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1月末的一天,飞机平稳地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后,我随着匆匆的人群夹裹着机场大厅内的热气冲了出去。初冬的寒冷不由让我浑身一颤,赶快坐上出租车,向市区奔去。 手机响起,一个嗲嗲的声音拖腔拖调地说道:“姐姐,你在哪里啊?”这是好友和和打来的。</h3><h3> 我和她其实不常联系,这次北京女性论坛我们都受邀参加,所以和和早早就和我联系了。和和是我在2001年接受美国一个机构邀请参加为期15天的“女性创业培训”时结识的好朋友。她来自新疆,我来自四川,在美国相处15天后,我们成了好朋友。虽不常见面,也时有电话或是短信的问候。</h3><h3> “我刚到北京,好久不见了,和和,你在哪里啊?”</h3><h3> “我已经到酒店,你什么时候到,我在酒店大厅接你!”汽车很快到了酒店。到了酒店门口,个子高高的和和先给我了一个熊抱,虽让人家是大高个呢?</h3> <h3> 和和个子很高,175㎝,一看就是北方女人的体魄特征,再加上西北婆姨的豪爽,对不熟悉的人说话很随意还很蛮横,时不时还说一两句粗话。别看她平时说话霸道,但和我说话时却时常发嗲。她常说:你长得就像我们新疆人,你看你的鼻子、眼睛、卷头发,所以我们一见就知道我们俩有缘。别人的话我不爱听,你说我就听。</h3><h3> 和和很小的时候就跟父母到了新疆,支援新疆的建设,山东人的身板、西北人的豪爽都完全融入在和和的身上了,也注定了和和是一个敢想敢干的女子。九十年代末,她放弃了检察院的工作,开始下海经商了,又是开矿又是酿酒、珠宝,最后还做上了房地产,按她的话讲什么赚钱她做什么。她多次邀请到她们新疆去玩,总是没有成行,即便没有去,我也能想象她的风风火火样子。</h3><h3> 晚上邀上几个好友一起吃饭,一桌菜肴,一瓶红酒,久日不见的话题自然是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几巡酒下肚,精神亢奋起来。和和动情地对我说:“米姐姐啊,有件事我一直没有给你讲过,五年前我遭遇了一次绑架,差点就再也见不到你了。我给你讲这惊心动魄的八个小时,简直可以写一本小说了。”</h3><h3> 我真的写了,把她在那个夏日经历的惊心动魄的八小时写了出来,我一遍又一遍把她的经历在我脑海里演绎,仿佛亲身经历,也许我不太会写小说,但我更愿意尝试着把它还原,让我们去体会那一刻一个女人的无助和自我救赎……</h3><h3><br></h3><h3> 每当和和坐车行驶在乌鲁木齐的大道上时,她总是会注视着窗外的车流和行人,她生怕错过了一种眼神,那种眼神是她在五年前遇险时自然流露的,那是一种绝望无助而又期盼救助的眼神。她经历过,深知身处绝境而又不能呼救时,只能用眼神来传递一种信号。在那长达八个小时的被绑架时间里,她默默地向无数个来来往往的人发出这种求助的眼神,却没有人能读懂。经历过劫难后的她,比任何人都更明白那种眼神后面的绝望和渴求。五年过去了,她仍保留着这种关注的习惯,希望能发现这种眼神而义不容辞地去帮助他,仿佛只有实现一次援助行动,才能把她自己的灵魂从五年前八月的那一天拖回到现实生活中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