、充满活力,到处洋溢着祥和、温暖的亲情友情!成年后每忆起幼时大院的生活一个个亲切的面容就浮现在眼前,一股暖流就会遍及全身。那个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虽不富裕,但人心相通,没奢望、也不攀比、也不气绥。大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条件生活还活得踏实、愉快、轻松。每逢节日,邻居们互相帮助,互通有无,各自制作自己拿手的各种食品,工艺品。如:元宵节糊灯笼、滚元宵,二月二粘风筝、逛庙会,清明节编清明串串、蒸寒燕燕,端午节摊凉糕、包粽子、做虎头鞋、虎头帽、还用五彩丝线编织花公鸡、小粽子,⋯⋯。老人们用精巧的手工,把中国民间的习俗和文化传承、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子孙后代的祝福和希望,编织在了每一个传统节日中。孩子们脖子上戴上清明串串、布艺公鸡美滋滋的一边跑一边唱:"端午鸡鸡黄老虎,叫你姐姐过端午⋯⋯"那场景历历在目,恍如昨日。丰富多彩的大院生活伴随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过年</p><p class="ql-block"> 每到腊月院子里一片忙碌。大人小孩一起动手,打扫院子,粉刷房子,准备年货,浓郁的年味飘散在院子里的角角落落,家家户户。在娃娃们热切的期盼中,家家贴上春联,挂起大字,窗户上窗花,剪纸,花花绿绿,争奇斗艳,为大院增添了无限的喜气。年三十中午,各家扳出煤块安置在院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当仁不让地在穿戴整洁一新的孩子们七嘴八舌询问声中,在好奇的目光下垒起旺火垜子,并在上面批红挂彩,贴上红色喜字和绿色福字。每当此时,家藏"云阵"的人家,由父亲带着长子,换上新衣,洗净手,神情庄重的虔诚的请出珍藏的"云阵",小心翼翼地挂在屋子正中墙上,意在请回逝去的先辈一起过年。子女们心怀敬畏默念着"云阵"中陌生的亲人,牢牢的记住了高祖和先辈们的名字。开饭前,要敬香后一家人才能开始吃饭。一天三次,雷打不动,直到二月初二。在接近宗教神秘虔诚的气氛中我们的心一次次穿越时空,穿行在先辈们虚幻的摇曳的灯火里,渴望从中得到点化、启示和护佑。所谓"云阵"是一幅以黑白为主色的布面画作,长约1.5 米,宽约7 0~8 0 公分,画面用桐油或清漆罩过的上面有用密密麻麻工整小楷书写的若干代先辈的名字和描画出的先辈们的牌位、坟茔地貌。</p><p class="ql-block"> 年三十子时,院子里就要点燃旺火了,旺火旺火,火光冲天,整个院子如同白昼。在全院男女老少欢声笑语中,由家长引领开始神圣的祭火仪式。老人们表情肃穆孩子们鸦雀无声烤馍每人分一口,一个接一个围着旺火顺时针转三圈,逆时针转三圈,还要拿出红腰腰(类似背心的内衣),象征性地烤火,祈望来年风调雨顺,时来运转,祛病驱邪,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 与腊月忙碌,连展展腰都似乎没时间相比,正月里,人们显得消闲的多。家家户户开始了走亲访友一一拜年!另外,在二月二前,亲朋好友还要相互到家聚聚,大家坐在一起推杯换盏,谈笑风生的情景,好像发生在昨天,似乎盛宴刚散。</p><p class="ql-block"> 复盛园一一绿色之源</p><p class="ql-block"> 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这是包头近代发展史中对山西祁县乔家在包所做贡献的一种肯定与赞赏。事实也基本如此。当年乔家发展到乔致庸时代不仅在老包头拥有包括金融、粮油、皮毛、杂货等40 多家商铺,还在老包头城内的东南拥有近千亩头等水浇菜地一一复盛园。</p><p class="ql-block"> 复盛园就在大四道巷延伸出去的老渠巷之东。它北起南龙王庙,南至南城墙根,西从老渠巷算起东至东河槽西岸,约占当年老城内近五分之一的面积。这里春、夏、秋三季满眼绿色,花香鸟语,空气清新沁人心脾。乔家的"复盛园"既指菜园亦可称庄园,如用庄园来称呼,也许更能形象地想象出它的样貌。这里有一位管家和十几名长工长年居住经营管理菜园。园内养一百多只各色观赏鸽,常常吸引孩子们驻足观看,小孩儿与长工相处融洽,长工们的名字都能叫得上来。管家是一位严肃的老人,腰板挺直,目不斜视,穿戴一新,干净整洁,拄着"文明棍"(拐棍)操祁县口音,引的顽皮孩子们在背后模仿他的祁县口音,老人听后装着生气大喝一声,吓得小孩子们立即嘻嘻哈哈四处跑散,亦是童趣吧!解放后,这里的菜地改称"解放菜园",意为将长工和土地从私家手中解放出来之意。后改为解放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解体。</p><p class="ql-block"> 绿色源于深山,绿色需精心呵护。 几代菜农为了绿色耗尽心血、体力和生命。乾隆年间,当时的菜农集资从4 ~5 公里的刘宝窑子后沟引水,才有了老渠。后来源出老渠纵向又延伸出了二道渠、三道渠⋯⋯八道渠等,横向延伸出浇菜地的水渠更是不计其数,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网,在过去的二百多年中淸澈见底的泉水日夜不停浇灌着老包头的蔬菜基地,源源不断地向老城输送了品质优良、没有污染的放心蔬菜。在那个年代,老渠水大家共用,怎么个用法今人已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在周围生活的十多年中,从未看到莱农间用水发生纠纷,更末听到因用水引起的械斗与诉讼,那是令人怀念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当年这近千亩的菜地每隔一段就由水渠分开,水渠两侧栽种了柳树,还筑起一道高1.5 米~2 米,宽30 公分左右的干打垒防风围墙,千亩农田、道道水渠、棵棵杨柳、层层围墙与代代走西口的农民千辛万苦紧紧相连。那时候的我们沒有多少好玩的器械,往往把土墙作为赛场,在墙上赛跑,比速度、比平衡、比距离、比胆量。但总免不了常常在菜农的喝斥声中急从墙上跳下逃之夭夭。也有时站在围墙上放眼望去,千亩沃野尽收眼帘,大树参天直刺苍穹,片片绿野如诗如画,每不胜收。优美绝伦的环境成了候鸟的天堂,也让我们认识了不少的飞禽,有雉鸡、沙鸡、布谷鸟、百灵鸟、画眉子、小柳叶、山雀、青雀、红雀、红垫、兰垫、串树灵、虎不楞儿等20 多种大大小小的禽鸟。有时也能看到三、五只野兔在田里"嘻笑打闹"。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各不相同,如串树灵总是一刻也不停的在树杈树叶间跳跃串动,又如柳叶鸟常静静地卧在柳树丛中,无论大小、颜色都和柳树叶相同不认真仔细寻找根本无法看到它,凶猛个儿大的虎不楞儿,专爱吃白白胖胖的圪桃虫,想捉它一点儿也不难,但生性刚烈的它会绝食而亡,让小伙伴儿们在同情中又深受教育。</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绿色让我们的少年时期充满乐趣,启迪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巩固和拓展课堂学到的知识。有时站在北梁向东南方向看,居高临下,放眼田园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会让人顿生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异样的感觉。 直震撼心灵!对土地的亲近、对农民的亲近、对绿色的亲近给我们一生留下抹不去的记忆。 </p><p class="ql-block"> 大榆树</p><p class="ql-block"> 在抹不去的记忆中使我久久怀念的是"复盛园"的古榆树。60 ~70 年代包头的老人们把对绿色的祟拜,对绿色的敬畏到了神化的地步,加之不怀好意人的操控,把古榆树披红挂绿称其为"大神树"。于是有一段时间,去求神问卜,求医问药,顶礼膜拜的人络驿不绝。迷信毕竟是迷信,一阵妖风过去也就罢了!真正让人更难忘却及怀念的古树其实是在距它不远的老刘家的院内,人们尊称"老刘家大榆树",也有人给它披红挂绿,但这是对老榆树的喜爱,对老刘家的敬重。</p><p class="ql-block"> 古树位于复盛园西北方向(现东二小院内),它在40 ~50 年代直径已达到约1.7 米,三个成人才能免强合抱而拢。春情微澜,芳草鲜美,翠绿蔓延的芳菲四月,孩子们齐聚老榆下听着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期待着榆钱儿快快长大好爬上去饱歺一顿。枝繁叶茂的百年老树无言的诉说着主人家走西口的艰辛历史,也护佑着后辈子孙的兴旺发达。 真的,包头解放后,1952 年市政府号召吸收社会游资为刚建立的新包头兴办工业和服务业,市工商联立即行动,老刘家的老三刘存厚带头集资,带动了22 个行业业主共同集资建起了可容纳1056 名观众的"红星影剧院",刘存厚荣任第一任经理。先辈们的行善积德,势必福荫后辈儿孙,上世纪50 ~60 年代人们普遍认为读书不读读书无所谓的大背景下,老刘家出了5 ~6 个大学毕业生,后来均成为著名专家、学者,有的甚至官达厅级。</p><p class="ql-block"> 人世间风景芸芸,万紫千红,唯美是绿色。绿色成了生命的原色,岁月的底色,希望的象征,灵魂的昄依。只要德是高的,心是诚的,爱是纯的心便永远是绿色的,拥有绿色的心 便会拥有一切。</p> <p class="ql-block">我从小学、初中、高中读书时就住在东河区南圪洞大四道巷25 号院,这个大院一共有13 户人家,和睦相处,亲如一家。这是2021 年7 月12 日老邻居聚会时的视频。(最大的85 岁最少的70 岁)</p> <p class="ql-block"> 巴彦塔拉大街</p><p class="ql-block"> 东河区,即老包头(原包头市)。1956 年改为包头市下属的一个区。因东河(博托河)穿流区境而命名。</p><p class="ql-block"> 包头在雍正年间叫包头村,嘉庆十四年改为包头镇。1926 年改为包头县,1937 年改为包头市,直到1956 年。包头人在这200 多年的时间里,生活、工作、活动的重心逐渐南移。开始是东门大街,民生街,财神庙一带;后移在解放路,胜利路,和平路,环城路;到1956 年包头市规划建设巴彦塔拉大街,它开始成了东河人的活动重心。百分之七、八十的人们起早贪黑忙碌在了这条大街两侧的单位里。</p><p class="ql-block"> 巴彦塔拉大街最早是从东河槽桥起至西脑包加油站止, 从90 年代后向西已经移到铁西转盘,延长后的这段称为巴彦塔拉西大街,向东移到地毯厂一带,这段为巴彦塔拉东大街,而近年来继续东延已经达到东兴收费站一帶,三段总长约20 公里(是首都长安街的4 倍)。</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巴彦塔拉大街南北两侧的企事业单位:东部有糖厂、轻机厂、轻工业学校、糖厂中学、十六中、铝厂中学、砖瓦厂、铝厂、蓄电池厂、古城弯中学、车轮总厂、地毯厂、糖业烟酒库、酿造三厂、酿造四厂、耐火厂、一瓷厂、精胶厂、市一建加工厂、铸造厂、水暖厂、电机厂、火石厂 、食品机械厂、第一商标印刷厂、油漆厂、皮毛厂。冶炼厂。中部有内配厂、农机厂、木器厂、三电厂、机械厂、工具厂、食品厂、付食站、生资公司、公交四队、土产公司、二宫、东河宾馆、市一建、供销合作社、自来水厂、八大局(冶金、机械、电子、化学、轻纺、二轻、黄金、煤炭)、呼铁局包头分局、铁路工程学校、铁一中、铁二中、铁三中、供电局、特美厂、太阳能设备厂、151 队、大修厂、制配厂、起重设备厂、造纸厂、百货批发站、储运公司、搬运公司、木材公司、包八中。西部有金属公司、水泵厂、减速器厂、西装厂、童装厂、袜子厂、运输管理站等。它是包头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最重要的一条大街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对包头发展有过巨大贡献的巴彦塔拉大街视频</p> <h3>七.诚信为命老字号</h3><h3> 九行十六社</h3><h3> 约在清嘉庆道光年间设立包镇公行一直到民国。发展轨迹起初成立商会,后组织成大行,由于清政府对包头实在是鞭长莫及,同治年间改大行为公行,包头公行就一并将行政管理职能揽了过耒,成为商业和行政的双管机构,民国三年又改名商会直至解放。</h3><h3> 由工商业者共同组成的大行,各行业又各自组成九行十六社的行社组织统归大行管辖,自行管理各行业的互相交易,差徭摊派债务纠纷事宜等。</h3><h3> 九行多为纯商业性的:有六成行、典当行、货店行、皮毛行、牲畜行、药材行、杂货行、蒙古行、油粮行;十六社多为手工业作坊:有忠义公立社、鲁班社(木、石、泥瓦)、绒机社(地毯)、六合社( 木材)、义仙社(染坊)、金炉社(铸造、五金)、威镇社(白皮)、合义社(旅店)、集义社(靴业)、义合社(黑皮)、清水社(糖粉豆腐)、绘仙社(画匠)、得胜社(肉业)、恒山社(山货)、公义先仙翁社(食品)、仙翕合义社(饭馆)。约900 余户商家。</h3><h3> 各行社祖师爷</h3><h3> 走西口人来到口外包头,组成百余个"社",都有自己的祖师爷。他们没有供祖师爷的祠堂,只好把祖师爷安在佛家圣地寺庙里面,每年过社日来此祭祖,同时演戏酬神。如:</h3><h3> 关帝庙:得胜社一一张飞</h3><h3> 仙翁合义社一一建文皇帝</h3><h3> 威镇社一一范颜</h3><h3> 财神庙:净发社一一罗祖</h3><h3> 锥子社一一孙膑</h3><h3> 河神社一一冯夷</h3><h3> 转龙藏:玉皇阁一一孙时逊</h3><h3> 南龙王庙:鲁班社一一鲁班</h3><h3> 金龙王庙:金炉社一一太上老君</h3><h3> 文昌庙:三合社(柳制业)太乙真人(红柳)、陈汤(白柳)</h3><h3> 呂祖庙:新公义社一一呂洞宾</h3><h3> 绒机社一一轩辕黄帝</h3><h3> 老字号</h3><h3> 包头地处漠南,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铁路,公路,航运横贯东西,交通运输十分便利,解放前素有水旱码头之称,是我国西北地区商业重镇和皮毛药材集散中心。由于走西口人的多年经营,许多老字号买卖在全国也是十分有名的。</h3><h3> 代表性的老字号: </h3><h3> 复盛公、复盛西、广恒西、合义隆、聚德成、德华兴、永和正、天合永、复德和、景新池、永聚铁工厂、德义隆、三三照相、义和轩及四美元、永丰泰等。</h3><h3> </h3> <p class="ql-block"> 老字号分布</p><p class="ql-block"> 老包头最繁华的地方就在乾隆二年(1737 年)包头建村后所形成的第一条街一一东街。当时赫赫有名的老字号都是从东街白手起家的。如包头六大杂货之首的如月号,旅蒙行复义兴,独占鳌头的复盛公等。包头东街商户毗连,在200 多年的时间里在此开设的著名商号数不胜数。</p><p class="ql-block"> 随着老包头工商业的向西向南的扩展重心移出了东大街。从老字号的分布就可以看出。老字号所在老街:1太平驼店(驼业)一一太平官巷、2 复盛公(钱当行)一一东门大街、3 隆兴号(回民糕点)一一东门大街、4 复兴玉(屠宰业)一一后水沟、5三义栈(皮毛行)一一工业路、6 如月号(杂货行)一一东门大街、7 复盛全(钱当行)一一草市街、8 复盛西(当行)草市街、9 永和正(药店)一一草市街:10 天合永(杂货行)一一久长城巷、11 复盛西(钱当行)一一解放路、12 复盛西(粮油业)一一解放路、13 三盛元(茶馆)一一大圪料街、14 久记(鱼店)一一解放路、15 复顺西(粮油行)一一 东长盛街)、16春和玉(药店)一一解放路、17 复德和(糕点)一一解放路、18 通彩华(绸缎业)一一解放路、19 广恒西(毛皮)一一解放路、20 大德成(百货业)胜利路、21 徳华兴(鞋帽业)一一胜利路、22 德铭号(绸缎业)一一胜利路、23 双盛茂(茶庄)一一解放路、24 三三照相馆一一和平路、25 丽生照相馆一一和平路、26 绥西中西大药房一一胜利路、27 新华理发所一一胜利路、28 义生泰(绸布业)一一胜利路、29 广合益(酱菜业)一一胜利路、30 通和店(粮油业)一一胜利路、31 德义隆(鞋靴业)一一胜利路、32 义盛泉(粮油业)一一义盛泉巷、33 德义隆(黑皮房)一一南圪洞、34 复聚成(粮油业)一一和平路、35 包头饭店一一中行街、36 泰安客栈一一复成元巷、37 铁匠铺一一牛桥街、38 柳制行一一长盛街、39 银匠炉一一牛桥街、40 牛桥(牲畜市场)一一牛桥街、41 铁匠炉一一牛桥街、42 川行店一一川行店 步行街、43 新中市场一一中市场步行街、44 炭市一一炭市街、45 草市一一草市街、46 永生泰(步鞋业)一一川行店步行街、47 呂公道(五金行)一一胜利路、48 大盛川(票号)一一川行店步行街、49 元和昌(口袋业)一一口袋房巷、50 聚德成(饭庄)一一胜利路、51 义和轩(回民饭庄)一一解放路。</p><p class="ql-block"> </p> <h3> 复盛公</h3><h3> 清康熙未年,山西祁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全家人喜的眉开眼笑,这棵独苗延续了乔家的香火,盼望他日后富贵发达,光宗耀祖,于是起名"贵发"。</h3><h3> 天有不测风云,贵发从小双親离世,舅舅收留了他,跟着舅舅磨豆腐,跟着姥爷生豆芽,稍有空闲拾柴割草、打扫院落,但得到的却是舅妈的白眼。没办法他立志自谋生路, 乾隆初期他成了旅蒙商队的一个小伙计。</h3><h3> 乾隆二年(1737 年),山西祁县乔家堡乔贵发逃荒到萨拉齐。租铺面做起豆腐、豆芽生意来。此时又结识了山西清徐县大常村秦肇庆,两个患难朋友结拜为兄弟,並把目光投向了包头。他们认定包头西脑包是归化城到西部草原必经之地,也必将是旅蒙商队的落脚之地。便在西脑包开了经营草料、黄豆、杂货的"广盛公",开始发家致富。</h3><h3> 乾隆三十一年(1766 年),48 岁的乔贵发回老家娶了程姓寡妇为妻,生两子。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乔贵发去世。 嘉庆元年(1796 年)乔贵发次子乔全美继承父业来包经营广盛公,他看到日益发展的旅蒙业最需要资金买茶、糖、布、粮等运往蒙、 甘、宁、青,同时还需买回牲畜、皮毛、药材等的商机,于是在嘉庆二十三年(1818 年)改广盛公为复盛公,店铺设在东街,开始设足金融。</h3><h3> 真正使乔家大富的是 乔全美次子乔致庸,生于广盛公改复盛公之年。他十分好学、治商有道、善于筹谋、重信誉、重实效、重人材。在包头开设了多家商号。确切的文字记载的有复盛公钱庄等28 家。其它商簿记载的还有12 家之多。以复字头命名的商号到处都有,成了包头头号大买卖。由此便产生了"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名谚。</h3> <h3> 复盛西</h3><h3> 道光五年(1825 年)乔全美去世,乔致庸接班创造了复盛公的辉煌。位于草市街(民生街)的复盛西就是当年最有名的典当老字号。</h3><h3> 1937 年10 月包头被日军侵占,西北商路基本断绝, 市面萧条,包头的商业普受摧残,复字号更受到致命打击。</h3><h3> 特别在1938 年日本人把复盛公、复盛全、复盛西三家当铺和估衣店并入"新亚当",把复盛公、复盛西两家钱当并入"同和实业银行",连同资金、货物、人员一齐移交伪组织。至此,复字号200 多年的扎实基础从根本上动摇,元气大伤,一蹶不振。1944 年日本人又将现金全部拿走。复盛公乔家由七代经营,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后来军阀混战,货币贬值,日军侵吞一次又一次打击使之走向衰落。1945 年复盛公倒闭。</h3> <h3> 广恒西</h3><h3> 皮毛业在包头经济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有"皮毛一动百业兴"之说。</h3><h3> 嘉庆年间包头最早的皮毛店是公义店。光绪六年(1880 年)公义店分为明远店、天源店、恒义店三家。当年包头皮毛分西路店,专做新、甘、宁、青等地的皮毛生意,北路店,专门收购外蒙古等地的皮毛,还有皮毛店,是收取买卖双方拥金的中介行业。</h3><h3> 光绪十九年(1893 年)山西忻州邢保恒、张世英、丁锡珍合资5850 两白银在包头开设"广恒西"皮毛店(坐落于今包头东河区胜利路北)。聘请牛邦良为经理。牛经营有方,一是管理严格,二是服务周到,三是讲究诚信,四是多种经营,五是重用人才。使广恒西皮毛的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名扬北方大半个中国,享誉京、津、上海地区。它的飞速发展,成为包头最大的一家皮毛店。到 1902 年资金达1 万两白银,1918 年资金已达50 万两 ,购置空地40 亩、房产院落15 处、到民国初流动资金折合白银250 万两,各种交易皮毛近百万斤,占到包头输出总量的一半以上及华北地区皮毛购销量的三分之一强 。当时已经取代了内蒙最大旅蒙商大盛魁的垄断地位。</h3><h3> 皮毛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西北地区和内地的经贸 ,促进了包头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h3> <h3> 代州人称雄旅蒙行</h3><h3> 蒙古行,亦称旅蒙商,是包头起源最早的商业行业。包头形成村镇后,旅蒙商中的一部分转为座商,一部分仍以包头为起落点,深入乌、伊、 巴三盟接近内地的边缘牧区进行以物易物交易,用农产品和日用品换取牲畜产品。这些旅蒙商大多来自山西代县、定襄、河曲等地。</h3><h3> 现在的山西代县原称代州。三百年来代州人走西口来到包头。他们艰苦拼博创造了西口的商业文明。走西口人来到包头最早从事的是旅蒙行,他们的生意到蒙古族居住的地方。牧区地处偏僻,消息闭塞,他们在和牧民交易时,用茶、布、水烟、糖换回牛、马、骆驼、羊等,不等价交换情况非常严重。</h3><h3> 而包头旅蒙行代州人最多,商号最大,经营年代最长。最有名的商号有梁大汉开的复义兴、孙昭明开的德厚义、李红应开的合义隆、武月林开的德泰长、张长安开的和合久、孙桥开的兴隆西、张荣开的福巨昌、曹庆恒开的天长义、张自谦开的德春西。此外还有元盛厚、复合西、天聚和、义盛店、如义德、同心功、同心西等。包头的旅蒙商行成了代州人独霸的天下。</h3><h3> 蒙古行的发展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如皮毛畜业、货店业、粮食业、药材业等。同时制革、毡毯、靴鞋、铜匠、银匠等手工业也都相应地发展起来。</h3><h3> 图为旅蒙商合义隆当家李红应出门所用的骆驼轿车,车身长、车轮大 。</h3>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照片为刘子和外孙钱建刚提供</p><p class="ql-block"> 聚德成</p><p class="ql-block"> 老包头人多为"走西口"过来的人,他们称山西为"口里",称京津、河北、山东为"东路"。"走西口主要是晋陕移民,而"东路"人早在乾隆二年就有来包头的,1923 年京绥铁路修到包头后,更有大量的"东路"人来包头经商。</p><p class="ql-block"> 1924 年,河北徐水县人刘子和(好友钱建刚的姥爷)、刘生贵、高福祥三人投资1500 银元在东前街(现解放路)西部路南的中市场(此为步行街)内开设京津饭庄“ 聚德成”,因与另一家京津饭庄“ 福聚成 ”相邻,又竟争不过,故搬迁到西前街(胜利路)西部 路南的一处大院,此院除正厅外,还有东西厢房和后院。经理刘子和,副经理刘生贵。</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聚德成饭店已开始实行按股分红的制度,並在店内设有雅间和散座,布置精巧,陈设讲究,分工明确,管理严格,服务周到,故生意兴隆,名噪一时。此外,在《包头日报》登广告,还有外送服务等。这些在当时来讲是很先进的了。</p><p class="ql-block"> 包头聚德成一开业便请了北京全聚德烤鸭店的师傅到店烤鸭。聚德成后院有专门鸦舍,精心喂养一天两次,填鸦用荞面、高梁, 从而鸦子大而肥,加之用本地耐寒果木烤鸭,烤出的鸭味胜于北京烤鸭,,吃到嘴里,皮是酥脆的,肉是极嫰的。除烤鸭,"鱼翅鸭席"、"纸包羊肉"也是非常有名的菜品:严格的选材,一层透明的食用纸兜着大块炸得金黄的羊肉,羊肉中点缀着细碎的葱绿,鲜嫩可口,配上精品凉菜、热菜、干鲜果品、甜点及汤组成的酒席色香味俱佳。聚德成生意火爆,名声在外,来的吃客都是有头脸的名人,做生意的富人。当年洋行的老板、做生意的掌柜们成了常客。1935 年九世班禅返藏途经包头,行宫就设在聚的成。</p><p class="ql-block"> 1937 年10 月日军侵占包头后,日军翻译、警察、保安团等经常在这里吃饭不给钱,狗壮人势的伪蒙古军、伪蒙古宪兵更是白吃白喝。</p><p class="ql-block"> 1945 年日本战败,包头接受工作全部清结后,就在聚德成饭店大厅举行了隆重的受降仪式,日军联队长田中大佐代表日军向我受降官敬献军刀,敬礼投降。</p><p class="ql-block"> 1954 年3 月4 日,聚德成改制为国营,1956 年聚德成迁到昆都仑区,改名为包头第三食堂、钢城饭店。</p><p class="ql-block"> </p> <h3> 德华兴 、永和正、天合永、</h3><h3> 德华兴东家是河北人康月亭和秦保章,民国初年两人在北京东安市场合伙摆小摊,通力合作,经营有道发了财。1926 年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开设了德华兴百货店。 1931 年又派邢荣轩来包头筹建德华兴分店。1933 年9 月 德华兴开业,邢任经理。德华兴开业前包头已有较大的百货商号通彩华等,邢荣轩为占领市场,特从天津请来一名绣女缎鞋的技师杨泽如,绣花女缎鞋一时成为包头妇女的抡手货。还购进各式各样的帽子,有礼帽、皮帽、流行的瓜壳帽、时髦的巴拿马草帽等等。不久德华兴就一跃成包头百货业首户。</h3><h3><br></h3> <h3> 复德和</h3><h3> 民国初年,河北香河人林晓峰等以贩卖煤油灯罩谋生,一路挑担来到归绥(今呼和浩特)摆摊卖完再贩。有了积蓄开复兰斋糕点铺。1934 年在包头前街(今解放路西端路北)开办了分号"复德和"。复德和店门面上方悬挂着漆金大匾"复德和"。1934 年任用张锦荣为复德和经理,并把传人赵善福派来。复德和开张时,铺面两旁有砖刻“ 提倡国货”,“ 抵制日货” 。当年包头街上已经有糕点铺富三元、茂盛元、祥盛斋等。但复德和名声很快超过其它糕点铺。重要原因就是它有一套自己的經营理念和特点:一.质高艺精。原料不惜高价从外地购买,做点心的师傅从呼市请来。二. 稍胜一筹。竞争激烈,了解对方,做工精细,不断翻新。三.讲究信誉。绝不缺斤短两 使顾客信得过。四.利润适当。不超百分之二十六。五.知量知节。货源充足,还不太多。六.待客如宾。顾客来就上前迎接开门,从来不分买主大小,买货多少,即使不买也要介绍一番。七.严格店规。 店员在店内吃住,每周可轮流回家住一晚上。店伙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收拾打扫等。1948 年战乱纷争,股东抽股,复德和倒闭。1949 年形势好转张锦荣等又集股,多为原班人马重新开设复德和 直至1956 年公私合营。张锦荣出任包头合作食品厂厂长,筹建了包头市第一食品厂。"文革"后曾一度恢复"复德和"名店。</h3> <h3> 景新池</h3><h3> 景新池澡堂创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 年)翌年正式开业,是当时包头最大,设备最完善的一家澡堂。</h3><h3> 投资景新池的李威,原是复兴和粮货店财东。复兴和的买卖兴隆,土匪绑架其二子,他花万两银洋才赎回。一气之下李将复兴和历年公存抽出一万余元存"景新明"钟表眼镜店。后与景新明经理商量决定在景新明院建澡堂,起名一一"景新池"。</h3><h3> 1929 年动工,澡堂设计分樓上、楼下、池塘、盆堂、雅座、理发等。经过一年建成,澡堂在当时来说极为豪华漂亮的。</h3><h3> 1930 年澡堂全部装修完毕正式开业。雇用的会计、服务员、理发师 、搓澡师、修脚师傅等人都是北京请来的。茶具、浴巾等设施也都是定制的。上边均有"景新池澡堂"字样。干净卫生,服务周到轰动包头。</h3><h3> 日寇侵占包头后日伪人员白洗、白用、白吃茶点,澡堂业务受到严重影响。1945 年股东们退股,企业推给郭义臣。</h3><h3> 1954 年在永聚铁工厂、民生面粉厂先后公私合营的影响下,景新池澡堂也提出申请,1955 年公私合营。1956 年经理郭尙和被任命为市工商联副主席,选为政协委员。同年秋郭尚和妻子李新明被选为全国工商界家属代表,到北京参加会议,还受到毛主席的接见。</h3><h3><br></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片为郝子和三子郝永春提供</p><p class="ql-block"> 德义隆</p><p class="ql-block"> 包头最大的黑皮房是德和公,仅次于德和公的是德义隆。</p><p class="ql-block"> 德义隆黑皮房是郝锦(1869 年~1924 年)所创设的"郝氏皮房"逐渐形成的名驰遐尔的 黑皮革作坊老字号。</p><p class="ql-block"> 光绪十年(1884 年),郝锦(小名二拉子)随父母由托克托城来包谋生,并带艺学黑皮匠手艺。期满学成后,于光绪十二年(1886 年)创业单干。随后带领两个弟弟(三拉和四拉)都学了靴匠和黑皮匠手艺。光绪二十年郝氏兄弟所创立的"郝氏皮房"正式定名为"德义隆"。德义隆座落在富三元巷和平路18 号院(即五十年代的和年路小学院),该院座东向西直通金龙庙街,在中行街还开设德义隆鞋靴店。郝锦自认掌柜,人们称为"二拉掌柜"。由于其所生产的牛花面皮、牛底皮,驴、马黑绿股子皮,制作精良, 质量上乘,成为制作靴鞋行业的抡手货。𣈱销于萨拉齐、包头镇一带。另外,米熟皮、大熟皮及皮筋子等产品特别受欢迎。由于货真价实,故远近闻名。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不论乌盟、伊盟的蒙族老乡,还是陕北榆林、神木,山西保德、河曲、远至宁夏的商贩无不慕名前耒,德义隆的生意十分兴旺。</p><p class="ql-block"> 民国十三年(1924 年)七月郝锦壮志未酬,因一急症未得有效治疗而早逝。德义隆乃由其长子郝秉礼(字子和,当年刚二十岁,系郝永春之父)所执掌。解放后,1956 年德义隆实行公私合营,更名为德和永鞋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片为李遇春长孙李德源提供</p><p class="ql-block"> 三三照相馆及房产旧事</p><p class="ql-block"> 包头的照相业是民国十二年(1923 年)京包铁路全线通车后,从北京、天津等地引入的。1938 年一个叫李兴本的朝鲜人在通顺街开设了一家叫"大和"的照相馆后随着日本侵略军临近失败前,他见形势不妙便脱手卖了此相馆。1944 年冬包头的烟土商白玉璧和他的伙计彭善继以及原照相馆的工人王福合资各拿300 元蒙疆币(当时相当300 元银元)买下了"大和照相馆"。</p><p class="ql-block"> 关于照相馆房产及起名还有一段故事。李徳源(我的老同学)及他二弟最近回忆:"上世纪三十年代,祖父 李遇春(字,字发)在山西保德县经商,所开字号叫"春源茂",有了一定积蓄后携父母(德源父母)到包头谋生,主要是经营甘草。顾人到梁外(今鄂尔多斯杭锦旗一带)挖甘草,在包头二里半再加工后经天津出口南洋。经过好几年的积蓄买下了中市街西口南侧富三元巷(今和平路)路东的一排门面房及和平路新华巷1 号院。</p><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富三元巷整个被日本军队的家属侵占,他家被撵到黄土渠租房居住,到抗战胜利后才又将两处房产归还。爷爷又将门面房重新维修。1946 年前后,彭善纪等三人欲扩展业务曾多次找爷爷协商想租用开照相馆。爷爷这才答应将其中一处较好的门面房租给他们。租成后开张前他们请爷爷吃饭征求意见给照 相馆起名,当时几个人说了好几个名字,都觉得不太合适,后爷爷建议叫"三三照相馆"吧。其中包含了三个人,毎人三百元三乘三为久,㝢意事业久远。大家都觉得满意,就定下这个名,一直沿用至今。饭后还给爷爷拍了照片,这是"三三"迁至富三元巷还未营业前拍照留念,可能是"三三"的第一照吧"。</p><p class="ql-block"> 解放前包头有20 多家照相馆,竟争非常激烈,但唯有"三三"一直开到今天仍很兴旺,凭的是质量与信誉。2002 年12 月被内蒙古自治区经济贸易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摄影家协会、内蒙古自治区人像摄影协会命名为"内蒙古人像摄影名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片为刘子贵孙女提供</p><p class="ql-block"> 永聚 铁工厂</p><p class="ql-block"> 1923 年河北交河人刘子荣和他的两个弟弟刘子贵、刘子久到包头谋生,开设金盛源铁工厂,原来是小型铁工厂,厂址在解放路东端路北大院内。</p><p class="ql-block"> 1925 年又续资2500 元,扩大了生产规模。 主要生产民用火炉(猫头炉子一一是包头最暢销的火炉)、铸铁锅、农具等。当时包头几家铸造厂生产的白口铸铁沙型锅成夲高,体积笨,而金盛源采用新工艺,推扩内地生产的广锅,这种锅质轻成本低很受市民欢迎,生意日益兴隆。 后来将开炉时用的风力由手工轮式风力改为电动鼓风机,并逐步配备了冷加工设备和车床,刨床等,形成有木模、铸造、机加工等一体化生产的综合性工厂。同时还兼营自行车、五金、瓷器、玻璃等。1937 年和1943 年又分别在五原和厚和(今呼和浩特)开设了分厂。日本人投降后,兄弟三人将金盛源和两个分厂停业,退清各股东股金。后把包头金盛源改名为永聚铁工厂弟兄三人合股经营。</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1954 年该厂提前公私合营。由刘子贵任厂长刘福俊、刘毓东任副厂长。刘子贵成为包头市政协委员,工商联委员。</p><p class="ql-block"> 后厂子迁至昆区,厂名改为玛钢件厂,1983 年该厂转产为包头啤酒厂。</p> <h3> 义和轩、四美元</h3><h3> 义和轩是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年)本市回民马永昌投资五百银元创办的。马永昌很会经营买卖,他请来包头著名厨师刘来保、武凤呜等,并依靠他们发挥其技术特长。饭店品种齐全,质量好,招来了许许多多的各民族顾客。经过二、三年经营马永昌赚了很多钱。1937 年日本人侵占包头后,由于市公署的一帮特务、警察、汉奸等坏人常来白吃白喝,使饭店损失严重。 1943 年西人五子接手义和轩,本人是经营饮食业的内行,义和轩才维持下来。</h3><h3> 1945 年日寇无条件投降后,因国民政府各种税收款项多,月月亏本,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 年)转手邓华、郭祥二人经营。因内部同心协力,饭店得以正常营业。</h3><h3> 1949 年包头和平解放, 民族工商业受到保护,少数民族企业在政策范围内给予优先照顾,因此义和轩原材料充足业务很好。1956 年义和轩公私合营。</h3><h3> 1972 年东河区饮食服务商店将其西隔壁稍美馆"四美元"撤销并入义和轩。1984 年在市委关心下,拨款55 万元重新翻建义和轩,1986 年重建后的义和轩正式开始营业,改称"义和楼"。近年此饭店又改名为"同义轩"。</h3><h3><br></h3><h3><br></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片为骈业次子骈庆明提供</p><p class="ql-block"> 隆蔚泰~永丰泰</p><p class="ql-block"> 清末民初,包头南海子是黄河中上游第一大码头。因此包头成为黄河中上游及我国西北地区的皮毛、粮食的集散重镇。一时间80多家粮油商号云集包头, 每年从宁夏、河套地区等地运达包头的粮食多达13 万石。粮食销于本地六陈行,蒙古各地和山西等省。</p><p class="ql-block"> 1939 年春天骈业老人就是其中一个粮油店一一隆蔚泰的掌柜子。老人祖上是托克托最有名的骈银匠家,在他八、九岁时父亲遭人暗算,将全部财物席卷而去,骈家的天塌了下来。家庭遭难,无法生活,13 岁的骈业背着简单的行囊背井离乡来到包头,在商界两位颇有声望的先生联名的推荐下到陆陈行的龙头企业隆蔚泰学徒。从1919 年(十三岁)~1939 年已经 成长为受人尊重,能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当时的同行们称赞说,一车或一船粮食,经他目侧即能准确说出它的产地,产出时间质量和重量; 根据前一年对气象的观察和分析,他即能预知来年隆蔚泰订购地区的旱涝风冻灾害和粮食生产丰欠。这一路老人走得很艰难,走得绝决,从少年走到中年,从小学徒变身为股东,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当老人自信满满,走向人生更广阔的平台时, 1937 年10 月10日军侵略者铁蹄踏进包头。国难当头,包头商行纷纷倒闭,数量创下历史之最。隆蔚泰在风雨飘摇中苦苦支撑到第五年宣告歇业。 1943 年春,不甘沉寂,不安于座吃山空现状的骈业老人决心重振旗鼓与友人合资创办了"永丰泰"粮行,在老包头很有影响。</p><p class="ql-block"> 永丰泰粮行位于富三元巷中段西侧(和平路小学对面)路西门面房接待客户,洽谈业务。后院两排房全部作仓库用,后门开在永合成巷东侧,供车辆行走。前后门相距百米,直通到永合成巷东口(粮行大院后来由东河区第三合作食品厂占用)。从业人员众多。1948 年前后国共双方军队在包头展开拉锯战。兵荒马乱,人心惶惶。旧政权垮塌在即,朝不保夕。包头的工商业再度受挫走低陷入泥潭 。1949 年永丰泰黯然歇业,退出商界。同时老人将铜管村(今东河区西河路一带)三十亩水地无偿赠予代种农户。此举顺应潮流,合乎民心,犹如壮士断腕,令业界愕然称道。知情者很自然地联想到二十世纪初托县骈银楼家财被聘用的掌柜悉数卷逃后,行事见地颇深的银楼寡母,除夕夜带着几个孩子,当众一把火烧掉了手上所有的债权凭证(单据、账册、契约)的罕见举动,震撼和影响了商界和四邻。财聚人散,财散人聚,是一句充满辨证智慧的老话。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品行、格局的高下、大小,更多的时候取决于对物质利益的态度。从辨证的角度审视、思考,因果从来都不是迷信。老人的后人发展都非常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片为张裕次子张国贵提供</p><p class="ql-block"> 德裕泉</p><p class="ql-block"> 德裕泉糖粉房位于东门大街187 号院,是当年颇有影响的糖粉业大号。主要生产糖稀粉条等,张裕任经理。1944 年5月开张,1956 年在合作化高潮中参加了"包头市糖粉业生产合作社",张裕任副主任。糖粉社1960 年迁至巴彦塔拉大街(耐火厂和地毯厂之间),生产的产品还增加了豆腐 、豆芽等副食品。</p> <h3> 老包头金融业与流通货币</h3><h3> 从民国八年到民国二十六年的十八年,是包头金融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那时商业发达,市场繁荣,公私银号和钱庄就有三十多家,存贷汇兑业务十分活跃。</h3><h3> 最早的钱庄是复盛公。由于经营的法,生意兴隆,数十年内积累了大量资本,于同治年间增设复盛 全、复盛西,经营钱当业务。截至1927 年钱庄达二十余家。这些私人钱庄除办理存贷业务外,每年汇兑总额达二千万元。</h3><h3> 民国以来官办银行和官商银行亦纷纷来包设行,先后来包设行的有中国银行(中行街因此得名)、山西晋胜银行、交通银行、丰业银行、平市官钱局、西北银行、山西省银行、山西垦业银行和屯垦银行等。金融业对促进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市场调节起着积极的和有益的作用。 但是,民国以来,由于不少官办和官商合办银行滥发纸币又屡屡停兑,特别是外国洋行的特权操作,给人民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h3><h3> 冯玉祥取缔洋行特权</h3><h3> 光绪初年 包头成为中国西北四省(新甘宁青)及内外蒙古皮毛药材集散地的地位愈加突显,引起帝国主义垂涎。几乎与传教士同时,外国资本以及与外资勾结的新兴买办、洋行齐集包头。 到1892 年(光绪十八年)有英、德、俄、日等国十四家。外资的大量湧入,商业行为的霸道,政府官员的纵容庇护,包头镇很快成了外国资本主义在我国西北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基地,并使包头迅速沦为半殖民化的商业经济。</h3><h3> 淸政府规定,各国洋行将皮毛运往天津出口过程中,享有优惠关税待遇,所过关卡概不纳税,由于地方官员的贪腐与退让,洋行的优惠关税待遇又派生出</h3><h3>许多保护蛮横霸道商业行为的特殊权限。如运货的车船、驼队上插有洋行的小旗必由地方派武装人员押送保护。收购皮毛由洋行定价,每年春天洋行把现银预付给皮毛店,皮毛店用它支垫给采购商。 七、八月份交付时洋行按照国外价格定出的收购价格,往往让皮毛店叫苦不迭。拖欠款不付。洋行豢养的买办,有时用抬高价格不付现款的手段大量收购皮毛,事后拖欠不付,造成一些皮毛店倒闭。如英成记洋行买办马应怀拖欠几家皮毛店十五万八千两白银不还,皮毛店组织十几人的债权团赴天津讨账,到洋行门口被警卫拦着,根本见不到老板。向法院起诉,法院不受理涉洋案件,只好垂头丧气返包。另一家英安利洋行买办苗王霖欠包头最大的皮毛店广恒西白银十几万两长期不还,广恒西派人天津讨债未果,只好在张家口一带拦截该行运往天津的皮毛,总算挽回了一点损失。</h3><h3> 帝国主义的入侵极大的破坏了包头各行各业的发展。冯玉祥将军不愧是中国近代史上有血性的军人,于1926 年(民国十五年)他率部屯兵包头,坚决废除了洋行横行霸道的商业交易,为包头商品业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良好的外部环境。</h3><h3> </h3> <h3>八.寺庙 堂观共和谐</h3><h3> 老 包头的 寺、庙、堂、观真不少,这里仅以美岱召、 五当召、南龙王庙、昆都仑召、 关帝庙、龙泉寺(转龙藏)、妙法禅寺、呂祖庙、居士林、 沙尔沁召、 清真大寺、西寺、 中寺、天主堂、 基督教堂、包头召等为例,从另一侧面了解我们的老包头。</h3><h3> 美岱召</h3><h3> 美岱召,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一座城和寺相结合的喇嘛召庙群。它位于包头市的土右旗境内背靠雄伟的大青山面临肥沃的土默川,东西有长年不绝的山泉溪水。 召庙树木茂盛参天(有的树龄在400 年~500 年)实为神佛之地。</h3><h3> 美岱召是明后期土默特蒙古部首领阿勒坦汗主持修建的。明朝正统年间(1436 年~1449 年),土默特蒙古部进入漠南地区,也就是从包头到呼和浩特以东的丰州滩,逐渐出现了定居的农业活动。到了十六世纪中叶,在卓越的首领阿勒坦汗的领导下,不仅统一了漠南,势力还远及青海等地。隆庆五年(1571 年)阿勒坦汗与明庭达成了封贡协议后,阿勒坦汗自称其政权为"大明金国"。并接受了明庭策封的"顺义王"名号。 到了晚年,他崇信佛教"以佛为宗,以僧为师",使喇嘛教在内蒙古地区得到了广泛而迅速的传播。万历三年(1575 年)在他主持下第一座城寺之城一一美岱召落成了。</h3><h3> 美岱召是一座城寺结合,人佛同居的召庙。 在建筑上有其独特的地方。 它的四周由夯土筑成的高厚城墙,城墙的内外表彻以石块。高5.3 米,底宽5 米,顶宽2 米,南北长183 米,东西宽153 米,周长681 米多。 四角筑有外伸约11米的墩台, 上有角楼俗称凉亭。 南墙中部开设城门曰"泰和门",门额上镶有石匾一块,长69.5 公分,宽52 公分,是研究美岱召历史的非常重要的文物。上部建有一个两层楼的悬山顶式城楼。墙的建筑风格与西藏的萨迦寺相仿,城楼的角楼则是取内地汉式结构。这种城堡式的建筑是和其它喇嘛召庙完全不同的。 城内建筑物有:四大天王殿、经堂、大雄宝殿、十八罗汉庙、观音殿、琉璃殿、八角形老爷庙、万佛殿、乃春庙、 太后庙,后面还有一组住宅建筑"楼院" 。</h3><h3> 美岱召(蒙古语意为弥勒),原名灵觉寺,"美岱召"是1606 年后人们对灵觉寺的俗称。后改为寿灵寺。是内蒙古地区重要的藏传佛教建筑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喇嘛教传入内蒙的一个重要的弘法中心。</h3><h3> </h3><h3><br></h3> <h3> 三娘子</h3><h3> 美岱召内有座太后庙太后庙内存放着三娘子生前使用的腰刀、盔甲、头饰靴帽等文物。寺内大雄宝殿的壁画上绘有一位头戴皮沿帽,身穿皮领对襟袍服的老夫人,端坐在木几上,两旁有两位喇嘛侍立。考古人员认为,这位夫人就是三娘子。</h3><h3> 隆庆四年(1570 年),生于鄂尔多斯草原的蒙古姑娘钟金(三娘子)与阿勒坦汗成婚。她容貌非凡,曲眉秀目,擅长歌舞骑射,资性穎捷,擅写蒙文,通达事务,很快赢得了阿勒坦汗的敬重。当时阿勒坦汗与明朝矛盾很深,战争一触即发此时三娘子独具慧眼,建议与明议和。 阿勒坦汗采纳了她的意见,隆庆五年(1571 年)历史上著名的"俺答封贡"终于实现。通贡互市恢复,从此,明蒙边境化干戈为玉帛,和平贸易代替了民族仇杀。</h3><h3> 万历九年(1581 年),雄才大略的俺答汗(阿勒坦汗)溘然长逝。根据北方蒙古民族的世袭制,三娘子又嫁给了阿勒坦汗的儿子第二代顺义王辛爱黃台吉。这时三娘子的地位和作用已不容置疑。但她顾全大局为维护蒙汉人民的友好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黄台吉袭封仅四年,就于万历十三年(1585 年)病亡了。扯力克继位。三娘子已37岁,又成了三代顺义王的夫人。这时她的权势已达到鼎盛,在她的主持下明蒙边境出现了一派安定和平的景象。</h3><h3> 万历三十五年(1607 年),扯力克去世。王子们争位。但是,无论谁嗣王位,按先例都必须与三娘子结婚,才可以袭封号。而此时的三娘子已老,她坚持不再婚,致使王封六年不成,明朝也停止了通贡互市。60 多岁的三娘子终于从大局出发,迫于形势,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 年)与黃口小儿卜石兔结婚。这完全是一种政治需要的婚姻。然而婚姻换来了贡市与和平。</h3><h3> 由于三娘子始终坚持与明王朝和平相处,蒙汉不用兵达三十多年,被明政府封为"忠顺夫人"。可以说三娘子在振兴土默特蒙古,为国守边,维护和巩固蒙汉友好和平方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名字应永垂史册。</h3><h3><br></h3><h3><br></h3> <h3> 五当召</h3><h3> 蒙古民族是一个信奉喇嘛教的民族,分布在包头地区的喇嘛召庙就有十几处。最有特点的当数五当召和美岱召。</h3><h3> 从包头市东河区向北行50 公里,在连绵起伏的大青山深处,有一座气势磅礴,规模宏大的藏式喇嘛庙,这就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闻名遐迩的五当召。</h3><h3> 它与西藏的布达拉宫、 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抗卜楞寺齐名,它又是藏外最大的召庙。这座巨大的古建筑座北朝南,东南面和西南面各屹立着一座山峰。山上长有茂密的松柏,分外苍郁幽静。 远远望去,这两座山峰就像立在寺庙前的碧玉屏风。 又有流水潺潺,拱卫着这座喇嘛庙圣地。它历耒受信徒朝拜而香火旺盛,蒙古族群众对五当召的信仰程度不亚于藏族群众对布达拉宫的虔诚。</h3><h3> " 五当召"有蒙、藏、汉三个名字。 五当召是蒙语名字,"五当"是柳树的意思,"召"是寺庙之意; 藏语名为"巴达格勒"意为白莲花; "广觉寺"是汉名,系1756 年由乾隆皇帝亲赐。</h3><h3> 五当召建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 年)以西藏扎布伦寺为蓝本,经过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的多次扩建,有大小殿宇、经堂、僧舍2730 多间,占地约300 亩,分布在1.5 公里长的山坡上。五当召的建筑布局独特别致,排列紧凑地布满全山。它没有通常围墙院落式的寺院组合,而是由高耸云霄,雕梁画栋的六个大殿为核心,形成相互连接,阁楼搭配的六个建筑群。还有三座活佛府,一幢安葬历代活佛骨灰的灵堂,全部殿宇均为典型的西藏式建筑,而每座殿宇又是独立建筑,不规则的分布在吉忽伦图山的主峰及两侧山麓。众多的僧舍散建于谷内的平地上。这座召庙前前后后共花了40 多年才建成。</h3><h3> 据统计,五当召内有金、铜、木、泥各种质料的佛像一万五千多尊,高者数丈,小者盈寸,还有成千上万幅壁画和唐卡,精细逼真地再现了人物、风俗、神话、山水花鸟和佛教故事。艺术价值很高。召内各殿保存的壁画总面积达1050 平方米,居内蒙古召庙之冠。在这些精美艺术品的装点之下,五当召简直就像一座博物馆,它为研究蒙古族、藏族的宗教、文化和建筑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珍贵实物资料。</h3><h3> 五当召是满清康熙乾隆盛世的产物,是"以黄教柔顺蒙古"的场所。 该召在历史上不仅是藏传佛教弘法化众的高等学府,而且也是政教合一的特权机构。其权限相当于喇嘛印务处,在本召范围内执行其政教合一的统治权利。</h3><h3> </h3><h3> </h3> <h3> 南龙王庙</h3><h3> 顾名思义,南龙王庙是供奉龙王的,又因为它位于东河区东门大街以南,为了和北部瓦窑沟的龙王庙区分因此取名南龙王庙。</h3><h3> 南龙王庙是包头最早的佛教汉式庙宇,始建于明朝末年,已有300 多年的历史,有碑文说康熙五年(1666 年),补修匾额,后又经过多次维修。南龙王庙乾隆年间有正殿山门,东西禅房各五间,山门两旁有耳房,耳门旁有钟鼓楼,山门对面是戏台,庙内以供奉龙王为主。 菜农是主要施主。 1949 年善注和尚离庙。现存正殿及东西禅房曾被包头橡胶制品厂当作库房占用。</h3><h3> 南龙王庙建庙时间可以推算到明后期阿勒坦汗时代,是老城较早的庙宇,汉族来此以农为业,加之晋陕人不断走西口和大批中原农民及工匠迁入, 蒙古人受汉入影响,信仰佛教,并参予布施建庙。 在南龙王庙活动的行业人员有木匠鲁班社、毡匠忠义社、菜农等。</h3><h3> 南龙王庙是晋商走西口人到包头建立的第一个庙宇,被誉为"西囗之根"、"晋商之魂"。是包头唯一一所道教古宫观。也是包头最早的宗教活动场所。它的正殿内供奉有大五爷广济龙王、药王、 月老,正殿的东西两面各供奉有关帝圣君和文昌帝君,东西两侧殿内各供奉着正一派祖师张天师、黑老太太、注生娘娘等。极大满足了信众的祈求心愿。</h3><h3> 南龙王庙在2014 年恢复,基础建设有序进行,是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h3><h3><br></h3> <h3> 昆都仑召</h3><h3> 昆都仑召是内蒙西部地区很有名气的一座藏式建筑庙宇。有关资料记载,昆都仑召始建于清朝雍正七年(1729 年),蒙语称"呈日格勒图"苏木,汉译是"造福寺",又称"那木巴彦思古楞图"苏木。因座落在包头昆都仑河右岸,故俗称昆都仑召。"法禧寺"是淸朝乾隆皇帝赐名。该召原为乌拉特中公旗(今乌拉特中后旗)旗庙,1956 年划归包头市境内。</h3><h3> 昆都召建召史是从建造小黄庙开始,以后又建大雄宝殿,据今已有300多 年历史。 但据该召大喇嘛讲,其实,在建小黄庙前40 年,就在小黄庙北建有一小庙,名叫"介仁布"庙。这样算来召庙应有340 多年的历史了。当时第一座庙供奉有协圪迦牟尼佛像(释迦牟尼)。</h3><h3> 这庙是 当年乌拉特中公旗集全旗人力、财力以乌拉山油松、柏木、榆木、 桦 木和巨石为建筑材料,历经20 多年对召庙进行扩建,直到1949 年前占地面积160 多亩,殿堂楼阁27座,住房60 余栋。召庙内除藏有藏文经卷外,还藏有蒙文经卷。 遗憾的是在"文革"中焚烧毁大部。</h3> <h3> 关帝庙</h3><h3> 奉关帝为"武财神"源于宋代,商家把关帝的仁义、忠诚作为行商道义标杆。 所以明、清时代的商业会馆,乃至当今的商店,宾馆,无不供奉关帝的神像,来显示自家经商的诚信、道义,同时保佑财源广进。</h3><h3> 走西口人落脚包头后 组成了祁太社、代州社、云朔社、祁定社、交城 社、河曲社等。他们"安身先安神",康熙年间在东街就盖起了关帝庙,关帝庙建成后,山门两旁石狮一对、山门东西两侧各有一个月洞门、进门有禅堂,两旁侧殿北头塑十八罗汉像和轮回像、正殿塑关圣帝君。庙对街南有戏台。乾隆十一年(1746 年) 正式开门。</h3><h3> 在关帝庙的后院就是包头商会,它掌握着关帝庙所有事物的决定大权。几次寺庙重建、修缮的费用都是商会主持下商人捐献的。</h3><h3> 关羽一生忠义、勇武,忠贞不贰历代帝王对关羽的封号从候而公、王、帝,直到大帝,并作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奉祀。关羽生为人杰,死为鬼雄,名垂千古、气盖万世,是道教重要的护法天神。谓其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荡恶、诛罚叛逆、巡察宴司、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等多种法力。故香火十分旺盛。</h3><h3> 旧时的 五月十三日,关帝庙成为各社三晋儿女祭祖之地,香火不断,包头商会要举行大型文艺演出,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东街因此也就成了老包头最红火的街。</h3> <h3> 财神庙</h3><h3> 嘉庆九年(1804 年),山西阳高县郎千里来包头,见后水沟其状为风水宝地,积极倡导,包头各商户和绅士募化白银800 两,修建财神庙。次年(1805 年)完工。财神庙对面建戏台一座,庙前广场 即后来形成的"九江口"</h3><h3> 老城财神庙位于今财神庙街北面西侧,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扩建。大部分商家、手工业者的行会组织都把他们的祖师爷财神赵公明供奉,这里同时也供奉各行各业的祖师。</h3><h3> 其实财神,本来是人们按照自己的生活追求,想象出来的职 司之神。原先人们的求神许愿,几乎都是为消灾纳福,到了宋元时候,大约是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人们对于财富的欲望变得强烈起来,慢慢地将求财的希望集中寄托在几位神道身上,便演变出了在天界理财的职司之神一一财神。由于各地民间信仰不同,加上对財神的解释不一于是便形成了不同的财神,如文财神,武财神等,当然影响最大的就是财神赵公明了。这里曾是老包头最红火的地方,每年正月初五,人们纷纷来庙里敬香。</h3><h3> 包头博物馆珍现藏着包头清代的八幅神像图(释迦牟尼、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多闻天王、增长天王、太岁之神)比例准确,造型优美,色彩绚丽,这些画实为财神庙里的淸代绘画之珍品。</h3><h3> 解放后,庙内的僧人还俗,2005 年政府拨款对财神庙进行了维修,开辟了财神庙前的新广场,新建的财神庙有通道过门、大殿、禅房等,庙门外还有大钟楼一座,戏台一座。</h3><h3> </h3> <h3> 吕祖庙(妙法禅寺)</h3><h3> 妙法禅寺,包头老百姓多年来一直习惯称之为呂祖庙。又简称妙法寺。</h3><h3> 妙法寺位于包头市东河区西北梁上,背西迎东,建筑以砖石券顶无粱的土木结构为主是内蒙古西部地区最大的汉式佛寺。</h3><h3> 寺庙建筑的五个时期: (一).始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 年),原来只有一间小土洞的矮庙归井儿坪庙管理,是王姓施主送地基,由儒善、巨川等人经办,只因"善缘难逢",王施主建庙心愿未能实现。(二).清同治十二年(1873 年)建妙法寺。据碑文知,本寺第一代住持续洲及其弟子本立操持,经朱姓施主给予较大的财力资助,奠定了本寺院第一院基础,有山门、上殿(呂祖 殿) 、寮房等。 (三).淸光绪九年(1883 年)开始,在本寺住持和弟子觉提管理时期,受到林成兴(马升的后任),张树屏人力、物力资助,完成石头殿(第二院的弥勒殿),和三佛洞(第三院的大雄宝殿初型),戏台为光绪七年建立。 (四).清宣统三年(1911 年)开始,在隆远任住持时期,对第一院的建筑(山门、钟楼、鼓楼及寮房)完善修缮。 (五).民国十九年(1930 年) 体正任住持时期,会同师弟体勒新建十二间房(观音殿、地藏殿、祖师堂、功德堂),对石头殿进行最后的改建。至1949 年全寺共有房殿70 余间、从1943 ~1949 年寺庙也达到昌盛期。 </h3><h3> 寺庙供有释迦牟尼、观音、 地藏、达摩,还有吕祖及各路神仙,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市民的心理需求。吕祖庙中吕洞宾属道教,供奉佛像,念诵的经文属 大乘教,塑造的轮回像又属小乘教,后又设呂祖庙小学,也算是儒、释、道一家了。 </h3><h3> 市民对吕祖等神的信仰崇拜是很深的。每到农历初一、 十五、每年正月初八(八仙节)、四月初八等神节。 朝拜焚香求神的人,络绎不绝,有的求神保佑,有的抽签问卜,有的问病讨药,也有的谢神还愿。 真可谓:“ 佛法无边,妙化无穷”!</h3><h3> 目前妙法禅寺有天王殿、吕祖殿、大雄宝殿、藏经殿、观音殿、功德殿、地藏殿、祖师殿、禅堂、念佛堂、五百罗汉堂、干佛殿等。</h3><h3> </h3> <p class="ql-block">踏雪录呂祖庙(妙法禅寺)全景视频</p> <h3> 禹王庙</h3><h3> 解放前包头南海子码头广阔的广场 建有禹王庙。</h3><h3> 《诗经.商颂.长发》记载"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土方"即包头故地。</h3><h3> 大禹在历史水事中具有保护神的地位,因此,河南禹州市,山东淄博市,湖北武汉市,山西禹县,河曲县等地均建有禹王庙。</h3><h3> 包头南海子码头的船户多为走西口过来的河曲人。他们比照家乡在乾隆十六年(1751 年)所建的禹王庙在南海子也建起了禹王庙,祭奠禹的功德,保户船工安全,实在情理之中。据推测,禹王庙应建于光绪六年(1880 年)。</h3><h3> 禹王庙面对黄河,对面建有戏台。庙的山门上悬挂写有"禹王圣帝"的金字牌匾,东西两边建有挑角覆檐的钟、 鼓楼,十分壮观。山门前高高耸立着两根旗杆,气势恢宏。方形院落,正殿供奉禹王、 河神、龙王、关公。西侧有禅房,东侧树立石碑,殿后有观音堂。</h3><h3>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庙会,唱大戏,放河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十分红火热闹。</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h3> 居士林</h3><h3> 位于东河区北梁地区,西邻呂祖庙、财神庙,东有龙泉寺、南龙王庙,是信众弟子们学佛修行的人间道场。</h3><h3> 民国年间,国内各地陆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信仰佛教的宗教团体,称为居士林。 居士是崇敬佛法在家修行的信徒,男居士为优婆塞,女居士为优婆夷。</h3><h3> 座落于 包头东河区的居士林,初创时期可追溯到山西河曲海潮庵的西来和尚,他途經甘肃麦积山,于1928 年到包头,往龙泉寺宣传佛教。 当时受五戒的居士张子西(法名了空)等10 余人。 居士推选钱锡峰为负责人,在西门大街六号院设立念佛堂。三年后西来和尚返回麦积山筹办传戒用品, 因病不能再来包头 ,遂派善远和尚携带传法物品于1934 年8 月来到包头。赵德善等10 余人受戒为居士。 念佛堂由西门大街迁到财神庙30 号杜厚货栈院内,时有居士50 多人。 选杜厚为林长(1933 年~1939 年) , 鲁宝山为副林长。 杜厚去世后,居士林迁到财神庙街三道巷,再迁到王恒居士院,三迁至财神庙内。 四迁至榆树沟12 号院内。 1948 年由众居士集资约2000 余银元买新太店巷36 号院一处,作为永久性林址。 1940 年~1948 年林长为连仲,他的任内是居士林的发展时期。 </h3><h3> 居士林活动內容,早晚集体念经,打七念佛讲经,诵大乘经。 每年中较大规模的佛事活动有九大节日: 农历正月初八祭星日、 二月十九观音菩萨生日和四月初八释迦牟尼生日、六月十九观音说法日,、七月十五孟兰盆会、 佛欢喜日,、七月三十地藏菩萨生日,、九月十九观音成道日、十一月十七阿弥陀佛生日、 十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道日。 </h3><h3> 老城区内的居士近年逐年增加,使有限的林址房舍已感狭小不足使用。居士们对殿堂进行维修和扩大活动范围,日渐兴旺,在后院新建大雄宝殿颇为堂皇壮观,与名刹相比并不逊色。近几年发展更加迅速,乘北梁改造之东风,政府又在居士林院的前面无偿帮助划拨大片土地,又将10 几户居民动员拆迁。目前,居士林占地面积达10000 多平方米,且在新划拨地内正在建万佛般若大讲堂楼及寮房,大讲堂三层楼一楼"五观堂",二楼"万佛大讲堂",三楼"藏经阁"。 </h3><h3> 目前,重新彩绘后的居士林庄重气派,庄严亮丽的展现在众居士面前。</h3><h3> 居士林被授予"宗教活动文明场所"、"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及"全市宗教界开展双文明活动先进集体"。</h3> <h3> 沙尔沁召</h3><h3> 沙尔沁召位于呼包公路125 公里北侧现属老城东河区辖域,乃风水宝地,其山南水足土沃,因阳光充足,山阻风沙蔬果或粮食成熟早于市内一些农区。 它横亘于其后的大青山,到此突然拔地而起,形成一个状如寿星头的奇峰,此峰山势险峻,翠柏森森,风景秀丽, 远近闻名。 就在此山的半山腰间,有一平台,平台上有一座雄伟寺庙,俗称沙尔沁召,又叫新召,法名"广化寺" 。 与它相隔800 余米的东南方,有一小平台,也有召庙一处,因其建筑年代比新召早,俗称旧召。 </h3><h3> 新召的建筑年代,其说法不一,据绥远通志记载,"此寺据说为五当召活佛三次建之迹, 因缘法未契,垂成复去,果尔,则其始建尚在广觉寺之前也"。 沙尔沁召佛殿建筑结构,也具明代施工的迹象,所用砖都是以粗线口袋衬模烧制而成,每块重40 余斤,和三娘子所建"归化"城的砖瓦,大小相同,据此也说明沙尔沁召建于明朝。而它的经堂据说建于清康熙年间。</h3><h3> 整个新召的建筑,主要有三部分,即弥勒佛殿、 诵经堂、活佛府。 此外还有四座白塔、一座灵藏等。佛殿建筑为藏式风格,全用砖石垒砌而成,外涂白灰,成正方形的独特建筑。此殿雄伟庄严古朴,共分三层,内塑弥勒佛,金身洗足,正容端座泥塑像,佛像有三层楼高(大佛身高11 米),站在佛前,人就和大佛的脚一样高。素称内蒙西部地区第一大佛。在殿之底层只能看到佛之下肢,游人可从佛像膝下通过, 上到中层可看到佛之胸腹,登高到第三层殿格上才能看到佛的头部。 佛殿顶部供有铜塔,共分八层,旁有屈膝伏卧铜鹿两个,宽二尺四寸,长三尺六寸,塔高五尺,六棱圆身园顶,阳光之下,熠熠生辉,光彩夺目。</h3><h3> 佛殿之后,古柏参天,合抱香柏不下万株,自然形成一个绝妙神画。沙尔召是附近蒙汉人民共同视为至珍至宝的游览胜地。每年农历端阳节极为红火。但是,极其遗憾的是,"文革"中造反派们将佛像打倒,佛身中藏有的大量经文丢失,大佛上不少金饰不知落入何人之手。召庙被夷为平地,这是包头乃至全国损失最为严重的一处古建筑。</h3><h3><br></h3> <h3> 清真寺 </h3><h3> 伊斯兰教、佛教和基督教是世界三大教,伊斯兰教在中国旧称"回教"、"清真教"、"天方教"等。 </h3><h3> 包头位于祖国北部边疆,明朝时属蒙古游牧地。清王朝建立初期,清廷推行实边移民政策,山西一带的农民、手工业者、商贩来此,开垦牧场変为农田,随着走西口人的迁徒,山东 、河北一带的回族啇贩,难民也于雍正、乾隆年间开始来包头地区定居。</h3><h3> 回族群众内地进入包头后,按伊斯兰教规定应进行宗教活动,履行宗教义务 。 因此,回族群众在包头地区扎根立脚后,便着手在自愿的基础上集资筹建清真寺。</h3><h3> 东河区淸真大寺的始建年代,有三种说法:一.乾隆三十八年建立; 二.乾隆三十五年(1770 年); 三.淸真大寺其设立年月至今众说纷纭 ⋯⋯ 似乎设立于乾隆八年的说法较为可信。</h3><h3> 随着包头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乾隆初年建置的简易淸真寺已不适应需要。穆斯林们又于道光年间集资扩建清真寺。 扩建后的清真寺规模较大,有礼拜大殿33 间,沐浴室20 间,阿訇房10 间,乡老房10 间,经堂用房数10 间,成为内蒙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最久,阿訇人数最多的清真寺之一。 </h3><h3> 清朝末年,包头的回族增加至780 余户居住范围也相应扩大,一座清真寺已不能适应众多穆斯林活动的需要。民国年间,先后又建立起五座清真寺,它们是瓦窑沟清真寺、直鲁豫清真寺、官井梁清真寺、甘宁青清真寺和瓦窑沟女寺。</h3><h3> 淸真大寺坐落于东河区清真寺巷南口路西,始建于乾隆年间(1743 年) 是伊斯兰教传入包头的第一个清真寺院。占地3000 多平方米,在20 世纪90 年代前后进行了全面的补修彩画,对外开放,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较有影响的一座清真寺,被中国伊斯兰教会列为重点清真寺。</h3><h3> 清真西寺</h3><h3> 清真西寺,原名直鲁豫清真寺、陕甘直鲁豫清真寺、榆树沟淸真寺。 本来包头早期的回族多来源于直(河北)、鲁(山东)、豫(河南)等省,称为东路回回。民国九年(1920 年)海清泉等人买下东北门外先明窑子村一块土地做河北等省穆斯林的坟地。 民国十二年(1923年)马朝忠等人租复成元巷东口皮房院几间建起清真寺,因发起人是河北、山东、河南人所以定名为直鲁豫清真寺。民国二十一年(1932 年)由王润田等人买下康尔利的院子一处并将门由久长城巷移到榆树沟座西向东修建了新寺门。包头淸真西寺从买下地,经过五次翻建,扩建,总共占地面积2000 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50 平方米,建成了现在规模的清真寺。</h3><h3> 淸真中寺 </h3><h3> 清真中寺,包头市东河区清真中寺(亦称甘宁青寺),是穆斯林奉行《古兰经》和《圣训》的逊尼派清真寺。1943 年宁夏旅包穆斯林何怀忠等人在东河区民生街101 号利用三间东房修建了沐浴室和礼拜间。 1949 年宁夏人李凤藻将现中山路15 号一座小楼让给寺院用,这就是淸真中寺的前身。1949 年冬李凤藻又将胜利路5 号院借给清真寺,寺建成后,初称甘宁靑清真寺。1984 年以东河区胜利路附近居住的穆斯林不便进行宗教活动为理由,奔走呼吁,终于在2 月17 日恢复了胜利路清真中寺并且收回了房屋全部产权以及中山路20 号院的产权。 1985 年在东河区政府资助,清真大寺资助,群众自愿散‘乜帖’下,共集六万余元新建部分房舍,改善寺院设施,方便了穆斯林们的宗教活动。清真中寺占地面积1300 平方米,几十年来风风雨雨,经历了两代人的努力,克服了各方面困难,终于又开放了。</h3><h3> 2006 年为彻底解决包头清真大寺礼拜殿小,设施不全,不能满足广大穆斯林群众需要的问题,包头市、东河区两级政府决定,由包头市穆斯林教协会牵头, 对清真大寺进行大规模扩建。这是包头四万多穆斯林群众宗教生活中的大喜事,大实事!</h3><h3> </h3> <h3> 基督教</h3><h3> 基督教是耶稣教、天主教、东正教的总称,是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宗教。基督教徒崇信上帝拯救世人的教义,在民间广为传布。在我国称基督教新教为基督教或耶稣教,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以《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为圣經。</h3><h3>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派,亦称罗马公教或加特力教,天主教是这个教在我国的名称。它信奉的是耶稣的母亲玛莉娅,称神为天主,十字架上有耶稣,供奉圣母,讲经会场叫天主堂,《圣经》是46 巻。而耶稣教信奉的是耶稣,称神为上帝,十字架上无耶稣,不供奉圣母,讲经会场叫教堂,《圣经、旧约》为39 卷。 </h3><h3> 1904 年瑞典国协同内地会牧师闫德生来包头城内传教,创立了包头的内地会,初时在呂祖庙街购张姓作坊一处,改为教堂开展布道活动。同时培养中国的传道人员。 1917 年闫德生主持,外国差会支付经费,在呂祖庙东兴建礼堂一座(后称西堂) 。 </h3><h3> 1925 年,瑞典牧师瑞闻生来包头,因教务扩展,购大圪料街马车店院(又称筒子店),次年修起西房,做讲道所和灵修室,于1929 年兴建了大礼堂一座(后称东堂)。 </h3><h3> 1935 年瑞典传教士将西堂、东堂、 布道所等内地会所属教堂,移交中国教会人员管理,长老贾曦代表地方都会接收,至此包头有了内地会地方教会,不再接受外国差会的津贴。</h3><h3> 1941 年春,由教徒们捐资在西脑包前街46 号购买地一块,新建教堂一座。</h3><h3> 1989 年以来,基督教教务发展较快,新建教堂多处。东河区教徒集资80 万元,新建两层楼教堂。 建筑面积1000 多平方米,可容纳1800 人聚会,是目前包头基督教规模最大的教堂(在东堂院内)。</h3><h3> 包头基督教在三自爱国的道路上,經历了60 多个春秋,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指引下,彻底摆脱了外国的束缚和干预,实现了自治、自传、自养,真正成为中国人自办的教会。</h3> <h3> 包头召(福徵寺)</h3><h3> 福徴寺蒙语称"布特苏木" ,汉语称"包头召"。因喇嘛召庙在包头城内唯此一家而得名。</h3><h3> 福徵寺坐落在包头市东河区召拐子街路北,原系蒙古族巴氏家庙,所谓"巴氏家族"就是早在明朝阿勒坦汗统治土默特时期定居在这里的蒙古族部落,以畜牧业繁衍起来的同宗巴氏大戶。 至淸王朝统治蒙古各部,建立了"军政合一","旗民(壮丁)皆兵"的政策把土地按户分配与旗民,自谋生产维持生活。康熙年间土默特右旗的巴氏家族在此修建了一座藏式风格的喇嘛庙。(又一说法是约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砖石墙壁,用石灰水浇灌成纯白色。 </h3><h3> 福徵寺召的建筑:大殿和四大天王殿建于院中, 两层楼堂,底层为经堂,内无间墙,两排园木柱一贯到顶。 楼上分前后两座佛堂,分别供奉释迦牟尼和其它塑画神像。 正前方是满面门窗,外有护拦走廊,东西墙壁设长方型小窗。 环召有通行走廓和花栏围墙。 召庙两侧有两所大院。它的占地南北长126米, 东西宽64 米, 总建筑面积约8000 多平方米。<br></h3><h3> 福徵寺的庙会分两类:一是巴氏家族的人们,在逢年过节时聚会庙中,面神堂叩拜敬香,向长辈拜节问安。 另一类是固定的经会,规模比较大, 庙会诵经的喇嘛除平日驻庙的执事喇嘛外,还要邀请沙尔沁通顺召(沙尔沁山上的旧召),或广化寺(即沙尔沁大青山主峰下的新召)的喇嘛一.二十人来召念经。每年的春秋季举办两次,参加人除巴氏家族外,还有一些寄居包头的外地蒙民,前来拜神敬香。福徵寺同时也是各民族民事、商贸的议事中心、还是中国共产党在包头早期开展革命活动的场所。1925 年,中国共产党在包头的第一个党组织一一包头工委在此诞生;1929 年乌兰夫等一大批爱国青年从苏联回国,中共西蒙特委成立,福徴寺成为共产党人赴苏联同共产国际联系的中转站,并成为党的秘密联络站。1964 年定为文物保护单位,1983 年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3><h3> 国内有多处"众神之地",但象老包头这里汇集着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汉传佛教和中国民间的寺庙堂观,还同时拥有藏传喇嘛庙的实属凤毛麟角。</h3><h3> </h3><h3> </h3> <h3> 九.光辉未来老包头 </h3><h3> 老包头</h3><h3> 包头是我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人们对内蒙包头的印象是草原和钢城,素有草原钢城之美誉。但是你知道吗?建城只有210多年的包头,在包头地域却有着6000 多年的文明史。</h3><h3> 包头人设计的三鹿城雕,是三只腾飞的鹿,代表了解放后包头市初建时的三个区,即东河区、青山区、昆都仑区。</h3><h3> 包头的历史变迁<br></h3><h3> 包头北依巍巍大青山,南濒滚滚黄河水,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塞和商业重镇,在这里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变迁。</h3><h3> 在遥远的年代,它曾是水草丰美林木茂盛的草原。清崇德元年(1636 年)根据清政府八旗制度老包头隶属于土默特右旗第六甲沙尔沁章盖系蒙古族巴氏家族的牧场。那时巴氏家族只有15 户,不足百人。</h3><h3> 康熙三十六年(1697 年)康熙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内地汉族商贩及手工业者随军进入包头境内,之后山西、陕西走西口人逐年不断增加,到乾隆二年(1737 年)博托村成立。</h3><h3> 嘉庆十四年(1809 年)包头改为镇,隶属萨拉齐理事通判厅。包 头设巡检衙门,统帅兵卒镇守包头。</h3><h3> 同治十二年(1873 年)大同总兵马升筑包头城竣工,城内街道初具雏形,商业日益繁荣,包头成为塞外的中心城镇。</h3><h3> 1923 年,平绥铁路通车,包头逐渐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镇。1926 年,经北洋政府批准,包头升格为县,隶属绥远特别行政区。1928 年统一的中华民国设绥远省,包头县隶属于绥远省。</h3><h3> 1937 年12 月1 日,日伪政权将包头升格为特别市,归巴彦特拉盟管辖。</h3><h3> 1949 年9 月19 日绥远和平起义,包头市内划未变。 12 月23 日绥远省军政委员会包头工作团一行152 人在郑天翔率领下全面接管包头。1950 年2 月23 日包头市人民政府成立。</h3><h3> 1954 年包头是个小城市,区只有东河区一隅之地,城区面积只有4.3 平方公里人口不到八万,城区有3.5 公里水泥路,43 盏路灯和63 株行道树,小工厂、作坊与居民住宅混杂在一起,住房与沿街商铺简陋,环境和市容市貌极差。1955 年的包头市新市区总体规划奠定了包头市的城市格局,确定了"一市两城带状组团,干道连接,绿色相隔"的城市结构。实践证明这次的规划是科学合理的。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成为包头几十年来的城市建设主要依据。</h3><h3> 为了适应新时期城市建设的发展的要求,包头市又先后于1982 年、1996 年、2005 年三次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始终保持规划的沿续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对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h3><h3> 最新一轮的总体规划,确定了包头城市性质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京津呼包银经济帶重要的中心城市,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中心。如今的包头规划区面积由855 平方公里增至1901 平方公里,总人口达260 万,城区绿化覆盖率达百分之三十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 平方米。包头市先后荣获了联合国人居奖,中华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h3><h3> 从包头人口 的变化看包头的发展</h3><h3>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堪称中国历史上三次规模宏大的人口大迁移。走西口就发生在我们内蒙,特别是老包头。故包头就是这一大规模人口迁徙的见证之地。</h3><h3>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老包头曾有数次民族迁徙。</h3><h3> 春秋战国之前今包头地域的土著先民曾有土方、鬼方、犬戎、匈奴等,最早在包头地域迁入汉民的是赵武灵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成功,战事上取得了极大胜利,在阴山南部开疆扩土,下令将大臣们的奴朴迁徒到今包头地区。秦汉时期也多次迁汉族到包头。</h3><h3> 包头故地历史上第二次大迁徙发生在北魏时期,史书记载,北魏第三代皇帝拓拔珪之孙拓拔焘"列置新人于漠南⋯⋯"(移民),建怀朔镇就是例子。</h3><h3> 包头历史上第三次大迁徙是明代朱元璋所为。后到明中后期,阿勒坦汗鼓励从长城以内迁入汉人到土默默特耕耘,给他们土地、毡房、牛羊和耕畜,请他们把内地的农耕技术传授给蒙古族,使许多汉人成了塞外的移民。</h3><h3> 第四次大迁徙就是轰轰烈烈的"走西口",山西、陕西大批大批人到包头地区谋生与定居,与蒙古族老乡和睦共处水乳交融,共同创造了包头的近代文明。</h3><h3> 第五次是从1955 年大力建设包头工业基地开始的。</h3><h3> 我们可以从 包头人口的变化看到老包头发展的规迹。在乾隆五年(1740 )年包头村仅有人口70 户、350 人;乾隆五十年(1785 年)发展至600 户、3500 人;道光十四年(1834 年)人口发展为2800 户、25000人 ;民国元年(1912 年)人口13941 户、68094人;1949 年9 月19 日包头和平解放全城人口26526 户、78965 人;建国后到1985 年包头东河区的人口已经增加到了314382 人。目前包头人口约达260 万人。</h3> <h3><br></h3><h3> 包一中</h3><h3> 学校占地面积56045 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0 平方米,有教学综合楼一座,教学楼一座,图书实验楼一座,体育馆一座,学生公寓一座,还有600 平方米的学生食堂,新建12000 平方米现代化教学大楼。学校图书馆藏书10 万册, 理、化、生实验室八个。</h3><h3> 1925 年,冯玉祥的国民军进驻包头,将军十分重视教育,他的"西北督办公署"內设有专门负责文化教育工作的"平民教育处"。 在绥远各县,遍设几十所平民讲习所、平民教育所、平民学校等教育机构。当时包头的小学教育事业已有一定基础,创办中学便提到了议事日程,于是,冯玉祥便委派孙则让进行筹建。</h3><h3> 1925 年6 月12 日,绥远省立第二中学正式成立。 这就是包头市第一中学的前身。首任校长孙则让,山东人,山东农学院毕业。 是冯玉祥部下旅长级军官。他学识渊博,办事认真,尽心尽力,给师生留下了良好的印象。</h3><h3> 学校开办初租赁了东大街私人的祖产院落,仅有两个教室,和两个教员宿舍,又租赁了马号巷一所大仓房院改造出了学生宿舍,并在北寺梁的一个高土坡下开辟了一处空地作为操场。首届招学生70 多名。学校有十余名教职员工,任课教师多数为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齐鲁大学等名校的毕业生。</h3><h3> 1927 年4 月学校迁到东河区呂祖庙天主堂及吕祖庙十字街。1929 年迁校于金龙王庙街南端史油房巷内(后来的包二中现在的包二十四中院内)。1950 年7 月暑假期将原包头师范、正心中学、崇真中学、伊盟中学合并入包头中学,在原来正心中学院内新建校舍(即现校址)。</h3><h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任绥远省立包头中学校长李蓬,山西省平鲁县人,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专修科毕业,1936 年参加革命,五十年代之后任包头市教育局局长,后任包头市委常委,包头医学院党委书记,内蒙古自治区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 李蓬同志在五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除参加抗日战争外,其余四十多年从事教育事业,是内蒙西部地区和包头地区人民教育事业的第一位开拓者及老教育家。</h3><h3> 包一中教师更是德高望众,出类拔萃的。他们中先后在包一中任教的有: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丁尔纲,语文特级教师、包头市劳动模范范刚,毕业于重庆大学的数学特级教师胡祖亮,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的范呼三,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的谢齐丽,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的物理特级教师贾英,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的化学教师钟一阳,毕业于北平京华美术学院的白铭,体育特级教师刘兴国,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的萨本仁,毕业于国立南京大学法政系的曹万化,毕业于归绥比利时教会学校的音乐教师姚贤臣,毕业于陕西武功国立西北农学院的生物教师曹利贞等。</h3><h3> 名师出高徒。校友乔培新抗战时期任包头县长,1955 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校友彭达曾任第五机械工业部直属机关党委书记,校友李士炜先后任包头市委秘书长、市政协副主席,校友张志公曾任包钢党委书记,校友胡忠曾任包头市市长,内蒙党委常委,校友高崇武曾任中国航天集团第六院院长,校友冯笠是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校友李含善内蒙工业大学校长,校友肖东海曾任内蒙武警总队政治委员,少将军衔,校友王实璞曾任包头市副市长、校友张腾曾任内蒙一机总厂副厂长,校友芦林包头铝厂董事长,党委书记,全国劳模,校友齐志国内蒙古自治区电信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h3><h3> 且前在包头市青山路正在建设规模更大、设施更齐全的现代化包一中新校区。</h3><h3><br></h3><h3> </h3><h3> </h3> <p class="ql-block">坐公交车录环城西路视频,此路是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直到现在老包头东河区最繁华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包头市第二中学</p><p class="ql-block"> 包头市第二中学始建于1954 年,是包头市重点中学之一。 其前身为包头市师范学校。 1960 年秋增设了高中班。经过60 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包二中已成为面向全市的初中、高中同步发展的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学,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包头市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新 校址位于东河区康复路原包二十中学校院内,占地面积160 亩,总建筑面积4.5 万平方米,拥有2 万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还有艺术楼,体育馆,学生公寓,学生歺厅等,学校还有室内100 米的跑道。</p><p class="ql-block"> 名师有范刚(特级教师,包头市劳动模范),姚桂轩(内蒙劳动模范)、麻天佑(包头市书法协会主席)、张赐福(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刘淑琴(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林仁刚(全国优秀教师)焦树(特级教师,內蒙古自治区优秀校长)等。</p><p class="ql-block"> 60 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出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他们中有:57 届学友王少祯包头政协副主席, 58 届学友李尚德曾任中山大学党委常委, 59 届张志公曾任包纲党委书记,61 届张国民內蒙党委常委,61 级李济民甘肃省旅游局局长,61 届骈庆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呼和浩特铁路运输分院检察长,61 届秦林金内蒙医学院科研处处长,69 届王明瑞内蒙古律师协会副会长,71 届方建华、王维新师级干部、73 届郝贻凡著名琵琶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74 届袁建铭包头市社保局局长,79 届白华民内蒙古科大公共卫生学院党委副书记,80 届郭长庆内科大教授,81 届张小飞中国南方证券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82 届李维红北京大学教授 ,84 届郭晓光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84 届庞小平武汉大学教授中国赴南极考察女科学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南极测绘中心副主任,84 届段晓琴中国设计年度人物大奖获得者,84 届兰志军内蒙超高压供电局局长,84 届秦建平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等。在这些校友中81 届高中毕业生田玉龙是更为突出的一位全面发展的杰出人才,在2018 年被任命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副局长,他目前身兼数职,国防科技工业局总工程师,国家航天局秘书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于1958 年入包二中读初中,1961 年入包二中第二届高中读高一,1968 年内蒙师院物理系毕业又回包二中任教,先后任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导处副主任主任、副校长校长。对二中我有着深厚的感情。</p><p class="ql-block">包二中是老包头最老学校之一,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这是退休教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纪念活动的入场仪式视频。</p> <h3> 包头市第二医院 </h3><h3> 老包头的医疗卫生事业十分落后,当时私人开业的中医很少,居民然疾,除拔火罐,扎针治疗外,别无它法。若有重病,则只能求神问卜,听天由命,故死亡率非常高。 直到民国初年,包头才有了专业的座堂医生。平绥铁路修通后,随着商业的发展,私人药房增加,坐堂和挂牌行医的中医增至30 多人。</h3><h3> 包头的西医更是发展的晚, 民国九年(1920 年)朝鲜人金维亭开设了济众医院,这是包头最早的一所医院。以后又有一些医院陆续开诊,名为医院,实际大多是诊所性质。 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 先后成立了蒙古军医院,善邻协会医院、陆军医院及官立医院。 其中官立医院对外应诊只有床位28 张,初级医护人员27 名(后增至54 名)。</h3><h3> 1945 年日军投降后,官立包头医院易名为绥远省包头医院,直至解放前包头只有二所医院。(包头医院、 铁路医院)。</h3><h3> 老包头因文化落后,卫生极差, 至疾病漫延,民国六年(1917 年)发生肺鼠疫历时四月之久,仅包头城乡就死亡4000 多人,民国十七年(1928 年) 二月鼠役再次流行,民国二十一年(1932 年)"虎烈拉"流行4 月有余,死亡数千人。据统计解放前老包头历年的人口死亡平均达到17.5 %。</h3><h3> 解放后公共医疗事业不断发展,到1985 年东河地区有各级医疗单位17 个,市属医院4 所,区属医院卫生院10 所。医务人员3000 多名。</h3><h3> 包头市第二医院位于东河区环城西路61 号(人民公园路南)占地面积7.3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 万平方米。</h3><h3> 该院于1942 年时期建于东河区南圪洞街北口与大圪料街南口交汇处路东。名官立包头医院,1945 年改为绥远省立包头医院,1951 年3 月改为包头市人民医院,1954 年迁现址,1957 年改为包头市第二医院,1959 年改称包头市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962 年恢复原称"包头市第二医院",1998 年9 月12 日更名为"包头市中心医院"。</h3><h3> 包头市中心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百佳医院"等荣誉称号。</h3><h3> 该院目前科室设置齐全: 有神经内科、心脏内科、肿瘤内科、肾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 血液科、中医科、新生儿科、急诊医疗科、宁养院、心身科,普外科、 肿瘤外科、心脏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妇科、产科、口腔科、口腔颌外科、烧伤科、皮肤科、男性科、性病科、眼科、 耳鼻喉科、门诊、心功能检查、 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其中神经内科是自治区领先科;心脏内科、神经内科、麻醉科、妇科是包头市领先科,普外科、儿科、心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肾内科、放射影像科、放射肿瘤科等是包头市重点科。</h3><h3><br></h3><h3><br></h3> <h3> 包头市制酒厂</h3><h3> 乾隆二年(公元1737 年),包头村形成,始有制酒业的缸坊,制成的酒没有品牌,俗称"烧酒"。因用转龙藏的泉水制酒,产出的酒是口感格外香醇的佳酿,当年烧酒远销大西北和内、外蒙。老包头制酒没有单独的"缸坊",都是六陈行(粮食加工业)附设的"缸坊"制酒。当时有复盛西、通和店、恒兴长、公合兴、复聚成、义成永和广生店等20 多家。民国初年,包头日产烧酒达5100 多斤,每年生产白酒、黃酒达50 多万斤。</h3><h3> 位于东河区工业北路解放菜园甲1 号的包头市制酒厂创建于1951 年。占地面积24 万平方米,年产大曲低温28 天地缸发酵原酒2 万吨。 公司下辖一个九峰山生态酿酒基地,一个玻璃制品公司,两个包装彩印分公司和一个三星级金驼酒店。形成了以酒为主、多业并举的集团化经营模式。 所生产的金骆驼酒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名牌产品。在全国30 家行业协会和"3.15 "活动中被公认为"中国消费者十大满意产品,是国家质检总局确认的全国用户满意产品。骆驼牌商标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名牌商标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h3><h3> 现在骆驼酒业的金骆驼美酒已经遍布北京、天津、上海 、山东、山西、河北 、河南、浙江、江苏、宁夏、沈阳、大连、深圳、兰州、西宁 等十几个省市地区,香飘九洲,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h3><h3> 60 多年的经营与发展,使酒厂规模越来越大,改制后成为内蒙古骆驼酒业有限公司。目前是内蒙古自治区历史最长,技术力量最强,知名度最高的以清香型白酒为主,浓香型白酒为辅的生产厂家。获中国白酒百强企业,全国优质卫生安全食品企业,自治区发展与创新优秀企业,自治区先进企业,自治区文明单位,包头市优秀功勋企业及纳税十强企业。</h3><h3><br></h3> <h3> 包头三电厂(包头电灯面粉公司)</h3><h3> 作为我国西都地区最早的一个发电厂(原名包头发电厂)从1926 年建厂巳经走过了90多个春秋。</h3><h3> 1926 年山东绅士李占元、方慰农集资3 万银元购地办起了面粉加工厂,1928 年山东议会议长王鸿一、河北省议会副议长、博山煤矿董事长朱桂山、北洋政府原农林局长米阶未等下野官僚政客拉拢直、鲁、豫一些资本家合股筹办包头电灯面粉公司。主要设备有新式英法产钢磨四台和全套发电设备。白天磨面,晚上供应照明用电,到1930 年日产面粉500 袋。 1931 年又购入德国260 千瓦发电机组、瑞士300 马力卧或往复式蒸汽机,两台英国拔葛管式锅炉,对发电厂进行了第一次扩建,更名为"包头电灯公司"。 包头电灯面粉公司是当时在开发西北实业的呼声中建立的,是包头最大的新型工业企业。它的创建不仅促进了包头和西北地区机制面粉工业的发展,同时奠定了包头电力工业的基础。</h3><h3> 1938 年,日寇因加工掠夺物资的需要,以十万元强行将发电厂“买走”,包头电灯面粉公司遂改名为包头面粉公司,并专门为日寇加工军粉。解放后该公司改为包头面粉厂,后为包头第一面粉厂。</h3><h3> 发电厂被日寇强行夺走后,并将原发电机组改为三万千瓦 ,发电量扩大为351 万度,以日本侵略军军用为主。1945 年日寇投降后绥远省政府接管电厂,任命高子英为经理。由于发电机组和线路得不到很好的维护与更新,经常发生停电事故,"马路不平,电灯不明 "成为人们当年讥讽的口头语。</h3><h3> 解放后电灯公司由人民政府接管,1950 年又扩建安装1500 千瓦机组总机容量达2500 千瓦,改为包头发电厂。随着包头第一热电厂、第二热电厂建成后又改为包头市第三发电厂。1996 年又扩建投产了两台12 Mw机组,总容量达到36 MW,供热面积为300 万平方米。</h3><h3> 三电厂在"一五"期间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为做为重工业城市的包头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电源。进入90 年代后又结合自己的实际发展热电联产,成为东河区的热源中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并于2007 年度全国300 MW组可靠性评比中被中国电监会、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评为"金牌机组"。成为2007 年北方地区的公司唯一获此殊荣的机组。</h3><h3> 2007 年4 月17 日三电厂遵照国家"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政策,彻底关停老厂区的小机组,并通过爆炸拆除了当年是东河区标志性建筑的它的水塔和180 米高的大烟囱。异地扩迁到黄草洼。加装2 x30 万千瓦机组,顺利完成了从1.2 万千瓦向30 万千瓦的跨跃。</h3><h3> 2015 年正式获批复,开始为石拐新区、九原区和青山区供热。</h3> <h3> 包头火车站</h3><h3> 在1923 年之前包头及周边地区的运输工具最多的是"二饼子车"。有首后套民歌"二饼子车圪悠悠,多会儿才能到包头"唱出了当时的交通状况。而有胶轮小毛驴车、胶皮轱辘大车当时已是最最先进的了。 直到平绥铁路全线通车才得以改变。</h3><h3> 1923 年通车时称为京绥铁路,1928 年改为平绥铁路,平绥铁路就是北平到归绥的铁路延伸至包头,也就是今天的京包铁路。当年火车通到包头时车站仅有两股铁道,每天只能接纳一对混合列车。 车站员工60 多人,20 间低矮简陋的站舍,因墙用白灰抹成称为"白房子"。1924 年第二次改建站房,改用红砖砌墙,人称"红房子"。1934 年动工兴建正式站房。1958 年1 月包头车站改为包头东站,为二等车站,1975 年5 月升格为一等车站。1984 年将原来1024 平方米的旧站房全部拆除,在原址上建成近10000 平方米的新站房。加上专用锅炉房和地下贵宾窒等比原车站扩大4倍。</h3><h3> 平绥铁路于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 年)开工,历经16 年才建成,全长817.9 公里,它是我国第一条自主修建的干线铁路京张铁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当时全国的五大铁路干线之一。 1921 年修建至归绥地区(今呼和浩特),1923 年延至包头。平绥铁路通到包头后,使得包头皮毛贸易更加昌盛,由火车运来的日用百货,绸缎布匹源源不断。 南海子码头与铁路运输连成一片,包头成为西北地区最重要的名符其实的水旱码头,与天津国际港口接口,给包头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h3><h3> 当年的包头站就是现在的包头东站。而现在的包头站位于包头市昆都仑区,近年来包头火车站有了很大的发展,是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一等站。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是京包铁路、包兰铁路、包神铁路、包白铁路、包西铁路、包环铁路和包石铁路的交汇处。起着连接东部和西部的重要作用。</h3><h3> 目前列车通过万水泉方向的有156 列,通过包西方向的158 列,年发送旅客90 万人次,发送货物40 万吨。 包头火车站总建筑面积1.5 万平方米,站台、站线已由原来3 台5 线改建为5 台9 线。 成为呼铁局内最大的车站,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最大的综合性铁路枢纽。现包头火车站有售票窗口18 个,候车大厅同时可容纳5000 人。 </h3><h3> 现在从包头可直通到达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广州、杭州、青岛、南昌、哈尔滨、临汾、柳州、 大同 、 南宁、大连、呼和浩特、二连浩特、乌海、西安、兰州 、 沈阳、长春、敦煌、成都、乌鲁木齐、银川、昆明、福州、西宁、邯郸、海拉尔、东胜和额济纳旗等全国各地30 多个城市。</h3><h3> </h3> <h3> 包头机场</h3><h3> 在东河区南海四村民航小区里有一幢不起眼的二层小楼,它的周围是大片居民楼,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地方在80 多年前,曾经是包头机场的航站樓。</h3><h3> 1930 年2 月21 日,中国政府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协定组建殴亚航空邮运股份有限公司,1934 年6 月20 日开辟兰州至宁夏(银川)航线通航,11 月1 日又将航线延至包头,更名为兰包航线,包头兴建了机场,有了包头的航空事业。 旧机场的位置就是二里半现在这个小二楼位置,其实它距现包头机场直线距离不到1 公里。 最初包头航线使用的容克斯F一13 单翼陆机,只有4 个座位,航速只是每小时165 公里。1936 年4 月改为14 座客机,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前,欧亚航空公司航行往北平、 宁夏当日到达,飞往太原、郑州、南京、上海、洛阳、成都、昆明的隔日才能到达。</h3><h3> 1937 年10 月17 日日军占领包头,包头机场成为日军军用机场。1939 年傳作义将军发动对日包头战役,攻入了西北门一带,日军出动六架飞机轮番轰炸,迫使爱国官兵退出城外。抗日战争中,日军飞机多次从包头机场起飞空袭傳作义部占据的陕坝等地。</h3><h3> 1947 年国民党政府成立空军第二军区司令部绥远省包头空军站。在包头机场停留的客机有牛岛A丅一2 型、道格拉斯DC一2 型、C一46 型、C一47 型、C一53 型等。 </h3><h3> 1949 年包头机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接管,对机场整修,1956 年中国民用航空包头站正式成立,包头机场重新开航。</h3><h3> 2006 年包头机场的飞行区由4 C升级为4 D,跑道2800 米长可满足B737 (200 座)以下机型起降。"十. 一五"期间旅客吞吐量由2005 年的37.8 万人次增加到2010 年的133.21 万人次,五年増长3.5 倍 ,2009 年首次突破百万人次大关。2017 年12 月17 日,包头机场迎来了第200 万名旅客,再次实现了百万级跨越。</h3><h3> 目前,包头机场为内蒙古地区除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外最大的4D级机场,机场跑道长3800 米,宽45 米,可满足波音747 一900 全重起降。</h3><h3> 包头机场从2017年6 月国际航空口岸获批临时开放以来,先后开通了包头至乌兰巴托、 泰国曼谷、韩国首尔、越南芽庄、俄罗斯伊尔库兹克、香港和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航线。截止目前包头机场共引进28 家航空公司,开通航线59 条,通航点复盖4 个直辖市、24 个省会城市、 10 个经济及旅游城市、 10个区内城市和9 个国际地区城市等57 个城市。 力争2020 年末将包头机场全力打造成管理现代化、服务一流的中型机场。</h3><h3> </h3><h3> </h3> <h3>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h3><h3> 公司始建于1954 年,是国家 "一五"期间156 个重点项目之一,是中国兵器工业的重点骨干企业,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装备制造业,在2000 年按现代化企业制度完成改制,又于2007 年完成了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现改名中国兵器一机集团。</h3><h3> 公司占地面积20 多平方公里,资产总值151 亿元,有职工23000 多人,拥有各类设备10000 多台(套),公司计量捡查,现代实验手段先进齐全。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丨S0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检验校正准业务通过国家认证。</h3><h3> 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从冶炼,铸造,锻造,机加工,冲压,热处理到整机装配一体化,形成了一整套综合机械制造能力。经过60 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以成为以重型车辆为主导产业覆盖全国重点区域的跨地区股权多元化的军民结合的重型车辆制造集团。目前主要有车辆核心业务,车辆零部件专业化业务、车辆相关业务和辅助产业四个层次。其中军品轮履两大系列,北奔重卡,铁路车辆,专业汽车,工程机械是核心业务和支柱产品。</h3><h3> 一机集团 是国家唯一的主战坦克和8x8 轮式战车的研制生产基地。2016 年位居中国机械500 强第42 位且排名次序还在连年上升。</h3><h3> 公司倾注了共和国几代领导人的关心与支持,先后有70 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多次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表彰奖励,还于2005 年第三次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h3><h3> </h3> <h3> 内蒙古第二机械制造厂</h3><h3>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内蒙古第二机械制造厂)是中国兵器集团所属的国家特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保军企业,简称"北方重工"。占地面积20 多平方公里生产性建筑面积60 万平方米,资产70.9 亿元、职工16330 人、各种设备9300 余台(套)。共有21 个职能部门和科研技术单位。公司现有7 个分公司,31 个子公司和一个上市公司。</h3><h3> 内蒙二机厂始建于1954 年,是我国中大型口径火炮研制中心, 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子公司。 在60 多年的发展中,为我国国防事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h3><h3> 被誉为"中国的保尔"一一吳运铎是厂的首任副厂长,总工程师。</h3><h3> 公司培养出46 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 名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 人入选国防科技"511 工程",目前公司拥有兵器工业集团首席专家一人,各级科技和关键技能带头人161 人,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h3><h3> 世界最大,中国首台首套3.6 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及生产线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向尖端制造领域的重大突破,是中国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于2013 年荣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公司2012 年,申请专利69 件授权专利32 件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9 项。公司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二机厂视察。</h3><h3> 经过60 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公司已具备特种钢冶炼、铸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和总装调试等能力。技术力量雄厚科研手段完备,综合能力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第94 号试验室。通过了丨s0149000 质量体系认证 ,丨S014001 国际环境体系认证。</h3><h3> 目前以特种钢及深孔加工产品为"一翼",矿用车铁路车辆配套产品及煤炭机械、工程机械等装配机械为另"一翼"的"一体两翼"的产品发展战略,加快了产品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h3><h3> 回顾60 年的发展,1954 年~1965 年工厂确立发展方向,1979年调整产品生产经营方针,1985 年工厂更名为"内蒙古第二机械制造总厂", 1993年 ~2001 年明确改革目标,随即更名为"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h3><h3> 北重集团2016 年营业总收入40 亿元,减亏1 亿元,2017 年营业总收入90 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到"十三五"至2020 年将实现销售收入100 亿元利润达到1 亿元以上。</h3><h3><br></h3> <h3> 包头铝厂</h3><h3> 包头铝业(集团)其前身是包头铝厂,始建于1958 年 ,占地面积631 万平方米。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家电解铝企业,也是当年全国八大铝厂之一。 </h3><h3> 包铝一期工程1958 年开始筹建, 1959 年11 月主体工程电解系统和供电整流系统基本建成,1960 年~1961 年完成了收尾工程。1965 年底基本形成了设计的生产能力。 </h3><h3> 1993 年6 月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无直属无主管企业。1998 年底改为公司制,2001 年6 月纳入中国铝业,2005 年5 月包头铝业股在上交所正式上市。 2007 年12 月中国铝业公司对包铝完成了换股吸收合并的工作,包头铝业股票成功退市。 包头铝业企业是中国铝业的控股子公司(中铝80 %、包铝20 %)。</h3><h3> 到2013 年底包铝有资产85.18 亿元,在岗职工6319 人,电解铝产能40 万吨,碳素制品产能12 万吨,高纯铝产能2 万吨。 主要产品有稀土电工圆铝杆、大板锭、高纯铝、普铝以及铝电解用炭素制品。铝产品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行销全国各地同时出口中东、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 美国、加拿大等国家,2004 年出口创汇居全国同行业之首。</h3><h3> 包铝近年来先后通过丨s09002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国家质量保证公司NQA认证,美国汽车工业QS9000 认证,丨SO/丅S16946 国际汽车工业管理体系认证等。特别是偏析法生产线的上马和运行,是全国唯一利用世界最先进提纯法生产技术生产99.99 %以上的重熔用高纯铝锭的企业。标志着我国可采用先进技术生产出世界最好的高纯铝产品。填补了国家的空白。</h3><h3> 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集体","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优秀进出口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奖""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和内蒙古自治区采用国际标准先进企业"等。 </h3><h3> </h3><h3><br></h3><h3> </h3> <h3> 包头糖厂</h3><h3> 1952 年"华北糖厂"(包头糖厂前身)筹备处成立,从全国各地抽调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技术工人陆续来到包头,还有援建糖厂的民主德国的12 名专家。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建设者们的努力下,仅仅用了3 年时间就建成了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一座现代化机制糖厂。1955 年正式投产。1956 年朱德同志在乌兰夫的陪同下视察了包头糖厂。 1996 年6 月6 日,包头草原糖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包头糖厂的基础上组建。 </h3><h3> "草原牌"白沙糖是公司的主打产品。 早在60 年代就畅销北京、 天津、上海等城市。一些酿造专业厂家专门选用它来配制出口名酒。近年被华资实业接手后,主营业务扩展成甜菜制糖业和电子业。生产的"草原牌"幼砂糖颗粒粕及"BY"牌石英晶体谐振器被列为国家新产品。</h3><h3> 公司在1999 年被国家经贸委列为"520 户国家重点骨干企业"之一,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2 年被国家九部委联合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h3><h3> 华资实业现有职工1951 名,其中大中专院校毕业生1259 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80 人,总资产16.52 亿元,净资产12.88 亿元,主营收入80125 万元,年实现利润11343 万元,上缴税金3357 万元。</h3><h3> </h3><h3> </h3> <h3> 202 厂</h3><h3> 包头的"202 "厂现在叫"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它是包头市五大企业之一。占地面积12 平方公里,资产18 亿元,职工2600 人,各类技术人员900 多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1 名,还有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h3><h3> 1955 年1 月15 日毛泽东主席親自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有关问题(李四光、钱三强等参加此会)。会后决定兴建核燃料元件丆一一即202 厂。1956 年12 月202 厂筹建处成立。 1957 年11 月202 厂的初步设计在莫斯科开始。1958 年国家批准设计方案,并从各地抽调了大批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来包援建,其中有留苏的博士(刘少奇之子)刘允斌和留苏学者乌杰(乌兰夫之子曾任包头市市长)。于1958 年10 月16 日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正式开始建设我国第一座核燃料元件厂。 </h3><h3> 1960 年7 月16 日,苏联单方面撤走全部专家1390 人,并终止了再派遣的900 名专家的合同。1962 年12 月在苏联卡我们脖子的最困难的情况下生产出了第一批合格产品。这是202 厂的第一个里程碑。</h3><h3> 1965 年9 月,202 厂锂同位素分离生产线投料试车生产成功,并于1967 年6 月17 日为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提供了热核材料。 1968 年某堆零功率核燃料元件成功完成了工业性试验,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奠定了基础,1970 年12 月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h3><h3> 1994 年11 月国家决定引进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1995 年将生产核燃料元件的生产线放在了202 厂,截止到2016 年底,202 厂已经为秦山核电厂提供了14 .2 万个燃料元件,创造了元件在堆內连续运行120 多个月零泄漏的好成绩。</h3><h3> 中核北方还跟中国同位素公司及秦山核电合作,开展了钴一60 的生产,重水堆核燃料元件厂制造的技术创新及国产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h3><h3> 202 厂企业实行的是厂、所合一体制,下设22 个直属单位和部门。生产经营已经形成了军、核、民产业结构。 有我国唯一的可替代进口的年产200 吨铀CANDU6 型重水堆核燃料生产线和世界最大的生产能力达到7000 吨的金属钙生产线,现已在建第三代AP1000 压水堆核电燃料元件,和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即将对AFA3 G压水堆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进行续建和扩建,到时,中核北方燃料元件公司将成为我国核燃料元件生产种类齐全的工业基地。企业还建有国家级理化检查中心,拥有一个研究所,和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h3><h3> 时至今日,还里已成为我国当前热核材料种类最多的生产厂、供应厂、服务厂。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核电燃料元件研制技术最全拥有多条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的核燃料元件厂。被赋予了保障国家国防建设和核材料需求的神圣使命,为"两弹一星"和核电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h3><h3> 中核北方即将拥有1000 吨以上核燃料生产能力,它还将位居国际核燃料元件大厂生产规模的前列,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h3><h3> </h3> <h3> 包头钢铁公司(简称包钢)</h3><h3> 包钢是中国最早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1954 年开始建设,1959 年投产,周恩来总理亲自为1 号高炉出铁剪彩,1960 年乌兰夫为包钢1 号平炉出钢剪彩。 </h3><h3> 包钢拥有"包钢股份"和"包钢稀土"两个上市公司,是中国主要钢轨生产基地 之一,无缝钢管生产基地之一,华北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是世界稀土工业的最大的科研、生产基地。</h3><h3> 包钢始终致力于多元发展,除钢铁、稀土两大产业外还拥有矿业、非钢两大产业。"十二五"期间建成"大包钢",成为世界最大的稀土钢生产基地和最具竞争力的稀土生产、科研基地,年销售量达到1000 亿元以上。</h3><h3> 包钢的白云鄂博矿是举世瞩目的铁、稀土、铌、钍等多金属共生矿,是西北地区储量最大的铁矿。稀土储量世界第一位,铌、钍储量世界第二位</h3><h3> 包钢"十一五"期间跨入了中国千万吨钢铁企业行列。登上500 万吨用了近20 年,到1000 万吨用近十年,之后仅用6 年时间产能攀升到1600 万吨,成为国内生产能力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h3><h3> 2009 年形成了管、线、板,型材的四大主导产业,2011 年包钢稀土被批准专营内蒙地区稀土产品,2015 年批准建设"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自治区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2016 年包钢全年出口钢材143.5 万吨,其中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80.2 万吨,2017 年初包钢接连斩获来自中东和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管线钢出口合同近20 万吨,2017 年前4 个月出口钢材53.65 万吨,同比增加了两成以上。呼和浩特~张家口客运专线高速钢轨全部由包钢独家供应,呼和浩特 1 号地铁钢轨也由包钢供应。</h3><h3> "包钢天彩靖江科技有限公司"由"北方稀土"和"江苏天彩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主要从事稀土深加工产品三基色荧光粉、乚ED等发光材料的研发与销售。2016 年11 月包钢天彩决定在二期基础上再上40 条乚ED封装生产线。(LED灯珠已经通过了美国最严苛的"能源之星"认证),使产品拿到了进入发达国家的通行证。多条腿走路,包钢天彩是包钢集团发展"非钢产业"过程中的一个缩影。非钢产业已成为包钢四大板块之一。</h3><h3> 包钢从建厂以来累计产铁1.9 亿吨、产钢1.6 亿吨,上缴税626 亿元,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世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及内蒙古自治区的龙头企业,总资产达1572 亿元。</h3><h3> 2012 年"中国排行榜"包钢为最具投资价值的100 强,2013 年获"2013 年中国企业形象管理创新单位",包钢的铁路用钢轨、锅炉用无缝钢管先后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16 年包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荣获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铁路用钢轨还获得"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的称号,"白云鄂博"牌稀土产品A、B、D等5 个品种的宽厚板通过了中、法、德、美等七国船集团认证,SS235 等24 个品种热轧薄板、热轧宽厚板通过欧盟CE认证,无缝钢管通过美国石油学会APl认证。</h3><h3> 现在的包钢发展前行,超越自我,已经成为新一轮改革的先行者。</h3><h3> </h3><h3> </h3><h3> </h3> <h3> 宜居城市</h3><h3> 经济的发展,居住环境的建设与改善,已经使我们老包头成为最宜居的城市。</h3><h3> 建设路</h3><h3> 建设路始建于1955 年,全长11.725 公里。 之所以叫"建设路",是因为当时处于全国各地支援包头建设,外地人源源不断来包扎根。这条路成为包头建设的主干道路。钢铁大街、建设路、巴彦塔拉大街从西向东把包头的四个城区:昆都仑区、青山区、九原区、东河区连在一起。从三鹿雕塑开始儿童公园、赛汗塔拉城中草原公园、包头大剧院、包头国际汇展中心、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包头体育场、奥林匹克公园、市民公园、鹿园、度假村、青年生态园、井坪公园、巴音广场、巴音高勒公园等加上沿途大片大片的绿植与花卉美上加美美如画。</h3><h3> 赛汗塔拉公园、</h3><h3> 从老城通往青山区路经建设路中段的南端,透过很长一段仿古粗䎭的"仿木"围栏 ,就能看到一片嵌入城市中的独具草原特色的自然景点一一赛汗塔拉城中草原,近年来包头市启动了 赛汗塔拉城中草原工程,完成了敖包广场绿化,种植鼠尾草、薰衣草、观赏植物等花卉约80 万株,形成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同时结合国家4 A级旅游区创建工作,参照国家5 A级景区标准对对城中草原进行建设,重点加强对现有服务设施的维护和建设,着力打造城中草原的四季景观。</h3><h3> 赛汗塔拉城中草原公园有五大工程建设: 包括门前景区工程,2.6 公里的围栏工程,约11公里的园区主环路工程,园区水系工程,民族文化博览工程,综合开发区,休闲渡假区,生态科普示范区,民族体育竞技区,天然湿地保护区和草原风光展示区等。人们在这里休闲娱乐,徒步健身,现已成了包头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h3><h3> 奥体中心</h3><h3> 包头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位于包头市九原区,是包头市全新建设的综合性体育场所。地处建设路中段,位于包头市的几何中心。项目用地600 多亩,预计投资11 亿元。中心内既有各种运动场馆还有奥体公园,在园内还设置了体育运动度假村及各种体育配套设施。其中体育场平面为椭圆形,长轴244 ~252 米,短轴220 ~230 米,设置400 米标准跑道,场地足可满足田径、足球等多种比赛的要求,有40545 个座位,总建筑面积58401.6 平方米。 体育馆平面设计由圆形和长方形叠加组合构成,内部看台与比赛大厅为长方形。 比赛场地为长70 米,宽40 米,可供体操、手球、篮球、排球等单项比赛的要求。有6055 个座位,总面积21000 平方米,占地面积12920 平方米。 </h3><h3> 健康绿道</h3><h3> 处在阴山南缘,黄河北岸的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城市,地域狭长。2014 年以来,市政府把横穿昆都仑区、青山区、九原区、东河区4 个主要城区的钢铁大街、 建设路、巴彦塔拉大街,统一用15 米宽的绿植带贯通,又在道路两侧开辟出专门的城市緑道将人与机动车辆分开,绿植带两边的绿道宽4.5 米是由1.5 米绿色步道和3 米宽的自行车道组成,又用彩色透水混凝土铺装, 踩上去脚感绵软而有韧性 ,并有渗水功能。晴天树影婆娑,雨天烟雾迷蒙,行人漫步其中惬意舒畅,美如画卷,</h3><h3> 景观大道</h3><h3> 黄河流经草原钢城100 多公里,为保证沿河人民的安全,政府将原来的土垻改建为水泥石料的拦河大坝。大堤上铺设了双车道沥青路面,安装了光伏发电路灯走在大坝上沿河景色尽情观望,因此黄河在包头这段的大坝被人们称为景观大道。</h3><h3> 黄河湿地景观大道西起昭君岛,东至磴口扬水站,道路全长56 公里,路基宽8 米,行车道6 米,两侧各1 米硬路肩。</h3><h3> 东河</h3><h3> 东河俗称东河槽,清代时名为博托河,发源于后营子魏君坝,经东河区东部注入黄河。长28 公里,流域面积90 平方公里,最大流量584 立方米/秒。区因河得名。过去搏托河流水潺潺,孕育出两岸蒙汉团结和睦共处共建老包头。但,不知从何时起,东河成了一条污水沟,臭气熏天。斗转星移,近来来为恢复千百年来清沏的流水,启动东河治理工程,全长5.5 公里,投资4.5 亿元。实现了城市发展与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h3><h3> </h3><h3> </h3><h3> </h3><h3><br></h3> <p class="ql-block">建设路及马踏飞燕雕塑视频</p> <h3> 南海子湿地公园</h3><h3> 黃河流经包头原河道靠大青山,因北岸在大青山台地,受洪水冲刷常年沉淀,河道逐年南移。到嘉庆年间当年还在今包头东站北,复成元巷南的黄河包头段又向南移。后来黄河继续逐年南移后,在北岸低洼处就留下一片四、五百亩的海子,与黄河正道隔开,即南海子。当年黄河水涨时,河水倒流入海子,河水位下降,海子又与河分隔开来。</h3><h3> 南海子原称二里半海子,黄河故道1946 年秋再次改道南移后,便彻底留下这块美丽的湿地,水域辽阔,自然风景优美,可开发总面积2000 公顷,其中水面480 公顷,尚不包括准予开发的180 公顷外海子水域。</h3><h3> 许多人还不知道为什么要保护湿地和它的重要性,实际上,湿地、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贤"、"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我市有几处湿地,其中南海子和小白河湿地为最。这也是我国黄河流域保存较好的省级自然保护区。</h3><h3> 现今南海湿地景区主体就是民国初期的南海子。 1985 年这里被辟为旅游开发区。经过三十多年的精心规划和开发建设,已具规模。目前景区占地1666 公顷,野生植物137 种,栖息、停息的鸟类77 种 。这里湖中碧波荡漾,湖滨水草丰美,天空鸥鸟翱翔,风景独秀,自然美与人工美融为一体, 使其既有塞外浑厚、粗犷的特点又有江南水乡的妩媚灵气,享有"塞外西湖"的美誉,成为草原钢城独具特色的旅游风景区之一。</h3><h3> </h3><h3> </h3> <p class="ql-block">南海子公园晨练人, 视频 中录下的是包头铁路工人20 多个晨练队伍录相</p> <h3>十.方言土语情更浓</h3><h3> 发生在明末清初的"走西口",是包头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晋、陕移民的大量涌入,彻底改变了包头的面貌,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也为包头方言最终形成创造了条件。包头的方言深深地打上了他们的烙印。</h3><h3> 万能的"圪"组合:圪抽、圪生、圪搭、圪蛋、圪堆、圪塄、圪梁、圪洞、圪八、圪劳、圪拉、圪堵、圪产、圪此、圪团 儿、圪纠、 圪抿、圪塔、圪膊、圪扭子、垲牢此窝、圪躺、圪咪、圪装、圪影、圪混、圪串、圪且、圪哩、圪遛、圪挫、圪杇、圪出、圪丁、圪泡、圪住、圪噔、圪拱、圪节、圪针、圪囊、圪秃、圪偻、圪榄、圪营、圪挑、圪销、 圪窝、圪峁、圪钵、圪道、圪嘣、圪挪、圪转、圪推、 圪摆、圪揑、圪吵、圪搡、圪捣、圪奔、圪跳、圪丢、圪闪、圪抓、圪装、圪茬、圪啋、圪吱、圪咕、圪介、圪家、圪巴、圪贝、圪气、圪牛、圪卡、圪囚、圪努、圪扒、圪挠、圪讬、圪讱、圪仰、圪优、圪充圪兴、圪划、圪吊、圪夹、圪守、圪料、圪绞、圪并、圪延、圪戏、圪扛、圪朵、圪杀、圪肋、圪伺、圪佒、圪别、圪庇、圪应、圪张 圪忍、圪忮、圪拔、圪扶、圪掿、圪握、圪抖、圪折、圪护、圪擦、圪蹭、圪佌、圪刮、圪饦、圪卷、圪蜷、圪喳、圪咂、圪吸 、圪咄、圪咚、圪定、圪念、圪忿、圪怂、圪怏、圪怯、圪怵、圪愁、圪拍、圪拢、圪拦、坨拧、圪治、圪炖、圪拌、圪罗、圪虎、圪举、圪咬、圪哄、圪哇、圪将、圪徇、圪挂、圪挎、圪挏、圪挢、 圪挤、圪昧、圪显、圪架、圪点、圪狲、圪眊、圪眨、圪背、圪脉、圪蚤、圪钯、圪鬼、圪哼、圪扇、圪挨、圪捂、圪捋、圪晃、圪桩、圪皱、圪蚡、圪蚪、圪钻、圪喯、圪崩、圪惗、 圪愥、圪掂、圪掏、圪掖、圪掠、圪掯、圪谄、圪绺、圪羝、圪跄、圪喘、圪喳、圪崴、圪掣、圪揉、圪捡、圪揣、圪搓、坑搔、圪筋、圪嘟、圪褪、圪缭、圪䋺、圪靠、圪橔、圪礅,</h3><h3>圪膻、 圪蠕、圪仁、圪压、 圪芯、圪星、圪歪,</h3><h3>圪摎。</h3><h3> 刻细、拴正、袭人、谁俩、跑肚拉稀、 嬲的、管嬲了、定蒙地、紧古、 啊娃、寡求蛋、像数、砍货、奕不成、卜洞、拔圪梁、把脱、白劳毛、败兴、大淸早起、干剩圪呀、半前㫾、大㫾午、亮红㫾午、半后㫾、半吊子、半头砖、奔楼儿、逼底、逼兜、脖颈、补啧、不待要、拔拉 、不浪、不尿、操蛋、扯蛋、等当、拿假、抽架、二寡、涝毛、扎罗、受阴搓火、没干丁、铲板子、盖地、长远、秤数、瓷求圪堆儿、赤不溜、赤肚子、瞅摸、出溜、出妖蛾子、杵、传头子、窜说六道、此拉、瓷圪蛋、蛋狍子 、蛋刻子、搓火、打帮、打得硬、 担悬、淡球是、叨拉、道衩衩、小泡子、等当、滴溜溜、地势、垫死你、兜凉的、断出去、额水、尔开、尔下、二割半、翻的、妨祖、房片、费! 凤巴牛、盖底、敢情、宰叶儿、寡、管袅了、鬼嚼、臭鲁子、哈货、象数、二后生、害、早起、朝阳阳、酣水、呵砣、黑将来、黑眼的、猴𤠣、忽颤、忽抽、忽拉盖、忽扰、护里、曲灯子、欢欢的、灰说、回圪哇、接板子、下刻子、腰甲股、胆摸脐脐、只特儿、圪膝盖、八京、圪劳瓷窝、读旦子、架套、山药介介、杰咳丢蛋、结记、镜品子、咬筋 、吸溜、藕了(糊)、旁眉肿眼、碰头七砍、皮套套、件数数、拍客子人、嚷架、日怪、日能、散大敌、生葫芦、汤水、阳误、讨吃货、套数、体体统统、听听儿的、突斯怪子、腿筋弯儿、道岔岔、二股劲儿、屈灯子、胰子、挖巴、温秃秃、五明头、瞎鳖丁、悉板灰、洗涮圪哇、相跟上、朽淹、佯误货、咬喃、玉交交、老家子、黑老哇、喜切切、咋来来、展活、展油活水、展应应、没底据、七棱八掰、花眉盛眼 、嘴尖毛长、里里烂烂、浮皮潦草、光明吃烂、土迷哄眼、碎迷烂跨、把活把活、圪捣圪对、十笑死了、色灵圪巴、呲牙八怪、不连弹正、圪出擦、窟窟眼巧、圪低害踩、灰塌二胡、次一打打的、圪出老财、山药旦、倒塌、刀拉、亲圪旦、扯旦、撇个旦了、泼头野鬼、咽大气了、直棱炸唬、甚两、"费"、日央、日怪、日粗、屈黑、呵砣、可凉、黑圪劳劳、乎痴甲慢、黄风雾气、牛B五烂、甲风楞正、呵天驾雾、瞌睡丢顿、痴迷瞪眼、酸麻六空、尖不六丢、闹不几迷、软几卜塔、悄悄哇、小眉碎眼、白眉鼠眼、油眉打顿、灰眉处眼、鬼眉溜眼、本眉拉眼、跌抢不烂、喘牙料嘴、松死害肚、枪打货、贼忽拉、白眼儿狼、逼兜油子、鬼扇达、没头鬼、假眉点道、刺毛秃沙、冷麻圪剩、对倒黑楞、皮眉处眼、瘫眉哄眼、支楞凳架、圪丢打蛋、古怪、不当话话、哑民禁悄、七声二气、拐三练四、求长毛短、洋洋误误、二八误气、飞天样地、烟盒雾造、灰不烂旦、炸八呛鬼、稀死害肚、憨水巴塔、讨吃烂鬼、圪触打蛋、圪丢半塔、理理滥滥、呵天驾雾、慢言踏语、喘牙料嘴、抖皮料哨、圪抓麻燕儿、圪丁六蛋、悄眉处眼、酸不溜丢、后把子、三八两下、圪扬打误、无远驾近、跌抡不烂、软腰圪裂、崩楼瓦切、僵头不来、抢筋马趴、抽筋剥皮、扑溜四海、拐七练八、死声啕哇、阴麻圪捣、深不拉差、圪溜弯欠、不值烂草、光明吃烂、暖窑热巴、压呜静悄、痴眉楞正、红麻不溜、砍眉杏眼、砍七楞八。</h3><h3><br></h3> <h3> 后记 </h3><h3> 包头是我们人生的出发地,是我们一生牵挂的故乡,也是我们情感联系的纽带。 </h3><h3> 宿鸟投林,落叶归根,是自然规律。古稀之年,茶余饭后所思所想,梦里梦外,聚会闲聊,往往是哪些陈年旧事。日常的生活基本都界定在了从前范畴,总有些从后往前走,从后往前活的感觉。</h3><h3> 遥想少年时代,我们同龄、同院、同校、同班,在一起学习,玩耍;青中年时我们步入社会,成家立业天各一方;赋闲之后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转眼已过古稀,总还觉得有一些事要做,让我俩不期而遇,不谋而合,饶有兴致地开始试着用图片及相关文字为养育我们的这片热土留点儿纪念一一合编《老包头情思》。</h3><h3> 我们曾经沧海,阅历丰富,原本衣食无忧,可独善其身。现却偏偏着迷于《情思》,想想不外乎是家乡的情节,家国情怀啊!</h3><h3> 在人世间已走过近 八十个春秋,我们深深感到,在人的知识储备中家史、族史、家乡史既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无时无刻都在影响暗示着我们去担当一种具有时代性使命,去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实实在在的小事情。</h3><h3> 黄昏已至,桑榆非晚。力不从心是肯定的,遗憾也是在所难免的。对于我俩而言,这毕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非做不可的事情。真实不虚,是《般若波罗蜜多经》里的话,也是我们动手动笔的初衷。</h3><h3> 为编《情思》,我们查阅了不少有关老包头的资料、书籍,多少弥补了记忆里的诸多空白。但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一.它是在原《老包头情思》的基础上增补修改而成的。二.书中图片有的是网络收集到的,而大部分是利用手机随机而摄,因既没用专业摄影设备,拍摄者又不是专业摄影之人,故图片的视角,清晰度,光效等均问题较多效果有限。这里借用图片主要目的是要说老包头的哪些事的,不知是否如愿。 三.书中不少内容己涉专业性极强的史实,而编者都非专业工作者,又没深入探究,疏露及错误一定不少。 编此动力源于"情",目的在于"思"。囿于学识和专业素养,书稿虽经多次修改难免仍有错讹和不尽人意之处,敬请各位朋友和专家们批评指正!</h3><h3> 编者</h3><h3> 2019 年9 月5 日</h3><h3> 附:《百年老校一一我的小学生活》</h3><h3> 1951 年夏秋之际,我跟随在了母亲身后,怯怯的在僧人诵经声中走进金龙王庙求学。从那天开始,在晨钟暮鼓泥塑打坐和诵经声相伴下开始了我的小学生活。寺院很大,院中有院,曲径通幽; 部分房间僧人使用,其它大部分房间光线幽暗,面积偏小,不经改造不宜做教室。所以开办的学校只能选几个较大的房间先办起一、二年级的甲乙丙三个班。</h3><h3> 僧人在陆续遣散,几个月后全部还俗。塑像被推倒、砸烂、运走,金龙王庙掏空了自己,也算修成正果,彻底从青灯香火中隐退,入世,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金龙王庙小学。这倒也符合《金刚经》"物来则应,过往不留"和《心经》万物随缘用,证得宇宙空的精神。</h3><h3> 升三年级时,二年级整体转到马路东侧的新校区, 直到高小毕业。后来东校区称为金龙王庙第一小学。"金一小"由旧兵营改成,马路两侧两个校区是一所学校。新校区校园开阔,有四个院子进校门不远的南北两院有篮球场,田径场及教师宿舍。前行百余米是主校区,教室和办公室分散在巨大的U字型房舍中。U字怀抱着大操场,南侧后来加盖一栋平房,作为六年级教室。环绕U字背面生长多年的杨树绿荫匝地,一个小学生已经合抱不住。U字背后是植物园,学生常在园中劳动,学习植物学知识。</h3><h3> 当时金一小占地面积,教学设施,师生数量在包头小学中名列前茅,以后改称包头市第一完全小学。完小指一到六年级齐全。记忆中,学校收取学杂费很少,包括课本在内一学期只收三仟元(旧币,相当现在的三角钱),两年后改收伍仟元,家庭确有困难者免收,也就是说学校为所有学龄儿童敞开了大门。</h3><h3> 稍大了一些时候才弄明白,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千头万绪,艰难起步中,政府体察民情,紧贴民生,大刀阔斧利用金龙王庙、马王庙、关帝庙、呂祖庙等寺院和旧兵营办学,让成千上万学龄儿童及时入学,大得人心,广受好评。</h3><h3> 可以肯定地说,小学生活是我一生最为快乐的一个时段。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有一种想说给后人听的冲动,和俯拾皆是、难以名状的欢愉。那个年代,学生沒有学习压力,每天的作业下午两节自习课都能完成。剩余许多时间都在玩儿耍。我们在玩耍中认识世界,认识生活;在玩耍中形成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玩耍中德智体全面发展。 </h3><h3> 草木萌发,难忘情于故土。就这样,在校园风清气正,老师可亲可敬,同学平等友爱,人心向真向善向美的氛围中,我度过了六年多(曾因腰椎受伤休学)难忘的小学时光。这段时间,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对我成长成熟,生存发展起到了强基固本、滋养、引领作用。</h3><h3> 往事不一定如烟。随手掏几件"小事"。</h3><h3> 一次宣誓的启示,记得老师们集体办公的大办公室墙上,贴着一条红纸剪成的标语:做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的一句话,老师们稍加改动把这句泛指教师工作性质至高无尚的名言贴在墙上作为时刻提醒、鞭策自己,爱岗敬业的职业理念。我清楚地记得,贴完标语那天,校长带领全体老师穿戴整齐,列队举起右手面对标语宣誓的情景。 那时我只在红色电影或书本中看到过神圣的、令人神往的入党宣誓。 当我看到老师们神色凝重,眼神流露着虔诚和敬畏宣誓的场面,思想受到了很大震动。那个场面好几天迴萦脑海,挥之不去,至今记忆犹新。也许正是从那一刻起,我对教师职业充满了爱慕和敬仰。有时候我就想,你说那时的老师学历也没那么日悬,大不了是个中师、简师,家学深厚的也寥寥无几。 可他们一颦一笑,举手投足,浑身上下,从里到外透露出的却是根底深厚的学养和骨子里头的高贵。而且,只是参加了一个极为简单的仪式,一个一句话的宣誓,就像灵魂深处受到洗涤,思想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h3><h3> 我不知道当时学校对"合格"与否有无象今天要求工作一样使用许多细化标准,但我能从 多数老师溶进血液的和蔼、耐心和自律言行中,感受到他们与"合格"的要求肯定一致。</h3><h3> 以后我渐渐懂得,宣誓其实也是一 种承诺方式。信守承诺是坚守人格,坚守自尊,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一种美好品格; 背信弃义是自污人格,放弃尊严,甘为另类的一种人生选择。 生活中无论你处在社会的哪个阶层,背信弃义都会被世人所不齿。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自尊和尊重他人的言行,仍然温暖着他们学生。细想,少年时,我们对老师的信赖远远超过了父母。检到一分钱要交给老师,受了一丁点委屈说给老师听,遇到不明白的事去找老师。那时的老师,那时的学生,那时的师生关系,从今天的校园里还能找到多少? 那时脖子上糸一条红领巾的孩子是自豪的(红领巾无论新旧都很干净,系得非常周正),不到睡觉是舍不得的摘下来的。那时候,红领巾一但系到脖子上,就不能有邪念不能干坏事了。</h3><h3> 他等着妈妈回家。他是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叫建国,住处距我家几百米。每天上、下学我都从他家大门口经过。后来才知道他的母亲正是我们学校四年级班主任,老师是小学生们发自内心崇拜的人。那时,老师比学生忙得多,特别是班主任,每天放学送走学生,即刻返回办公室批改当天学生作业,每一本详细改过写上评语, 第二天讲评。 几十本作业改完天也就黑了。从四年级开始我迷恋上了足球,每天下午放学和几个同伴不踢到天黑不回家,。每次总能看到一个小男孩站在自家大门口上马石上,伸长脖子用期盼的眼神盯着学校方向。 日久天长受好奇心驱使下一个 同伴和小孩子聊了起来,才知道,他每天都是在这儿等妈妈回来,而他的妈妈正是正是我们学校的李老师。他说妈妈给学生批改完作业才能回来。我们逗他,明天你让妈妈早点回家不要批改作业了。他露出了不解的神色晃动着脑袋,伸出手指表情生动地说"这是责任,不能耽误"! 显然这是模仿着妈妈的动作和口气。 那时我们对"责任"的概念还没多少认识 ,但内心深处不由升起了对老师的敬重之情。</h3><h3> 一个星期天的中午,建国又站在大门口石头上等妈妈,一问才知道李老师家访还没回来。 我想每个班都是30 ~ 40 名学生,班主任们的家访都是常态的,每个学期对每个学生家访一次,实际有的去访2 ~3 次,这么大的工作量全在休息日进行,现在想起来都想为他们的辛勤付出深深的鞠躬!</h3><h3> 自小建国讲出"责任"一词后,以后几十年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涉及责任的事脑海中都会条件反射,闪过我的老师的肖像!</h3><h3> 善讲故事的老师。三年级时我的班主任姓杨 他是个善于讲故事,善于用故事启发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老师。平日,他随身带着妻子缝制的一个藏兰布提兜,里边装几本带插图的故事书,课余,老师就会根据需要,掏出来声情并茂的给我们讲一到二个小故事。那时很多家长是文盲,绝大多数家庭没有几本课外书可读,社会传媒也极不发达,学生和家长对外界了解甚少,杨老师读书讲故事让我们了解了课本,学校以外的世界。那是个英雄崇拜的时代,也是一个激情燃烧的的时代,我们从老师兰布兜所藏的书中,知道了前苏联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 《卓娅和舒拉》姐弟的英雄故事;知道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是怎样百炼成钢的。有不少同学至今还能背诵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当时尽管还不太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但随着年龄增长理解的越来越深刻。我们还知道了抗日战争中小英雄雨来、海娃和王二小的故事⋯⋯。知道了"牛角挂书"、"凿壁偷光"、"刺骨悬梁"、"断齑划粥"、"卧冰求鲤"、"鹿乳奉亲"和"卖身葬父"等传统励志和尽忠尽孝敬老故事。这些典型的人物和生动的故事情节经年存放在我们心里,发酵,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钙和硬度、气场和能量,支撑我们处事为人,生存和发展。</h3><h3>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长期战乱和物质极度匱乏的状况刚刚结束,新生活开始起步,把来自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各种习惯不同,境遇不同的几十个孩子带好,同步在新社会中成长,杨老师可谓用心良苦。当学生们铅笔用到只剩一寸左右抓不住时他教大家用废纸紧紧地卷成筒套在铅笔头上,延长使用寿命。他教我们到学校不远处学生称为"老汉纸荘"的文具店买来大白纸,亲自示范裁成三十二开大小,订成实用的作业本。那时,一个作业本只需三百 元(相当于今天的三分钱)。同学们对于自己能订作业本为父母省钱很有成就感。对还末养成卫生习惯的学生,杨老师为他们洗头、洗脸、修剪指甲,家访时总不忘叮嘱家长定时给孩子理发、剪指甲。有几个父亲被判刑的同学,杨老师常当着同学的面主动接近他们,一齐聊家常,生怕因自己的冷落引来同学对他们岐视,伤害了那脆弱的心灵。每到探监日,杨老师都会主动提醒这几个同学去探监。成年以后回味起这些往事才理解了杨老师的博大胸襟和无垠大爱。胡适先生说:人最大的教养是尊重别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我怀念那个有尊重有尊严的地方,怀念那个放低身子,低着脑袋给学生洗头、剪指甲的老师们。</h3><h3> 我始终认为从学作人的角度讲,小学阶段极为重要因为在这个阶段正是习惯养成,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段所受的教育和影响,往往会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h3><h3>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一百多年前塞外荒凉的小镇办起的金龙王庙小学,在历仼校长和教师仁爱之心呵护下走到今天,可谓硕果累累,桃李天下。毋庸置疑,她为包头文化振兴,人文生态建设,人才培养和输送做出了重要贡献。 </h3><h3> 学校是仅次于庙堂之高的净土,教师基本都是具有宗教情怀的人,肩负着传播文化,传承文脉的崇高使命。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一百多年,母校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培养出了多少学者、精英、工匠,各行各业都有翘楚。百年风雨,百年不衰。 雕栏玉砌应犹在。</h3><h3> 正在读高中的外孙女得知我在撰写母校百年生日纪念文时,惊异地睁大眼睛问,学校还在吗?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连声说:不简单!不简单!我想去看看姥爷念过书的地方。说心里话我真想带去穿越一下。</h3><h3><br></h3><h3> </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