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今天下午,快递员送来我的网购,是一本1963年8月号的《少年文艺》,上面刊着我的“少年习作”《夏令营日记》。这是从网上的一家古旧书店买到的。</h1><h1>1962年,我读初中一年级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次为期7天的夏令营。期间,我每天都写一篇日记,夏令营结束后,我将日记整理了一下,脑袋一热,就投给了我当时正订阅的期刊《少年文艺》编辑部。但从此没了音信,我也没抱希望。没想到,却登在了第二年暑期,也就是1963年8月号的《少年文艺》上,而且登了我7篇日记中的4篇。杂志社在寄给我8元钱(好大的一笔!)稿费的同时,还给我寄来了两本样刊,结果被班里同学和胡同的邻居们争相传看,当时就传丢了一本。另外一本,经过这么多年,也早已找不到了。</h1><h1>退休后,我回忆童少年往事,又想到了那本《少年文艺》,我到首都图书馆去找,还真找到了,但只准阅览,不准借走,原则上也不准拍照,但看在我是个老同志的份上,让我拍了一下。那天我带去的是一部像素较低的数码相机,没有拍好,每幅都是黑呼呼的,回来后写了一个帖子,勉强用上了。前些天,我整理帖子,想换一组比较清晰的照片,就又去了首图,想重拍一下,结果该期刊被入库了,只能借阅它的影印本,还是黑白的。我白跑了一趟,但心有不甘,还想去国家图书馆看看。我老伴提醒我:你到网上看看,也许能淘到呢?结果,还真淘到了!</h1><h1>现在,这本书已经在我手上了,有一种物归原主的感觉,真是高兴!</h1><h1>我反复翻看,好像才发现似的:刊名“少年文艺”是宋庆龄题的,郭沫若、柯岩、袁鹰、浩然,这些大名鼎鼎的作家、诗人的作品也出现在这期杂志上,原来,我还与他们同框过,一种蹭名人的感觉……</h1> <h3>封面</h3> <h3>封底</h3> <h3>目录</h3> <h3>《夏令营日记》第一页</h3> <h3>第二页</h3> <h3>第三页</h3> <h3>第四页,左上部分</h3> <h1>一晃,55年过去,一个耄耋老人和一个小小少年——一样的我——不一样的我,在这本小小杂志上重逢,想想都是一件很美的事。</h1>