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案例背景:在一日生活中发现,目前大部分的孩子脱衣、穿衣存在着问题,脱下的衣服更是随意的放,乱作一团。午睡起床有的穿衣不会穿、有的穿衣动作慢,还有的常常会出现反穿、倒穿的现象。这些情况都离不开老师和阿姨的帮助,虽然教师一直鼓励孩子,可效果不大。要让孩子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纲要》指出“有独立做事的愿望,学习正确洗手、穿脱衣服。”小班的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也已经逐渐增强了。因此学习正确的穿衣和叠衣服方法,对孩子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就让我们从叠衣服开始吧!</h3> <h3> 思考:怎样开展生活活动对孩子来说更有价值,如何开展生活活动孩子才会学的更自主?这类活动放在什么时候开展比较合适?以何种形式开展比较妥当?</h3> <h3> 片段一:学习翻衣服。让孩子情景式的学会了如何翻好反过来的衣服。我们运用儿歌,让孩子边念边在韵律中开心的学习,滴滴滴、滴滴滴,我的小汽车去寻宝,钻出山洞抓宝贝,抓住宝贝倒车了。</h3> <h3> 片段二:第一次让孩子折衣服,有的摸摸衣服上的小动物,有的则把衣服团成一团,垫在自己的屁股底下。因为孩子还比较小,刚开始是比较难的,要让他们多练习,从简单入手,掌握相应的技能,让孩子折手帕开始吧!孩子们在图谱的提示下,把手帕变成的好吃的:有长长的、方方的饼干;还有大大的、小小的三明治。从这个简单的技能,让孩子学会了基本的对折方法。</h3> <h3> 片段三:试折毛线套衫。目的是让老师通过观察每个孩子折衣的不同表现,了解孩子的不同发展水平及需要的何种不同帮助。用毛衣折,是想采用小步递进的方法,减缓幼儿探索坡度,因为从活动中发现毛衣套衫孩子最容易折叠,这样可使孩子不至于因难度大而失去探索的积极性,这也是用适宜材料给孩子提供主动探索的有效支架。</h3> <h3> 片段四:也就是在孩子几天的充分探索后,通过观察孩子折衣细节,让不同折衣方法的几名孩子来演示,大家观察讨论哪种折法最平整最不会松开,哪种最不费力?这是让孩子在与材料及同伴的相互作用中,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或接纳外界信息的过程。不仅能让孩子知道哪种折法好,而且也体验为什么这种折法好。</h3> <h3> 片段五:我们用图文的形式把折法步骤展示在墙上,这是帮助孩子整理及提升经验的过程,也是促使孩子的无意行为转为有意行为的过程。是想发挥环境的提示和暗示作用,这样做不仅解放老师,同时也诱发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因为折叠衣服对孩子来说是天天重复的劳动,养成习惯需要孩子的一贯坚持。当然我们也配上有趣的儿歌。 </h3> <h3> 1、套头衣:左抱抱,右抱抱,点点头,弯弯腰。</h3> <h3> 2、拉链衫:关关门,抱一抱,点点头,弯弯腰。(没有帽子的衣服则省略点点头。)</h3> <h3> 片段六:在积累折叠衣服的经验基础上,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以新的探索需求刺激,如让孩子探索折厚外衣、折裤子方法等。</h3> <h3>折裤子:站两队,变一队,弯一弯,变短了。</h3> <h3> 片段七:学折衣服不是活动的结束,更不是目的所在,通过随后生活区域活动,提供给孩子积累大量生活经验的机会,让孩子进行一条龙的操作——洗、晒、晾、折,在生活的情景中为孩子的学习增添兴趣,富有情趣。同时也孩子在积极探索过程中,能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认识。自信才能摆脱依赖,自信才能让孩子走向独立,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实现“学会生活”“学会生存”。</h3> <h3>经过这样的训练,幼儿折叠衣服的能力确实提高了不少,可也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我得到了以往不能得到的启示:</h3> <h3> 1、要正确看待生活课程。生活课程,其实是生活与教育的有机整合。因此,一方面要求我们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渗透教育的因素,从而使教育对生活进行改造,像本活动中通过折叠衣服促使孩子生活中整理能力的发展;从另一方面,也要求这类教育体现生活的特点,如随机地自然地在相应的生活环节中开展。</h3> <h3> 2、生活活动也可以用探究的方式开展。历来,生活教育往往以传递的方式进行,大的传小的,经验丰富的传经验浅薄的。为引发孩子主动学习,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生活活动也需要同时也可以用探究的方式开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