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实践活动是对这句话最好的验证。</h3><h3>12月20日,刘敏丽老师执教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在三年级3班别具一格的展开。</h3> <h3>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我们的身份证号码当然也是。今天刘老师从我们身边最细微之处入手,带领我们领略身份证的奥秘。预知更多详情,请听3班同学这回说明。</h3><h3><br></h3><h3><br></h3> <h3>“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成了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的口号。 小侦探环节,同学们化身柯南,一击命中,令听课老师叹为观止。这多亏了刘老师平时培养孩子认真读题,仔细分析的好习惯。</h3> <h3>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编学号”环节,同学们有条不紊的开展,创造出唯一的,独属于自己的学号,体验了成功的乐趣。</h3> <h3>最后同学们又是“小特工”,帮助老师破译数字。你们真是刘老师的得意门生。</h3> <h3>课后,全体小学部数学老师齐聚二楼会议室,秉着共同进步,越来越好,一切为了孩子和教师自身发展,大家畅所欲言。现将大家的想法总结一下。</h3><h3>欣赏之处:</h3><h3>1、刘老师充分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课堂不断生成,学习情绪高涨,就像吴正宪老师“聊着聊着就会了,问着问着就没了”。真正做到了高效课堂。</h3><h3>2、教师评价语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因材施教,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h3><h3>3、板书工整条理,设计新颖,语言风趣幽默,重视细节的处理。是一节有趣的数学课。</h3><h3>4、教学中充分引导后自主探究,而且采用生活中的大量素材,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实用性很强。</h3><h3>5、针对学情和学生自身特点,循序渐进,从多方面练习,拓展深化。</h3><h3>不足之处:</h3><h3>1、课件中有部分字体有点小,可以变大一点。</h3><h3>2、身份证号码的唯一性强调少,可以在练习题中再次强调一下。</h3><h3>3、部分数字学生只看会很慢,可以出声读一下。</h3><h3>总之,刘老师的课堂是多年经验沉淀下来的课堂,让小学部数学老师获益匪浅,愿我们数学组老师们携手并肩,共同创造出更加优秀,用心的课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